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需要家长督促学习的孩子,将来会有出息吗?你怎么看?


这位提问的家长,您好!

您的问题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一个经典实验:棉花糖实验。

上世纪斯坦福大学米歇尔博士对少年儿童做了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研究中,发现自控力强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孩子如果经常需要家长督促学习,也是自控力较弱的表现吧。

只是,我并不简单地认同这个实验的结论。

1.任何时候,一个人的成长,存在着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人这一生中,都有几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关键是你是否抓得住。譬如,学业事业婚姻家庭,它们都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了其中一个部分,都有可能是人生“出息”的机会。

年少时努力学习,进入一所好的学校,无疑是登上一个更高的平台,为将来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不单靠学习优秀,除了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和逆商和敏锐的眼光,要善于和人相处,有自己的人脉,要经得住挫折,做打不死的“小强”。遇到一个对的人,好的婚姻和家庭也是一所学校,滋养激励,让人再次成长。就算人到中年,能敏锐的抓住机遇,也能逆风翻盘,变得有出息。

2. 少年儿童期,有着更大的可塑性。

当然从一个人的生长发育情况来看,少年儿童时期有着更大的可塑性,0~3岁大脑发育最快,3~6岁是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又是发展各种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如果孩子在小学中高年级或者进了中学,不够自觉,仍需要家长经常督促学习,那是因为家长小时候没有给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以前种下的因,造成现在的果。要改变这种现象,还得从家长自身做起,做好孩子的榜样,激发孩子的兴趣,引领孩子养成好习惯。等到孩子长大想再要去改变,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3. 需要家长督促学习,也跟学习的内容有关。

一个孩子平时学习需要家长经常督促,也不见得全是孩子的问题。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孩子做他喜爱的事情时,比如看电视,比如玩游戏,能长时间非常的专注认真,因为这是他的兴趣所在。因此,家长如果不想老是督促孩子学习,首先得从学习内容出发,精选有趣味性的资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也可以学得富有趣味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的内在动力,让他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

4. 督促孩子,也是在成长父母自己。

孩子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取决于棉花糖实验揭示的延迟满足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孩子背后的家庭。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秀。督促孩子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批评责骂,希望大家记住一个原则:持之以恒地“温柔而坚定”。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孩子,让他(她)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地处理好学习,能顺利读完成学习任务,并能适应学习中的挑战。

家长朋友们,孩子是否有出息,主要因素在于家庭和家长。我们对待孩子的学习,可以以引领开始,督促为辅,以孩子走上自觉学习为最终目标。家庭中,父母就是老师和榜样,教育好孩子,也是在成长父母自己。


舟舟课堂


您的问题让我想起朋友家的两个孩子。我朋友家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上三年级。有一次我们谈到孩子写作业的问题,我朋友侃侃而谈。她总结的经验是不能多管。因为大孩子是她一手调教的,陪孩子写作业,给他检查作业。最后的结局是,只要写作业就要家长陪着,不陪着不写,特别心累。直到孩子住宿了朋友才解脱。吸取了大儿子的教训,她在二儿子身上就没那么用心,回家之后孩子反而自己就去写作业,写完作业才做其他的事情。

家长长期督促孩子学习,可能带来的危害:

1.孩子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经常由家长催促着才进行,这样给孩子一种错觉,学习不是自己的事。长期如此,孩子就会像提线木偶一样,不会自主安排学习。等孩子高年级,尤其是上高中以后,知识难度加深,学习强度加大,不会自主学习会让孩子很吃力。

2.会让孩子厌学

长期被安排学习,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在学习中得不到乐趣,很难入门并取得好的成绩。

3.破坏和谐的家庭关系

逼着孩子学习,很可能跟孩子发生冲突,不利于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等遇上叛逆期的时候,家长越是让孩子学习,孩子出于逆反心理可能就偏不学。

给家长的建议:

1.让孩子有自主的空间。

可能开始的时候,孩子不会主动学习,家长可以征求孩子想几点开始做作业,按什么科目顺序开始作业,给他自己做决定的空间,然后监督孩子执行。

2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

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会爱学习,才会主动学习。平时请教孩子一些问题,跟孩子学习的内容有关的,引导他自己探索,以及获得帮家长解决问题的快乐。或者鼓励孩子跟同学之间多探讨问题等等。

总之,不会自主学习的孩子是没有竞争力的。一定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关注教育,品味教育人生,我是书小忱,有关教育的问题欢迎留言分享)


书小忱


1、生者父母心呀,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

2、谁不想玩呀,谁不想啥也不干坐等吃喝玩乐呀,我小时候觉得是给全家人上学,不是为自己上学,整天想着逃学,玩心非常大。

3、我儿子刚才才被我打一顿,现在疫情期间,也没开学,都在家听网络教学,我去做饭,手机给他写作业,等我饭做好看他还在玩手机,一个字没写,把我气得扁他一顿,我扁他不是因为他不爱学,而是因为他撒谎,我觉得学习要看缘分和天分,还有爱好,有的人就能坐那认认真真读书,人家那是好学!我的孩子要守着,督促,陪着!

4、你说这样孩子会不会有出息,我真不知道,我尽我的责任,不会读书我也认真看监督,以后长大他才不会怪我,现在这社会不爱读书的也不少,不能强制要求,只要他把老师交待的事做好就可以。

5、我觉得我们做人真辛苦,小孩学习压力大,成年没玩几年又结婚,生活压力又大,所以不能太强求孩子,社会也不是只有一条读书才有出路,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只要孩子健康。平安,善良,教他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是我们做父母责任!





LOVE独孤女王


不知道你说的孩子多大,我觉得孩子在一二年级以前都是需要家长帮忙督促学习的,养成习惯以后后面会好一些。如果刚入学时没有养成习惯,后面反而更费劲些,那个时候真是需要家长督促,缺少主动性。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分这几方面吧。

首先,有些孩子学习虽然需要督促,但是呢,成绩一直很好,悟性高,接受力强,他不主动去学习可能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我就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这个学生非常灵活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是作业啊背诵啊之类的总是被逼着去完成,但是呢,她其他方面爱读书,读各种课外书,爱唱歌,学校大小晚会都有她,爱画画,画的画非常逼真,而且很贴心,说话让人心里很暖,对于这种孩子,我觉得是需要家长督促的,等到了一定时候她可能就会把学习当成非常重要的事情了,而且这种孩子将来应该挺有出息的,家长不需要担心,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

其次,还有一种,没有学习基础,学习也不主动,这种孩子应该从一开始进入学校就没有养成好习惯,从而导致知识脱节,影响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应该联合老师让孩子慢慢重拾对学习的兴趣,不断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上有自我成就感,对于表现好的地方要表扬鼓励,让他们愿意继续努力下去。对于这种中途想让孩子改好的,家长少不了多费工夫鼓励督促,如果孩子愿意主动学习了,那么理想效果就达到了。这样孩子也是有前途的。

还有一种不适合学习的孩子,他们对学习一点都不感兴趣,无论家长老师怎么做都油盐不进,这种孩子家长需要观察并激发他其他方面的潜力,学习就是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能养活自己和家人,那么并不是学习这一条路可以走,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保证孩子心态好,积极阳光又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总之,教育孩子要有耐心,而且要学着正面引导和影响,相信孩子定会有个好的将来。


七七师说


孩子有没有出息,不能简单地用是否需要家长督促来判定。但是,如果到了高年级,学习上依旧时时处处需要家长督促,这无疑是不好的习惯,会给今后的学习、工作带来长远的不利影响。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认识到:

1. 天生就自觉主动地学习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作为家长应该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低年级,孩子们刚刚入学,这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堂认真听讲,能准确获取和传达老师的信息,及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书写认真,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等。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家长要重视在入学伊始,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2. 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同时,应该给孩子们自主实践的机会,做到逐步放手。家长如果给孩子过多的干预和控制,也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久而久之会产生依赖性。有时不妨让孩子们常常因为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而带来的“苦果”,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3. 对“有出息”该如何定义?许多人可能认为孩子长大以后出人头地、拥有很高的职位、领着高薪就算是一种有出息的表现,但是我想说的是仅仅只是一方面的表现。我认为有真正有出息的孩子,是要形成正确的三观,有着开朗的性格,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拥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只要孩子们自食其力、不啃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就是有出息,当然要做到这些,从小就应该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家长的督促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们成为有出息的人。


一见钟情蓝忘机


需要家长监督完成作业的孩子,长大也一样会有出息的。家长监督,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孩子无关。

除了为数不多的好学生,其他的人学习都太不自觉了。好多孩子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要你硬拉着他,强扯着他,死逼着他,迫压着他,他才会乖溜溜地认真上课、完成作业。孩子的天性便是好动,好奇。只是有些孩子懂事的早,而有些孩子懂事都晚了。

这也不是孩子有没有出息的必备条件,所以个人觉得,要家长监督的孩子,也是有很大的机会有出息。[害羞]



肖亚043


需要家长督促的孩子会不会有出息:

首先说下对出息这个定义,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你能从孩子生下来就能看出,这个是大学生,这个是研究生,这个是博士,这个是小偷……还有就是孩子有没有出息,不是孩子决定的,是父母决定的。

孩子是家庭环境的产物,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有没有出息,就看父母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的。

经常督促孩子的家长,本身就是家长,没有培养出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总是在旁边监督,一定要给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

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学习一些育儿的书籍,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引导孩子。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天赋,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引导孩子。

如果没有学习育儿的书籍,根本就不了解孩子每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孩子,会引发一些问题,家长头疼,孩子压抑。

当养育孩子到鸡犬不宁,就要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了。

要想孩子有出息,家长要做的就是,从小就重视孩子小时候的成长,阅读育儿的书籍。家长的言行,对孩子影响也是特别大的。



爱满自溢


对于有些孩子个人惰性比较强烈的,我们可以和孩子交换角色来试一试,找一个周末,你来做孩子的作业,让孩子来做你单位的工作,家务,饭菜,家长们和孩子互换一天角色,提示:作业写在白纸上,不要写在孩子作业本上。

如果孩子现在已经是小学高年级或是初高中,是不是督促就一定没有出息了呢?不一定。不要因为一个行为就给孩子贴个标签,主能够主动的学习,有时是孩子的问题,有时是家长控制太过的原因。谁在上学的时候没有几个翻盘逆转的孩子呢?

一个孩子能不能出息,什么是有出息,其实标准不一样。当孩子自己清楚自己的目标时,他由内而外的努力自然就不需要家长的督促。

学习是孩子的主要工作,家长仅需起到辅助作用,这个辅助作用就是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制定学习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怎么办,写出来,自己签字,贴在明显的地方,随时提醒孩子。

2.对于有些孩子个人惰性比较强烈的,我们可以和孩子交换角色来试一试,找一个周末,你来做孩子的作业,让孩子来做你单位的工作,家务,饭菜,家长们和孩子互换一天角色,提示:作业写在白纸上,不要写在孩子作业本上。



股权智赢


家长们,对于一名学生经常被督促学习,将来会有出息吗?这个话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个需要我们家长改变,不是因为孩子有没有出息而改变,而是要考虑到孩子的将来,面对学习方面的习惯与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受益终身,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面对经常督促孩子学习的家长,我给家长一些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1.学习是孩子的主要工作,家长仅需起到辅助作用,这个辅助作用就是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制定学习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怎么办,写出来,自己签字,贴在明显的地方,随时提醒孩子。

2.对于有些孩子个人惰性比较强烈的,我们可以和孩子交换角色来试一试,找一个周末,你来做孩子的作业,让孩子来做你单位的工作,家务,饭菜,家长们和孩子互换一天角色,提示:作业写在白纸上,不要写在孩子作业本上。

3.面对孩子出现的一切问题,我们作为家长都要虚心,耐心去和孩子交流,懂得倾听!要频繁的交流,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从而帮助孩子。孩子写作业推拉、不自觉、懒惰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观察后做出对策,一味的督促不是长久之计,看管式的教育不能代表家长成功,孩子有出息!真正有出息的孩子,首先懂得的是感恩、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其中也包括关心、为父母着想!这才是有出息的孩子拥有的能力!


牛犇犇老师


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督促。

大人倒是大人呢,自己也不能总控制住自己啊。大人自己都办不到的事儿,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孩子呢?

如果想收获一个好的孩子,必须得大人先付出,如果想让孩子是自律的,大人必须得陪伴孩子一起自己做出榜样来。

千万不要指望着自己种下去一个芝麻,随便孩子长,长成西瓜。基本上状态是如果你种下个芝麻,好好的施肥浇水以后能长出个大芝麻,如果长出个西瓜来比变异还要神奇。

小的时候,都是喜欢去自由自在玩耍的。你小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爱玩是每个小孩的天性,一个小孩不需要家长去督促简直是反人类的存在。

当爸爸妈妈,就得正视孩子的天性,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才会有收获,努力去付出,才能培养出你想要的孩子。

那不要觉得自己生出来孩子,孩子就是自己自由自在地自我督促去成才的。说实话,那样的孩子也不是一般的父母会拥有的。通常都是不一般的父母自己先做到了,才会有这样不一般的孩子。

审视孩子之前,先审视审视自己。

不要把任何问题都赖到孩子身上去。基本上孩子是个照妖镜。他身上所有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别把自己督促孩子学习当做一件很闹心的事儿。

孩子让你督促他的时候还是你的福分。他让你陪伴的时候,好好陪伴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你的陪伴足够了,慢慢的孩子就不会需要你去督促了。

千万不要指望孩子生下来就独立着,你啥也不管,他学习就特别好,处处给你挣家长会上讲话的面子。

那样孩子不是不存在。偶尔存在一个,也可能是别人家的孩子,或者是在梦里。

所以还是更正不切实际的幻想,正视一下家长自己本身的问题,学学家庭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家长做的足够多了,将来你就会收获一个不用家长督促,也能够自主去学习的好孩子,因为他已经在爸爸妈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才是美好的习惯,因为爸爸妈妈已经给他足够的力量,给他足够的支持,让他去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