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刻爾克”級(Dunkerque-class)戰列艦,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造的第一級戰列艦。相較於之前的“布列塔尼”級(Bretagne-class)戰列艦、“孤拔”級(Courbet-class)戰列艦以及從未建成的“諾曼底”級(Normandie-class)戰列艦來說,“敦刻爾克”級在艦體結構、武器裝備等方面可謂是別出心裁,完全顛覆了法國人以往的設計思路。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圖為服役初期的首艦“敦刻爾克”號)

建造背景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簽署《華盛頓海軍條約》現場

1922年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對於法國海軍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作為世界上第二大殖民國家,法國的殖民地數量及殖民地總面積,僅次於英國(連同本土在內,總面積達到1289.8萬平方公里,佔世界土地總面積的8.6%)。但就是這樣一個需要一定規模艦隊、來保護位於太平洋、大西洋和地中海等眾多殖民地的國家,卻被視為與意大利同一檔次,其主力艦(戰列艦)的總噸位,也同樣被限制在17.5萬噸這個標準。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孤拔”級戰列艦,屬“無畏艦”範疇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布列塔尼”級戰列艦,雖屬“超無畏艦”範疇,但無論是射控、火力還是航速,都早已落後

因為當時法國海軍現有主力艦都過於老舊,所以被允許從1927年開始,使用70000噸排水量配額,來建造兩艘排水量不超過3.5萬噸的戰列艦(3.5萬噸是條約中規定的單艦標準排水量)。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服役初期的“特倫託”號重巡洋艦,強大的火力及高航速,讓法國開始考慮與其抗衡的辦法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排水量17500噸“戰列巡洋艦”的側視圖與俯視圖

1925年2月8日,意大利皇家海軍第一級重巡洋艦“特倫託”級(Trento-class)首艦“特倫託”號,開工建造。為對其形成壓倒性優勢,法國海軍建造技術服務局(STCN)下屬設計部門,開始了排水量17500噸“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工作。但讓法國人沒有料到的是,在上述“戰列巡洋艦”設計草案出現之後,《凡爾賽和約》限制下的德國,竟然設計出以巡洋艦噸位、配備戰列艦級別主炮(283毫米)的“德意志”級(Deutschland-class)袖珍戰列艦(德國稱之為“裝甲艦”)。左思右想之後,法國人終止了剛完成的草案,因為它不僅防護能力差(無法抵禦283毫米炮彈攻擊),還佔寶貴的噸位配額。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圖為二號艦“舍爾將軍”號)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裝備的SK C/28 283毫米艦炮

面對“德意志”級帶來的壓力,法國人在繞了許多彎路後,終於在1930年12月,發展出一個排水量23300噸的快速戰列艦設計方案。1931年5月,該草案被提交至法國國會進行審核,但因國會認為,用比“德意志”級高兩倍的排水量,來建造一級只能夠對付前者的戰列艦,不符合需求,所以將此方案退回。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的剖面圖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的剖面圖

在這一情況之下,海軍建造技術服務局又對之前的設計方案,進行了修改。1932年3月,修改後的設計方案出現,4月27日,新方案被批准,“敦刻爾克”級(Dunkerque-class)戰列艦誕生了。

艦體大致佈局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美國海軍繪製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識別圖

因為“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對付類似於“德意志”級這樣的袖珍戰列艦、意大利“特倫託”級重巡洋艦、“扎拉”級(Zara-class)重巡洋艦,並且能夠攻擊由低速戰列艦護航的商船隊,所以該級艦優先考慮的是高航速,其次才是裝甲與火力。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敦刻爾克”級將兩座四聯裝主炮塔,採用揹負式佈局排列,佈置在前甲板。採用這樣設計的好處有: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刻爾克”級採用揹負式佈局排列的兩座主炮塔(圖為“斯特拉斯堡”號)

1. 可以節省重量。相較於四座雙聯裝炮塔的裝甲總重量(英國皇家海軍“虎”號戰列巡洋艦的炮塔),兩座四聯裝炮塔的裝甲總重量,要比前者降低了27%,而這節省出來的重量,就可以為提高航速做貢獻。

2. 可以縮短全艦裝甲帶長度,在不增加總噸位的情況下,提高裝甲厚度,以保護彈藥庫、輪機艙這些重要部位。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八門330毫米主炮齊射

3. 可以在追擊敵艦時,發揮全部主炮威力。或者在遭遇敵艦時,在發揮全部主炮威力的同時,保持艦艏向敵,減少自身被彈面積。大多數戰列艦(這裡指“超無畏艦”)都是採用前二後二或前二後一的主炮塔布置方式,這類型戰列艦要想發揮所有主炮火力,就必須進行轉向,以側舷對敵艦,來發揮全部的主炮火力。但是,這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被彈面積更大。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艦艉,紅箭頭所指處就是機庫、水上偵察機和彈射器

4. 可以為後部甲板提供廣闊的空間,來佈置航空設施,例如機庫、彈射器、起重機等。同時,也不用擔心艦載機因主炮射擊時產生的炮口暴風而受損。另外,也有足夠的空間,來佈置製冷、灑水設備和儲存有惰性氣體的容器,以防止航空燃油出現問題(例如在戰鬥中被引爆等)。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下水後的“敦刻爾克”號戰列艦,紅箭頭所指處就是主炮塔座圈

但有利就有弊,雖然採用前部集中佈置火炮的設計,有上述四方面優點,但由此引發的生存力低下的問題,也是相當致命的。為避免兩座主炮塔同時出現機械故障或受損,法國設計師將它們之間的距離,間隔的非常遠,達到了27米。兩座四聯裝主炮塔,與它們之間巨大的空隙一同,成為了該級戰列艦最為顯著的特點。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兩座四聯裝主炮塔,是“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的一大特色

在二號主炮塔後方,為採用了全封閉結構的鋼製上層建築,它將司令塔、測距儀、控制室等主要的指揮、火控、航行設備都包含在內。在上層建築之後,為巨大的單煙囪、後桅樓、呈“品字型”佈置的三座四聯裝副炮炮塔和雙層機庫(內有維護、修理車間和升降機)。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盧瓦爾”130型水上偵察機

推進系統

“敦刻爾克”級的推進系統,是由使用六座“英德萊特”鍋爐及四組“帕森斯”蒸汽輪機組成。“英德萊特”鍋爐,長5.33米,高5.34 米,寬6.5米,可產生27千克/平方釐米(在350攝氏度時)壓力。四組“帕森斯”蒸汽輪機,每一組由兩臺高壓渦輪機、中壓渦輪機、低壓正向與逆向渦輪機組成,它們各驅動一具直徑4.2米(4.04米)的三葉螺旋槳。在使用兩軸推進時,可達到15.5節巡航速度;使用四軸推進時,最高航速可達29.5節的航速。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刻爾克”級推進系統佈局,紅箭頭所指為前後輪機艙,藍箭頭所指為鍋爐艙

六座鍋爐以兩座為一組,佈置在三個鍋爐艙內。一號鍋爐艙與二號、三號鍋爐艙中間,為前輪機艙,內佈置有兩組蒸汽輪機,它們為外側兩組螺旋槳提供動力;而在三號鍋爐艙後方,是後輪機艙,內佈置有另外兩組蒸汽輪機,為剩餘兩組(靠內側)螺旋槳提供動力(輪機艙還配置4組渦輪發電機,共可產生900千瓦特的電力供艦上設備使用)。這種交替佈局,有效地將推進系統分成了兩個獨立的部分,可讓艦艇在受創時,不至於立刻失去動力,進而提高了自身的生存性。

武器裝備

主炮塔與主炮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克爾克”級佈置在前甲板的兩座四聯裝主炮塔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諾曼底”級戰列艦側視圖和俯視圖

“敦克爾克”級所使用的四聯裝主炮塔,並非首次出現。法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陸續開工建造的“諾曼底”級(Normandie-class)戰列艦,還有隻限於圖紙階段的“里昂”級(Lyon-class)戰列艦上,就準備採用四聯裝主炮塔(使用340毫米45倍徑1912年式主炮)。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正在吊裝主炮的一號炮塔,紅箭頭所指處即為隔板

相較於那些雙聯裝、三聯裝主炮塔來說,四聯裝主炮塔最大的問題,就是一旦出現機械故障或不幸被擊中,可能會使整座炮塔癱瘓,進而損失大部分火力(四門主炮無法使用)。為把遭到攻擊時的損失降到最低,“敦克爾克”級所裝備的四聯裝主炮塔內,四門主炮以兩門一組分別佈置,中間設有25至40毫米厚的隔板,將主炮塔內分隔成左右兩部分。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刻爾克”前甲板兩座四聯裝主炮塔

四聯裝主炮塔,由聖沙蒙兵工廠(Saint-Chamond)設計製造,其重量為1500噸,俯仰角在負5度至正35度之間,炮塔迴旋速度為每秒5度,炮管俯仰速度則是每秒6度。每門炮都配有獨立的吊籃和電力控制的裝填機,雖然在設計上,允許在任意角度進行裝填,但因高角度時炮彈容易卡在膛室口,因此在實際操作時,最多僅在15度仰角下進行裝填,射速為每分鐘1.5發。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刻爾克”級裝備的四聯裝主炮塔3D模型

每座主炮塔下,都有兩個相對的彈藥庫及兩組供彈機構,它們負責給每組兩門主炮供炮彈及發射藥包。其中,一號炮塔彈藥庫,儲存有456枚炮彈及相應的發射藥;二號炮塔彈藥庫,儲存有440枚炮彈及相應的發射藥(一枚炮彈配四個發射藥包)。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法國水兵與330毫米炮彈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主炮塔彈藥庫剖面圖

“敦刻爾克”級所使用的330毫米50倍徑1931年式主炮,對於法國海軍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口徑(之前都是305、340毫米)。這種主炮,可使用兩種炮彈,分別是重達560千克的被帽穿甲彈(APC)和重達552千克的高爆彈(HE),初速870米/秒。在最大仰角時,被帽穿甲彈的射程為41700米,而高爆彈為40600米。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刻爾克”號二號主炮塔左側兩門330毫米50倍徑1931年式主炮

330毫米50倍徑1931年式主炮的彈道,較為低伸,由於每組兩門炮之間的距離比較狹窄,因此散佈情況比較嚴重。在穿透力方面,幾公里之內,可以擊穿713毫米厚裝甲;在23公里左右,可以擊穿342毫米厚裝甲;在27公里左右,可以擊穿292毫米厚裝甲。因為其彈道較為低伸,所以對水平裝甲的穿透能力較差,但是在23公里左右,可以擊穿105毫米厚裝甲;在27公里左右,可以擊穿110毫米厚裝甲。在中近距離上,330毫米50倍徑1931年式主炮的威力還是很可觀的。

副炮及對空武器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克爾克”級裝備的130毫米45倍徑1932年式艦炮

“敦克爾克”級裝備副炮,由16門130毫米45倍徑1932年式艦炮組成,它們分別裝在三座四聯裝炮塔(呈“品字形”佈置在後桅樓周圍)和兩座雙聯裝炮塔中(在艦舯部)。其中,四聯裝副炮塔結構與主炮塔一致,都為四門艦炮以兩門一組分別佈置(安裝在吊籃中),中間設有20毫米厚的隔板,將炮塔內分隔成左右兩部分。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刻爾克”級裝備的四聯裝副炮塔3D模型

130毫米45倍徑1932年式艦炮,是法國海軍首批用在戰列艦上的高平兩用炮。俯仰角在負10度至正75度之間(在45度時是最大射程可達20800米),既能平射也能遠距離防空;炮塔迴旋速度為每秒12度,炮管俯仰速度則是每秒8度,射速為每分鐘10到12發。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雙聯裝37毫米50倍徑1933年式高射炮

在攻擊水面目標時使用初速800米/秒、重33.4千克的穿甲彈;在攻擊空中目標時使用初速840米/秒、重29.5千克的高爆彈(延遲引信)。每門火炮,都備有400枚炮彈,其中三分之一為穿甲彈,其餘為高爆彈,它們通過兩套供彈機構,分別向一組艦炮提供前兩種不同的炮彈。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四聯裝“哈奇開斯”M1929型13.2毫米高射機槍

中近距離防空,由10門37毫米50倍徑1933年式高射炮,32挺“哈奇開斯”M1929型13.2毫米高射機槍組成。前者,以雙聯裝的方式佈置在五座炮架上,而後者,則是以四聯裝的方式佈置在八座炮架上。

火控設備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斯特拉斯堡”號火控設備計算室

“敦刻爾克”級配備的火控設備,由12米、8米、6米和5米測距儀組成,它們被佈置在五座全封閉鋼結構的控制室內,能夠獲取目標的距離、方位角等信息,為主炮及副炮推算出最佳的開火時機。另外,該級艦也是法國戰列艦中,最早運用遙控裝置控制火炮的軍艦(遠距動力控制系統),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這套裝置並不可靠,還需要炮手進行細微的調整才行。

裝甲防護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內華達”級戰列艦採用的重點防護概念(黑色區域為裝甲)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採用了誕生自美國“內華達”級(Nevada-class)戰列艦的重點防護概念。該級艦的裝甲重量,達到了設計排水量的35.9%或37.2%。這在當時的戰列艦中,是最高之比例(英國“納爾遜”級也僅佔預計排水量34%)。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克爾克”級的裝甲佈局及厚度,水平裝甲以藍色表示,垂直裝甲以紅色表示

以下為各部分裝甲厚度及角度,括號內為二號艦“斯特拉斯堡”的數據。

側舷垂直主裝甲帶,從一號主炮塔彈藥庫起,到艦艉130毫米副炮塔彈藥庫處為止。厚度225毫米(283毫米),11度30分的傾角,內部鋪設有60毫米柚木背襯。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正在建造中的“敦刻爾克”號戰列艦艦體

前艙壁裝甲厚度(一號主炮塔彈藥庫前)210毫米(260毫米),後艙壁裝甲厚度(130毫米副炮塔彈藥庫後)180毫米(210毫米)。

水平主甲板裝甲厚度115毫米至125毫米,下甲板裝甲厚度40毫米。

司令塔前方與兩側裝甲厚度270毫米,後側220毫米,頂部130至150毫米。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正在吊裝中的主炮塔組件

主炮塔座圈裝甲厚度為310毫米(340毫米),正面裝甲厚度330毫米(360毫米),帶30度傾角;頂部裝甲厚度150毫米(160毫米),兩側270毫米。一號主炮塔後部裝甲厚度345毫米(352毫米),二號主炮塔後部裝甲厚度335毫米(342毫米)。

130毫米四聯裝炮塔座圈裝甲厚度為120毫米,炮塔正面裝甲厚度135毫米,帶58度30分傾角;頂部厚度90毫米,兩側90毫米,後部80毫米。

水下防護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敦刻爾克”級裝甲防護結構圖

水下防護設計方面,“敦刻爾克”級採用了輕質防水隔艙、間隔艙和注滿水的隔層組成“三明”結構,來吸收水下爆炸產生的威力。傾斜裝甲帶外面的隔艙,最大寬度為1.5米,內部充滿硬膠質泡沫顆粒。艦體內第一層隔艙寬度為0.9米,緊接著是3.9米寬的燃油艙,之後是0.7米寬的間隔艙,它們都是由30毫米厚的防水壁支撐,總寬達到7.5米(同時期其它國家戰列艦的隔艙最寬不超過5米)。

總體評價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1940年“敦刻爾克”號戰列艦俯視圖、側視圖及塗裝


法國新銳戰列艦開山之作——簡析“敦刻爾克”級的起源與設計

1942年“斯特拉斯堡”號戰列艦俯視圖、側視圖及塗裝

作為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造的第一級戰列艦,“敦刻爾克”級總體來說,還是比較不錯的,可謂是法國新銳戰列艦的開山之作。雖然存在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畢竟是完全顛覆法國人以往設計思路之下,誕生的第一級戰列艦。在她身上,法國人嘗試了許多新的技術,出現各種問題並不奇怪,同樣也是可以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