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您的胃,這些可以讓您遠離胃癌!

我國屬於胃癌高發國家,GLOBOCAN2012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胃癌發病數40.5萬,佔全球胃癌發病總數的42.6%,胃癌死亡約32.5萬,佔全球胃癌死亡總數的45.0%。根據CONCORD-2研究採集的1995-2009年67個國家279個癌症登記處的胃癌資料,胃癌5年生存率前兩名為韓國(57.9%)和日本(54.0%)。而中國胃癌的生存率從1995到2009年雖有明顯提高(2005-2009年的5年生存率為31.3%),但仍遠低於同屬於東亞的韓國和日本。(詳見本公眾號2016年7月8日的“胃癌流行現狀”)因此,我國目前的胃癌防治工作依舊任重而道遠。作為普通老百姓,瞭解胃癌病因及早期篩查的相關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保護您的胃,這些可以讓您遠離胃癌!

一、胃癌的常見病因

胃癌的發生、發展是多因素參與、多步驟演變的複雜病理過程,是人口學、生活飲食、遺傳基因、感染和環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總結了目前較為公認的胃癌三大常見病因:

1、感染因素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散發性遠端胃癌的最重要的致病原因。多項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陽性人群的的胃癌發生風險明顯高於幽門螺桿菌陰性人群。目前認為,根除幽門螺桿菌能明顯減低胃癌的發生風險。但根除時間點的選擇非常重要,在黏膜萎縮和腸化生髮生之前進行干預可以明顯降低胃癌風險,反之則可能收效甚微。EB病毒也可能參與胃腫瘤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在約10%的胃癌和35%的殘胃癌組織中發現了EB病毒。有研究顯示,EB病毒與近賁門斷胃癌的發生關係更為密切。

2、遺傳因素

約10%的胃癌患者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家族聚集性,而真正由遺傳原因引起的估計佔到所有胃癌病例的1-3%。在胃癌發生率較低的國家和地區,家族聚集性胃癌多由可遺傳的致病性突變導致。這其中包括了三種主要綜合徵:遺傳性瀰漫性胃癌、胃腺癌與胃近端息肉病、家族性腸型胃癌。

3、生活環境因素

生活環境因素在胃癌發生中也發揮重要作用:蔬菜水果攝入過少,鹽、亞硝酸鹽和醃製食品攝入過多以及吸菸被認為和胃癌的風險增加有關。而肥胖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則增加了近端胃癌的發生風險。

保護您的胃,這些可以讓您遠離胃癌!

二、胃癌的早期篩查

1、胃癌篩查的他國經驗

胃癌的預後與分期密切相關,早期胃癌的術後5年生存率>95%,而進展期胃癌術後5年生存率通常<30%。目前我國早期胃癌的診治率低於10%,遠遠低於日本(70%)和韓國(50%)。

日本自1960年在宮城縣率先開展胃癌篩查,並建立全國篩查程序。推薦40歲以上人群進行篩查,一旦上消化道鋇餐發現異常,推薦進行胃鏡檢查。日本早期胃癌檢出率從1960年~1964年的8%提高到1975年~1979年的50%以上,使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從27%提高到64%,同時使男性胃癌患者死亡率減低約50%。韓國2002年衛生福利部推出了韓國國立癌症篩查程序,推薦40歲以上人群接受2年1次的上消化道鋇餐或者胃鏡檢查。


保護您的胃,這些可以讓您遠離胃癌!

2、胃癌篩查的起始年齡及推薦人群

胃癌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40歲以下人群發病率較低。多數亞洲國家設定40-45歲為胃癌篩查的起始臨界年齡。我國40歲以上人群胃癌發病率顯著上升,建議40歲為胃癌篩查的起始年齡。

約半數患者可無報警症狀(消化道出血、嘔吐、消瘦、上腹部不適、上腹部腫塊等),45歲以下發生報警症狀的比例更低,因此不能因無報警症狀而排出篩查對象。根據我國國情和胃癌流行病學,只要年齡到了40歲,同時符合以下任何一條者均應列為胃癌高危人群,建議作為篩查對象:胃癌高發地區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胃癌患者一級親屬;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


保護您的胃,這些可以讓您遠離胃癌!

3、胃癌篩查的項目

血清胃蛋白酶原(PG)檢測:血清蛋白酶原分為兩型:PG I型和PG II型。血清I型PG濃度降低或者PG I/PG II比值降低是萎縮性胃炎的良好預測指標。通常使用血清I型PG濃度低於70mg/L,PG I/PG II比值小於3作為診斷萎縮性胃炎標準。根據血清PG檢測和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結果可以有效對患者的胃癌患病風險進行分層,並決定進一步的檢查策略。根據胃癌風險分層:A級,PG(-)、幽門螺桿菌(-),患者可不行內鏡檢查;B級,PG(-)、幽門螺桿菌(+),患者至少每3年行1次內鏡檢查;C級,PG(+)、幽門螺桿菌(+),患者至少每2年行1次內鏡檢查;D級,PG(+)、幽門螺桿菌(-),患者應每年行1次內鏡檢查。血清PG水平在短時間內較為穩定,可每5年左右進行重複檢測。但須注意的是,當萎縮僅侷限於胃竇時,I型PG濃度及PG I/PG II比值可正常,同時PG檢測也不針對賁門癌。

促胃液素-17(gastrin-17)檢測:血清促胃液素-17檢測可以反映胃竇部黏膜萎縮情況。與血清PG檢測相結合,血清促胃液素-17檢測可用於診斷胃竇(促胃液素-17水平減低)或僅侷限於胃體(促胃液素-17水平升高)的萎縮性胃炎。

上消化道鋇餐:日本自1960年起應用X線鋇餐檢查進行胃癌篩查。如果X線鋇餐檢查發現可疑病變,則進一步行內鏡檢查。然而隨著內鏡技術的快速發展,內鏡檢查已基本取代X線鋇餐,成為最常用的胃癌檢查手段。但在國內的部分欠發達地區,也可酌情考慮使用上消化道鋇餐進行篩查。

內鏡檢查:內鏡及內鏡下活組織檢查是目前診斷胃癌的金標準,尤其是對平坦型和非潰瘍性胃癌的檢出率高於X線鋇餐等方法。然而內鏡檢查依賴設備和內鏡醫師資源,並且費用相對較高、具有一定痛苦,患者接受程度較差。因此,採用非侵入性診斷方法篩選出胃癌高風險人群,繼而進行有目的的內鏡檢查是較為可行的篩查策略。

本期內容總結

l 胃癌的發生發展是人口學、生活飲食、遺傳基因、感染和環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l 建議胃癌高危人群從40歲起開始胃癌篩查。

l 非侵入性診斷方法(包括血清胃蛋白酶、促胃液素-17等檢測)結合內鏡檢查是目前較為可行的篩查策略。

參考文獻:

1.陳環球, 馮繼鋒. 胃癌規範化綜合診療手冊. 2012.

2.王霄騰, 呂賓. 胃癌前病變的風險評估. 中華消化雜誌,2016,36( 3 ): 208-210.

3.萬晶晶, 馬興剛. 胃癌病因學的研究進展. 醫學綜述, 2014, 20(14):2542-2544.

4.廖專, 孫濤, 吳浩,等. 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共識意見(2014年4月·長沙). 胃腸病學, 2014, 34(7):408-427.

5.Van C E, Sagaert X, Topal B, et al. Gastric cancer. Lancet, 2016, 388(10060):26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