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打著「現實主義」灑狗血?

轉自網絡,實在精闢!


《安家》(原名《賣房子的人》)賣相很好,因為它有 " 收視女王 " 孫儷。
然而," 娘娘 " 一開始的霸氣宣言就讓不少人反胃了。
" 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孫儷搖身一變成為了房地產中介精英店長。

《安家》,打著「現實主義」灑狗血?


除了孫儷六年後首部現代劇集外,融合了經典日劇翻拍、現實主義題材、都市職業劇、編劇六六等創作光環,《安家》無可非議地被看成 "2020 年第一品質劇 " 的有力爭奪者。
可劇集自首播後,話題熱度雖然在每日攀升,但口碑評價卻一直泥濘不前,僅維持在及格線上下。
雲合數據顯示,《安家》播出前兩天(3 集)未擠進 " 有效播放 "、" 全輿情熱度 " 雙排行榜前十,第三天才提升至第八位,與同期《完美關係》形成較大的熱度差距。相伴隨的是豆瓣評分在開局僅有 6.4 分情況下,兩天時間跌落至 6.2 分。
" 節奏慢 "、" 對日劇不和諧翻拍 "、" 演技尬、臺詞彆扭 " 甚至 " 海報設計醜陋 ",都成為了豆瓣差評的主要論點。《安家》播出前期似乎就要淹沒在負面評論中。
這裡需要指明的是,在《安家》的口碑評論,基本分為兩個派,一種是觀看過原版日劇的劇迷觀眾,一種是未觀看過,將其單純當做現代都市職業劇的普通觀眾。
前者受原作影響,對《安家》要求更為苛刻,所關注的是中日兩版的迥異,對原版的借鑑是否合理,翻拍、本土化是否得當。而從目前的口碑發酵中,《安家》的翻拍並沒有令原版劇迷的滿意,其負面口碑也多出於此。


未觀看過原版日劇的普通觀眾,更多是將目光聚焦在演員演技和故事劇情上,遺憾的是從目前的輿論中,以孫儷為首的主演演技均不被網友認可。" 孫儷演技不沉穩,沒有魅力,角色虛假 " 等評論在前期層出不窮。

《安家》,打著「現實主義」灑狗血?


 豆瓣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安家》自首播後多次在充滿疫情相關話題的熱搜中擁有一席之地。
據統計上線 10 天《安家》共生產出 23 條熱搜詞,累計熱搜次數 1857 次,位列同期劇集第一。除去劇情熱點外,針對 " 現實主義 " 話題的討論也十分高漲。
如 " 博士買房 "" 假結婚 "" 房產證該寫兒媳名字嗎 "" 中國原生家庭 "" 職業真實面貌 " 等等,憑藉這些話題熱度維持,《安家》自 2 月 24 日開始逆襲。
據云合數據,《安家》截至發稿全網累計播放量已經突破 4.75 億,正片有效播放量市場佔有率達到 4.63%,位列第 2,而全輿情熱度榜已經超越《完美關係》位列全網第一。


聚焦對 " 現實主義話題 " 討論,成為《安家》最強吸睛點。劇集針對社會各種現實問題的展現,並藉以 " 房產中介職業 " 形式展現,讓部分觀眾感到新穎,有意義,編輯六六的 " 現實主義光環 " 又再熠熠生輝。


但時過境遷," 現實主義題材 " 已不是免死金牌,《安家》播出至今口碑難以翻身,與精品劇還有很大差距。
單純製造熱點和填鴨式堆砌現實話題的玩法已不再流行。觀眾需要更精準的人設,更清晰的故事脈絡,更深入淺出的主題思想,單一卻不單薄的精品劇,而不是再集家庭、職場、現實主義於一身的綜合劇。
國產翻拍劇、職業劇並不好做,《安家》播至中期,圍繞在其身邊的諸多話題已經值得我們關注。


01 《安家》靠 " 中國式狗血現實主義 " 贏了 ...... 嗎?
《安家》不能夠吸引到日版劇迷觀眾的喜愛,幾乎是註定的。《安家》的整體故事架構,人物走向,細節處理都在很大程度上做了本土化創作,與原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且均融入了現實主義元素。


《安家》的主要編劇是六六,其代表作品《蝸居》《心術》均是經典現實主義題材。同時六六還是原創編劇代表人,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觀眾難以相信《安家》翻拍自日劇。六六此前採訪時表示,因為這又是一部和《蝸居》相仿、可以透過房子觀察社會的作品,才被觸動。




這也是為什麼《安家》自項目立項以來都極力避諱 " 翻拍日劇 " 話題,而是極力營銷 " 現實主義 " 原因。如今來看,片方的營銷方向無疑是精準、正確的。
播出至中期,原作劇迷觀眾已失去耐心不再關注《安家》,負面口碑相應減少,繼而因 " 現實主義話題 " 的熱點頻出,令普通觀眾眼前一亮。


《安家》第二集中,海清飾演的醫院主治醫生博士畢業,但一家五口人只得蝸居在一個 60 平米的小房子裡,與精英丈夫多年來居然也買不起上海房子。


劇中一句 " 如果連這麼優秀你們,在這座城市也買不起房子,那也太不公平了。" 刺痛不少觀眾,讓網友大呼太過於現實了。# 博士畢業也買不起房子 # 登上微博熱搜。

《安家》,打著「現實主義」灑狗血?


《安家》海清劇照


在接下來賣房環節中,嚴叔帶著兒子兒媳簽約的時候,兒子突然說要加上老婆的名字,從老嚴夫婦的眼神裡看到了一絲猶豫。雖然老兩口最終妥協,答應添加。但針對 # 房產證該不該加兒媳婦名字 # 的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至今獲得 4.2 億次閱讀。相關的政策解讀,案例分析也相繼被搬出,成為熱議焦點。




店主 " 徐姑姑 " 徐文昌(羅晉飾)為了能都再買房源,與妻子張萌假離婚,卻遭遇婚姻背叛,成為一時笑柄。卻再度將利用政策灰色地帶,進行 " 假離婚 " 的社會議題再度被搬上桌面進行探討。


" 房似錦 " 的家庭情況披露,親媽 " 潘貴雨 " 獅子大開口,開口直接索要一百萬,走投無路的房似錦還跟自己的領導借錢,其母親還不肯善罷甘休,鬧到了公司,還說拿不到錢就要天天來打擾房似錦工作。角色的厭惡程度,令觀眾髮指。


隨後,# 安家 原生家庭 # 登上微博熱搜,即蘇明玉的媽、樊勝美的媽之後,房似錦的媽成為國產劇三大恐怖家長。" 原生家庭 " 對子女的影響傷害,再次被網友廣泛熱議。
在播出僅 16 集時間內,《安家》就密集的對中國當下多個現實社會議題進行探討。且先不論這些原創故事可信程度以及效果如何,單就在 " 無差別 " 抄襲成風的國產翻拍劇大環境下,已實屬不易。


除了整體劇情對 " 現實主義的關照 ",《安家》中還存在大量的 " 真實社會 " 細節展現。" 房地產中介傳銷式宣傳 "" 房地產中介與小區物業行業之間潛規則 "" 九八五代表的職場社畜真實狀態 " 等等。這些對現實問題的直射贏得部分觀眾的矚目。
但必須指明的是,對 " 現實主義 " 創作,並不能成為免死金牌。可以為作品帶來熱度,卻不能提升劇集的整體水平。隨著劇情的推進,《安家》這種 " 填充式、密集的現實主義故事展現 " 其真實性也一直在被詬病。
海清飾演的角色與丈夫都是精英階層,數年猶豫不決的房子,僅憑房似錦一日的嘴皮功夫光速下單,令人難以信服。房似錦將新裝修的房屋,推薦給孕婦的做法,不能讓人接受。" 撬單事件 "" 假離婚 "" 幫助小三 " 等也都成為詬病焦點。
播出至今,《安家》熱度經歷了一波過山車軌跡,從早期的一致負面評論,口碑一致跌落谷底。而行進至中期又因對 " 現實題材 " 討論,讓《安家》沒有走進 " 死衚衕 ",熱度、口碑稍回暖。幾乎每一天都能生產出多條熱搜話題。但豆瓣評分始終無法提升,短暫升至 6.3,卻迅速回落。《安家》距離精品劇還相差甚遠。劇中 " 故事、節奏、人設、表演、攝製 " 等多方面創作都存在瑕疵。


02 職場劇人設是高分根本,喧賓奪主的《安家》無法成精品
《安家》(原《賣房子的人》)翻拍自 2016 年、2019 年播出的日劇《賣房子的女人》。


原版日劇講述了:日本某城,經營著一家悠哉的房地產門店," 佛系 " 課長帶領著一群 " 混吃等死 " 的手下,無法做出成績,面臨閉店。而傳說中的天才銷售 " 三軒家萬智 " 被總部派來擔任領導後,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經典語錄就是:" 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

《安家》,打著「現實主義」灑狗血?


 日劇《賣房子的人》劇照
單看人設介紹,幾乎與《安家》完全一致,其實 " 照搬 " 並不是原罪。如何保留原劇精髓,並進行合理本土化創作才是關鍵。而在這兩點,《安家》都沒有讓觀眾滿意。以孫儷為主的職場人設崩塌,導致《安家》喪失原作最重要的魅力,繼而成為不倫不類的 " 職業劇 "。
其中最令劇迷不能忍受的是," 房似錦 " 對於日劇原版女主 " 三軒家萬智 " 角色的 " 本土化 "。
在日劇中,女主幾乎是一個沒有感情的 " 機器人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她都不苟言笑沒有一句廢話,再配合僵硬的肢體,魔性、中二的表演成為她獨特標籤。劇集中她所有時間都在為了賣房子奔波,不近人情卻不可挑剔。這也是原版日劇最大魅力所在,讓觀眾深刻認知到 " 她真的只為賣房子而生 "。
而《安家》中的房似錦,褪去了漫改式性格,雖然更 " 接地氣 ",但讓觀眾大呼 " 沒內味 " 啊。雖然依然是女強人,卻少了神秘性。雖然也咄咄逼人,不容侵犯,卻讓人感覺是什麼都要插一腳的 " 事媽 "。
日劇女主無論對客戶還是同事都是一副面孔,不會因人而異,只通過專業技能賣房子。而 " 房似錦 " 對待客戶笑臉相迎,極力奉承,而面對同事則是趾高氣昂,絲毫不近人情。雖然可以解釋為 " 中國特色 ",卻讓角色魅力全無。


日劇女主做事有原則,同樣是 " 撬單 " 事件,她會提前多次警告:" 你賣不出去的房子,我來賣!"。而 " 房似錦 " 則是完全暗箱操作,事後不僅沒有愧色反而自鳴得意。
雖後期劇情解釋為家境壓力,不得已而為之,卻依舊讓觀眾難以接受其合理性,進而散發至對《安家》" 職業劇 " 屬性的全盤否定。

《安家》,打著「現實主義」灑狗血?


日劇《賣房子的人》劇照


《安家》為 53 集電視連續劇,而原版日劇兩季才有 20 集,其故事節奏差異可想而知。而正如上文所說,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在有限的篇幅內,所有的故事內容都在為了豐富人設。
日劇中,以一集賣一套房子的節奏行進,每個故事對在對日本社會的各個階層,各種人的生存狀態進行全方位的展示,進而對女主 " 三軒家萬智 " 的人設進行全角度塑造。期間除了賣房子,也會增加生活篇幅,但均是為了各個角色人物服務。


而在《安家》中,第一套房源正式簽約就用了 4 集篇幅且隱藏著後續故事。在此期間充滿了辦公室之間插科打諢以及對房似錦管理方針的展現,期間 " 現實主義 " 故事的大融合,也觀眾難以琢磨,劇集到底想要講什麼?如此緩慢節奏難以令劇迷觀眾接受之餘," 房似錦 " 也沒有形成鮮明的人設。


如果說,日劇是以 " 單元案例 " 為主,穿插角色的生活百態來豐富人物性格。那麼《安家》則更像是以 " 賣房 " 為媒介,主要講述角色的人生起伏,講述中國當下現實主義故事,兩者在本質上有重大區別。
單從劇名也可以看出一二,日劇《賣房的女人》《賣房子的女人的逆襲》主要突顯 " 女人 "。而《安家》則更處於一個 " 大命題 " 之中," 安家為一生之本,這個過程中將濃縮中國當下的社會議題 "。
無論是《安家》,還是同樣備受爭議的《完美關係》,這一屆的編劇都喜歡用橋段、家庭倫理、狗血故事等傳統的方式去討好觀眾,而這個做法,在一部精品的職業劇裡已然行不通了,這樣的做法已經被時代拋棄。


對於觀眾而言,需要更精準的人設、更清晰的脈絡,集家庭劇、倫理劇、職業劇等為一體的綜合劇集已無太大市場。

PS:分析的很有道理,你覺得呢?

《安家》你看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