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


创新者的窘境


第一句话:“就算我们把每件事情都做对了,也有可能错失城池。”

第二句话:“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往往导致失败的恰恰是完美无瑕的管理。”


这两句话中“做对每件事情”和“错失城池”,以及“完美无瑕”和“失败”之间的矛盾,正是大企业面临的“窘境”。


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仅仅跟上快速的技术变革是不够的。企业必须从价值网的全局考虑,综合考虑用户、组织、产品和市场等多种要素,才能理解颠覆性创新的本质,也才能防范其他企业利用破坏性技术对本企业的颠覆。


一、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

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创新者窘境的关键。

“延续性技术”对应的英文是sustaining technology,强调新技术是在原有技术轨迹的延长线上进行的创新。

“破坏性技术”对应的英文是“disruptive technology”,“disruptive”是打破传统的意思。

因此破坏性技术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破坏性技术不是在原有技术轨迹延长线上发展的;第二层意思是指,破坏性技术甚至会打破原有技术发展的轨迹。

颠覆性创新理论里所说的破坏性技术,往往是那些不怎么先进,甚至是在主要性能方面比原有技术还差的技术。以硬盘行业为例,在硬盘行业发展中,每次技术革命都是由新企业主导的,主流技术和主流企业好像被施了魔咒一样,难逃被颠覆的命运。

在硬盘驱动器行业的案例里,发生了两个层面上的颠覆,一个是技术层面,另一个是企业层面。

在技术层面,是一项刚开始看着比较“low”的新技术对一项传统技术的颠覆,这也就是“破坏性技术”的概念。在企业层面,是一批采用破坏性技术的新企业对采用传统技术的主流企业的颠覆,这就是“颠覆性创新”的概念。

二、价值网和颠覆性创新

要深入理解破坏性技术能够给强大的主流企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的原因,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价值网。

简单来说,价值网就是企业在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过程中形成的价值网络。这个价值网络里的利益相关方,不仅仅有企业自己,还包括供应商、用户、竞争者、合作者等。这个价值网络也不仅仅只包括技术,还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资源、政策等要素。

对于原有主流企业而言,要想采用新技术,必须考虑新技术对企业价值网的影响,以及价值网对企业的约束。

促使主流企业采取延续性技术创新最主要的原因是:延续性创新能够保障它们价值网内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破坏性技术,往往会反之。

价值网内的相关要素主要包括客户、产品、技术和组织四个方面。从用户的角度看,企业价值网内存在一个用户网络。从产品的角度看,企业价值网内存在一个产品网络。从技术的角度看,企业价值网内存在一个技术网络。从组织角度看,企业的内部组织也是一个网络。

价值网的存在,约束了主流企业采用破坏性技术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使得它们更倾向于采用延续性技术。随着产业的发展,它们最终被采用了破坏性技术的新企业所颠覆。

三、主流企业为何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

主流企业被颠覆的原因可以总结成“五所不能”:看不见用户、看不起需求、看不懂模式、学不会组织、跟不上市场。

“看不见用户”说的是,主流企业有自己积累的客户,“让客户满意”是这些企业的信条,但这些主流企业很可能忽视了“非客户”的存在。所谓“非客户”,就是那些过去不是企业的客户,但未来可能成为客户,甚至可能成为主要客户的企业或个人。

“看不起需求”说的是,刚刚出现的小市场往往不能解决大企业的增长需求。

“看不懂模式”说的是,基于破坏性技术的新商业模式往往是主流企业看不懂的。

“学不会组织”说的是,主流企业已有的机构、惯性和流程等因素会制约它适应新形势,采用破坏性技术的能力。

“跟不上市场”说的是主流企业在错失采用破坏性技术的最佳时机后,会因为没能够及时积累市场转型需要的能力而一再错过机会。

主流企业之所以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不是因为它们的传统业务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其价值网限制了管理者的思维方式。

参考整理资料:《创新者的窘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