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与1911 年外蒙古“独立”

要说1911年蒙古国“ 独立”过程中,谁起了重要的作用。不得不说是伯颜帖木林·海山 ,他在彼得堡协助车林齐密特与俄国政府交涉援助事宜, 以后又在伊尔库茨克、恰克图与俄国有关当局联络。在 蒙古国“独立”活动中,有少数内蒙古人参加 ,海山是这些人中比较著名的一个 。此人在策划建立哲布尊丹巴政权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 ,以后又与北京政府建立了秘密联系,声称愿对哲布尊丹巴集团的某些人进行策反工作,后于 1915 年回到北京。关于海山在这一时期的情况及活动, 国内外学术界已进行了一些研究, 但仍然不够深入。

海山与1911 年外蒙古“独立”

海山生于1862年其出生地点是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冀旗天义乡哈达兰乌兰岗岗营子人(今属宁城县),蒙古族,为海勒图惕 Khailtad氏汉语简称海姓。蒙古名松云葛根,,因他弟兄三人中排行第三,且幼年出过天花形成麻脸,当地人称曰海三麻子。清朝末期大量汉族农民进入卓索图盟喀喇沁右冀旗将牧场变为农田。海山家族适应了这一社会变化,他的父亲伯颜特木尔成为了富有的地主,拥有良田七十顷。大门上挂着“永裕堂 ”金字匾额。大门两旁有一幅木刻对联“用对青山春有色,裕迎紫气瑞无涯”。海山自幼接受全面教育,其父亲请专人教授蒙古语,满语,汉语十四年(后来在哈尔滨有学了俄语)。海山的少年时代正是咸丰—同治年间,他为了解脱清政府“蒙不点元,汉不封王”的规定,特从南三十家子娶了汉族姑娘马氏。打算报汉族考状元,可惜晚清废除科举制度,海山的壮志未酬。

海山与1911 年外蒙古“独立”

光绪年间,清政府为了直接统治喀喇沁,在平泉设办事处,喀喇沁右旗王爷让海山供职于该办事处,不就任扎萨克后来海山在喀喇沁右冀旗衙门内任军务梅林(管旗章京)职务,当金丹道1891年袭击喀喇沁右冀旗后,海山领著直隶省派出的军队镇压了金丹道的起事。海山还帮助喀喇沁右旗喀喇沁扎萨克杜棱郡王贡桑诺尔布推进蒙古现代化教育及军事训练。1900年,受义和团运动的影响,金丹道残余势力重新开始活动。作为喀喇沁右旗官员,海山率领旗的军队成功制服了500名金丹道起事者。1902年冬,一项诬告迫使海山离开了家乡。当时他私自监禁了一名活下来的起事领导人张连升,张连升一直在从事挑拨蒙古人和汉人的关系。但是,海山必须将张连升移送给清政府的地方官员,因为在金丹道事件后,清政府的地方官员负责审理这些汉族犯人。张连升在监禁中自杀身亡,其家属指控海山谋杀了张连升。海山逃到了哈尔滨,并在此结识了俄罗斯帝国陆军上校锡特罗倭,海山在哈尔滨创办了第一张蒙古文报纸“蒙古新闻” 该报由俄罗斯帝国的东清铁路出版。本报一方面成为蒙古民族解放运动的喉舌,另一方面也宣传了民主思想,特别是在为摆脱满,汉民族的压迫,争取蒙古民族的解放与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海山与1911 年外蒙古“独立”

此后,海山于1907年前后秘密赴外蒙古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1909年此时,海山考虑蒙古人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海山会见了古斯塔夫•约翰•拉姆斯泰德(即语言学家兰司铁)(Gustaf John Ramstedt),拉姆斯泰德在其第二次考古之旅中访问了蒙古,海山秘密地将其政治理念告诉了拉姆斯泰德。此外,根据俄国陆军上校M. Popov的叙述,海山要求俄国代表们支援蒙古武器并支持蒙古人建立一个民族国家。海山称,如若不能如愿,蒙古人将转向日本寻求帮助。1910年春,由于新任库伦办事大臣三多抵达库伦推行“新政”,政治紧张加剧,蒙古人认为新政将使他们难以生存。王公和喇嘛们在举行秘密会议之后,决定派出代表团赴俄罗斯帝国寻求帮助。作为该代表团成员之一,海山于同年8月随团访问了圣彼得堡。海山看样子代表了内蒙古,并且可见他们想建立一个大蒙古国,不仅包括如今的蒙古国,而且也包括如今中国境内的蒙古族聚居区。

海山与1911 年外蒙古“独立”

由于缺少这一时期的历史资料,海山在此次运动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根据中华民国初年派赴库伦的专使陈籙在“止室笔记”中记载称,如果海山没有来库伦,外蒙古将没办法获得独立。1911年10月,中国爆发辛亥革命。不久,外蒙古王公和喇嘛们也宣布独立,12月30日建立了大蒙古国政府。海山在该政府中任内务部司官,当时内务部在内务大臣车林齐密特领导下,是最有权力的部门。车林齐密特也是一位狂热的泛蒙古主义者。海山的地位则较低。1911年12月30日博克多汗的封赏名单中,海山排名第3位,封赏内容如下:内蒙古喀喇沁贡桑诺尔布王旗的海山,著赐沁珠图格勒图世袭名号及辅国公爵,赏褐韁,并赏在喀尔喀台站驰驿特权,著授内务部司官之职。俄国人不得不通过车林齐密特来行使权力。很快,博克多汗和车林齐密特都厌倦了俄国对蒙古的政策。海山被俄国代表们视为反俄国分子。

海山与1911 年外蒙古“独立”

1912年7月,博克多汗不得不设立了内阁总理大臣一职,以剥夺内务大臣车林齐密特的权力,亲俄国的那木囊苏伦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这严重打击了车林齐密特和博克多汗。1912年,博克多汗赐海山公爵并赐其一块靠近蒙俄边界的土地。海山携全家迁居该地,并开始用他的俄罗斯人、布里亚特人、汉人僱农为其进行农业生产,这引发了他同当地游牧人口的矛盾。博克多汗政府的未来很不确定。在争取蒙古获得国际承认方面,车林齐密特试图于1913年1月通过外交途径同日本联系。但车林齐密特的努力最终失败,不仅因为俄国的压力太强大,也因为日本对外蒙古採取不干涉政策。无疑此次失败使包括海山在内的来自内蒙古的人士十分震惊。

海山与1911 年外蒙古“独立”

1913年1月,海山、乌泰(来自哲里木盟)、芒来巴特尔•达木丁苏隆(来自呼伦贝尔)忠勇巴特尔巴布扎布和其他来自内蒙古的人士开始了解放内蒙古的战争。到1913年中旬,博克多汗的军队成功控制了内蒙古的一大部分地区,俄国的反对和缺乏后备军使得外蒙古的军队不得不于同年12月撤回外蒙古。与此同时,海山秘密同自己原来的主子贡桑诺尔布取得了联系,当时贡桑诺尔布正在中华民国任职。1913年9月,海山派儿子海汇川赴北京,宣称海山急切地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海山被博克多汗的政府逮捕,罪名是叛逆。海山在北京的儿子要求中华民国政府给博克多汗的政府施加压力,以使海山获释。结果,海山于1914年初被释放。

海山与1911 年外蒙古“独立”

1913年11月,俄国和中国不顾蒙古的反对达成了一项联合声明,确认了中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并确定了外蒙古自治区域的范围。1915年在恰克图的俄、中、蒙三方会谈达成了《中俄蒙协约》,确定了外蒙古在中国内部实行自治,这对泛蒙古主义是一个致命打击。在希望破灭之后,海山于1915年经俄国来到北京。海山担任蒙藏事务局副总裁,并被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封为贝子。

海山与1911 年外蒙古“独立”

海山到北京后正值军阀混战内乱不已。他在家过着游闲的生活,他在北京期间译写了《蒙汉合璧五方母音》一书。海山妻子马氏精通古汉语,在翻译这部著作时做了大量的工作。本书1917年春在北京出版发行,为该书作序这有喀喇沁亲王,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扎萨克君王棍布扎布,哲理木盟宾图亲王棍楚克苏隆等社会名流。他的海通川等四个儿子负责校对了本书。1917年海山在北京逝世,海山病故后,军阀政府将其灵柩及全家老小护送宁城县岗岗营子,举行了远近闻名的大葬礼。他的后代今在呼伦贝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