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午餐肉是二战后勤最高水平的体现?

Hxiam


古人云“粮草未动,兵马先行”,正是这样的一句话让我们知道了军队口粮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虽然在打仗的时候,士兵是主体,但是士兵是人,他们每天会消耗一定的能量,为了一场战役的胜利,为了达到战略和战术的双重胜利,保证军队士兵的单兵口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士兵们在战争时期吃不上饭,吃不饱、吃不好,就相当于是一台重要的机器却没有油,即使它的功能再强大,也是没有用的。

军粮的多样性对于单兵的作用

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士兵在作战时大都吃的是干粮,吃的肉也是风干后的咸肉。就如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来说,他们的军队所向披靡,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便是因为蒙古军的口粮能够及时的供应。众所周知,蒙古人除了是马背上的民族外,还是一个无肉不欢的民族,他们从小便喜欢吃牛肉和羊肉,这是因为地理位置以及生态条件的原因,他们很少能够吃到蔬菜,而且草原也不适合种庄稼,所以导致了他们对肉类的需求量很大。去过蒙古的朋友都清楚,内蒙的牛肉干被称为“马背上的军粮”,因为蒙古骑兵在外打仗,若是携带新鲜的牛羊肉则会很快变质,所以为了军队人员有足够的肉食摄入,蒙族才慢慢的学会将牛肉和羊肉进行风干。

而在二战时期,因为战争的惨烈程度,使得军粮的地位慢慢的得到了重视。

午餐肉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的时候,一个叫做荷美尔的美国人发明了一种食物,这样的食物是利用香料和火腿进行混合腌制,然后再讲这些肉放在罐头中,从而做成了在后来风靡一时的罐头食物。

因为制作成本较大,所以该类罐头的价格颇高,使得在当时的美国,能够吃上火腿罐头的,大都是中等经济水平和高等经济水平以上的家庭和人群。后来因为美国的高层在中午的时候喜欢设置午宴,而在这样的午宴中,这样的火腿罐头却得到了大家的喜爱,于是便有人将这样的火腿罐头食品称呼为“午餐肉”。

后来因为美国对轴心国宣战,士兵们需要补给,于是财大气粗的美国政府,便将本是供给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人员食用的午餐肉,纳入到了美军单兵的口粮当中。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军粮午餐肉采用的是猪的前腿肉,再加上五香香料,味道更是美味。这款美军惯用的午餐肉名字便叫做“斯帕姆午餐肉罐头”,是1937年6月5日问世。

为什么说午餐肉是二战后勤最高水平的体现?

其实这样的说法不是很确切,因为美国在一战和二战的前期中,积累的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使得它的国力迅速提升,即使是在二战前夕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在罗斯福政府的良好控制下也得到了迅速的治理。而在二战后期的时候,当时的美国政府已经是很富有了,所以说一盒简单的午餐肉是代表不了美国二战后勤的最高水平。大家有看过这方面历史,或是纪录片的话就会知道,美国军队在二战的时候吃上一盒午餐肉罐头,其实是一件“洒洒水”的事情,因为他们除了午餐肉外,在军队中还可以吃上烤鸡、牛肉、巧克力以及香烟和酒水,所以由此来看美军二战时期的后勤补给,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小结

在二战时的美军后勤中,午餐肉其实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大家要是知道韩国“部队火锅”的由来便明白了。因为当时韩军的物资匮乏,他们为了让部队吃上热乎饭菜,便将美军遗弃的大量午餐肉捡回来,配上泡菜、泡面以及年糕等东西烩在一起煮。


木剑温不胜


说到这个问题,说实话作为老红军的后代,我真的有点替爷爷辈羡慕美国大兵在那个年代的生活。记得小时候家里老人讲述,在战争年代别说是猪肉,即便是白面都是相当奢侈的东西。别说吃,见都见不上,因为白面一般人家压根就接触不上。即便是过年,家里人吃不一定能够吃得上白面,只能说在那天多少能够沾点荤腥,而且还是在大半夜门窗紧闭的情况下,至于原因其实没必要深究。

那么,老一辈在农村吃啥呢?玉米面(可以做成窝窝头)、“炒面”(莜麦捻成的粉,用稀饭拌着吃,如果放点糖更好吃,特点:吃上特别顶饱)这就是那个年代寻常百姓吃的东西。当然,还有一个东西,我们北方叫“山药蛋”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土豆,无非就是这些东西。而在战争期间,士兵别说吃饭,多数时候水都喝不上一口,如此鲜明的对比,可见当时美军后勤水平有多高。

然而,老一辈吃糠、玉米面窝窝头的时候,美国大兵就已经吃的满嘴流油,还叫什么午餐肉罐头。可见,当时的美军伙食水平有多高。试问,在那个时候能够吃上肉,还能随身携带开盖即食,能有几个国家做到!这个时候,可能有人要更我杠,说日本不也有日本牛肉罐头吗?

事实上,日本那那是牛肉罐头,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泔水罐头,喂猪没准吃两口,给人吃一般人还真吃不下。当然,这并不是我在这瞎说,而是确有其事。至于我这么知道的,同样没必要深究。

回到美军这边,难不成在那个年代,美国只有午餐肉能够体现出后勤水平高吗?显然不是。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美军除午餐肉罐头外,还有巧克力和可乐。美军爱吃甜食是没错,巧克力就可以,能够补充热量,午餐肉当饭吃也没关系。但没有可乐同样也能活,大不了多发点香烟嘛!

但美军却并非如此,可乐一箱子一箱子运往前线,但事实上在我看来有没有几乎没什么太大区别,但美军竟然一直在给士兵送着可乐,这才是让我最不理解的一种情况。如此一来,貌似可乐的存在,才是美军后勤高水平的体现。


军武视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午餐肉其实是二战最差的军粮。

为啥?

午餐肉同英军、日军的牛肉罐头,根本是不同的概念。

以英军为例,他们的牛肉罐头就是牛肉,将牛杀掉以后直接将牛肉加工一下,制作成罐头。

简单来说,吃牛肉罐头就是吃牛肉。

但美国的午餐肉罐头不是这样。

午餐肉罐头是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发展起来的东西。

因为大萧条时期,美国经济一度接近崩溃,大量市民失业。

美国人传统的食物就是肉食,主要是牛肉、猪肉、鸡肉、鱼肉,其他肉吃的很少。

但当时穷人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没钱买肉。

于是午餐肉罐头就出现了。

这是用猪身上不值钱的肉,比如猪肩肉之内(美国人不喜欢吃肩膀肉),配合大量淀粉制作的罐头。

这种罐头有些肉的味道,准确说是肉糜一样,但不是真正的肉。

说难听一些,这就是给吃不起肉的穷人,过过瘾而已。

美国大兵从小都吃真正的肉,对于午餐肉罐头极为反感。

然而,午餐肉罐头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它非常便宜,价格只是普通纯肉罐头几分之一;第二它虽没有营养,但热量非常高,可以满足军人巨大的热量消耗。

1941到1945年,美国战争部花费3.73亿美元,采购了数以十亿罐斯帕姆午餐肉。

可以说,最低程度,美军在任何一个战场,都有吃不完的午餐肉罐头。

由于吃的太多,美军士兵对午餐肉非常痛恨。很多二战大兵退伍后几十年,无论生活怎么困难,也绝对不吃午餐肉罐头。

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偶然碰到了荷美尔公司总裁科里(午餐肉罐头公司),他幽默地说:“在过去4年里,我和几百万士兵一直吃着贵公司的午餐肉。我必须承认,我那时候真的想将你枪毙了。因为你们送来的午餐肉太多了,太难吃了。”

然而,午餐肉罐头恰恰是美国后勤强大的标志。

为啥?

因为美国人极度嫌弃的午餐肉罐头,在别的战场就是想象不到的美食。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回忆说:“记得那是1943年的节礼日(圣诞节后第一日,英国人在这一天向邮递员、送奶工等赠送礼品的习惯),有朋友来访……我们打开了一罐斯帕姆午餐肉罐头。我们还有一些莴苣和土豆。朋友们高兴地说:午餐肉和沙拉,多么丰盛啊!”

看看,撒切尔夫人都把午餐肉当做美味,因为他们根本吃不到什么肉,只能吃鱼。

对于中国战场,对不起,士兵连糙米饭都只能吃个半饱,还说什么吃肉。

美国大兵恨不得砸掉的午餐肉罐头,别国士兵做梦也吃不到呢。


萨沙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午餐肉?红色的肉质(其实是几张肉片加入一大坨淀粉),覆盖着一层白色的油脂,闻着似乎有那么一股子肉末的清香(其实是香精的作用)。

好吧,就是这么个玩意,当年的俺,曾经把它夹在馒头里,塞到花卷中,如果条件允许,俺还会抹上一点酱料,至于是啥酱料,管他呢,有股子大酱味就成,塞到嘴巴里,尽可能的大咬一口,让舌头上的味蕾充斥着那午餐肉的味道,哈喇子直接就整到嗓子眼里,别提多舒坦了。

就这东西,俺一口气能整三个,都不带停的。

或者切成丁,混在米饭里,一顿热油加一把子葱花,一点盐,“叮呤咣啷”一顿抄抄,俺能干下去三大碗。

“世界上咋就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呢?”这是俺还是小屁孩的时候,非常美味的回忆。

就算是现在,涮火锅的时候,瞅见了这玩意,俺都会顺手点上一盘,不为别的,就为那点子回忆,当然现在已经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所以题主说午餐肉是二战后勤的最高水平的体现,俺伸俩大拇哥,绝对赞成。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说实话这玩意,真心没啥营养,几乎没有任何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您如果长期食用,容易让人发胖,让您那胆固醇转眼忽忽悠悠的就起来了。

毕竟这东西,您除了能咸盐外加淀粉和香料外,压根就尝不出有个肉味不是。

但不可否认,这东西可以保持士兵的体力,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后期部门不可能天天开着卡车,在士兵的屁股后面给你补充新鲜的肉食。

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上,午餐肉那就是战略物资,打开铁皮罐头,销掉一半的午餐肉,加点杂菜,就算是一个酒精灯,都会让士兵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菜,这连锅和碗都能剩下。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东西的采购量达到了十亿盒,生产这玩意的荷美尔公司每周要交出去一千五百万盒。

数量不可谓不惊人啊,当然这么大的出货量,不仅仅因为他的使用方便,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价格仅仅是四十美分。他保证了整个盟军部队,不至于挨饿,有足够的力气弄死小鬼子和德国人。

毕竟价格便宜,就可以挤出更多的钱,购买军火不是。

但就算是这样,他也不能保证除了美军以外的盟军可以得到充足的午餐肉。

所以在整个二战期间,对于午餐肉的态度,几乎是两个极端的看法。

两种看法

首先美军士兵,极度的厌恶这东西,把它和敌人打过来的子弹相提并论。

您想听听美军对午餐肉的态度吗?好吧,接下来这段,您能深入的体会到美军的愤怒。

倒霉的罐头,魔鬼一样拿大勺的伙夫,这鬼东西绝对是走后门,混进来的,俺向上帝发誓,一定是的,没跑!

哦!天哪!早上是煎午餐肉,中午是烤午餐肉,晚餐那些脑壳只有午餐肉的伙夫,居然把午餐肉塞到了玉米糕里边,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东西俺们都快吃吐了吗?

最关键的是,第二天早上,居然,居然是午餐肉馅饼,见鬼了!俺们就想痛痛快快的吃一张饼不行吗?不要午餐肉的。好吧,中午的时候,终于可以看不见午餐肉了,但伙夫居然,在可爱的面包上涂抹了一层厚厚的午餐肉油脂,哦!天哪,它是魔鬼吗?

好吧,愤怒归愤怒,他们还得接着吃。

那么美军之外的盟军对待午餐肉又是啥态度的呢?

说一件事,给大家伙听听。

话说,诺曼底登陆之后,盟军终于有了一个喘息的时间。

美军第四步兵师的士兵,蹲在野战食堂里,吃他们没完没了的午餐肉。

当然还是老规矩一边吃,一边咒骂着午餐肉和那帮子倒霉的伙夫。就在这个时候,进来了两个英国军官,笔挺的军装,让人回头瞅了一眼这两个人,而美军士兵接着他们的抱怨。

就在这个时候,这两个英国军官,捏起了餐桌上的午餐肉,顺手就丢到了地上。

好吧,午餐肉那肥硕的肉片滚到地上,粘了一身的泥土,而两位英国军官,又将地上的午餐肉捡起来,丢到嘴巴里,把他们吃了下去。

整个过程中这两个英国军官一句话都没有说,但美军士兵已经清楚的知道他们俩想要说话:“别那么娘们好吗?这东西比起俺们吃的,简直就是满汉全席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当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写回忆录曾经说过,有一年在圣诞节过后的第一天,他们接待朋友,就开了一罐午餐肉,外加莴苣和长相难看的土豆。

而他们的朋友非常的高兴:“居然有午餐肉,太好了!”

嗯,这就是二战期间对于午餐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总结一下

当午餐肉进入到韩国的时候,好吧,韩国人一家伙就丢掉了他们青睐了三十多年的小鬼子寿司,捧起来了午餐肉,到现在他们都没有改掉这习惯。

不得不说美国人真的是很有钱,他们的后勤供非常的丰富,丰富到把美军士兵都给吃吐了。

就连艾森豪威尔都说:“俺之前很不厚道的说过午餐肉不好的话,但俺得感谢你们的午餐肉,可是你们送来的真的是太多了!这就是你们唯一的毛病!”

当然美军的后勤供应不仅仅是午餐肉,军队里消耗最多的烟卷随用随取,经常可以看见的是一种叫做好彩的香烟,这东西每月的供应量就可以达到4.3亿支,外加二千万支的雪茄。

好吧整个二战打到结束,光香烟就消耗掉三千亿支,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还有泡妞神奇好时牌巧克力,一家伙就发出去三十多亿块。

当然还有什么防风打火机,口香糖,餐巾纸太多了。所以那时候的美军他们的后勤,他们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就算是现在依然如此。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对二战时候的八路军来说,牛肉餐绝对是好东西,毕竟在一些艰难时期,他们连树皮草根都啃过,能收缴一罐牛肉餐绝对是大美事。

后勤虽然只是负责士兵衣食住行的部门,但是也是一个能体现出国家综合实力的部门,比如我军平时连荤腥都少见,日军、美军、德军等都有肉罐头可吃,国力差距显而易见。



牛肉罐头对我军虽是稀罕东西,对其他军队就不是这样了。

因为国力强横,美军的罐头质量最好。其他国家的普通人都以得到一罐美国的斯帕姆罐头作为吹牛的资本。不仅我国这样,工业大国英国、苏联也是如此!

即便是其他国家的士兵都羡慕美军,美国的大兵们可不这样想,他们一天三顿牛肉餐,早吃得腻歪的不行。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就算拿鲍鱼龙虾让咱们一天三顿地吃,不出一个礼拜,也是吃得够够的。



另外,咱们痛恨的小日本,当时国力也挺强,所以日军前期的伙食也非常好,也有牛肉罐头吃。不过到了后期,日本商人自己弄虚作假坑当兵的,罐头里面就是几片肉掺杂些菜叶子,前线的士兵们也是有苦难言。

但是就算后勤供应再好又怎样,小日本不照样被打回了老家?吃美国牛肉餐的国军,不照样被打得龟缩在湾湾!


卓哥的江湖风云


“午餐肉”体现的不仅仅是美军有钱,其背后是美国完善的食品工业。

不夸张地说,现代陆军的作战体系脱胎于德军,而现代陆军的后勤体系,脱胎于美军。

实际上现代的各种各样的单兵口粮,都是从二战的美国军粮发展来的。现在我们说起单兵口粮,一定会想到诸如MRE单兵口粮,761单兵口粮这样的东西。

但是在二战时期,并不是这样,当时各国士兵的粮食配给非常复杂而且麻烦,平时基本上就是给每个士兵配发各种各样的食材,糖,茶叶,盐等等。举个例子:如果说美军士兵作战时吃的是自热米饭,那么其他国家士兵作战时,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零食”。

单兵口粮分为3个层级:驻扎,战场后方,战场前线。这张图里就是德军士兵在战场后方的全套口粮,除开面包和肉类,其他都跟零食差不多,还比不上美军的前线级口粮。

为什么说“午餐肉”是二战军队后勤的最高体现?因为除了这玩意,作战间隙的士兵绝对不可能吃到其他肉类。


战斗机解说家


1930年代版的“世棒” 午餐肉,12 盎司重量,合现在的340 克。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进行现代版的SPAM(世棒)

经典原味儿的口味测试,笔者手里正好有一罐。SPAM根据包装上的中文翻译应该叫:世棒,当然翻译成:斯帕姆也没错。

340克的能量表,显示这一罐可以产生1360KJ的能量,我们健康的成年人每天能量的摄取在3600~4000KJ左右…这一罐显然是够一顿的热量补充。

现代版SPAM罐头采用易拉式设计,

1930年代版本的就是密封马口铁,需要用开罐器打开。

易拉环设计可以单手轻易的打开,并且罐头包装的马口铁很薄。

打开后里面的内容

,也就是可食用部分呈“粉红色”,是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颜色而出现的。

用叉子挖出一块就是这个样子。

里面的肉糜绞的很细腻,没有国产火腿罐头那样有肉块的存在。

美军二战期间的伙食当中吃SPAM必须要配“清水豌豆罐头”

,由于没有买到(估计也不好吃)就用鲜豌豆清炒替代。

从口感来说,经典版的SPAM相当于超市里面买的3块钱一根的火腿肠,除了有点咸味儿之外,似乎没感觉到其它香辛料的味道,个人感觉需要蘸点“美极鲜”酱油吃。

测试完现代版的SPAM后我们回到问题的原点,SPAM罐头开始生产的年代它并不是军需品,是1932年问世的要比二战早。它是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穷人吃的“肉”!

大萧条时代是困苦和饥饿的,虽然人们也想吃肉,但口袋里的工资钱不够,牛排和火腿肯定是吃不起,这时在明尼苏达州奥斯丁市的“荷美尔公司”创始人的儿子,杰伊.荷美尔发明出了一种廉价的肉类罐头,就是将:猪肉绞成糜与盐和其它香辛料、大量的土豆淀粉混合后,罐装在马口铁里蒸熟。当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让大多数人都买得起(售价40美分,仅为鲜肉的三分之一),里面的肉含量仅有30%…虽然含肉量比较少,但是在饥饿年代它毕竟有“肉味儿”,将它从罐内取出切片夹在面包🍞里就是“三文治”,奢侈一点可以用油煎一下、也可以将它切碎和水煮土豆、豌豆,莴笋拌在一起做成沙拉…总之,它是一种价格便宜、食用方便的食物,确实受到了美国贫民的喜欢。

外包装上写明是1937年。

随着“大萧条时代”的结束,美国经济开始好转,SPAM里面的含肉量也逐渐上升,1937年“荷美尔公司”正式采用新包装,标准版就是文章第一张图片里的那样。

SPAM午餐肉是先于美军大批量到达欧洲,1939年欧战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由于工农业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各国生活物质供应都非常的紧张!特别是食物由于成年人都去打仗,农田没人耕种出现了严重短缺,英国由于处在最前线虽然没有被德国占领,但是也出现了严重食品短缺…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提供了大量的食品援助,当中就包括SPAM午餐肉,据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回忆:1943年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有朋友来访…他们开了一罐SPAM,再加上土豆和莴苣(莴笋)做成的“沙拉”…朋友高兴的说:午餐肉和沙拉多么丰盛呀!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访问美国寻求援助时“荷美达公司”就向他推销SPAM…实际早在二战期间SPAM也援助过苏联,由于“苏德战争”爆发的太突然,不但苏联军队受到了重创,工业和农业受到了惨重的损失,乌克兰被德军占领后,苏联45%以上的粮食工业断绝…为了让苏联有能力抵抗德国,美国也根据《租借法案》也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工业品和高热量食物,其中就包括斯帕姆午餐肉…以至于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时对“荷美尔”老总说:我国当时粮食严重缺乏,要不然你们运来的午餐肉,我们也有东西提供给前线的战士…。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同时向德日宣战,几百万的美军士兵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征战,美军的后勤保障也处于较大的压力,因为不但是要供应给美军一切战备物质,也要为几百万盟军士兵提供…在军粮供应方面,美军的供应清单上SPAM午餐肉以:罐头类食品便于规模生产、形状为方形排列整齐便于运输、马口铁密封包装便于长期储存、军用版SPAM的含肉量超过75%所提供热量很高…这些特点,让SPAM排在了野战食品供应清单中前几项当中!

SPAM在野战食品配给当中占有很大比例,即便是没有其它食品,只吃一罐午餐肉再喝点水就能顶饱。

但是,常年累月的吃、几乎是一个星期不重样的吃,直接食用或者煎着吃、炖煮…实在是让人感到厌烦,试想一下连续吃一个星期的火腿肠受得了吗?所以,美军官兵对SPAM从抵触情绪变成了厌恶!各种抱怨开始传播,以至于变成某些传说,说:斯帕姆午餐肉不是正经肉制成的,而是用猪肉边角余料甚至是下水(美国人基本上不吃动物内脏)…等等传说开始流行…后勤部门也没有办法,因为从生产成本和运输方面考虑,确实没有其它罐头类食物可以替代SPAM…总之,该吃还得吃。

关于SPAM的二战漫画。

斯帕姆午餐肉在二战期间一共制造40亿盒之巨!它的身影出现在了:太平洋炎热的海岛、苏联寒冷冰封战壕内、北非干燥的戈壁沙漠…可以说是有盟军的地方就有它,它为打败法西斯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同时,也表明了美国国力的强大!要知道午餐肉当中是要有肉存在的,40亿盒得需要屠宰多少猪?还有外包装的马口铁,战争期间钢铁用量巨大,都用在制造武器弹药,美国居然有生产余量去制造罐头盒,说明工业产能是的巨大!在其它参战国士兵蹲在战壕内吃着粗劣食物时美军却吃着肉罐头…是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事情。

二战纪念馆当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和拿着SPAM午餐肉的普通士兵并列,二战结束后“老艾克”参加一次酒会,席间遇到了荷美达公司总裁,笑着对他说:我的士兵向“杀了你”,你们往前线送的午餐肉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怎么吃都吃不完,但是我代表参战官兵感谢你们!正是你们送来的罐头,让他们填饱肚子打败了希特勒。

在夏威夷的日裔美国人用SPAM做成的“午餐肉寿司”,同时它的衍生品火腿肠也到了泛滥的地步!

战争结束了,大量的SPAM又被当做救济物质大量的援助给了在废墟当中的欧洲平民百姓,它也出现在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清单当中…。

SPAM午餐肉以现代人的口味来说并不是可口的美食,只是偶尔购买一盒,第二次购买的欲望很低,但是在二战期间它确实起到了帮助盟军击败法西斯的功劳!人是铁饭是钢,没有吃的连站都站不起,怎么去高强度的行军打仗?所以,SPAM午餐肉在战争中的价值和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皇家橡树1972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二战期间,美国生产的午餐肉的确风靡全球。

但称其为“二战后勤最高水平体现”的说法多少有点言过其实,要知道,美军的战时物资可是富得流油,就食物而言,除了一般的主食,美军士兵随身携带可乐、巧克力以及奶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此外,就算是最基层的美军官兵,在战时也可以抽到香烟,喝到美酒。这么好的生活,一盒午餐肉就能代表后勤的最高水平?你也太小瞧美军了吧。

既然如此,题主为什么会提出上述问题,笔者以为,这主要是因为午餐肉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在美国强大工业生产能力的保障下,一款名为“斯帕姆”的午餐肉每天都会被大量生产,除了美军自己使用外,其他盟国军队也大量采购这款午餐肉。那么,“斯帕姆”午餐肉为什么这么受各国民众青睐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午餐肉的具体组成成分,与传统肉罐头里面全是大肉块不同,午餐肉实际上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除猪头肉外,午餐肉里面还有淀粉、水、盐、糖、硝酸钠、大豆蛋白等一系列其他物质。


看了这些,我们最起码可以断定午餐肉的生产成本很低。话虽如此,除了猪肉外的添加物却足以补充人体最需要的物质,例如:淀粉可以补充热量,猪油可以提供维生素,大豆蛋白能够为人体补充蛋白质。

午餐肉不仅生产成本低、营养丰富,还便于被贮藏和运输。正因如此,美国才会在军队中大规模推广这类食品,可就算午餐肉再好,它始终没有什么不可替代性。换句话说,就算没有午餐肉,也会有其他适合美军的食物出现,因此,午餐肉根本不能代表后勤能力的最高水平。

所谓的后勤最高水平必然与工业脱不了关系,一句话,谁的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强、谁的生产效率高,谁的后勤保障水平就更高。

以美国为例,人家一切都是流水线作业,对肉类的切割、分类、加工以及包装简直是一气呵成。再说了,二战时期的美军,光运输机就有将近两万4千架,汽车数量更是达到两百三十八万辆,这么强大的运输能力,其他国家只能望其项背,而这些才是后勤最高水平的真正体现。


江水趣谈


现在在超市里午餐肉罐头是随处可见,但是在几十年前的二战时期,这个小小的罐头想要运到前线给士兵补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如题主所说,午餐肉是二战后勤最高水平的体现。

  • 午餐肉的生产

首先,想要生产出一罐午餐肉就不简单,大家也会注意到午餐肉罐头的形状多为长方形,需要冲压工具进行冲压,而且还不是一罐。美国在二战时期生产的午餐肉罐头多达几十亿罐,直到二战结束还远远没有吃完,所以没有现代化的流水线是不可能生产出如此数量的罐头。

(著名的斯帕姆午餐肉)

再说说里面的肉,虽然美国的食品制造商为了成本在罐头中添加了淀粉,但是制作午餐肉罐头依旧要消耗十分巨大量的猪肉,就拿日本来说,战争后期本国国民饭都要吃不起了,还拿什么和美国拼?

至此,一罐午餐肉罐头才可以走出流水线,但是要怎么才能够让大兵们吃到呢?

  • 美国的本土运输能力

美国陆军运输和后勤网络在二战中完成了巨大的壮举。数百万吨的补给、武器装备,数百万的军队被美国先进的运输体系送到世界各地。午餐肉先是由运输舰运往港口,被部队接收之后 层层运输,分配给各个部队。

(美国“黑点号”运输船)

所以没有强大的国家实力远远不能做到。就是这样美军依旧对午餐肉罐头深恶痛绝,认为这不是人吃的东西。但是韩国人却奉为至宝,朝鲜战争时期,韩国军队去美军营地垃圾桶中搜寻被遗弃的午餐肉,加上年糕和菜叶子炖在一起,就是现在韩餐的部队火锅,还被奉为国菜,唉人比人气死人,国比国也气死人啊!

(当然,饿的时候还是很好吃的)


所以说从一个小小的午餐肉罐头,我们似乎能够理解美国在战争后期吊打日本的原因了,这台国家机器一旦开动起来生产力是多么的恐怖。


七七谈历史


午餐肉确实是美国军事后勤的典型代表,也是最被大家熟知的。这种从五星上将到士兵都在吃的罐头着实是保证了美军的基本肉类保障,也源源不断的输送给盟国。更为关键的是美军有能力将这些罐头从本土的工厂跨越数千公里的海上和陆上运输线送到前线士兵的嘴里,而香烟的供应更是达到每周上亿支,为什么美国赢得了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后勤要占一半的功劳。下图为“斯帕姆”午餐肉的吉祥物,美军将这只“猪”还画在轰炸机上

其实所谓的“午餐肉”并不是纯肉制品,他是美国荷美食品公司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研发的一款“人造肉”。他的主要成分是猪腿肉混合大量的土豆淀粉,加入油和食盐调味,再用少量亚硝酸钠保证红润的色泽,最终把这个混合的“人造固体肉”放到方形铁皮罐头中。这种人造肉非常便宜,只有40美分一罐,让那些大萧条时期吃不起肉的普通民众能“解馋”,甚至相当一部分美国家庭用它取代了真的肉。荷美公司给他起名叫“SPAM”,也就是我开头提到的“斯帕姆”,荷美不仅用它扭转了严重的经济困境,还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下图为“斯帕姆”的广告海报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军方开始大量采购这种便宜且能量充足的午餐肉,他的方形罐头也非常容易保存和运输。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总采购量达到10亿盒,荷美公司每周要交付超过1500万罐。可以这么说,在美军当中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很讨厌这种罐头,因为吃的实在太多了,早上煎午餐肉、中午烤午餐肉、晚上炖午餐肉,从早到晚几乎阴魂不散。美国士兵抱怨“哪来这么多的午餐肉?”而且荷美公司为了保证午餐肉的持续生产不得不降低肉类含量,大量增加淀粉,甚至使用劣质的油脂,这也是美国士兵在战争中后期讨厌他的另一个原因。

当然,抱怨归抱怨,午餐肉的确是保障了美军士兵的基本肉类保障,艾森豪威尔这样评价:

在二战当中,我和其他几百万大兵一样,吃了我那份午餐肉。我必须坦白,我对它有过一些不厚道的评论——在战争的压力下,你知道。无论如何,我得感谢你们的斯帕姆午餐肉。作为前任总司令,我想我可以饶恕你们唯一的原罪:你们送来的太多了。

除了美国之外,当时同盟国的其他国家也相继得到了“斯帕姆”的支持,苏联、英国、波兰、中国、捷克等正规军队和游击队,据统计美国人其实是在为4000万人的军队提供后勤。即便是美国士兵很讨厌吃午餐肉,但是这在别的国家都是“宝贝”,苏联官兵把他抹在黑面包上,赫鲁晓夫曾经也说过是午餐肉帮助苏联百万官兵度过二战的困难。

其实这10亿罐午餐肉只是美国二战后勤系统的代表作,除了午餐肉之外其他方面的保障也是面面俱到。下图为美国“好彩”香烟,他是美国二战军方烟草供应商之一,在二战高峰时期各大烟草公司每月为美军提供多达4.3亿支香烟和2000万支雪茄,整个二战为各国供应总量达到3000亿支。

还有我们超市里常见的“好时”巧克力,在整个二战期间好时公司为美国军方生产超过30亿条巧克力,高峰时期每周2400万条。M&M’s巧克力豆也是最受美军官兵欢迎的食品之一

可口可乐,1944年美军的消耗量为10亿瓶,整个二战可口可乐的全球总销量为100亿瓶

所以美军为什么赢得了二战的胜利?其实后勤要占一半的功劳,各种各样的罐头和饮料保障这美军的肚子和愉快的心情,更为作战提供了便利。下图为美国二战时期的K战斗口粮,一份可以保障士兵早、中、晚餐,包括饼干、火腿罐头、午餐肉罐头、奶酪、黄油、果酱、速溶咖啡、巧克力等等,注意右下角的“箭牌”口香糖,还有开瓶器、餐巾纸、火柴等辅助。除了K战斗口粮之外,美军还有C、B、D等不同组合的口粮

如果说美军后勤能力强,那么美国的运输能力则保证这些后勤品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美国在二战时期生产的卡车数量为238.23万辆,而英国的卡车产量排在第二,只有48.09万辆。这些卡车除了美军自用之外还源源不断通过租借法案输出,仅苏联接收的数量达到40万辆。下图为怀特666型卡车,可以运兵也可以运口香糖

还有用于海上运输的货轮,下图为美国的“自由轮”,他的建造数量达到2700艘,美军在设计他的时候专门对现役的各种军事装备和物资运送箱进行适配。而“自由轮”和“胜利轮”边造边改,建造工艺和流程也是不断优化,很多零部件和模块已经预先造好。“圣地亚哥·伊格莱西亚”号从铺设龙骨到下水仅仅24天,加上10天舾装,一共只34天。而“罗伯特·皮尔里”号在满士里造船厂仅用63小时就完成下水,这种建造速度甚至比德国击沉的都快,对德国来说“越打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