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人体温度是36.5℃,遇到同一温度的水会不会有感觉?为什么?

地主最愛星空


人如果触碰到和自己相同温度的水是否会有感觉?这个问题还是挺有趣味性的,我换一个角度来回答,人类文明的发展主要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出的很多工具越来越灵敏、灵活、实用。现在越来越要求一些机器可以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这可以称之为反馈系统。



反馈系统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它需要提前感知到环境的变化才行,机器不像人类冷暖自知,它感受环境的变化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传感器接受到信息后会转变成机器可以识别的电信号,之后再和已设定的标准做对比处理,根据对比结果做反应。传感器就包含很多种,例如压力传感器可以感受压力的变化、温度传感器感受温度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射线辐射传感器等等。


也就是说每种传感器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用压力传感器感觉不出来温度的变化。那么说到这里就要说到人类的身体了,实际上生物都是非常复杂的机器,例如人类的一只手伸出去就像是一个非常复杂功能齐全的传感器,压力温度等都可以感受得到。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即使手触碰到相同温度的水,没有热量的传递,但还是有压力的变化,会有触碰感。

而实际上实际温度和我们的体感温度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这在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及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潮湿的天气和有风的天气温度可能是相同的,但是人感觉上来看有风的天气可能更凉爽一些,因为空气流动让汗水蒸发吸热,带走部分热量。但如果是湿热的话,皮肤表面散热能力就会减弱,自身就感觉会很热。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要说一些,那就是温度和热量还是两种概念的,举个简单的例子2018年NASA发射了帕克太阳探测器,它将成为人类最接近太阳的探测器,最近的时候可以达到日冕层距离太阳表面620万公里。你知道日冕层的温度是多少吗?超过100万摄氏度,对于这个温度来说地球上没有任何物质可以抵抗,石头扔进去都化了。


地球上熔点最高的物质是“五碳化四钽铪”(Ta4HfC5),熔点可以达到4215℃,但是帕克太阳探测器就靠着这种物质去对抗日冕层100万摄氏度的高温,这不是飞蛾扑火嘛!当然了科学家都不是傻瓜,让帕克太阳探测器飞到距离太阳那么近的位置,不是让太阳燃烧探测器的。这说明是可以抵抗住100晚摄氏度的高温的。其实说个简单的就能理解了,大家去蒸五十多摄氏度的桑拿和泡五十多摄氏度的澡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就可以说相同温度的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热量并不是相同的,温度只能代表着微观粒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并不能完全代表总动能,两个微观粒子的碰撞和是个微观粒子的碰撞结果自然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温度却可能是相同的。



科学黑洞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自然是有感觉的!

首先,从温感上,会感觉到:热

首先,人体体温每日早、晚也不一样,男女之间也有差异。哪怕是同一个人,体温在身体各个部位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内脏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内脏器官中肝脏温度最高,约38℃。肾脏、胰腺等次之,直肠温度又低一些;皮肤温度常在15-42℃范围内波动。通常,头部温度高于胸和腰部,胸、腰部高于四肢,手、脚趾温度最低;夏天,皮肤温度差异只有2-3℃,冬天可达20℃以上。

因此,人体温度是36.5℃,那么体表的温度或略低于36.5℃,由于跟水接触就是我们地标部分,遇到同一温度的水,会感觉到热。

其次,还有有其他感觉,比如触感,痛感

我们皮肤表面除了感应温度的温感神经末梢,还有其他种类的神经末梢。除了冷热,还包括触感,痛觉。所以,哪怕水的温度刚好跟人体表皮温度一样,我们一样还是会有感觉,会有与水的接触感,当然痛觉还谈不上,最多会有一点挤压感。

总之,不敢怎么说,遇到同一温度的水肯定是有感觉的!


AI小离


人类是恒温动物,体温长期保持温度稳定状态

这个稳定状态是相对的,根据年龄和各身体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图所示,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有所差别,可以忽略不计。

通常我们是以腋窝温度(36-37度)为标准。

如果人体温度温度遇到同一温度的水会不会用感觉?

根据图片,我可以得知人体大致温度对等,在水温36.5度的时候,各个感官器官所体验的温度是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对温度较为敏感部分,会额外的感到“太热”或“太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们皮肤链接着神经系统,对接触的物品传回反馈。 我们之所以将腋窝温度作为衡量人体温度的标准,是因为即便是在寒风瑟瑟的冬天,腋窝温度也是趋于平稳,而裸露在外面的感官接收器(手)会此影响,降低温度。

换个角度思考,我们所处的环境不是吸热就是散热。一杯36.5度温水,在室温15度的条件下,它会放热,温度会发生些许变化,手在接触约36.5度的温度时,首先是手和水接触瞬间产生的触感。这是皮肤所反馈给大脑的信息,因为水不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并且没有任何的神经相连,即便是温度相同,你也会轻易的发觉,你接触是身体外的东西。

这种行为也可以不仅局限于液体,气体和固体同样适用。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理想的实验条件下,36.5度的水蒸气遇到你的手,会比36.5度水要热,触感会更加敏感。

实验过程,水蒸气会散热凝成水珠,会释放出更多的热量不。你所感觉到的水,只不过是你的神经反馈得到的信息。

两只同温度的手难道会因此会无干感觉吗?并不会。温度不是关键,关键是来自本身的触感。

综上所述,人体感觉到的温度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神经反馈,环境因素为次要条件。


会讲故事的外星人


假设人体温度是36.5℃,遇到同一温度的水会不会有感觉?正是由于人体皮肤表面有许多感受器,而且这些感受器的功能不尽相同,能够感受到的外界的多种刺激。所以,即使遇到与人体平均体温相同的水,同样是能够感受得到水的存在。

皮肤是人体表面积最大的一个器官,其厚度在不同的部位有所区别,总体在0.5-4毫米之间,起到阻止体内水分、电解质的散失以及防止有害物质侵入的目的。从结构上看,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其中表皮又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在表皮中含有游离神经末梢结构。在真皮层内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皮下组织中含有脂肪层、血管、神经、淋巴管、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等。

从皮肤的功能来看,由于皮肤内含有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人体感觉神经元周围突的终端在这里分布广泛,因此可以有效地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这种感受的效果可以分为四种情形,即压力感觉、冷感觉、热感觉和痛觉,而且针对不同的刺激,其产生生物电信号,分别由表皮、角膜、毛囊中上皮细胞中的游离感受器,以及结缔组织中有被囊神经末梢的神经感受小体所控制。

当我们人体皮肤接触到水时,首先感受到的是由水流的直接机械刺激,或者由水流带动皮肤纤毛扰动带来的间接刺激,这些刺激都会通过压力小体产生接触信号返回神经系统。其次就会感受到冷热感觉,虽然36.5摄氏度的水与人体的平均温度相同,但是两个因素也可以引起我们的温度感觉。

一是水流在覆盖皮肤表面时,由于蒸发会引发局部的热量吸收,这会使局部温度比人体要低,另一方面,在水流持续流动过程中,皮肤局部部位所接触的水带来的热量要比这部分的皮肤要多,使局部温度比人体高。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使皮肤与周围空间产生温度差,皮肤与水之间就会产生热交换。

二是不同部位的人体皮肤温度不同。比如头部温度要高于胸、腰、腹部,胸、腰部要高于四肢,特别是手、脚、鼻子、耳朵等这些部位的温度最低,这就致使我们用水来感觉水的温度觉得热,但是洗头时却发现很凉的原因。所以,洗澡时36.5摄氏度的水,对于皮肤来说,也不是绝对的与人体各个部位温度都相同,不同部位的皮肤温度感受器会发生相应的冷或者热的感觉信号,这时候大脑就会判断出水的存在了,而且是有温度的存在。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这个问题我来尝试回答下:

首先人体温度只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正常情况下,人会根据外界温度变化,通过排汗增加散热或是通过运动增加产热,但是散热是通过体表热传导及汗液蒸发来达成的。

如果外界温度和体温一样或更高,体表热传导就无法散热。如果外界湿度接近饱和,汗液就无法蒸发。那么人体散热就会受阻。


理论情况下,如果单纯指热传递的话。。。因为没有温差,所以不会有感觉

但是触觉什么的当然没有考虑进去,毕竟不管什么温度的水,只要你还没死或者没有麻木,被呛一下应该还是有感觉的。


但是实际上。。。人体各个地方温度是不一样的啊。而且水会蒸发,导致温度降低。所以水温低于室温。


然而你的体温和室温是几乎相等的,所以会感到冰凉感,难以维持温度相同。


52赫兹实验室


水的温度和人体温相同的话,人还会感到水稍微有点温温的,因为人体毕竟不是纯粹由水构成,而人皮肤表面除了有温度相关的感受器,还有触觉,自然能感到水的存在。

人体皮肤表面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够感知人体和外界的热交换,如果散热过多久感觉冷,感受器将相应刺激传入大脑,大脑发出指令指挥人体增加运动,或者分泌激素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促进物质进入细胞氧化产生更多热量;当散热不足甚至从外界吸热的时候,皮肤就感受到热,也是刺激人体做相应反应使人体变热减少。人体和外界的热交换主要是因为人体和外界的温度差,存在温度差的时候,人体可以通过热辐射、接触、对流等方式损失或者吸收热量。和人体体温相同的水,看起来似乎人不能感觉到热,但人体只有60%左右是水,所以和水相比人体物质的比热比较小,人和水的接触面积肯定是等于水和人接触的面积,则有一定体积的水和相等体积的人体组织接触,水含有的热量比人体组织更多,相互之间还能发生热传递,所以即便是和体温相同的水,也感受到一点点温度,如果是手脸等外露的皮肤,温度还会更低一些。

而除了温度感受器,人体皮肤表面还有触觉,和水接触的时候,水会和人体皮肤摩擦,水的活动还会冲击人体皮肤,还可以因为表面张力等因素挂在体表毛发上,都能激发人得触觉,自然还是能够感觉到水存在的。而题主直说了人体温的平均数值,但一个人一天之内的体温是波动的,相对而言在早起、午后等时段,因为工作的需要肾上腺激素分泌更多,更多物质消耗氧化,这时的体温会稍微高一些,老年人和少儿体温也有区别,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所以体温低一些,而少儿新陈代谢比较快,体温也稍微高一些,人体正常体温是一个范围数值,大概在35到37℃之间,而且现代科学家研究还发现,人类的体温有下降的趋势,可能和全球气候变暖有一点点关系。如果是体温较低的时候进入36.5℃的水中,感觉会比较暖和,但如果是发烧的病人,尤其是高烧,反而可能感觉水有点凉凉的。

总之,人在水中,不管水温是多少,人肯定能感受到水的存在。人体和水之间不可能避免发生热交换,而物质的摩擦属性也无法改变且不可能等于零,那么人体就可以靠温度觉触觉等方式感受到水的存在。


来看世界呀


虽然我不懂,但是可以胡说一下,我感觉人体表是36.5但是身体内部肯定高于这个温度,人之所以感觉冷热说白了就是散热的快慢,自身散热过快就会感到冷,散热过慢就会感到热,在36.5度的空气中你会感到热是因为空气传热慢,在同样36.5度的水中因为身体内部要高几度.皮肤散热很快,大于自身产热,所以会冷。

以上只是我瞎猜的,希望大家指正


花样的生活


会有感觉的,一般说人体温度36.5℃大多指腋下温度,而人体其它部位的温度是不均匀的,特别是肢体末端的温度较低,比如手的温度一般只有32℃左右。不同部位温度不太一样,因此不同的部位接触到同一温度的水,感觉是不太一样的。



不老不小的技术员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奇妙,碰到水不管是零度还是九十度都是有感觉的吧?这是触觉啊!

如果是心里的感觉,假设你此刻的体温刚好和你碰到的水温一模一样,还要看气温,周围的环境状况,思考一下36.5℃的水洗澡你会觉得冷吗?我正常洗澡水温就算在夏天也要四十度左右,所以应该是偏凉吧…


年糕啃柠檬


假设人体温是36.5度,人体表面皮肤是略底于这个度数的,可能腋下口腔才达到,所以你接触到同样温度的水还是有感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