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都有哪些神話傳說?名人典故?

我是社會小白


衡水,是冀中南一顆燦爛的明珠。歷史悠久,名人倍出,象古時儒家學派的大思想家董仲舒,唐代詩人高適等等。

名勝古蹟遍及各縣市,有遠近聞名的衡水湖,趙縣的趙州橋,景具的周亞夫墓,景州舍利塔等等。

在這裡,我講一個故事為朋友分享。

據史料記載,景州舍利塔始建於北魏高宗興安年間(452一一453)距今己有155O多年的歷史了。

景州舍利塔的塔底有一口井,相傳,井下與東海相通。一天,東海龍王邀清各水族頭領聚會慶典,他們大擺宴席,推杯換盞,載歌載舞,熱鬧非凡,不巧,把個景州塔的塔頂由上而下,震裂了一道足有10多公分的裂縫。

由於年久失修,裂縫越來越大。這天,忽然來了一位奇人,肩挾單拐,步履蹣跚,嘴裡吆喝著:“鋦盆子、鋦碗、鋦大缸”!並聲稱專鋦大件。

可等人們拿出了物件,卻推說,物件忒小,無法操做。有一老者見狀,甚是不悅,故做戲言刁難道:“你不是嫌物件小嗎,要真有本事,就把這塔頂上的裂縫給鋦一鋦吧”!

那位奇人仰頭看了看,笑道:“好吧,那就依了你了。”話畢,只見他用手一指,那條裂縫竟神奇般的嘎嗄閉攏,塔頂身上赫然印上了幾枚大把鋦子。

這時,突然,整個的塔身晃動起來,眼看就有倒塌的危險,原來,此舉竟驚動了東海龍宮……

但只見那位奇人,不知從何處變出一隻寶葫蘆,他用手一甩,嘴裡念道:“走”,那隻葫蘆競隨著他手指的方向,徐徐上升,愈走愈大,竟穩穩地立在了塔頂之上!

老人看呆了,收回了目光,正要搭謝那位怪人,卻再也尋不到那人的影子了,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玉帝聽說了此事,特派八仙之首鐵柺李下凡了決此事。

老者叩頭便拜,感謝大仙惠顧,並求大仙不要為小人見怪……

自此,景州舍利塔安然無恙……。


藍天無垠666


河北深縣,是有名的蜜桃之鄉,關於蜜桃,還有個有意思的故事。

深州自古就盛產蜜桃。


唐末五代時期,有一年三月份,正是桃花開得最旺盛的時候。這一天北方契丹王耶律德光帶領契丹兵侵犯河北地區。


耶律德光直接去帶兵攻打大明府,結果兵敗而歸。不過在退回北方的路上,能路過衡水桃城,也就是深州,發現深州有個寶雲寺是個好地方,於是就想著當晚在那裡住宿,把寶雲寺改為他的臨時行宮。


他的手下門為了給他騰出來住的地方,把寺廟裡的所有佛像全部扔掉,還把寺廟的住持和和尚們全部趕走。


耶律德光剛剛兵敗而歸,所以也沒什麼興致觀賞桃花,眼不見心不煩,於是下令,讓手下的士兵把所有附近的桃樹全部砍光。


就在耶律德光晚上睡覺的時候,剛到大門口,闖進了一個美麗的漢人裝扮的女子,只見著女子怒氣衝衝,見到他之後立刻大聲呵斥:


耶律德光你現在是在作孽,不解屠殺黎明百姓,還把所有的僧人全部關趕走,甚至把完全無關的桃樹也全部砍光,你現在必須趕緊滾回北方去,離開這裡。


只見那女子說完之後,拔下頭上的金釵向他一指,耶律德光立刻感到頭昏腦脹,趕緊閉上眼休息一會兒,結果等睜開眼之後發現整個房間已經空無一人。


耶律德光給嚇的啊,趕緊連夜搬出了這座寺廟,命令士兵把丟掉的佛像全部搬回來,但是桃樹已經全部砍伐,沒辦法再種回來了,只好整理軍隊連夜撤回北方。


剛才有一個小和尚被趕走的時候看到士兵們正在砍伐桃樹,心生不忍,於是就隨手把一株小桃樹帶走。


當晚那個呵斥耶律德光的女子就是這一株小桃樹所化而成。


而現在深縣的蜜桃,也都是這一株桃樹的"後代"。


一盤拉條子


路過:

大約,1875年間。

滹沱河改道。

當時,一個富有的小村莊。名曰樓家莊。全莊七十二座樓而得名。

水季,大水至。一夜之間,河床滾出幾里地。

大清早,一翁立於水上。

眾皆驚。

試之,瘀沙已凝。

於是乎,衝出來一片美麗的桃園,,,


明德256064257


孫敬與“頭懸樑”的故事。

說起“頭懸樑,錐刺股”的典故。這個典故的一半就發生在今冀州人孫敬身上。孫敬是漢代信都人(就是今天的冀州市人),他自幼好學、嗜書如命,讀起書來,經常通宵達旦。有一次他從一位教私塾的長輩那裡借來一本書,說好第二天歸還,可是看到後半夜,因疲勞伏案睡著了。到了歸還的時間,他還未看完這本心愛的書,心中懊悔不一。為了防止以後看書時瞌睡,他想出一個辦法,用一根繩子把頭髮拴在房樑上。這個辦法果然靈驗,只要一打瞌睡,拴在房樑上的繩子一緊,就把頭皮牽疼,於是睡意就消失了。孫敬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終於成為當時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後來,人們把孫敬“頭懸樑”和戰國時期蘇秦的“錐刺股”合起來作為一個典故,用來激勵人們刻苦學習。


老雷搓遊戲


據老人們傳說

衡水建老橋時候魯班來過,把一塊石頭給了一個叫花子說你在這等著有人來買這石頭,跟買石頭的要十兩銀子,然後拿著錢去好好生活,叫花子還納悶呢這破石頭咋值十兩銀子呢,後來橋建好了就差這麼大的石頭,建橋的花了十兩銀子把石頭買走了一放正好😊


人和玻璃鋼電熱板


會想戀愛人生的第一步相知相識相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