珊瑚显示出上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特征,科学家:需警惕第六次大灭绝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回看我们地球孕育生命的历程,已经出现了无数种生物,有一些生物已经从地球上消失。在自然状态下,出现一些生物的灭绝事件,从地球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或许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和现象,因为地球的环境在变化,那些难以适应新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不过,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环境变化的速度,有一些生物也因为没法适应加快变化的环境,而出现灭绝或者濒临灭绝的情况。这些现象虽然在自然状态下也会出现,但是随着这些物种加快灭绝,而新生的物种可能还没来得及补充地球生物多样性,最后我们看到的景象可能是引发更严重的生态系统问题。

珊瑚显示出上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特征,科学家:需警惕第六次大灭绝

在地球历史上出现了5次大灭绝事件,现在可能已经有第六次大灭绝的迹象了。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和巴鲁克学院的研究小组的发布在《科学报告》的研究报告显示,现在珊瑚正在面临一场重大灭绝事件的风险。研究人员通过把现代珊瑚的数据与2.5亿年前珊瑚化石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现代珊瑚出现了很多生存反应,这一点与上一次生物大灭绝的特征是相似的。也就是说,这些珊瑚现在已经表现出之前大灭绝事件的特征。这些年来我们已经听到很多大灭绝的话题,现在科学报告指出,珊瑚面临灭绝的风险,确实是值得关注。

珊瑚显示出上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特征,科学家:需警惕第六次大灭绝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珊瑚出现灭绝事件的特征,其实很多生物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在2019年,澳大利亚地区出现了野火肆虐的问题。随着这些野火的蔓延,大范围的森林也被烧毁,在这个过程中,导致了很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被烧毁了,同时导致10亿只动物死亡。根据澳大利亚的科学报告,这一场野火导致113个物种面临绝境,其中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经将北部Corroboree的青蛙确认为极度濒危物种。当然,这些物种的处境不容乐观,但是这是否意味着第六次大灭绝事件正在发生,科学界是有争议的,毕竟大灭绝事件是否发生,很难评判。

珊瑚显示出上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特征,科学家:需警惕第六次大灭绝

据发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科学报告,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世界581个地区的538个物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十分之四的物种已经在一个或者多个地区灭绝了,或者称“局部地区灭绝”。按照目前的预测情况,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预计在未来50年内,地球上有近三分之一的物种可能会消失。如果想减缓这些物种灭绝的速度,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缓解气候变暖的趋势。不过,预测的情况显示,即使我们按照《巴黎协定》那样实现减少碳排放以缓解气候变暖的趋势,到2070年,还是可能会有近五分之一的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这些数据向我们说明了一点,第六次大灭绝事件可能会上演。

珊瑚显示出上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特征,科学家:需警惕第六次大灭绝

远的不说,相信近期大家也看到关于新西兰的芒格努伊布拉夫海滩上出现了大量贻贝死亡的情况,据统计,有超过500000只贻贝死亡。对于这一次惨剧,奥克兰大学的海洋科学家安德鲁·杰夫斯(Andrew Jeffs)表示,可能是死于炎热的天气以及低潮带来的“热应激”。在此之前,我们就分享过新西兰海域海水出现异常升温,比平均水温上升了5.5℃,当时也是担心出现大规模死亡事件,最后悲剧还是发生了。目前,我们还不清楚,这一片海域升温异常,还有什么生物受到了影响,但是贻贝大规模死亡的情况,或许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珊瑚显示出上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特征,科学家:需警惕第六次大灭绝

新西兰贻贝大量死亡、珊瑚出现灭绝特征、澳大利亚地区部分物种面临绝境等等现象,其根源在于气候变暖导致的异常现象。所以,我们想让这些物种减缓灭绝的速度,或许需要从减缓气候变暖入手。相信大家也知道,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缓解气候变暖可以从减少碳排放以及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两个途径来实现。

珊瑚显示出上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特征,科学家:需警惕第六次大灭绝

​对于第一个途径,我们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对于第二个途径,我们可以大规模植树造林,让绿色植被将大气中二氧化碳吸收下来。这些年来,我们地球确实是变得“更绿”了,NASA的科学报告也指出,从2000年代初期至今,地球的森林面积增加了5%,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亚马逊雨林大小的面积,我们国家新增森林面积则占了其中的25%。随着未来我们缓解气候变暖的趋势,出现极端天气问题的频率也会减少,生物灭绝的速度也会得到缓解,这或许是我们大家所期待的事情。一起努力吧,为美好的环境出一份绵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