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歐人大遷徙:人類早期文明的衝擊、毀滅與新生

導語:

公元前4000年開始的地球小冰河期,東歐平原的伏爾加河和頓河流域變得天寒地凍,生活在這裡的遊牧民族古印歐人,由於缺乏農業種植技術,無法獲取足夠的食物,為了生存,他們開始了漫長的大遷徙。在這跨越3500年的大遷徙中,古印歐人征服毀滅了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文明。與此同時,一個又一個新的文明也因此誕生了。

古印歐人大遷徙:人類早期文明的衝擊、毀滅與新生

古印歐人遷徙路線圖

一、冰河時代,古印歐人不得不四處奔波

《留住我們的根》唱得好:為了生活,人們四處奔波,卻在命運中交錯。一切的一切,只為留住他們的根,古印歐人大遷徙史的血與火,活脫脫的囊括在這幾句簡單的歌詞裡面了。

1、古印歐人的起源

從人類學的角度看,實際上大家都是一個共同的祖先,來自非洲。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待在非洲一隅的非洲人,不甘寂寞,在漫長的進化歲月裡,他們走出了非洲,來到了中東。又從這裡出發,走向了世界各地,開枝散葉。古印歐人,就是從中東走向東歐平原發展起來的一支。

他們在遼闊的東歐平原上,依偎著伏爾加河和頓河的懷抱,在豐潤河水的滋潤下,肥美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遊牧的生活看起來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

古印歐人大遷徙:人類早期文明的衝擊、毀滅與新生

小冰河期

2、大遷徙的自然環境

美好的生活總是短暫的,在古印歐人盡情享受大自然饋贈的時候,地球迎來了小冰河期。小冰河期的到來,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對不同地區的影響方式的不一樣的。對農業區來說,直接後果就是種植業萎縮,糧食大幅度減產,引發社會劇烈動盪,各種衝突不斷,人口銳減。對遊牧區來說,會導致草原退化,河流冰封,為了獲得足夠的食物,古印歐人不得不離開這曾經的棲息地,翻越高加索山脈,南下去低緯度的地區尋求生存之道。

3、大遷徙的技術裝備

遊牧民族的特點之一就是需要經常性的遷徙,沒有固定的居住地,估計只有類似穹廬或者蒙古包這樣的設施。但有一樣東西,在當時也算是古印歐人的獨門絕技,那就是輪式馬車的發明。同時,考古學和遺傳學證據表明,野馬的馴化,也是古印歐人的傑作。發明了輪式馬車,又馴化了野馬,馬車也由人力逐漸被馬拉所代替,這對主要靠遷徙尋找食物的遊牧民族來說,太重要了。

古印歐人大遷徙:人類早期文明的衝擊、毀滅與新生

古印歐人馬車想象圖

當然,按照歷史記載和考古發掘,中國在夏朝就有了輪式車輛就出現了。

據《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君守》考,夏禹的車正奚仲,職掌車服諸事,傳說姓任,是黃帝之後,為車的創造者,春秋薛國始祖,當然也有軒轅氏造車的說法。關於“奚仲造車”的傳說,在《左傳》、《荀子》、《說文解字》、《通志·氏族》及《綱鑑易知錄》等均有記載。

古印歐人大遷徙:人類早期文明的衝擊、毀滅與新生

夏朝馬車想象圖

在二里頭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了車轍,說明那個時候已經有了輪式車的存在。但遺憾的是,還沒有發掘到那個時代的馬車實物。但基本事實說明,古印歐人和華夏文明在基本上相同的時期,都出現了馬車和對野馬的馴化,同樣不排除也有其它文明在這方面也有發明創造,畢竟雖然文明的形式不同,但發展的基本邏輯還是相同的。

無論如何,古印歐人依靠先進的輪式車和馴化的野馬這兩項優於其它文明的劃時代革命,開始了瘋狂的大遷徙。

4、大遷徙的主要路線

哪裡有吃的,哪裡就能生存,古印歐人靠著先進的運輸工具,憑著他們靈敏的嗅覺,一步一步的向農業種植區遷徙、擴張。

古印歐遷徙路線大致可以分為向南、向西和向東三大分支,又從三大分支裡面分出數個小的分支,向世界各地遷徙。

古印歐人大遷徙:人類早期文明的衝擊、毀滅與新生

古印歐人遷徙路線圖

向南又分為南和東南兩大的分支。

東南分支:這部分南下高加索山脈的古印歐人,被亞述人稱為“古提人”,大約在公元前2300年,遷徙到了伊朗高原,進而進入西亞區域。

向南分支:這部分古印歐人被稱為“赫梯人”,公元前3000年,來到了小亞細亞半島,也就是土耳其境內的安納托利亞半島。公元前1595年前後到達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向西分支:這部分主要來自東歐平原,公元前2000年左右,他們穿過多瑙河,翻越巴爾喀阡山,遷徙到了巴爾幹半島,逐步擴散到今天的西歐、北歐和北美,逐步演化為現代歐洲人。

向東分支:這部分就是常說的雅利安人。公元前1500年,他們到了阿富汗高原以後,繼續翻越興都庫山和喜馬拉雅山,來到了南亞的古印度平原。其中的一小部分,繼續翻越帕米爾高原,來到了中國的新疆和河套平原一帶。還有一部分來到了伊朗高原。

古印歐人大遷徙:人類早期文明的衝擊、毀滅與新生

古印歐人遷徙路線圖

二、血與火的衝突中,古文明在碰撞、毀滅

文明的進化從來不是和平的,每一個新文明的誕生,都伴隨與原始文明的衝突和毀滅。古印歐人在遷徙路上的征服,就是一路血與火的考驗。

1、大遷徙路上,古印歐人面臨的局勢

古印歐人雖然擁有了馬拉戰車和青銅武器,在規模與速度上佔據優勢,但他們面臨的對手也都不是弱者。我們看看這些對手都是誰:

古巴比倫王朝、古埃及、蘇美爾人,古印度人、古希臘人和中國商朝。

除了這些和古印歐人不同文明的異族外,還要面臨古印歐人不同分支之間的爭奪與征服,後來者與先行者之間的爭奪,如邁錫尼人與赫梯人之間的戰爭,他們都是古印歐人的分支。

2、攻城掠地與大地悲歌,那些被古印歐人毀滅的文明

東南分支的古提人:先是於公元前2300年,憑藉速度與力量,打敗了古巴比倫王朝,但並沒有滅掉他們。古提人雖然取得了對巴比倫文明的勝利,但好景不長,公元前2082年,他們被同樣武力值爆棚、位於兩河流域的蘇美人滅掉了。

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失敗以後的古提人向東撤退,很有可能就是來到中國的吐火羅人,但證據還不充分,並沒有得到認可。

古印歐人大遷徙:人類早期文明的衝擊、毀滅與新生

古巴比倫

向南分支的古赫梯人:他們在佔據了小亞細亞以後,繼續南下,於公元前1595年佔領了古巴比倫城,古代巴比倫人尊崇的主神馬爾杜克和妻子的雕像被搶劫帶走。古巴比倫城的守護神沒了,古巴比倫文明自然也就滅亡了。隨著不斷被後來者如波斯人、亞述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統治與掠奪,擁有空中花園的古巴比倫文明徹底的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中,只剩下人們對那曾經的輝煌無盡的想象與嘆息。

公元前1269年,古赫梯人與同樣強大的古埃及結盟,佔據了今天的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後來被同樣是古印歐人分支的邁錫尼人打敗。

向西分支的古印歐人:他們來到巴爾幹半島以後,摧毀了同樣是早期古印歐人的分支邁錫尼人建立的古希臘愛琴海文明,此後,古希臘陷入了文明的黑暗時期。同時入侵邁錫尼的,還有講希臘語的多利亞人,多利亞人也是古印歐人的分支。

這部分古印歐人慢慢的侵入了色雷斯、意大利和北歐等地區,成為現代歐洲人的主體。

古印歐人大遷徙:人類早期文明的衝擊、毀滅與新生

向東分支的雅利安人,公元前1500年,他們中亞附近分開,一個分支南下翻越喜馬拉雅山和興都庫山來到了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地域範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國。

此時,曾經輝煌的古印度文明,也就是哈拉巴文化已經處於衰落狀態,他們的殘餘根本無力抵抗擁有戰車和馬匹的外來者,南下侵入的雅利安人就乘機佔領了這片土地。

經過長期的戰爭與兼併,雅利安人建立了以種姓制度為基礎的國家,也就是現代印度的基本模式,這些外來的高鼻白膚的雅利安人成為主宰一切的高種姓人群,膚色較黑、鼻子扁平的原住民也就是原古印度文明的創造者,被雅利安人規定為低種姓人群,他們被禁止識字和學習自己創造出的文化。至此,曾經創造出高度發達的城市文明的古印度文明徹底消亡。

至此,曾經閃耀著璀璨光芒的四大文明古國中的三個,古巴比倫、古希臘和古印度文明,都在古印歐人的鐵蹄下消失了。

古印歐人大遷徙:人類早期文明的衝擊、毀滅與新生

向東分支中另外一支,於公元前11世紀,翻越阿富汗高原,來到了伊朗高原,在征服了土著人以後,建立了輝煌的古波斯文明。每一個武俠小說愛好者都非常熟悉的著名的拜火教這個名詞,就是來自這支古印歐人。

古印歐人大遷徙:人類早期文明的衝擊、毀滅與新生

古波斯文明遺蹟

3、孤星閃耀,中華文明的守護者

那支翻越帕米爾高原的古印歐人,也就是

吐火羅人,或者是大月氏人,亦或叫做鬼方人,他們來到了中國新疆和河套平原以後,正是中國商朝武丁中興時期,不但國力強大,而且同樣也具備了戰車和馬匹,青銅器技術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面對外族的入侵,武丁的妻子、一代戰神婦好,勇敢的站了出來,率領商朝軍隊,經過三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把這支古印歐人釘在了原地,中華文明得以生存、興旺至今。曾經橫掃一切的古印歐人,在東亞這塊土地上,結結實實的碰了個硬釘子。

古印歐人大遷徙:人類早期文明的衝擊、毀滅與新生

中華文明守護神:婦好

傳說,後來的周穆王還曾經與這支古印歐人的後裔有過密切的接觸。神秘的樓蘭古國和龜茲,可能都是他們的後裔所建立的。

三、擦乾心中的血和淚痕,新生文明耀世登場

打破一箇舊世界,同樣意味著需要建立一個新世界,新的世界需要新的文明來規範,不然文明的入侵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1、古印歐人今何在

人類總是在不斷的融合進化著,遠古如此,今天亦然。那些曾經攪動世界大變局的古印歐人,經過數千年的不斷演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的民族語系,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主要有日耳曼語族、凱爾特語族、羅曼語族、印度—伊朗語族、斯拉夫語族、希臘語族和波羅的海語族等。這也說明,古印歐人的演化已經不能用某一個民族來敘述,必須以語族來劃分了。

古印歐人大遷徙:人類早期文明的衝擊、毀滅與新生

文明的毀滅與新生

2、毀滅亦是重生,新文明的誕生與影響

古印歐人的大遷徙,經過2000多年血與火的洗禮,終於在公元前500年安靜了下來,但它給世界文明造成的衝擊與動盪卻深深地刻在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並深刻的影響著現代文明的進化。

在這個文明的衝突過程中,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明在這裡發生著碰撞,有的消失了,有的同化了,但卻產生了更多更高級的文明。

從遼闊的東歐平原開始,整個歐亞大平原都被古印歐人的大遷徙改變了模樣。從印度河流域直到不列顛島,古印歐人的大遷徙徹底打破了那裡的矇昧狀態,給他們帶來了先進的青銅文明和鐵器文明,原始的農耕社會在這個遊牧民族的衝擊下,經過戰爭和融合,創造了一系列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文明分支。安納托利亞文明,吠陀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臘文明,古意大利文明,古日耳曼文明和凱爾特文明等都是這些文明中的佼佼者。

古印歐人的大遷徙所帶來的文明衝擊,使整個歐亞大陸在真正意義上走出了矇昧時代,為以後人類文明向現代文明的演化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因此可以說,文明,只有在不斷的交流與融合中,才能不斷的進步,才能不斷的推進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現代文明依然處於不斷的進化過程中,雖然還有爭奪、戰爭與流血,但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那種掠奪式與毀滅式的文明徵服已經逐漸被政治、經濟、文化與技術的和平交流所代替,人類文明的和平演化,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