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南极高温20多度,北极甲烷将大爆发,珠峰长出绿色植被!对此,你咋看?

顺和里故事


喊了几十年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平常人一直都不当回事,因为感觉这件事离我们很遥远,还有一点就是科学家整天喊“气候变暖了”,我们也没怎么感觉到啊!这就是普罗大众一直以来对这个全球性气候问题的态度。

那么现在情况好像发生了变化,我们真真切切的能感觉到气候的异常,北方的同学应该深有体会,小时候冬天那雪下的是铺天盖地,不仅次数多而且量大,现在每年下雪的次数一只手都可以数过来,并且冬天明显能感觉到没有小时候那么冷了。所以说,全球性的气候升温已经成了我们所有人已经共识的问题。

而近几年的情况貌似比以前更加研究,就如题所说,南极出现了罕见的高温,达到了20多度,这个温度就意味着你在南极只需要穿个冲锋衣就可以了,如果爬山还会出一身汗,这跟我们心目中的南极简直是大相径庭,而北极这边又爆出了冻土层中的甲烷将出现大爆发,并且可能会释放出冰封已久的病毒,如果这些甲烷泄露到大气中,将加剧全球气候恶化,病毒如果进入生物圈,又会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地球两极的情况让人堪忧,而常年积雪的珠峰也出现了问题,在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居然长出了植物,植物肯定是好东西,但你长在珠峰上肯定不行。这只能说明就连高海拔的地方温度也明显回升了,我们知道珠峰上的积雪是人类的淡水库,很多地区的河流水源头都在珠峰上,如果珠峰出现问题,全球大部分人的淡水资源就会受到威胁。

看来以上这些严峻的问题,我真的觉得,人类真的要停下脚步好好想想以后怎样于大自然和谐共处,全球性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大问题。说到这里,我想简单解释下,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目前的情况主要是由哪些方面造成的?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光和热来自于太阳,你可能会想,是不是太阳出现了问题?如果它变得比以前更热,地球肯定会升温,如果真是这样得话,我们人类也没办法。事实上太阳确实会随着年龄得增加,核聚变反应得速率变快,这是因为核心不停的消耗燃料就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向内收缩,这是一个绝热的过程,也就是说,收缩的核心温度会更高,这就造成了核反应的加剧。

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太阳自诞生到现在光度增加了20%,正在壮年时期的太阳燃烧十分稳定,不会再短期内因为自身的变化给地球带来威胁,但在10亿年后,太阳光度会再增加10%,届时地球上的海水将会被晒沸腾。所以问题不再与太阳。那么还有哪些因素呢?

太阳光度稳定,接下来就是地球于太阳位置的关系了。众所周知地球在过去的250万年里,共经历了50多个大冰期,每一次都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我们目前就处在一个间冰期,那么这些冰期的周期性是怎么来的?地球为何会在某些时间尺度上升温变冷呢?

我们认为,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有着周期性的变化,其中包括:

  1. 地球轨道周期性偏心率的不变化,也就是从近圆形轨道到椭圆轨道的变化,这个周期在96000年。

  2. 黄赤交角的变化(地球自转轴进动),也就是地球赤道平面和太阳黄道平面的角度在周期性的变化,周期为25800年。这就造成了南北极日照时间和接收到的日照量发生变化,如果南北极冰盖大面积的融化,更会加剧全球气候的变暖,因为白色的冰盖反照率更高,能反射更多的阳光,冰盖融化会吸收更多的阳光。

  3. 最后一个因素是,地球公转轨道进动的问题,也会造成地球于太阳位置的变化。但这个影响比较小,而且周期更长。

以上的因素以前被科学家认为是地球周期性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是20世纪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就是地球大气成分的变化,也就是温室气体的增加, 是地球气候不变化的最直接的原因。

因为就算地球和太阳位置在变化,造成了接收到的日光量在变化,但这个周期特别长,再加上地球上的大气并不会吸收波段在可见光范围的光线,而是会吸收地面反射回来的红外辐射。而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等一些气体具有极强的温室效应,也就是说这些气体的不断增加就像给地球不断盖被子一样。

所以温室气体目前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和主要原因,而这些气体的来源正是由于人类活动、工业排放、各种尾气排放造成的,而反刍动物(牛羊鹿)消化食物的过程也为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全球变暖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还要改善畜牧业结构,因为治理全球变暖、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量子科学论


北极是地球上暖化速度最快的地方之一,随着温度升高,永冻土开始融化,原本藏在冰里的甲烷也将开始大量释放到大气中,但科学家过去不确定北极有多少甲烷热点。现在,NASA的探勘机发布了惊人研究成果,确认北极至少有200万个甲烷热点。

北极甲烷释放,意味着什么?

其实甲烷释放,不仅会造成海平面,上升,还会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知道,我们的雨季、旱季主要是由洋流变化形成的,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业就是依靠这种现象来种植农作物的。假如北极的甲烷被大量释放出来,那么温室效应将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失控,人类将面临粮食短缺的危险。

再者,永久冻土层之中可能包含着病毒。我们知道冰川之下可能有生物的遗体,比如:科学家曾经从永久冻土层中挖掘到了4.2万年前的小马驹,以及10万年前的猛犸象。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从一些生物的遗骸之中提取到了病毒。

西班牙大流感虽然在人类世界中消失了将近100多年,但科学家却从永久冻土层中的人类遗骸身上提取到了这种病毒。

世界三极已经开始变化。南极气温首破20度;北极甲烷大爆发;珠穆朗玛峰长草了。

从你身边可以发现今年的冬天下雪越来越少了,甚至一个冬天下雪的次数一只手都可以数过来。

珠穆朗玛峰开始长草了(这有可能会影响到十四亿人用水的问题。人类现在饮用水只占地球百分之3)

南极气温突破20摄氏度(温室效应造成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北极甲烷爆发(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大上25倍)一旦爆发,会带来更严重的极端天气,如强降雨,高温天气,超级台风…


大海里的方舟


今年开始出现了诸多事件,引起我们对现在环境状况的思索,不要觉得是我想多了,我确实担心日益恶化环境污染会带来更可怕的灾难。

题主所说的南极气温达到20度和北极甲烷大爆发两个事件,我恰巧了解一二。

浅谈个人看法,有不足之处,在座的小伙伴指出。

南极温度达20度事件始末及后果

巴西科学家在南极北端的西摩岛(Seymour Island)观测到气温高达20.75度,这是南极首次超过20度气温。不免让我想起来近些年的异常气候。

气候异常导致澳洲温度过高,自然引发山火,经历4个月才被一场暴雨浇灭,在持续四个月燃烧过程中,释放了海量的二氧化碳,对地球造成了二次伤害。

同样的,南极虽然少有人迹,但是近些年依然无法抵挡全球变暖的趋势。

而且南极二次伤害威力远大于澳洲大火,这是因为南极冰层像一面镜子将来自太阳光子反射回去一部分,相反的是,若南极圈遭到破坏,如同镜子碎裂成粉,无法有效的反射光子。随着冰层逐渐减少会,南极气候会变的越来越热,形成不可逆的伤害。

南极冰层融化会带来诸多的后果,南极企鹅无家可归、史前病毒出世、海平面上升等等问题。

北极甲烷大量爆发

北极甲烷爆发,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我们不谈现在的北极甲烷爆发事件。

时间回到两年前,美、德两国研究人员发现,北极形成了一个小湖,它的出现将意味着北极永久冻土融化,释放出甲烷,甲烷造成温室效果堪比20倍的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北极融化只会加剧全球变暖。

我还记小时候从新闻中得知“可燃冰”这种神奇的物质时,我对大自然的佩服的五体投地。

现在的我,再看这条消息,一股心寒从脚底直击心灵最深处。

“北极海底蕴含着地球最大的可燃冰”

“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分解为164立方米的甲烷”

我实在无法想象北极海底可燃冰全部分解的后果。

还有一件事情,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呼吁世界共同抗击全球变暖。

瑞典国土有百分之十八的国土在北极圈的范围内,北极的变化,可以说是瞒不过瑞典。作为第一感受人,自然而然出现了环保少女并不奇怪。

最后一个问题,珠峰长草

珠峰长草,在古代会被当作祥瑞,但是用现代科学思考,脑海里立刻浮现,事出反常必有妖。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脉,对于它的第一印象是酷寒、气压低,全年冰雪覆盖以及鸟不拉屎。

在这从种情况下是不太可能出现植被的,就算是雪莲花也不好受啊,更不可能像大白菜一样扎堆出现。

它的出现已经无需再多说任何一句话,读到此处的朋友,应该明白了珠峰长草的原因。

总结,点睛之笔

全球出现的各种现象就是地球释放出重要信号,气候异常远比我们想象的危机多。

自工业革命后,全球温度持续上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为、自然活动诸多因素。我不能要求自然减少自然活动,我能做的便是把占据人为的“份额”抹除掉。


会讲故事的外星人


怎么看???

很显然,俄罗斯和冰岛那些极度寒冷的国家会变成澳大利亚那样。阳光充沛,草场丰盛!!

然后其他国家会变成非洲,无比炎热!很多人会变成黑人。

所以,赶紧在俄罗斯和冰岛投资吧,你会有巨大回报的!!!


因陀罗indra


地球也是有生命的。

人生病了,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

同样如此,地球生病了也会净化自身。

2020年全球出现了很多百年不遇。

可见地球已经病的不轻了。

2020年存活下来的人类实属不易。

全球的人类都应该静下心来反思。

伤害地球就相当于伤害自己。


大妮妮小妮妮


2020年,让我们见识了太多太多,同时也成为了最难忘的一年,最先是澳大利亚的山火从2019年年底燃烧至2020年年初,导致了5亿只动物葬身火海,毁坏的森林和房屋不计其数;随后是菲律宾火山爆发,铺天盖地的火山灰席卷大地;世界各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疫情,东非蝗灾、南极高温、北极甲烷、珠峰长草......。

不管是哪一件事,都可以算得上是大事,但是在今年年初,我们却全部都见识到了,这都有利于我们现在网络的发达,信息透明化。



当疫情来临的时候,我们才懂得应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但是有一个观点,地球存在了数亿年,它可能并不需要我们保护,我们只需要保护我们自己即可,环境保护这样的标语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又有哪些人真正能做到保护环境呢?

当看到工厂烟囱冒出滚滚浓烟,当看到企业污水流入大地,当看到人们随意丢弃医疗用品......,这就是所谓的保护环境?别让保护环境成为一句空头语言,我们要付出行动。
在我们眼中,大型企业的危害远远大于民间产业,但是无奈于他们拥有排污许可证,当我们看到城市里垃圾箱增多,但是却从来不知道有一些地方的垃圾被运往深山进行丢弃,垃圾桶已经从保护环境逐渐演变成了垃圾搬运者,试问下,如果把垃圾换个地方丢弃也叫保护环境,那么环境真的可以保护好吗?


达人陈可可


显然,这些异常现象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近年来,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热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一直听到媒体报纸在做一些相关报道,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低碳出行,保护森林,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产品等等,标语口号到处都是,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微弱,甚至可以说气候已经明显恶化。无论是南极高温还是北极甲烷,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事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家学者媒体网络将这些事件告诉我们,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一下字面意思,而是要让人们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呼吁人们参与到保护地球的实践当中。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异象”背后的问题。

首先说说南极高温。

其实这个问题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曝光在大众的视野中,只是当时民众的关注度不是很高。BBC拍过很多类似这样的纪录片,放映的南极地区的升温问题。我看到过的最新一版是《七个世界,一个星球》,我个人觉得这部纪录片拍的很不错,无论是技术还是内容质量,都很值得我们观看,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气候变化的自然保护的问题。

“南极高温20度”,是巴西科学家在南极北端的西摩岛(Seymour Island)观测到气温高达20.75度,这是南极首次超过20度气温。巴西科学家表示:“我们正在监控的许多地点都在看到气候变暖的趋势,但是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

南极地区的正常温度,在暖季,应该在0摄氏度左右,可现在这个时段不仅未到暖季,还出现20度的高温。我们想象一下,人类居住的陆地夏季平均温度上升20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南极气温升高,冰川融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1、动物栖息面积减少,威胁生存。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南极动物。冰川融化,陆地面积减少。对于这些动物来说,陆地不仅仅是休息的地方,还关乎捕食、生殖繁衍、生存。

2、全球气候模式发生改变。南极是全球气候最寒冷的地方,就算是炎热的夏天,南极常年气候也从来没有达到过20摄氏度,气温变化会影响全球的气候模式;

3、海平面上升,陆地面临淹没的威胁。对于岛屿国家来说,南极的变暖是一个噩耗,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一名来自英国基尔大学的教授说,南极大约87%的冰川正在处于融化中,按照这样的速度,日本的灭国危机恐怕不消几百年后就能变成现实。

接着,我们看看北极甲烷大爆发。

可能有些读者不知道甲烷是什么,也不知道甲烷大爆发对于北极地区来说意为着什么。

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气、沼气、煤矿坑井气之中,是优质气体燃料,也是制造合成气和许多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从分子的层面上来说,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加活跃的温室气体,但它在大气中数量较少。既然是温室气体,那么这种气体的爆发,势必加剧温室效应。

于北极地区而言,这就是一场无声的灾难。北极甲烷大爆发,是指整个北极地区的永久冻结带正在快速融化,到处是由冰水化成的湖泊,甲烷冒着泡从湖水中汩汩涌出。

早在2006年,沃尔特就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警告人们随着西伯利亚永久冻结带的融化,甲烷释放量的增长可能会加速气候的变化。但是,就算她本人也没有预料到变化速度竟如此之快。她说:“西伯利亚的湖区面积比我在2006年的测量数据增大了5倍,这是史无前例的全球性事件,惯性使得更多的永久冻土带加速融化。”

那么,北极甲烷大爆发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1、引发气象灾害。比如,洋流变化会干扰亚洲季风,而将近20亿人依靠这些季风提供的雨水来种植粮食。如果季风规律发生异动,那么将引发粮食安全问题,会有更多人失去口粮。此外还会有诱发灾难,如社会动乱等。

2、全球气候失控。融化的永久冻土带释放出的甲烷有可能产生反馈,导致全球气候失控——假如更多的甲烷被释放出来,那么,无论我们再怎样大幅消减温室气体排放,地球都会变得更热。

关于珠峰长出绿色植被。

大家对珠穆朗玛峰应该并不陌生,一说到这座山脉,头脑中就会展现巍峨的山峰,磅礴的冰川和皑皑白雪。其实,珠穆朗玛峰地区并非寸草不生,它是有植被的,但是有植被生长上限。

5000-5500米高度范围通常被认为接近植物可以生长的极限,但是借助美国宇航局Landsat卫星1993年至2018年的观测数据,发现珠穆朗玛峰周围植被覆盖明显增加,5,000-5,500米高度的植被增加趋势最为显著。珠峰植被面积增加,说明冰川融化加剧,雪线上移,温度上升。

这些都是全球变暖的表现,且表现的越来越明显。除了这些,全球变暖还会带来其它的灾害,如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例如澳大利亚的山火,气候过于干燥引发自然火灾;古冰川融化导致古病毒面世,科学家表示,冰川中封冻着古病毒,冰川融化病毒将面世,对人类产生更大的威胁。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冠状肺炎,损失巨大。可下一次病毒爆发会在什么时候?病毒由什么引起?下一次火灾蝗灾又会是什么时候?这些我都无法得知,我们一直处于危险之中。

这里是科学驿站,一个传播科学的小窝,欢迎常驻~


科学驿站


地球生病了?北极甲烷爆发,南极20摄氏度,我们或将面临严峻考验。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已经在地球上发展繁衍了近千万年,当然了这是从森林古猿开始计算的。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发展进化,差不多直到十几万年前,才发展到智人,也就是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地球的宜居环境对于我们都至关重要。



但是在最近地球的环境貌似不断的在改变,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担忧。从2019年向2020年迈得过程中,貌似出现了太多的变化,从去年烧到今年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从去年延续到今年影响巨大的蝗灾,去年底到现在的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以及最近一段时间内南北极出现的一些变化,尤其引起我们的担心,难道地球真的生病了吗?


2月9日南极西摩岛上的一个监测站,测得了20.75摄氏度的高温,这个温度是南极地区有气象监测以来测得的最高纪录,虽然这次的数据在科学统计上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它不是持续性的高温,而是单一的。但是这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极地给人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冰天雪地,而超过二十摄氏度的高温无法想象。
其实我们可以看一下南极西摩岛这个监测站,进入二月份开始测得的温度,整体上趋势上有上升,尤其是2月9日前后都波动较大,但是后续就逐渐的降低下来。现在太阳直射点还是在南半球,大约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这也就是说南半球还是在夏季。而实际测温点也并不是在南极圈内,是比较偏的位置。但无论如何这次的数据是历史之最,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而在北极也有新的问题出现,实际在最近十几年来说,全球气温升高一直都是困扰我们的问题,科学家也一直在监测。北极地区是全球温度升高最快的地方之一。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尤其是永冻土开始融化,都会释放出大量的甲烷和其它气体。


NASA的科学家为了测量这些变化,通过携带设备的飞机,在北极地区3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飞行监测,从数据来看已经发现了200多万个甲烷热点,这里的热点指的是传感器和地面之间甲烷气体的含量比正常要高。这也意味着

北极地区的融化是大范围内的多点发生的。

北极地区甲烷的爆发一方面说明了全球气温上升对于北极地区产生的影响,很简单就是冰川和永冻土开始融化。第二点就是甲烷气体也是温室气体,并且它的影响要远大于二氧化碳,同量下差不多是二氧化碳的25倍,这是我们要谨慎面对的,实际上在全球的永冻区都冰冻着很多我们不喜欢的东西。例如甲烷等温室气体是一方面,最可怕的是冰冻的一些动物尸体,以及一些很久之前的病毒。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事情真的在发生,虽然目前并不会有剧变的影响,但可预见的是未来这些可能是地球生物的灾难。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太阳活动较频繁的时候可能地球会接收到更多的热辐射,温度升高,在太阳活动极小期,会导致地球进入小冰河期。


但是在这些影响下,我们要消除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伤害,尤其是对于化石能源的过分依赖,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无论如何总之地球目前的这些变化,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地球生病了,对于地球生物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我们都要与此作斗争,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科学黑洞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在2020年的开局,经历了复杂严峻的挑战,先是澳洲大火的持续燃烧,我国发生的疫情,东非蔓延的蝗灾,最近又先后报道了南极高瘟、北极甲烷将大爆发、珠峰长出绿色植被这些往常不可想像的现象。在人类持续性地加大对地球资源利用程度的进程中,地球也似乎变得更加脆弱了。

无论是南极摩西岛夏季首次出现2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还是北极圈内特别是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的融化可能带来大量甲烷的释放,抑或是冬季珠峰在海拔6159米处长出了绿色植被,这些无疑都是全球气温升高的一个缩影。

在近100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增多,累积效应正在日益显现,特别是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甲烷、氢氟氯碳化物等温室气体也日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从地表散发短波辐射的拦截效率,使得地球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从而引起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问题。据有关机构研究显示,近1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将近1摄氏度,虽然这个数值看不去没有那么起眼,但是这个升温不是均衡分布的,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集中分布特征,特别是两极地区的升温幅度要明显大于其它地区,从而直接引发两极和高原地带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象灾害频繁、动植物栖息环境破坏甚至物种灭绝加剧等问题。

人类作为当前地球的主宰,在想方设法利用地球资源、能源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同时,由于过去传统、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挤占、破坏等行为层出不穷,同时也向自然环境系统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质,当污染物质的浓度超过生态环境系统本身的调节能力时,就会打破自然环境本身的容量及平衡,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造成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反过来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比如全球可用水资源的短缺、沙漠化的扩张、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空气、土壤环境的污染以及包括海洋在内的水污染问题,这些都是因为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所直接产生的后果,对人类来说既是预警,也是惩罚。


而澳洲大火的持续燃烧、我国发生的疫情、东非蔓延的蝗灾,虽说有自然因素的原因所致,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以及生物圈的干扰和破坏有直接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是推动地球良性发展的正确选择,而不是不计后果的去拼命索取和压榨。无论是企业、家庭还是个人,对待保护环境,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只当成一句口号,更要去用心去实践,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真正的声音。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走进全球现代化的我们,虽然生活条件提高了,但也有一些弊端,一直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活。近来,科学家发现:南极出现了高温20多度,北极甲烷将发生大爆发,珠穆朗玛峰却长出了绿色植被!

南极高温

据气象组织侦测发现,在南极半岛附近出现了20.75℃的温度,按理说20℃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出现在南极就有点不对啦!这样的温度在南极已经足够热了,如果持续出现这样的温度,那么南极冰川有可能会在未来全部融化。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全球海平面将会上升60米,可不要小看这60米,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我国很多的沿海城市都将会被淹没,很多国家将不复存在,当然,也包括我们的邻国日本,届时美国也会受到损失……

随着冰川融化,还会有可能带来病毒效应,比如西伯利亚地区,曾经就因为气温升高的原因,导致了一些冻土层被融化,融化后居然发现里面有一头几十年前被感染了炭疽杆菌袍子的鹿类残尸,直接导致了两千多只鹿类动物被杀,上百人被传染了这种病毒……

北极甲烷

北极是天然的甲烷储存库,其冰川以及永久冻土层之下都存在着大量的甲烷,而且这些甲烷有可能是以前的植死亡后,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而北极温度比较低,所以甲烷与水发生结合,从而形成固体的甲烷冰。

据了解,同等体积下的甲烷以固态形式储存的居然是气体的164倍。而北极的甲烷大爆发,就是说北极地区内的冰川及永久冻结带在快速融化,到时其储存的甲烷就会随着融化而爆发出来,这个时候会加速全球变暖的脚步。而且这些甲烷还会造成安全问题。

据索尔估计,按照标准情况将会有1000亿吨的碳会被解冻释放出来,可以说这是一种缓慢运转的定时炸弹……

珠峰长草

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其高度达到8848米,由于海拔很高,所以珠穆朗玛峰上的环境也比较恶劣。首先是温度很低,自然会带来下雪,所以珠穆朗玛峰常年被雪覆盖,但是珠穆朗玛峰全都是被雪覆盖。

而冰雪分界线大概位于5500米到6000米的海拔之间,我们知道很多植物都是生长在热带或者温带地区,可是研究人员经过实地勘察发现,却在珠穆朗玛峰地区发现了绿色植被,这说明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如果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冰川全部融化,那么高山上储藏的淡水资源会全部流入海洋,这将会影响到超过14亿人,这个时候河流也会没有水源补给而干枯,此时很多人的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