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自辦藥廠,1939年能產西藥!相比之下,蔣氏把好牌玩成爛牌

八路軍自辦藥廠,1939年能產西藥!相比之下,蔣氏把好牌玩成爛牌

八路軍的衛生勤務工作,是在環境極其艱苦、情況極其複雜、物質供應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遇到的主要困難,是醫療人才的匱乏和藥品器材的極度短缺。

以晉西北軍區為例,1940年11月,軍區所轄部隊除120師的6個旅外,還有山西新軍的兩個縱隊、l個師、1個旅和6個軍分區。但軍區衛生部的醫務人員,卻只有三四十人,醫療衛生材料只有兩副藥馱。

八路軍自辦藥廠,1939年能產西藥!相比之下,蔣氏把好牌玩成爛牌

為解決醫務人員嚴重不足和醫療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敵佔區的地下黨和八路軍駐國統區各辦事處,千方百計動員醫療工作者赴各抗日根據地,為抗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白求恩、柯棣華等外藉醫務工作者抵達抗日根據地後,除為抗日軍民提供醫療救治外,也對八路軍醫務工作者耳提面命,傳授自己的醫療經驗和技術。八路軍總部在延安開辦醫科大學,各根據地還因地制宜地開辦了各種醫訓隊和衛生學校,培訓醫生、護士和司藥工。各團衛生隊使用衛校編印的統一教材,開辦連、營衛生員輪訓班,保證了部隊不斷髮展、根據地不斷擴大的需要。

八路軍各營、連的衛生員們,除了為傷病的戰友提供簡單救治外,還有一項重要的日常任務——向幹部戰士和人民群眾宣傳衛生知識,要求大家經常理髮、洗澡、剪指甲,勤洗勤曬衣被,吃熟食,喝開水,用自己的毛巾和碗筷。部隊營地住房、廁所周圍要經常打掃、清理,搞好室內衛生和環境衛生。這些制度的貫徹執行,對防止各種傳染病的流行起了很大作用。

八路軍自辦藥廠,1939年能產西藥!相比之下,蔣氏把好牌玩成爛牌

八路軍救治傷病員工作是在根據地群眾的緊密配合下進行的。由於處在敵人殘酷掃蕩的戰爭環境中,許多地區把衛生機關、醫護人員和傷病員分散於人民群眾當中,既保證了傷病員的安全,又得及時的治療和照料。晉察冀邊區在1939年冬季反掃蕩中,軍區衛生機關、醫護人員和傷病員全部化整為零,在阜平、易縣、唐縣一帶的山溝村落中,利用無數的天然山洞隱蔽起來。在山洞建立藥房,設立醫療組和手術組,對傷病員採取分組治療。

1940年,八路軍在阜平神仙山建立了山洞醫院。為了醫院的安全,各村民兵組成聯防,在敵軍必經之路埋設地雷,建立瞭望哨。日軍在1941年、1943年的兩次大掃蕩時,對神仙山進行了10多次搜剿和突然襲擊,均被打退,山洞醫院中的傷病員安然無恙。

冀中平原一馬平川,日軍機動迅速,掃蕩頻繁。冀中軍區將後方醫院化整為零,分成若干醫療小組,每組2至3人,以醫生或護士長為組長,分散到各縣各區各村進行治療。部隊在什麼地方打仗,傷員就留在附近的村莊,由當地醫療小組負責收治,不再向後方轉送。根據當地村村有地道,戶戶有地道的特點,醫療小姐將把傷員救治工作轉移到地下,由群眾分散護理。在白洋淀湖區,八路軍衛勤部門利用河川縱橫和茂密的蘆葦建立船上醫院或蘆蕩醫院,在湖區漁民的掩護下進行傷員救治。

八路軍自辦藥廠,1939年能產西藥!相比之下,蔣氏把好牌玩成爛牌

晉綏軍區利用依託陝甘寧邊區的有利條件,先後在黃河對岸建立起神府後方醫院、賀家川中心醫院、臨縣青塘民眾醫院等傷員救治中心,為傷員救治創造較為安定的環境。該軍區在北從偏關、保德,南到螅蜊峪、佳縣的黃河兩岸設置了1010多處接送傷病員的渡口。據不完全統計,軍區所屬衛生部醫院在抗戰期間共收治重傷病員2萬餘名。

抗戰之初,八路軍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材多靠國際醫藥團體和愛國人士捐助。隨著戰爭走向持久化,醫療用品的需求量猛增。而無論是國統區還是敵佔區,藥品和醫療器材都被列為禁運品。儘管八路軍後勤部門冒著生命危險,派人深入敵佔區的城市,購買一些必需的麻醉藥、磺胺、碘片、碘化鉀等藥品和聽診器、血壓計、手術刀具等醫療器械,敵佔區的一些進步人士、愛國商人等,也積極幫助八路軍購買和運送急需的衛生材料,但畢竟是杯水車薪,無法滿足廣大根據地軍民的醫療需要。

八路軍自辦藥廠,1939年能產西藥!相比之下,蔣氏把好牌玩成爛牌

在這種情況下,1938年10月,八路軍衛生部靠著從西安買來的部分設備和原料,以及從國統區動員來的十幾位進步藥工,在赤水縣(令旬邑縣)清水源呂家村創辦了八路軍衛生材料廠,著手試製藥品和醫療器材。

1939年1月1日,該廠在赤水縣清水源呂家村用借的12間民房正式開工。由於全廠幹部職工愛國熱情高漲,不到三個月時間,就用簡單的工具生產出樟腦、福白龍、鹽酸嗎啡、硝酸士的年,氯化鈣等l0多種片劑;解熱、強壯、鎮咳、瀉下等近20種中成藥丸、散、膏、丹及藥棉、紗布等衛生材料。

八路軍自辦藥廠,1939年能產西藥!相比之下,蔣氏把好牌玩成爛牌

1939年底,該廠已能生產針、片、丸、散、酊、膏劑和衛生材料等100多種藥品。其中,針、片劑有奎寧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健胃片、莨菪片等20餘種;丸、散、酊、膏劑有大補丸、壯爾神、行軍丹、黃苓鹼、甘草膏等80多種。衛生材料有脫脂棉紗、藥皂、膠布等10餘種。1939年,該廠共生產出注射劑3900盒,中藥2500磅,片劑550磅,酊劑620磅。1940年,該廠的產量比1939年翻一番。全年共產注射劑6000盒,中藥9000磅,片劑1200磅,酊劑620磅,藥棉1100磅。1941年,衛生材料廠年產量超過前兩年,針劑共產9600盒,中藥15000磅,片劑4300百磅,棉花5100磅,酊劑1700磅。

八路軍自辦藥廠,1939年能產西藥!相比之下,蔣氏把好牌玩成爛牌

除了生產大量藥品,該廠還成為八路軍醫科大學制藥調劑班的實習基地,並通過開辦兩期製藥培訓班,為根據地培養了近百名合格的、掌握一定理論知識並具有實際技能的製藥人才。這些人都成為了各根據地製藥廠的技術骨幹。該廠編寫了10萬字的《抗戰新藥集》,詳載了該廠生產的二十餘類百多種藥材的採集、整理、提煉、配製過程及其性能、療效、服法等。各根據地藥廠紛紛仿照書中介紹的方法生產藥品,大大提高了產量和質量。

相形之下,無論是工業基礎、物質資源、財力還是技術人才,都遠超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國統區,在蔣氏手裡卻玩成了付爛牌,讓進口西藥一統天下,將民族醫藥工業擠兌得紛紛破產、倒閉。當真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