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你家分的拆迁房给一套我弟,我们就扯平了”“太好了”

文|东陆十三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是我们华夏民族崇尚的为人处世之道,历经了数千年风雨,依旧传承下来。

在《礼记·曲礼》也说:“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在如今,礼尚往来依旧是我们遵循的社交规则,可是,现在的礼尚往来更像是冰冷的等价交换,缺少了旧时人际交往中人情的温度。

“老公,你家分的拆迁房给一套我弟,我们就扯平了”“太好了”

​01

就连亲戚交往中,也常常缺少了温度。

我的一位同学,在弟弟结婚的时候给了10万礼金,就因为这10万礼金,同学和丈夫险些离婚。

为什么要给这么多礼金呢?同学说,在5年前,丈夫的生意遭遇困境,他们夫妻两人想尽一切办法,还是无法填上资金的缺口。

这时候,大学刚毕业一年的弟弟转来了20万。

同学后来才知道,这20万很多都是通过各种途径借的,是要利息的,虽然半年后同学就将钱还给了弟弟,可还是让弟弟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债。

可是,同学丈夫觉得,当时还钱的时候多给了小舅子1万,而且还买了一部手机作为礼物,所欠的人情已经扯平了,现在给10万礼金就是“扶弟魔”。

同学认为,血脉之情,不能用简单的等价交换来替代,更何况,如今生意已经走上正轨,10万对他们来说,完全不会影响到生活质量。

因为这件事,两人至今还在冷战。

“老公,你家分的拆迁房给一套我弟,我们就扯平了”“太好了”

​02

无独有偶,读者赵女士也遭遇类似的事情,但是赵女士的老公就比较通情达理,懂得亲戚之间,等价交换的是感情,而不是物质。

赵女士和老公是同一个省份不同城市的人,他们都在省城工作,婚房也是买在省城。

赵女士老公出身于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境一般,他虽是独生子,但想在省城买房结婚,经济上根本无法支撑。

赵女士父母经商多年,家境较好,他们很喜欢也很看好这个温和沉稳的女婿,所以婚房首付80多万,都是赵女士家里出的,并且,还在结婚时陪嫁了一辆车。

最让老公感动的是,在婚房的房产证上,写的是他们夫妻两个人的名字。

正是因为赵女士的信任与支持,老公少了后顾之忧,在事业上顺风顺水,如今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老公,你家分的拆迁房给一套我弟,我们就扯平了”“太好了”

​03

在婚后第三年,赵女士有了孩子,退休在家的婆婆过来照顾。不久之后,家里正好赶上拆迁,公公也到了退休年龄,就一起搬来省城生活。

就在赵女士一家生活越来越好的时候,娘家却遭遇了一连串不好的事情,先是赵女士母亲投资理财产品被骗了30万,接着是父亲的生意失败,赔了不少钱。

后来,父母决定退休,停掉生意,卖掉县城里的房子,搬到了郊区自建的小洋楼开始了退休生活。谁知,父亲酒后一次意外车祸,又搭上了一大笔钱。

还好人没事。

可是,这时候赵女士的弟弟要结婚了。弟弟大学毕业后,在老公家乡城市工作,和一个当地女孩谈起了恋爱。

谈婚论嫁时,那女孩家里要求弟弟在本地要有婚房,因为女孩是独生女,父母不愿意她嫁到别的城市去。

“老公,你家分的拆迁房给一套我弟,我们就扯平了”“太好了”

​04

弟弟根本拿不出钱来买房,父母也一筹莫展,除了卖车卖楼支援儿子,他们一时之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赵女士有心要帮忙,可是老公家乡城市的房价虽然不是很高,但首付也要30来万,更何况结婚的话,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开销。

正好,这时候老公家的拆迁房安置房下来了,分了两套。赵女士就想着要如何与老公商量,让他把房子分一套给弟弟结婚用。

赵女士很不好意思开这个口,一直纠结着。

那天,趁老公心情不错,就用开玩笑的口吻说:“老公,你家分的拆迁房给一套我弟,我们就扯平了。”

老公听了一愣,问明原委之后,笑着说:“太好了,总算和你扯平了,不然当初欠你们家的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

赵女士很感动,她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

“老公,你家分的拆迁房给一套我弟,我们就扯平了”“太好了”

​情感分析:

记得有一次朋友对我说,在如今的婚恋市场上,有一些潜在的规则,其中女方有弟弟这一项,属于潜在规则中的扣分项。

因为,大家都担心娶到一个“扶弟魔”。

在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扶弟魔”,身为一个打拼多年的高级白领,把所有的钱都填到原生家庭的坑里,自己却连房租都付不起。

樊胜美是还没有结婚的“扶弟魔”,她坑的只是自己,可恨的是那些结了婚的“扶弟魔”,她不但坑自己,还坑自己的小家庭。

在电视剧《独生子》中,林晓音就是一个结了婚的“扶弟魔”,在丈夫事业最需要用钱的时候,竟然将家中26万积蓄,拿去给弟弟买婚房,而且是赞助,不是借。

对原生家庭的帮衬没有底线,恨不得掏空身边所有资源去贴补娘家,这就是大家憎恨“扶弟魔”的主要原因。

“老公,你家分的拆迁房给一套我弟,我们就扯平了”“太好了”

​正是因为一些关于“扶弟魔”的影视剧热播,让人们对姐姐这个角色有了误解,很多人看到姐姐帮助弟弟,甚至看到一个女孩有弟弟,就觉得她是个“扶弟魔”。

可我要说的是,并不是每一个有弟弟的姐姐都是“扶弟魔”,没有底线单方面的付出和帮衬,那才是“扶弟魔”。

我觉得亲人之间的相互帮衬是应该的,是姐弟情深,也是传统美德,是值得我们推崇的。

就像我同学的弟弟宁愿背上债务,也要救姐姐于危难之中;就像赵女士父母嫁女儿时,不嫌弃女婿反而给予大力资助。

感情是相互的,他们的付出理应收到回报。

“老公,你家分的拆迁房给一套我弟,我们就扯平了”“太好了”

其实,相对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来说,我更喜欢《诗经·木瓜》里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为什么回报物品的价值,要明显大于受赠物品的价值,我觉得那是因为受赠人,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希望能够永以为好!

就像赵女士老公,记住了曾经的那份情,所以,他没有计较回报物品价值上的不对等,回报了一份有温度的情。

我觉得亲人之间,本该如此。情为主,理为辅,才能永以为好!

--END--

作者:东陆十三,自由撰稿人,用文字行走江湖,用笔尖触碰心灵,用温暖照亮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