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秋叶大叔的这个妙招,疫情期间照顾家人、写作两不误

早几年就听说过秋叶大叔的名号。当时“斜杠”的概念刚刚兴起,我也在积极学习写作,试图开辟新的可能。在我们那个写作爱好者交流群中,有朋友提到“秋叶大叔”,说他的PPT、时间管理等课程都很火;他本身还是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每周要给学生上课;更重要的是他还能做到日更。乍听到时,简直觉得不可思议,这也太难了!

没想到,数年后我竟然有机会见到秋叶大叔分享创作经验的书,名字很直白,就叫做《写作7堂课》。

学会秋叶大叔的这个妙招,疫情期间照顾家人、写作两不误

“写作7堂课”,简单来说,就是介绍了7种写作方法:

1、框架式写作;

2、复利式写作;

3、碎片化写作;

4、联机式写作;

5、结构化写作;

6、清单式写作;

7、复盘式写作。

针对我目前的状况,我先翻开“碎片化写作”一章。

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家两个孩子都处于“停课不停学”状态。

孩子们每天都有不同的网课要上,还有一些作业要盯着做;孩子们不上学,一日三餐是少不了的;还要抽时间带他们活动活动,身体健康也很重要啊。

我的感觉经常是:刚吃完上顿,收拾下,监督孩子们做了会儿作业,又该准备下顿饭了……

尽管从春节时期就宅在家里基本没有出门,但这一个月以来,我几乎没有动笔,自媒体号处于停更的状态。

因此,我打开这本书时,首先直奔“碎片化写作”这章,这正是我目前急需的能力啊!

当然,对于身兼数职,每天要浏览上万条工作信息,回复数百次的秋叶大叔来说,他的经验也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实现碎片化写作的3个关键习惯

秋叶大叔说自己每天写文章的时间通常不到1小时,凭借多年日更经验,他总结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碎片时间来完成系统性的工作”。

具体办法就是:

1、一有灵感马上记录;

2、抽时间把灵感变成提纲;

3、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框架。

学会秋叶大叔的这个妙招,疫情期间照顾家人、写作两不误

大脑神经学的研究发现,人们每天都会有大约500个念头,如果这些能落实百分之一,也肯定不愁写作话题了。

不过这些念头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有灵感时要马上记录,以免几分钟后忘记了。

接下来就可以抽几分钟针对这个话题列出提纲,看看需要什么素材。心理学上有个“视网膜效应”,就是说我们关注什么信息时,就会不断在身边发现与此相关的信息;而如果我们不在意,很多信息就会被我们忽略。

列出提纲后,我们就可能会在浏览新闻、聊天、看电视节目时发现所需的素材,这时再抽一些零碎时间去丰富内容即可。

而想要做到这点,最好积累一些写作框架。比如是正叙、倒叙还是插叙;是按时间顺序写,还是按空间顺序写;在开头是引用名人名言,还是历史故事,或者统计数据……

这样,一旦写作灵感出现,我们就可以快速选用其中某个框架列提纲、添素材、修改成文。更关键的是这些都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来逐步完成。

找准碎片写作时间单位

我们已经知道要实现碎片化写作需要哪些良好习惯,但想要落地,还有个困难,就是我们的碎片时间往往发挥不了什么实际作用。

就像我在做饭和给孩子辅导功课中之间确实有那么一段空闲时间,但拿起手机搜素材的话,好像又不够用。

秋叶大叔说不用焦虑,对于新手来说,这很常见。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我们对于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等碎片时间到底能做什么没有概念,要么估计过高使得我们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要么估计过低使得我们对时间利用效率降低。

像秋叶大叔有多年碎片化写作的经验,他对于自己的碎片时间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就了然于胸:

1分钟可以记录写作灵感或者起标题、搜配图;

3分钟能起草大纲或者进行少图文章的排版;

10~15分钟能写600字,半个小时能写1500字……

学会秋叶大叔的这个妙招,疫情期间照顾家人、写作两不误

其次是我们缺乏一些技巧。

秋叶大叔举了一些例子,如果找金句可以百度,想增加趣味片段可以搜影片,缺少数据支撑可以搜报告,拿不定观点可以上知乎……

学会秋叶大叔的这个妙招,疫情期间照顾家人、写作两不误

我们掌握这些技巧后,搜集素材的针对性增强了,写作效率自然也就得到大大提高,在单位碎片时间内可以完成更多目标。

创造5个条件,帮助进入心流状态

秋叶大叔的助理曾经感叹,他能很容易地从一种工作状态切换到另外一种工作状态,这也是秋叶大叔工作效率高的原因之一。

而我们很多人相反:辅导孩子时着急上火,离开孩子房间时也还在生闷气,根本静不下心去搜素材;购物回来,物品都放好,忽然想起还有一样忘记买,一边洗手一边琢磨是该再去一趟还是下次再说,几分钟就这么过去了……

其实,秋叶大叔是经过训练,让自己拥有快速进入心流状态的能力。

心流指的是我们把注意力完全投入到一项工作时的感受。心流状态能够促进多巴胺分泌,使我们有满足感和充实感,沉浸其中。

秋叶大叔的刻意训练包括以下5个方面:

1、从心底接纳,这件事非做不可;

2、把任务难度定为“跳一跳够得着”的难度;

3、完成任务后给自己一个奖励;

4、给自己设定一个进入心流状态的信号;

5、创造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

学会秋叶大叔的这个妙招,疫情期间照顾家人、写作两不误

秋叶大叔说,“碎片时间管理的重点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单位时间内的目标产出。”

有了技巧的加成,养成良好的碎片时间利用习惯,加上碎片化时间写作的刻意训练,即便是疫情期间有众多杂事干扰,我们也能提高单位碎片时间内的产出,做到照顾家人、写作两不误!

搬书回巢,有书智库领读达人,新浪微博认证书评人。图书编辑、网络编辑、运营编辑……这么多年,兜兜转转还是和文字打交道。我愿搬书回巢,助你师逸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