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無聲告白》:死亡成了自我認知與救贖的方式

1976年10月,金庸長子查傳俠在美國自縊身亡,年僅19歲。


金庸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說:"當他想找我談心事時,我卻說要寫稿,你出去吧,拒絕了他,我為此後悔,沒機會跟他多談論人生問題。"


查傳俠為什麼自殺?沒人知道。


就像《無聲告白》裡的莉迪亞,她的父母與兄弟姐妹不知道她為什麼自殺。


他們只能在回憶中一遍遍尋找關於她的內容。


待她死後,最親近的人才真正認識她。


豆瓣8.2《無聲告白》:死亡成了自我認知與救贖的方式


1、 書籍內容與作者介紹:一場悲劇與一位沉默者


(1)一場悲劇的誕生


"莉迪亞死了。但是他們還不知道。"


小說一開篇,就奠定了整本書悲傷的基調。


該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1970年代小鎮俄亥俄州的華裔美國人家庭。莉迪亞是瑪麗蓮和詹姆斯的最愛。她繼承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深黑色頭髮。她的父母望女成鳳,決心讓莉迪亞去實現原本屬於他們的夢。瑪麗蓮希望她的女兒能成為醫生而不是家庭主婦;在詹姆斯則渴望莉迪亞能在學校受歡迎,融入大環境裡。


莉迪亞實際上是維繫著家庭平衡的中心。所以,當在湖泊中發現莉迪亞的屍體時,他們一家的平衡被破壞了。詹姆斯出軌,在別的女人懷中尋找安慰。瑪麗蓮堅信自己的乖女兒不會自殺,瘋狂地要求尋找兇手。而莉迪亞的哥哥內森確信鄰居傑克瞭解真相。但事實上,可能只有小女兒漢娜是知道事情真相的人。


豆瓣8.2《無聲告白》:死亡成了自我認知與救贖的方式


這是一部以死亡開場,以愛為結束的悲劇。


"很久以前的那天,就是坐在這個碼頭上的這個位置時,她已經開始感覺到,繼承父母的夢想是多麼艱難,如此被愛是多麼令人窒息。"


女兒愛著父親和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她未曾為自己活過。


最後她選擇死亡,用死亡重啟自己的人生。


同樣的,她的死亡也重啟了家人的人生。


所謂"家人",就是一生都在努力相互理解。


(2)一位沉默者


作者伍綺詩是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俄亥俄州長大,父母均為科學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在出版《無聲告白》前,她已寫作多年,小說及散文作品多見於各類文學期刊雜誌。在《無聲告白》裡帶著她的影子——華裔孩子與父母的眾望。


《無聲告白》的英文原名為"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直譯為"從未告訴過你的一切"。


在書裡,每個人都是沉默者。而從未告訴過你的一切,都是造就這悲劇的起源。


莉迪亞不想學物理,不想做醫生,不想假裝自己很受歡迎。這都是莉迪亞未曾向父母傾訴過的內容


她沉默了,默許這一切的痛和苦都壓在自己心裡。


伍綺詩這位作者是不是見證了一個個沉默者——為了愛,而犧牲自己想法的孩子。


她最終為了這些沉默者寫下了悲傷的文字,發出來嘶啞的聲音。


豆瓣8.2《無聲告白》:死亡成了自我認知與救贖的方式


2、 自我認知與救贖


(1)自我認知


可憐的莉迪亞,一直不清楚自己是誰。父親給她的標籤是"受歡迎",母親給她的標籤是"成績優異"。但莉迪亞知道,這些都是假的。


她成不了父母心中的模樣。她成績不佳,她沒有朋友,她很痛苦。


她像溺水一般,漸漸沒有了自我意識。


她不知道自己是誰。


唯有死亡,讓她意識到,一切都錯了,她決定不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還不算太晚。莉迪亞在碼頭上許下新的承諾,這一次,是對她自己許的。她將重新開始。她會告訴她的母親,夠了。就算她物理不及格,就算她永遠當不成醫生,那也沒關係。她還會告訴母親,還不算太晚。一切都不晚。她要把項鍊和書還給父親,她再也不會把只有撥號音的聽筒扣在耳朵上,她再也不會假裝成另一個人了。從現在開始,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雙腳懸空的莉迪亞——她一直都被別人的夢想深深吸引——突然發現了宇宙中華麗閃耀的各種可能性,她決心改變一切。她要對傑克說對不起,告訴他,她永遠不會講出他的秘密。既然他能如此勇敢,清楚地明白自己是誰、想要什麼,那麼,也許她也能。她會告訴他,她理解他。"


死亡就是重來。這一次,她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麼,她終於決定為自己而活。


豆瓣8.2《無聲告白》:死亡成了自我認知與救贖的方式


(2)救贖


死亡是一場訣別,意味著永遠無法相見。生的盡頭是死。


可在這本書裡,死亡成了救贖。死的人活在記憶裡,活著的人向死而生。


詹姆斯迴歸家庭,瑪麗蓮不再逼迫自己的孩子完成自己的夢想。內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探索宇宙。漢娜模仿起了莉迪亞的小動作。


只是"很久很久以後,在寂靜的太空中俯瞰藍色的地球時,他會再次想起他的妹妹,在人生中的重要時刻,他總是想起她。儘管他還沒有意識到,但這個習慣一直在內心深處召喚著他。將來發生的每一件事,他想,我都願意告訴你。"


想念無法磨滅。所謂的救贖,只救了身邊的親人,不見莉迪亞。


豆瓣8.2《無聲告白》:死亡成了自我認知與救贖的方式


3、 我們該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


整本書壓抑低沉。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就站在我們面前。


渴望完成父母心願的我們就是莉迪亞的影子。


我們未曾想過自己為什麼而活著。


是為了完成父母的夢想嗎?


是為了得到教師的讚賞嗎?


是為了融入這個五顏六色的社會嗎?


我們該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


不妨與自己來一場對話吧。


1. 問:"父母對我的要求是什麼?"

2. 問:"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什麼?"

3. 問:"這到底是我想要的,還是父母想要的?"

4. 問:"我是誰?"

5. 問:"切斷與身邊所有人的關係後,我是誰?"

6. 問:"我想要什麼?這是慾望,還是夢想?"

7. 問:"我想要的和父母想要的有衝突嗎?"

8. 問:"我害怕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嗎?"

9. 問:"你有勇氣跟父母說出你的夢想嗎?"

10. 問:"你找到自己了嗎?"


希望你回答完這十個問題後,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努力地為自己活著。


豆瓣8.2《無聲告白》:死亡成了自我認知與救贖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