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杨仪带领大军安全返回成都,为什么却不被刘禅重用?

未鸣读史


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途中在五丈原病逝,临终前留下遗嘱,命令魏延断后,由杨仪带领大军缓缓撤退返回成都。

杨仪接到诸葛亮的遗命,当然全力赞同和执行,但是魏延对此却很抵触,为什么呢?首先魏延认为虽然诸葛亮死了,但是自己还在,北伐事业不能停止;其次魏延和杨仪矛盾很深,他对诸葛亮遗命由杨仪率大军回成都很不满。

所以魏延拒不执行诸葛亮让他断后的命令,反而抢在杨仪的前头快马加鞭返回成都,并烧毁了沿途的栈道和浮桥,让杨仪无路可走。于此同时,杨仪和魏延也各自派人给刘禅上书,控告对方意图谋反。

杨仪最后还是追上了魏延,由于杨仪有诸葛亮的遗命在手,魏延身边的士兵纷纷逃到杨仪一边,魏延在没有防备之下被马岱杀死,杨仪随即宣布诛灭魏延三族。


杨仪带领大军和诸葛亮的灵柩安全返回成都后,自以为功劳很大,肯定能当上诸葛亮的接班人,没想到事与愿违,杨仪只得到了一个中军师的虚职。

杨仪对此非常不满意,满腹牢骚,后来被人暗中告发,被免官流放,他在流放地继续上书诽谤,朝廷下令逮捕他,最后杨仪自己自杀身亡。那么,杨仪安全带大军回到成都,为什么没有受到刘禅重用呢?原因有四点:

一:诸葛亮早有密奏送回成都,他建议由蒋琬当他的接班人,蒋琬后来的出色表现也证明诸葛亮没有看错人。

二:诸葛亮在给刘禅的密奏中明确指出杨仪性格急躁狭隘,没有容人之量,难当重任。

三:刘禅对杨仪杀魏延及诛灭其三族不满,这样的大事理应先奏报朝廷,杨仪却擅自作主了,这犯了刘禅的大忌,刘禅绝不会允许再出现第二个诸葛亮。

四:刘禅是同时接到杨仪和魏延相互控告对方谋反的密报的,刘禅对此是犹豫不决的,虽然有董允和蒋琬保证杨仪不会谋反,但是刘禅对杨仪还是不能完全相信的,对于这样一个自己有所怀疑的人,刘禅自然不会重用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