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首都不在湖北,為何在湖北鍾祥有座明皇陵?

用戶67600538


在湖北省鍾祥市城東北5公里的純德山上,有一座明皇陵。一般情況下,皇陵都離都城不遠。明朝先是定都南京,所以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後朱棣遷都北京後,明朝之後的皇帝都葬在北京,所以在北京有明十三陵。而湖北鍾祥自始至終也沒成為明朝的都城,為何會有座明皇陵呢?

位於湖北鍾祥的明皇陵叫做明顯陵,是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皇陵,佔地面積是明代帝王中單體面積最大的皇陵。其實,這座明皇陵是由一座王墓改造而來的,這是明朝的哪位王爺呢?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憲宗朱見深的第四子朱佑杬去世,明武宗朱厚照賜諡“獻”,稱興獻王,葬於湖北鍾祥市。那王墓是如何升級為帝陵的呢?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無嗣繼位,其父明孝宗也無其他皇子在位,便在皇室之中選擇了朱厚熜繼承皇位,即後來的嘉靖帝。而嘉靖帝朱厚熜恰巧是興獻王朱佑杬的兒子,明孝宗的侄子,明武宗的堂兄弟。藩王即位,通常都是過繼給輩分大一輩的皇帝為皇子,以便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但嘉靖帝比較有個性,打破了這個常規,繼承皇位可以,但做兒子不行,侄子就是侄子。但自己的父親雖曾經是皇子,但沒當過皇帝呀!於是,嘉靖皇帝自立統嗣體系,追尊生父朱佑杬為“興獻帝”。原有王墳也相應按帝陵規制升級改建。明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王墳正式更名為顯陵,其主人是沒有當過皇帝的興獻王,嘉靖皇帝的父親。

所以,湖北鍾祥的明皇陵就是明顯陵,其主人是沒當過皇帝的興獻王朱佑杬,嘉靖皇帝的父親。


胡集論壇


那是因為湖北鍾祥出過明朝的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不都是在京師(南京、北京)生的嗎?不算朱元璋,還真有一個明朝皇帝生在湖北小城。這個皇帝就是著名的嘉靖皇帝。而這座湖北小城,就是鍾祥。

明成祖朱棣篡位後,子子孫孫坐鎮北京城,等傳到正德皇帝朱厚照時,出了問題。正德皇帝特別貪玩,到處瘋玩,最終在公元1521年玩到了人生的盡頭,駕崩了。由於正德沒有兒子,甚至都沒有親兄弟,也就說是正德的父親孝宗這一支無後。孝宗的皇后張氏,和首輔大臣楊廷和,只好退而求次,在孝宗兄弟的兒子們中尋找一個龍種。

孝宗的父親,也就是憲宗,共有14個兒子,但活下來的不多。而孝宗在兄弟中行三,而行四的就是興王朱祐杬。朱祐杬生於1476年,在他18歲的時候,他的哥哥皇帝孝宗,把弟弟送到湖廣省安陸州就藩,也就是現在的鐘祥。

朱祐杬有兩個兒子,長子朱厚熙出生5天就夭折,倒是次子朱厚熜活蹦亂跳,看上去人也老實,楊廷和一想,費那個老牛鼻子勁幹嘛,就朱厚熜了。張太后和楊廷和派人去鍾祥,給朱厚熜宣詔,說恭喜王爺砸中金蛋,大明朝以後就是你的了。時年15歲的朱厚熜跟著代表團,離開了生他育他的鐘祥,來到了陌生的北京城。

從此,大明王朝的歷史上,多了一個無比奇怪的皇帝——嘉靖帝。論搞怪耍寶的本事,嘉靖絲毫不遜於他的堂兄正德。楊廷和以為嘉靖是個聽話的乖乖仔,哪曾想是個千古難尋的辣椒刺頭,氣死人不償命。為了抬高自己父親興王的身份,嘉靖和滿朝文武槓的死去活來,棍子共長天一色,血肉與烏鴉齊飛……

折騰到最後,楊廷和氣的回家種地去了,還被嘉靖扣上屎盆子。更慘的是張太后,她滿心以為自己找了個孝順的養子,可以安享後半生。沒想到嘉靖這麼難纏,最後把自己給活活氣死了。別看嘉靖這麼“渾不吝”,卻是個權力運營大師。嘉靖信奉道教,成天在宮裡練仙丹,弄的天下烏煙瘴氣,蒙古騎兵還在北京城門放馬吃草,倭寇在東南作亂。即使如此,明朝權力依然牢牢控制在嘉靖手裡。天下第一奸臣嚴嵩,不過是個嘉靖手裡的權力棋子,他用完了隨時可以扔。

如果從嘉靖即位的公元1521年開始算,歷經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到公元1644年明朝滅亡,嘉靖這一支共統治明朝123年。這還不算同樣是嘉靖後代的南明。

嘉靖雖然在大禮儀事件中做的有些過火,但他其實是個不忘本的人。他的父親死在鍾祥,而自己又生在鍾祥,他對鍾祥有很深的感情。鍾祥以前只是個普通的州,而作為嘉靖的出生地,鍾祥地位上升。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鍾祥升為承天府。普通的府有不少,但誰敢掛上“承天”二字,這就非人臣所能消受了。

鍾祥這兩個字也是嘉靖給起的,意為祥瑞鍾聚。嘉靖這麼做當然是給自己臉上貼金,可鍾祥人傑地靈,也當得起祥瑞鍾聚四個字。除了鍾祥和承天府,這個新的帝王之鄉還有一個名字——興都,設興都留守司。沒辦法,誰讓人家鍾祥出了皇帝呢。現在的鐘祥隸屬於荊門市,而在明朝,荊門只是個普通的州,隸屬於承天府。

嘉靖皇帝曾在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回過一次鍾祥。嘉靖的母親蔣太后駕崩,嘉靖打算把父親的墳墓從鍾祥遷到北京與母親合葬。反對意見太多,嘉靖乾脆回家實地考察。考察過後,嘉靖放棄了遷墳的打算,此舉對鍾祥非常有利,至少明朝歷史永遠和鍾祥聯繫在一起,墳遷走就不一定了。朱祐杬的墳墓升為帝王規格,稱為顯陵,成為明朝中後期的“祖陵”,可與鳳陽的明祖陵並列。

你說鍾祥牛不牛?


地圖帝


明正德皇帝朱厚照因為父親朱佑樘太專情,提倡一夫一妻,就只有他一個兒子,也就沒有皇位爭奪的壓力,他的人生就是用來玩的,建“豹房”,荒淫無度,把自己玩絕後,這頭豬就絕種了。


朱佑樘這一支沒有後人了,大臣們不得不從他的兄弟的後人中物色人選來當皇帝,挑來選去最終看中了興獻王朱佑杬的兒子朱厚熜,年僅15歲的朱厚熜做夢也不會想到這天大的“餡餅”會砸中自己。


朱佑杬是明憲宗的第四個兒子,受封興獻王,封地在今天的湖北鍾祥,於正德十四年去世,以藩王之禮葬於鍾祥市東北的松林山。
朱厚熜當皇帝后,不顧大臣們的強烈反對,追諡自己的父親朱佑杬為睿宗皇帝,原有的興獻王墳也要按帝陵規制進行升級改造,他原本想在北京重新為父親建陵墓,後來在明白人的勸說下,他才放棄了這個念頭。
於是嘉靖皇帝決定大興土木改造父親的陵墓,並將松林山敕封為純德山,經過長達40多年才建成,明顯陵佔地面積183公頃,整個陵園雙城封建,其外圍周長3600米,所有的山體、水系、林木植被都作為陵寢的構成要素來統一佈局和安排。

明顯陵最為突出的就是“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所謂“一陵兩冢”,就是一座陵園內有兩個墓冢,由於朱佑杬的墓冢裡面已經進了水,於是就在旁邊再建一座陵寢,嘉靖皇帝在他的母親去世後,不遠萬里將母親的靈柩從京城運到顯陵與父親合葬,因此才有了這獨一無二的“一陵兩冢”的明孝陵。
有專家說明朝實亡於萬曆皇帝,依我看來,明朝應該亡於正德皇帝朱厚照,正是由於他的荒淫無度,沒有留下子嗣,才將皇位傳給了朱厚熜,而朱厚熜熱衷於修道,謀求長生不老,吃丹藥,二十多年不理朝政,致死嚴嵩專權,禍國殃民。

而嘉靖皇帝的孫子萬曆皇帝同樣如此,也是30年不管事,他們倆個在位都是40多年,將國家推向了衰退的邊緣,而萬曆皇帝的孫兒天啟皇帝朱由校也是個混蛋玩意,喜歡木工活,將朝政交給大太監魏忠賢,加速了明朝滅亡的進程,因此他們這一支徹底的終結了大明王朝。




遺產君


對於很多湖北鍾祥人來說,應該對此地的明皇陵都有所耳聞,但真正知道其中內情的人卻是很少,雖然很多人也都知道鍾祥有一座明皇陵,幾人知道里面埋葬的到底是明朝哪一位皇帝呢?

大明王朝的都城,分為南京和北京,這兩座城市都做過大明王朝的都城,湖北鍾祥明顯不屬於這兩個地方中的任何一個,但鍾祥卻奇蹟般的也擁有一所皇陵。

大明王朝真正在位的皇帝一共也不過有一十六位,一十六位皇帝中,除去建文帝下落不明,其餘皇帝盡皆有一所屬於自己的陵墓,而湖北鍾祥,卻多出來了一座皇陵,這又是什麼緣故?

對於這座皇陵,最讓人好奇的莫過於其中的墓主,這座皇陵較之許多陵墓顯得大不相同,因為這座陵墓竟然是一所罕見的一墓雙冢。而這座陵墓,也並非一開始就是帝陵,而是由一座王陵改造而成。

這個陵墓的墓主就是興獻王朱祐杬、慈孝獻皇后。

其實這所陵墓之所以由王陵被改為皇陵,朱祐杬還需要感激自己的兒子,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公元1521年,三十一歲的朱厚照忽然駕崩,皇帝駕崩雖是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但也是比較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放到朱厚照身上就不同了,因為,他沒有子嗣!

沒有子嗣的朱厚照繼承人,只能從皇室宗親的近支中選擇,皇四子朱祐杬一早就受封為興獻王,但是朱祐杬卻是在朱厚照去世的兩年前也去世了,這時候,朱祐杬的嫡子朱厚熜就成為了繼任的最好人選。

本來像朱厚熜這樣的,一般都應該先過繼給朱厚照,最後再以朱厚照的子嗣身份繼承皇位,但是朱厚熜卻是堅持要以朱祐杬兒子的身份繼承皇位,也算僥倖,他繼位的時候,周圍並沒有太多的威脅,所以在他自己的堅持下,朱厚熜還是以朱祐杬兒子的身份繼承了皇位

很顯然的,以興獻王兒子的身份繼承了皇位,朱厚熜在繼位以後一定會提高自己父親的地位,在登基不久,朱厚熜最終將自己的父親追封為興獻帝,加尊獻皇帝,可以說興獻王的地位就是跟著朱厚熜水漲船高的。

其實這樣子新晉的皇帝這一座在明朝也並不是唯一的,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的時候,也曾經幹過這種事,只不過當時並沒有擴建朱標的陵墓,再者建文帝登基的時候也並非是過繼過去的,從結果來看,兩者是一樣的。


魏青衣


說到這個問題,我想就牽涉到明朝的嘉靖皇帝。

我們都知道嘉靖皇帝的即位非常特殊,他是接了明武宗的班,明武宗沒有兒子也沒有親兄弟。其駕崩後,大臣們經常商議,決定讓其叔叔家弟弟朱厚熜接班即位,也就是後來的明世宗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即位後面臨的第一件事,就遇到了“大禮儀”事件,這事情的內容是嘉靖皇帝的爹是誰。

擁戴他即位的大臣的意思是讓他做明武宗朱厚照的弟弟,過繼給明孝宗做養子才即位的。但是嘉靖皇帝一口咬定他的即位詔書上沒有說這些話,他的本意就是他的爹就是他的親爹朱佑杬。

這件事看似是誰是親爹的問題,禮儀問題,實質上卻是利益問題。朱厚熜剛即位需要樹立威望,只要他爭贏了這件事,自己的威望才能樹立起來。而如果大臣們爭贏了這件事,就可以樹立大臣的威望,以達到控制皇帝的目的。我想這才是問題的本質,雙方也認識的很清楚。


最後嘉靖皇帝在張璁、桂萼為代表的的大臣的支持下,成功戰勝了那些守舊派大臣,認作自己的朱佑杬是自己的親生父親。

經過“大禮儀”之爭,嘉靖皇帝樹立了自己的權威。等到嘉靖十七年的時候,他的皇帝地位已經穩固了,對大臣的鬥爭也佔到了主動地位。於是便把自己父親興獻王加封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追尊為“睿宗”。也順理成章的把已經逝去的父親的親王陵墓增修升級為皇陵了。


每天爆點料


那是嘉靖皇帝為他親生父親修建的。明朝第十位皇帝正德皇帝非常好色,對宮中的眾多女人不滿意,還跑到民間漁色,卻沒生下孩子就死了。朝中執政大臣楊廷和等人決定,讓正德皇帝的堂弟朱厚熜繼位,繼位後年號嘉靖。朱厚熜不顧楊廷和等人的極力反對,尊奉自己的父親為皇帝,他父親之前只是一個藩王。在他父親死去,按皇帝的喪葬標準進行安葬,葬父於今鍾祥市。


跪射俑


在湖北鍾祥,為何也有處明皇陵?陵中又有什麼獨特的文物?

我們都知道,大明朝真正的皇帝有十六位,按理來說,每一位皇帝都會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皇陵,然而這十六名皇帝之中有一位建文帝因為下落不明,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的陵墓到底是否存在,這樣一來,明朝的陵墓應該是15座才是。可事實上,明朝的皇陵一共有18座,這就讓很多人不明白了,怎麼會多出來三座?

原來這“多出來”的三座皇陵是江蘇淮安的祖陵,這一座皇陵是朱元璋的高祖、曾祖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第二座是位於安徽鳳陽的皇陵,這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墓,最後一座就是湖北鍾祥的顯陵,是嘉靖帝的父母之墓。

說到這顯陵,這座陵墓也是非常珍貴的,因為它是一座一陵雙冢,是由一座王墓改為帝陵而形成的,算得上是獨一無二了。

大家肯定好奇這個陵墓的主人是誰,竟然可以擁有這麼獨特的墓,這個人就是興獻王朱佑杬,那麼他的墓怎麼會被改為帝陵了呢?這還要詳細說來。

興獻王一生沒有子嗣,所以當他去世之後無人繼位,當時的皇太后和首輔大學士就遵從祖訓“兄終弟及”,也就是讓興獻王的堂弟朱厚熜來接班,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皇帝竟然自立體系,追尊他的父親為恭壑獻皇帝,除此之外還將先皇的王墓改為帝陵,也就是如今的顯陵。

這項擴建工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時間,直到嘉靖駕崩,這項工程才結束。而朱厚熜皇帝自立體系,追尊親父的這件事在當時激起了朝堂的強烈抗議,最終還是皇帝贏了,代價就是十六位朝臣被杖斃,兩百多位朝臣被停職,這就是有名的“大禮議”事件。

如此有獨特而又有影響力的一座皇陵,最後到底建成了什麼樣子呢?大家也都很好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顯陵裡面到底有著哪些珍貴的文物。

首先就是瑤臺與雙塋城,後來世宗為他父母選址修建新寢,這個瑤臺就是兩座寶城之間的平臺,寶城就是安葬其父母的兩個新寢。

這兩個寶城可不普通,不僅有著月牙城、啞巴院和琉璃影壁,還有著當時極其先進的排水系統,這種技術在當時可並不常見,所以這算是顯陵的獨特之一。

還有就是精美的雙龍琉璃影壁,這個是明顯陵稜恩門兩側的設計,做工非常精美。還有將整個陵園都圍繞的,隨著山巒起伏的外羅城,這外羅城的建築設計是永陵、定陵外羅城的先聲。有外羅城,也有內羅城,這是陵寢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祭祀場所以及帝后寢宮重地,一般人不能入內。

除了上面的文物建築,還有很多,比如明顯陵陵區的主要排水設施—九曲御河,貫通整個陵園,且排水體系比較完善、體現了“風水理論”。

還有按風水意向設計的內、外明塘,這取名也是有依據的,是風水理論中的重要概念。還有新紅門和舊紅門,前者是陵區入口的標誌,也是顯陵從王墓被擴建為帝陵的重要標誌之一。

後者則是顯陵還作為王墓時的一個門戶。這兩個門卻並不像它們的名字一樣對稱,它們並沒有在同一條中軸線上,這種建築設計在我國曆史上是非常少見的。

最後還有一個龍形神道,這條道路長達290米,而且這條神道也沒有按照我國建築的左右對稱和通直的原則,而是彎曲的
,像龍一樣,所以說是龍形神道。在這條道路的兩旁,也有著許許多多的石像雕塑。


水墨鄂州


鍾祥皇陵為明顯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獻皇帝朱祐杬、母親慈孝獻皇后的合葬墓。

正德十六年(1521),三十一歲的朱厚照駕崩,沒有留下子嗣,繼任者只能從皇室近支選擇。而最近支系只有憲宗孫、孝宗侄。憲宗朱見深有十四個兒子,但沒有嫡子,故只有以長幼為序:皇長子出生僅兩個月即去世;皇次子朱祐極成化五年出生,成化七年受封太子,成化八年去世,追封為悼恭太子;皇三子即孝宗朱佑樘,朱佑樘母紀氏,紀氏亦僅有朱佑樘一子;皇四子朱祐杬成化二十三年(1487)受封興王,弘治七年(1494)就藩湖廣安陸州(今鍾祥),剛於前兩年即正德十四年(1519)薨,諡“獻”,亦僅有一嫡子即朱厚熜(有長子出生五日即亡)。這樣,朱厚熜就成為最好的繼承人,即明世宗嘉靖皇帝,既符合尊卑長幼秩序,又沒有其他人旁系親人掣肘。

嘉靖皇帝

朱厚熜即為之後,圍繞繼統還是繼嗣問題發生了爭執,即只繼承皇位,仍尊興獻王為父,尊孝宗為皇伯考,或者將朱厚熜過繼給孝宗,以孝宗嗣子的身份繼承皇位,最終在朱厚熜強勢堅持下,以繼統的方式繼承皇位。在這種情況下,不斷提升其父興獻王的地位:正德十六年(1521)十月,推尊其父為“興獻帝”;嘉靖二年(1523)“命興獻帝家廟享祀樂用八佾”;嘉靖三年(1524)又加尊為“獻皇帝”,並上尊號“皇考恭穆獻皇帝”,其後改稱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嘉靖十七年(1538)追尊諡號為“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追尊廟號為“睿宗”;嘉靖二十七年(1548)獻皇帝神主供入太廟。隨著興獻王地位的上升,其陵寢規制也逐漸升級,正德十四年去世時,按照親王墳規制陵園,嘉靖三年,將王墳正式更名為顯陵。

睿宗朱佑杬

其實,明朝皇陵共有十九座,除了在北京的十四座,即常稱的昌平區的“明十三陵”以及海淀區的景泰陵以外,尚有位於江蘇盱眙的明祖陵,系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位於安徽鳳陽的明皇陵,是朱元璋為其父母和兄嫂而建;位於江蘇南京的明孝陵,系朱元璋及馬皇后的陵寢;位於江蘇南京的明東陵,系朱元璋長子朱標的陵寢。明祖陵與明皇陵均系明朝建立之前的世系族人;明孝陵是朱元璋陵寢,唯有明東陵也是比較特殊的。

明東陵

明東陵與明顯陵有些類似,都是兒子繼承皇位以後,追封其父為皇帝,所以朱標被其子朱允炆即建文帝追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不過有所不同的是,一是建文帝繼位時東陵已經成型,且是附葬在孝陵旁,難以大規模改制,而嘉靖帝繼位時其父剛去世不久,顯陵還可以繼續擴建;二是建文帝繼位四年就遭藩王叛亂,不久下落不明,而嘉靖帝在位四十多年,始終掌握著政權。


楚邾


明朝(1368-1644),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靖難之役後,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在位46年。

湖北省鍾祥市松林山有座明朝皇裬顯陵,是恭睿獻皇帝朱祐杬與慈孝獻皇后的合葬墓。興獻王朱祐杬封地在鍾祥,死後葬於鍾祥,兒子朱厚熜稱帝后,為父親修建了明代單體帝陵最大的皇陵,並追尊朱祐杬為“興獻帝”。



雅典的夢韻


鍾祥有一座明朝皇陵,被稱為顯陵,裡面葬著成化帝的第四子朱祐杬。



成化年間朱祐杬受封為興王,弘治七年,到封地湖廣安陸州就藩,也就是現在的鐘祥市,朱祐杬愛好詩歌和書法,不喜縱情享樂,熱衷於藝術和文學,有代表作《恩紀詩》,雖沒什麼大的作為,倒也是個規規矩矩的藩王。正德年間朱祐杬薨逝,享年43歲,正德帝賜諡“獻”,即”興獻王“,以親王規制葬於鍾祥市松林山。

那麼皇陵是皇帝的陵寢,為什麼興獻王墓被稱為顯陵呢?



原來弘治帝的獨子正德帝死後無子,按照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規矩,要從正德帝的堂兄弟當中選取一個最年長的做嗣君,弘治帝在兄弟中排名第三,兩位兄長早夭,排名第四的就是興獻王,時任第二代興王的朱厚熜成為了不二人選,被迎往北京入繼大統,就是頂頂大名的嘉靖皇帝。 剛剛繼位的嘉靖帝,雖然年僅15歲但是很有主見,想要追尊生父朱祐杬為皇帝,自立統嗣體系,朝臣們以不合祖宗規制反對,堅持要嘉靖帝承嗣弘治帝的大統。一時僵持不下,年輕的嘉靖帝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文官系統,掀起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不顧朝臣的反對,追尊生父朱祐杬為興獻帝,後又加封為獻皇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后,改稱弘治帝為“皇伯考”。嘉靖十七年興獻帝被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廟號睿宗,並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排序在正德帝之上,原有的興獻王墓也相應按帝陵規制升級改建,改松林山為純德山,稱為顯陵。



歷經三年半的大禮議,最後以君權的高壓結束,之後羽翼豐滿的嘉靖帝,變得獨斷獨行。大禮議加強了皇權專制,促成了嘉靖帝剛愎自用的政治作風,從此再也沒有官員敢非議皇帝的意見。從毫無根基的藩王到雷霆萬鈞的皇帝,嘉靖帝的轉型非常成功。



顯陵是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佔地面積大,是明代帝陵中單體面積最大的皇陵,其規劃佈局和建築手法獨特,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旅遊局批准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觀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