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假说解释了宇宙膨胀的奥秘,统一了哈勃常数

新假说解释了宇宙膨胀的奥秘,统一了哈勃常数

地球、太阳系、整个银河系和离我们最近的几千个星系在一个直径为2.5亿光年的巨大“泡泡”中运动,泡泡内物质的平均密度是宇宙余部分的一半。这是日内瓦大学(UNIGE)的理论物理学家提出的假设,用以解决一个使科学界分裂十年的难题:宇宙以什么速度膨胀?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两种独立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两个值相差约10%,其偏差在统计上是不可调和的。这种新方法在《物理学快报》B中有阐述,消除了这种分歧,而没有利用任何“新物理学”。

自从宇宙大爆炸发生在138亿年前以来,它就一直在扩大,这一主张最初是由比利时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Georges Lemaître)(1894-1966)提出,而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1889-1953)则首先得到证明。美国天文学家在1929年发现,每个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最遥远的星系移动得最快。这表明过去某个时间所有星系都位于同一地点,这个时间只能对应于“大爆炸”。这项研究成为哈勃-勒梅特定律,其中包括哈勃常数(H0),该常数表示宇宙的膨胀速率。目前,对H0的最佳估计约为70(km/s)/Mpc(这意味着,即在每增加326万光年的距离上,星系远离的速度增大70千米每秒。)。

Mpc:百万秒差距(pc)。1pc等于恒星周年视差为1″(角秒)的距离,约等于3.26光年。

超新星

第一种是基于宇宙微波的背景:这是从宇宙各个方向到我们的微波辐射,是在宇宙变冷到足以使光能够自由流通的时候发出的(大爆炸后大约37万年)。使用普朗克太空任务提供的精确数据,并考虑到宇宙是同质且各向同性的事实,使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整个场景中得出H0的值为67.4。第二种计算方法是基于在远距离星系中偶发出现的超新星。这些非常明亮的事件为观察者提供了高度精确的距离,这种方法可以确定H0值为74。

UNIGE科学院理论物理系教授卢卡斯·伦勃里瑟(Lucas Lombriser)解释说:“这两个值多年来一直变得更加精确,同时又彼此不同。它并没有引起太多的科学争议,甚至也没有唤起人们对‘新物理学’的激动人心的希望。”为了缩小差距,伦勃里瑟教授接受了这样一个想法,即宇宙并不像所声称的那样均匀,这一假设在相对适度的规模上似乎很明显。毫无疑问,物质在银河内部的分布与在银河外部的分布不同。但是,很难想象以比银河系大数千倍的体积计算出的物质平均密度的波动。

“哈勃泡泡”

“如果我们处于一种巨大的泡泡'中。” 伦勃里瑟教授继续说道:“在这里,物质的密度大大低于整个宇宙的已知密度,它将对超新星的距离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到确定H0。”

对于该“哈勃泡泡”来说,所需要做的就是足够大,以包括用作测量距离参考的星系。通过确定该气泡的直径为2.5亿光年,物理学家计算得出,如果内部物质的密度比宇宙其余部分低50%,那么将获得哈勃常数的新值,这将使与使用宇宙微波背景获得的数值一致。伦勃里瑟教授说:“发生这种规模的波动的可能性是20比1到5比1,这意味着这不是理论家的幻想。在广阔的宇宙中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