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問30億年後太陽還是現在的太陽嗎?地球上還會有生命嗎?

陳光遠



30億年和3萬年對於人類來說其實都沒有意義,因為目前人均壽命連100歲都不到,真正能感覺到30億年變化的只有宇宙中的天體們,我們的太陽自誕生到現在已經46億歲了,按照黃矮星100億年的壽命來看太陽已是“人到中年”。

太陽這種黃矮星的主序星階段長達100億年,所以說30億年之後太陽肯定還是一顆釋放光和熱的黃矮星,不過30億年對於太陽來說也是比較漫長的,因此黃矮星的內部多多少少還是會產生一些變化的,最起碼內部用來核聚變的氫元素會在30億年間消耗很大一部分。


太陽會在30億年的時間中慢慢增加熱度,太陽系宜居帶因此會向外側移動,地球溫度也會越來越高,而火星和更靠後的星球可能會因為宜居帶的外移而變得適宜生存,但地球海洋肯定會因為溫度太高而蒸發。

如果地球上沒有智慧文明的話,30億年後宜居帶推移帶來的溫度升高將會滅絕地球上一切生命,不過幸好地球上有我們人類。

對於一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文明來說母星註定只是一個搖籃,未來幾百年內人類文明必將走出地球殖民太陽系,而30億年後人類文明如果仍然存在的話肯定不會還生活在太陽系。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30億年後,太陽還還是太陽,大約50億年後太陽就會變成紅巨星。但地球上的生命就可能沒那麼幸運了。排除其它原因,如核戰爭,小行星撞地球,10億年後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已經趨向於滅絕,地球變得不再適合生命生存。

地球處於太陽系的移居地帶,在這個移居地帶地球上有了適宜的溫度,有穩定存在的液態水,還有大氣層和磁場的保護,所以生命才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但是太陽的溫度並非是一直不變的。在過去的十億年,太陽溫度和亮度都不如現在高,在這時候生命開始形成,但是太陽的溫度並非一直不變,處於主序階段的太陽溫度和亮度會一直增加,如果太陽的溫度按照過去十億年這樣一直增高,那麼,大概十億年後,地球上會變得非常熱,地球表面的絕大部分水都會被蒸發掉,雖然說溫度升高人類可以藏到地底下,但是沒有水,你藏地底下也活不了。

如果人類活的足夠久,那麼未來人類是一定要離開地球的,地球不可能是我們永久的家園。


科學日記


不用30億年,最多20億年。地球上的生命會徹底消失,那個時候地球的磁場早就已經消失了,地球上的水會因為沒有磁場的保護而被太陽風的粒子流所吹散,吹到宇宙的各個角落。在這二十億年裡地球上的溫度會慢慢變高,地球上的生命會相繼滅絕,當然如果不考慮小行星撞擊的話。


目前太陽已經存在了50億年了,預計太陽的壽命將有100億年。而再過50億年後太陽將會結束自己黃矮星的使命,進而膨脹轉變成一顆紅巨星。

那個時候太陽將會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吞進肚子裡,這是因為太陽的核心內部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氫核聚變,氫核聚變是由太陽內部的高溫所引起的,氫的原子核與原子核的相互碰撞發生聚變,聚變之後將會轉變成氦原子。

而這個過程需要50億年,50億年後太陽將會完成氫核聚變,開始氦核聚變。因為氫核聚變消耗太陽了大量的質量,這使得太陽內部無法約束住外部,所以太陽會變大膨脹。


我們不需要為幾十億年後的子孫發愁,那個時候我們的子孫早已移民其他恆星系了。運氣好一點的話,還可以通過蟲洞飛往其他星系團。

喜歡不要忘記關注訂閱我們!——時間史


時間史


理論上,像人類這樣的生物是不會有了,微生物就比較難說。

30億年後的地球不在宜居帶內

我們都知道,太陽會向外輻射能量,這是因為太陽是一顆恆星。而恆星其實是有壽命的,太陽目前正處在主序星的時期,主序星時期大概有100億年,之後就會膨脹起來成為一個紅巨星。

現在大概是太陽作為主序星的40多億歲,也就是說,再過50多億年,太陽就會變成紅巨星。而在此期間,太陽的內核其實是在因為在引力和核聚變向外壓力的相互平衡下,實現了可控核聚變反應。但是由於,每時每刻都在燃燒自己,太陽的質量在變小,引力也就在變小,對於核聚變的控制力就在變小,核聚變反應會逐漸變得劇烈。

所以,向外輻射的能量就在增加,科學家估算,再過20億年,地球時所受到的太陽輻射劑量將使地球的溫度升高到不再適合生物生存。
但是考慮在微生物在極端條件下的生存能力,我認為到那時可能還會有微生物的存在。


科學美少男


或許還能有點微生物,其他的應該都沒有了。


太陽的一生

其實任何一顆恆星都是有自己的壽命的,有的最終成為了中子星,黑洞。有的最終成為了白矮星。

我們的太陽其實就是一顆恆星,它屬於會變成白矮星的那一類。不過,太陽作為主序星的時間大概是100億年,目前大概是40多億年,也就是說,距離太陽開始變成紅巨星大概還有50多億年的時間。

所以,30多億年後,太陽還是存在的,而且也還好好的,而地球呢?如果不發生小行星,彗星撞地球等意外,那地球也應該還在。

地球上或許只會剩下微生物

雖然地球還在,但是30多億年後存在生物的概率其實並不高。原因是,太陽內部燃燒的機理其實可以理解成可控核聚變,它通過自身的引力和核聚變產生向外的壓力實現一個動態的平衡,所以沒有一下子全炸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自身質量損失很大,自身引力就減小了也就是說,它會越來越控制不住自身的核聚變反應。所以,太陽在之後每十億年的輻射能量都會提高。科學家估算在20億年後,地球就不在太陽系的宜居帶內,地球會變得特別的熱,海水都會蒸發掉。所以,如果那時候還會存在生物的話,那只有可能是微生物了。


鍾銘聊科學


30億年後太陽還是現在的太陽嗎?地球上還會有生命嗎?

要討論這個問題必須要先來了解下恆星,要不然直接貼出網上就能搜到的資料就不好玩了!當然咱可以先給出個答案,30億年後大約是太陽的第一次氦閃時間,也就是《流浪地球》逃離太陽系的真正原因,但為何會如此,咱先從恆星的發展來了解下!

太陽的直徑大約是140萬千米左右,質量佔了太陽系的99.86%,以太陽的體量,它大約超過了銀河系中90%的恆星!但根據光譜類型的分類,太陽仍然是一顆G2V光譜的黃矮星!比它更小的是紅矮星,比它大的有藍矮星,比如天狼星,還有藍巨星,還有藍特超巨星比如麥哲倫星系支柱性與中的R136星團中心R136a1,這是一顆超過了愛丁頓極限的恆星!(愛丁頓極限:理論上恆星的輻射壓與引力坍縮極限穩定比例,一般認為愛丁頓極限是太陽的150倍)

上圖是表示恆星演化赫羅圖,我們太陽正處在主序星行列,未來的走向是紅巨星,而更小的紅矮星則不會成為紅巨星,因為內核氦元素不會堆積!但在0.8倍太陽-2.2倍太陽之間的恆星,由於內核與外層之間的輻射層約束,氦元素不能交流到恆星各處而在內核堆積,但黃矮星個頭不大,並不能燃燒氦元素,因此只能等氫元素即將耗盡,輻射壓降低,外殼坍縮能一起點燃氦元素,這就是恆星的氦閃!這個時代會在太陽脫離主序星之後約12.5億年後發生!

上圖是太陽光輻射增加曲線,在第一次氦閃之後太陽活動會沉寂一段時間,但隨後會更頻發發生,一直到太陽成為一顆白矮星!而在這個過程中,輻射與亮度變化如下圖:

、太陽整體的溫度是呈下降趨勢,但很抱歉並不是太陽變冷了,而是將會更熱,因為太陽的直徑更大了,整體的輻射能是增加的,因為氦元素燃燒的時代比氫元素劇烈多了,而且超強的日冕層活動,加上膨脹的太陽,理論上可能會膨脹到地球軌道附近!

地球的未來可能是這樣,但這並不是30億年後的地球,也許還要晚一些,那麼太陽膨脹初期地球的溫度是多少呢?

只需要28億年以後,地球的溫度就不是人類所能生存的溫度了,也許在深深的地下可以保存部分人類!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等到35億年以後,1330℃下的地球,此時即使打算通過地表逃離太陽系,也是一件難以完成的任務了,所以,在太陽膨脹之前,大約二十億年後,人類就趕緊逃命吧!不過圍觀群眾要說的是,二十億年太久了,兩百年後人類就可以滾出太陽系了,要比如不思進取的人類,不需要太陽,甚至小行星都能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即使咱不走,也要有走的能力,你說是不?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那時的地球上恐怕已經是如今的水星一般的窘境了,太陽作為太陽系內部的中心天體、核心所在,它的一舉一動關乎著整個地球的命運,太陽已經走完了50億年的生命歷程,在往後的50億年中,它將逐漸的步入老年時期。

一顆像太陽這樣的低質量恆星在步入老年時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首先,隨著整個太陽的氫原料越燒越少,核心處的氦堆積的越積越多,核反應速率下降,那麼自身的引力坍縮佔據上風,內核將進一步收縮,溫度增加,這樣的話,氫聚變向著外層推進,帶來的效果就是太陽的氫外殼向外膨脹,太陽的體積開始增加,表面溫度下降,顏色因此偏向紅色,故稱為紅巨星。

地球是太陽系由內向外的第三顆星球,距離太陽 150000000 公里,在太陽內部氦聚集的比較多的時候,壓力、溫度急劇升高,氦閃難以避免,在此之後,地球可能會被膨脹的紅巨星吞沒。

雖然在30億年後可能還到不了地球被吞沒的結局,但是地球上的海洋被高溫蒸發的一乾二淨還是非常可能的,到那時,在深層地下或許還可能會有簡單的生命,人類文明早已不在地球上了,已經遷至新家中安居樂業。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


科學船塢


30億年後地球都沒有,何談地球上面有生命?且看下面分析。

01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便是事物發展的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50億歲。(地球46億年) 在大約50億年之內,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溫度上升,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由於氦燃燒產生的能量比氫燃燒產生的能量多,因此太陽的外層將膨脹,並且把一部分外層大氣釋放到太空中。到那時候,太陽上幾乎全部的氫都燃燒掉了,變成了氦。那時的太陽將變得“虛胖”,即它的物質密度變低,體積開始膨脹,一直膨脹到地球公轉的軌道外面。天文學家給這種又大又紅的恆星起了個名字,叫紅巨星

我們知道,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第二個是金星,接著就是地球、火星,到那時的太陽會把水星、金星、地球,都一個個地吞沒。那時的太陽顏色發紅,雖然其表面的溫度會比現在低,但是它卻可以把地球上的海水蒸發乾淨。

02

地球人類等不到那個時候

斯蒂芬·霍金教授警告說,人類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在100年內逃離地球。這位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生命被災難毀滅的風險越來越大,包括小行星撞擊、傳染病、人口過多和氣候變化等。

所以,目前人類文明是脆弱的,很容易就滅絕到頭,如宇宙中的塵埃,若干年地球毀滅以後,我們的文明也會消失的無影無蹤,沒有任何遺留。 如果人類文明進展順利,不斷髮展,可能會逃逸太陽系。

我們現在的文明很像點燃的一炷香,時間的流逝,活著的光就亮那麼一點,很容易熄滅。

我是趣味點亮生活 ,從不同角度從發,看不一樣的觀點。歡迎【關注】我,每天點亮生活更精彩

彈琴對牛


根據科學家們對太陽的研究發現,太陽壽命大約100億年,目前太陽已經燃燒了大約50億年,正值中年,也是太陽一生最好的時候!

太陽還擁有50億年的壽命,但這並不意味著地球上的生命可以安全地享受50億年的光照!大約35億年之後,太陽將會脫離主序星向紅巨星過渡,也可以說,那個時候的太陽就不再是太陽了,起碼不是如今我們見到的非常想穩定的太陽!

不會太陽向紅巨星的過渡並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並不是到了35億年之後突然成為紅巨星,而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是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

科學家們估計,在大約20億年之後,地球就會感覺到到太陽體積逐漸膨脹帶來的升溫和其他影響,只不過不是很明顯罷了。隨著時間的積累,太陽體積膨脹的速度會越來越快,最終成為紅巨星,這個過程中地球很可能早就不適宜生存了!

所以,30億年之後,地球上很可能不會有生命存在了,因為那時候地球將不再位於太陽系宜居帶,會外移至火星甚至木星土星附近!

不過,人類也不用因此過分擔憂,如果人類有幸能把文明延續到數十億年之後,我們肯定早就離開地球離開太陽系甚至是銀河系!


宇宙探索


客觀上講,宇宙萬物無論如何生成,最後都會走向終結,這其中包括某個星系,某個星球,某個星球上的生命、植物、山川、河流、乃至空氣、陽光,甚至是一粒灰塵,一點幻想。



而做為宿主的宇宙,也可能在某個未知時間內瞬間崩塌,或者早已發生過一次。如今“新生”的宇宙興許也是一道或幾道輪迴,包括某個“點”上的“奇蹟:太陽、地球、月亮。由於這“三個傢伙”相扶相攜走過了46億年,才使一種能說會道、充滿無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動物得以生根發芽。如果期間任何一方拒絕合作,“它們、我們”都無緣見到今天的輝煌。

而太陽的去留,更決定了今天、明天、後天“一切”初始的模樣。



所以,地球人研究後得出一個結論,太陽大約活不過80億年。也就是說,還有三十億年,太陽母體燃燒殆盡,它系裡的子民相互碰撞,地球上的“一切”也隨之毀滅,包括聰明絕頂的、可能還叫人的“人類”,還有那璀璨的陽光。

不過,這一切猜想似乎“遙遙無期”,三十億年,多麼“恐怖”的過程,甚至等的有些枯燥乏味。興許一百年、一千年或一萬年後人類將不復存在,或者橫空出世的一塊大石頭,就能將地球撞得支離破碎。有可能在那個無法預知的未來,太陽依舊還是太陽,月亮還是那個月亮。

而人類!

可能伴隨著地球的屍體在無限星空中流浪。



但!

也許相反,地球人在苦苦“尋找”再也升不起來的太陽。

三十億年後……



不去瞎想!

只要2019年還在,我們就有陽光,我們就會繼續彷徨。

據說宜居帶已經尋到……

可能“在水一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