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持之以恒的《乐羊子妻》,为啥没选后半段

古代的女性是很少有名字的,在家从父,比如崔家的女儿就叫“崔氏”;出嫁从夫,如果嫁到谢家就变成了“谢崔氏”。妻以夫荣,丈夫富贵了,妻子跟着沾光,说谢家的媳妇崔家的闺女有福气。

也有极个别的男人因为女人出名。这样的女人称作贤妻,其实是类似老母的角色,老婆一到家,新娘取代了老娘的地位


东汉有个人叫乐羊子,不知道是乐家叫羊子的小伙子,还是叫乐羊的先生,古代有名望的成年男子都叫子,比如孔子、老子、夫子。这都不重要,这个人以“乐羊子妻”的名义留在《后汉书》上。

《乐羊子妻》的短文一度出现在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是中学生们第一批接触的文言文,不知道现在的语文教材是不是还选编了这篇古文,编辑们的用意大概是告诫孩子们要做持之以恒而不是半途而废的人,可是依九公看来,它就是在提醒少男少女们:女的要争取成为一个好老婆,男的要争取找一个好老婆


教人持之以恒的《乐羊子妻》,为啥没选后半段

课文《乐羊子妻》只有这么多,其实还有一部分没选用


“乐羊子妻”见之于课本的部分很简单,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是乐羊子走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不知古人运气怎么会比现代人好,随随便便就能捡到或挖到金子。东汉末年的管宁和华歆在院子里种地,也随便挖到了金子。

乐家应该很穷,这从后头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来,从乐羊子要自己下地干活也能看出来,哪个大地主自己去锄地?

乐羊子很高兴:这是天上掉馅饼,不,这是凭空冒出来的财富,他颠颠儿地跑回去跟老婆邀功:老婆老婆,你看你看,我捡到一块宝贝!


教人持之以恒的《乐羊子妻》,为啥没选后半段

乐羊子捡到一块金子,又在老婆的督促下扔了

面对乐羊子的惊喜、激动、忘形,乐羊子妻的脸也在急速地改变,由晴转阴,由阴转霜,她就此说出了一句名言,后来孩子们背了几十年:志士不饮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妻子不怒而威,软刀子杀人,他赶紧把金子扔到地里,继续他们贫穷的生活。

一块金子好像是一枚试验人心的试金石,管宁挖到它,看都不看一眼,华歆挖到它,拿起来看了看,犹豫了一会儿又扔掉了。后世就据此判断了俩人都品德高下。

乐羊子夫妻觉得挖地没有出息,就决定乐羊子出去读书,等着被举孝廉。乐羊子在先生那里呆了一年,因为想念老婆,就回来了。能坚持这么久已经够有定力了。

回来一看:妻子正在织布,唧唧复唧唧,妻子当户织,可是她和乐羊子久别重逢,没有一点惊喜,没有娇羞地扑进他的怀里,没有捶着他的胸脯说想死奴家了,而是不闻机杼声,只闻妻叹息,说出一番老娘才会说的道理来:

你看这布啊,从一丝到一寸,从一寸到一尺,从一尺到一匹,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要是从中间砍一刀,那不全毁了。


教人持之以恒的《乐羊子妻》,为啥没选后半段

妻子对乐羊子的爱情丝毫不领情,对他好一顿说,就像三娘教子


妻子还是软刀子杀人,看着妻子决绝的神态,乐羊子话也没说一句,饭也没吃一口,恩爱也没秀一把,带着满眼和满腹的幽怨就走了。乐羊子心想,这娘们真绝情,我想她,她竟然不想我。一点都不像那诗中写的:我住长江头,君主长江尾,夜夜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诗人都是骗子。

乐羊子一去七年,勤学苦读,妻子在家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地纺纱织布。这样的苦寒人家,妻子守着空房,希望乐羊子有出息,能让她以后不再织布。

乐羊子后来有没有出息,妻子的目的达到了吗?人们听到的故事到这里就打住了,后续剧情一概不知。难怪人们都觉得这里头的说教味太浓,可信度太低,这么苦熬最后没有好的收获,这买卖谁做啊?


其实这后头还有续集,语文课本的编辑就是想让学生们知道这么多。大家看看大编小编们是不是骗人,语文书是不是骗人。

说乐羊子家里穷,那是有事实依据的,《后汉书》里说,他除了自己种地,妻子还得织布。这还不算,他还有一个老母亲,在乐羊子外出留学的七年期间,妻子和婆婆相依为命,中间还发生了一件小事。

婆婆偷了邻居家一只鸡,杀了炖肉吃,可能是长期吃糠咽菜嘴馋了。吃饭的时候,婆婆吃肉乐羊子妻不吃,婆婆觉得很奇怪,苦了好几年了,好不容易吃上一顿肉,怎么还扭扭捏捏的呢?

乐羊子的妻子就哭:这都是我的错,没有在家里养鸡养猪,这样咱们自己就可以炖肉吃,害得您只能吃人家的肉……


教人持之以恒的《乐羊子妻》,为啥没选后半段

婆婆偷鸡,婆婆吃鸡,媳妇却不吃

婆婆一听,低头叹息一声,把肉倒了,偷吃人家的鸡肉不道德啊。其实,这可不是儿媳妇的错么?养几只鸡能有多辛苦,你不能老是坐在织布机上不下来啊。

七年期间,乐羊子读不好书、得不到妻子的召唤,绝对不敢回家。可是他太听老婆的话了,他没想到和妻子已然永诀了。妻子的坚持没有等到最后的幸福。

家里没男人,女人门前是非多。一伙盗贼盯上他们家,这伙贼人也没有眼光,不然不会看上乐家,不然也不会把老太婆抓住就走,他们家这么穷,抓一老太太都没人拿钱来赎。

可是乐羊子的妻子跳了出来,她不怕死,大喊大叫,手里还拿着菜刀。盗贼一看,乖乖隆里冬,拐走这年轻婆娘也不错,就说:你把刀放下,跟我们走,不然这老太就没命了……

乐羊子妻一看,这断无生理,只好说:罢罢罢,竟然举刀自杀了。

盗贼一看,这是一个不要命的主儿,吓得扔下老太太,落荒而逃。


这是无删节版“乐羊子妻”的故事,再后面的情节《后汉书》上没写。大概是乐羊子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老母康在,风光无限,只是可怜他的前妻做了牺牲品。

《后汉书》以这个不知真假的故事告诉天下读书人:读书最重要,家不重要;妻子不重要,母亲不重要,爱情和亲情都不重要,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了梦想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一定要坚持不懈,一定可以放弃和远离现实中的家人和爱人。

这个故事还告诉天下的女子,你不只是一个妻子,也不仅是一个女人,你还是老公的“老母”,你得明大义,你得守空房,你得耐清贫,你得舍身取义杀身成仁。否则你怎么能进入《后汉书》,哪里有资格入选《列女传》?

可是,进了书、入了传又怎样,还不是乐羊子妻?还不是成就了乐羊子?而乐羊子这个因妻闻名的男人又怎样了呢?他还不是一个挂在妻子名下的史书上的符号?

这样的故事和寓意,入得了《后汉书》,可以指导千百年来的古代女子,却万万不能进入当今的语文课本,万般无奈之下,语文课本只好把这段故事腰斩,把后半部分生生舍去,既要学生们学习前半段蕴含的持之以恒精神,又不好让他们看到这样坚持之下的悲惨命运。

但是现在的女子学精了,知道好好做老公的新娘,好好享受和老公相处的日子,不再想着要成男人的老娘,也没有几个逼着老公成为乐羊子

<code>参考资料:范晔《后汉书》等/<code>
  •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严禁抄袭。更多历史好文请关注微信公号“九公读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