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原子放大到無數倍會不會發現另一個宇宙?

黑巧克力皮


把原子放大到無數倍會不會發現另一個宇宙?

這個問題本身既不嚴謹也不科學。

比如把原子放大無數倍,這個無數倍是多少倍?我們知道當把一個物質放大到若干倍時,就可以看到物質結構、分子,在放大若干倍就看到了原子,而看不到分子;在放大很多倍就看到了原子的內部結構更小層次,那時候就不是原子了。

把原子放大無數倍,會不會發現一個世界,與把一座山、一個星球放大無數倍有什麼區別呢?

這是因為“無數”這個詞就很不嚴謹。無數是多少?這個世界有可以用無數衡量的事物嗎?

生活中可以這樣隨意誇張,什麼無數、無限、無窮呀。但對於科學來說,這種事物在自然界是極少的。

因為宇宙也不是無限無窮的,而是有限的、有始有終的。

現代科學早就摒棄了靜態宇宙觀,大爆炸宇宙模型已經成為科學界公認的標準模型。

靜態宇宙觀認為宇宙從來就是這個樣子,無始無終無邊無際。

自從發現了宇宙膨脹,一系列的證據表明,宇宙一直是在膨脹的,宇宙從很早之前是由一個零點開始的,到現在年齡約138.2億歲,而且宇宙終有老時,儘管還有很多億年。

這就說明宇宙也是有始有終,有大有小的。

這就是大爆炸宇宙模型。

既然宇宙都不能用無限,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無窮無數的事物嗎?

有,就是宇宙沒有開始前,還沒有我們認知的時空之前,一個奇點。

這個奇點體積無窮小,曲率無限大,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

這個無窮和無限就是無數的意思。說這個奇點是無數的,是因為奇點不是我們這個世界能夠解釋的,我們現在已知一切物理理論到奇點處都失效。

現代量子力學認為奇點是從另一個時空膨脹突出過來的,是突然出現的,從一個沒有體積的量子泡沫中出現的。

既然“沒有”,只能用無窮小來描述。

而本問題把原子放大無數倍,是多少被?難道要放大到比宇宙還大?

宇宙現在的可觀測直徑約930億光年,還有不可觀測宇宙目前人類無法瞭解,到底多大不知道。

但不知道並不能用無數或者無限去形容,理論推斷的結果只能是有限。有始有終就是有限。

亞原子級的微觀世界是完全與宏觀世界不一樣的世界。

量子力學研究的深入,越來越發現微觀世界完全與人類的生活常識不一樣,如果用生活常識或宏觀規律去套、去理解亞原子領域,是錯誤的。

這個錯誤已經盡力了百年的驗證。

這個錯誤愛因斯坦也堅持了幾十年,一直到它去世依然堅持著,但現在被證明是錯的。

量子理論的奠基人之一薛定諤是愛因斯坦的同盟軍,也反對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定律和不確定性原理,弄了一個“薛定諤的貓”來諷刺哥本哈根派的這些理論,結果諷刺了自己。


“薛定諤的貓”是薛定諤1935年提出的,一個有關貓生死疊加著名思想實驗,是把微觀領域的量子行為擴展到宏觀世界的一個推演。

這隻倒黴的貓被關在一個密閉的盒子裡,裡面有一個裝有毒藥的小瓶子,有一個錘子有電子開關控制,電子開關由放射性元素控制,放射性元素髮生衰變,就會觸動開關,敲碎毒藥瓶子,毒死這隻貓。

但放射性元素衰變是有概率的,有50%機會衰變或不衰變,因此從外面人看來,貓是被毒死了呢,還是活著呢,就不知道了。

這樣這隻貓只能處於既死又活的疊加態,只有打開盒子,才能夠知道貓是死是活。

這個實驗告訴人們,除非觀測,否則一切都無法確定。

道理很簡單,但解釋卻完全不一樣。

對於“薛定諤的貓”實驗的解釋,形成了科學界兩個派別的大爭論。

以波爾、海森堡為代表的的哥本哈根派認為,量子力學才能夠完美的解釋微觀世界運動規律。在量子世界,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只能夠用波函數來描述。

在沒有打開盒子前,貓只能是概率波的方式存在,只有打開盒子觀測時,量子波函數才會瞬間坍塌,出現了貓的本證態。

這就是微觀粒子具有的波粒二象性,是不確定性原理和測不準定律的體現。當不觀測時,貓是以波的疊加混沌狀態存在,一旦觀測,就以粒子的狀態存在。

注意,不是觀測“知道”了貓的死活,而是“決定”了貓的死活。這就是所謂觀測導致了“波函數突然塌縮”。

而反對量子力學不確定性原理的愛因斯坦、薛定諤等人,認為“上帝不會擲骰子”,貓這種不死不活的狀態在沒有打開盒子前就已經決定的,而不是觀測才突然確定的,不承認這種非本證態的“貓”說法。

他們認為宏觀領域的客觀規律不以人意志為轉移,而這個貓既死又活的狀態違背了宏觀的邏輯思維。量子力學之所以具有這些隨機狀態,是因為理論還不完備,一些“隱變量”沒有被發現,隨著發現的深入,就會避免掉這些不確定性和隨機性。

這種爭論一直到這一代科學家都去了天國,也沒有結束。

但毫無疑問,這種爭論促進了量子力學的發展,量子力學根據這些反對派提出的問題,不斷的深入研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量子特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撐,由此,哥本哈根派成為正統量子力學理論一脈。

說了這麼多歷史爭議,就是為了說明微觀世界不是用宏觀世界的一些規律來解釋的,更不是憑著吃飯拉屎的一點常識就能夠扯淡的。

現代物理學認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質子組成,中子為中性不帶電荷,質子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質子的正電荷數與電子的負電荷數相等,因此原子呈現出電中性。

進一步研究發現中子和質子又是由夸克組成,在進一步研究,發現夸克是無法單獨存在的,處於強相互作用力限制的“夸克禁閉”狀態。

那麼物質還可以分下去嗎?目前的理論是夸克無法從質子中分離出來,那以後會不會還能夠分下去呢?誰也不知道。

但這些已經是量子力學的研究範疇。

早期原子模型是行星模型。

何謂行星模型?就是像太陽系一樣,原子核就是太陽,圍繞著原子核的電子就像一顆顆行星,在不同軌道上公轉。

這也是很多人至今以為原子就是小的天體系統,所以一直放大下去,會有一個個天體系統出來,一個原子就是一個世界的想法就是從這而來,也是這個問題的根源所在。

量子力學的發展,越來越證明微觀亞原子世界完全與宏觀世界不一樣的規律,不是人們想象中的樣子。

現代電子顯微鏡可以把物體放大10億倍,就能夠看到原子的樣子,就是說一個個球樣,根本不像太陽系可以一眼望穿看到太陽那樣的看到原子核。

量子理論的不確定性原理認為,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無法確定其真實的位置,因此電子在原子核外是以彌散性雲霧態存在,它們隨機的出現在軌道層面的任何地方。

微觀世界是組成宏觀世界的根本,但與宏觀世界有著完全不同的性質和運動規律。

雖然現在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弄清楚,但量子力學已經發現和揭示了很多亞原子世界內在機制,科學技術人員正在把這些發現和規律用於我們的社會生活,對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提升產生了重要作用。

事實證明,一切胡思亂想毫無根據的臆斷,都對社會發展無益而有害。相信科學,才能減少愚昧,促進社會進步,也會更讓自己幸福。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謝謝閱讀。


時空通訊


俗話說: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原子有原子的運行方式,有存在的道理。雖然從宇宙觀來看,地球作為我們的生存空間,實際上在銀河系不過是一粒沙子。而銀河系相對於可觀測宇宙來說,也就是一粒沙子。

而原子,現階段科學已經證實,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是組成世間萬物的基本粒子。在可觀測的世界,他是微觀的存在。

那麼放大無數倍,會看到一個原子核,和原子核周圍的電子雲。它並不等同於我們宏觀世界的宇宙。再將原子細分,再細分。就會看到夸克。最終會發現原子只是個由一定能量團組成的。也就是說,可觀測世界的基本組成是能量,也就是電磁作用形成的。

可見,微觀和宏觀還是有區別的。但本質是相同的。另外宇宙中還有不發生點此作用的物質,暗物質,暗能量。這種物質不參與電磁作用,也就是另一個觀測不到的世界。

我們未發現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沛齊l草根創業者


019-12-13 19:07

首先很高興看到你的問題!我們人類居住在一個龐大無比的世界中,它就是地球,地球之外則是太陽,太陽圍繞著銀河系公轉,銀河系則是本地星系群的一員,本地星系群又是室女座超星系團的一員,室女座超星系團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員,拉尼亞凱亞則是宇宙網以及大尺度結構中的一員,而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名為宇宙!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來看,宇宙是由一個微小的粒子發生的巨大的爆炸,誕生了今天的這個世界!那麼試問,根據因果論中,宇宙中之外是否還存在著其他世界,宇宙沒有爆炸前,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對於科學家來說,只有擁有更加先進的望遠鏡,我們才能去嘗試瞭解宇宙的起源。宇宙既然是無限大的,那它是否又是無限小呢!

科學家通過對細菌的研究,將細菌放大億萬倍後,科學家發現了細菌由細胞組成,而細胞則是由DNA組成,DNA則是由RNA組成,RNA則是由分子組成,分子則是由原子組成,原子則是由原子核組成,而原子核則是由電子、中子和質子所組成,科學家將新發現的這個渺小的世界統稱為量子世界,一個新的學術誕生了:“量子力學”!

通過對單電子的雙縫干涉實驗中得知,任何粒子都具有波粒兩象性,通過概率波測出了量子的不確定性,通過不確定原理,科學家發現了多元化的世界,試問宇宙沒有爆炸前,由渺小的粒子組成,在宇宙大爆炸的之前,粒子形態的宇宙是否發生了分裂,從而形成多個宇宙大爆炸呢?

如果多個宇宙發生了大爆炸,那麼這些宇宙勢必由暗能量和暗物質所支配,人體由量子組成,那麼我們在做某一件事情之前,是否量子已經發生了分裂呢,舉個簡單的粒子!你走在馬路上,正在等待紅綠燈,加下來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一幕。你會看到在你面前呈現出無數個可能!

(薛定諤的貓)

第一個宇宙:領導給你打電話,讓你趕緊過去,你最終不得不闖紅燈!

第二個宇宙:你在耐心的等待,但是有輛車闖紅燈後,撞上了一位老人!

第三個宇宙:你接到妻子打的電話,讓你回家一趟!

你會發現僅僅是等一個紅綠燈的功夫,你所在的宇宙發生了無數個分裂,產生了無數個可能,這就是多元化宇宙的定論,每一個宇宙都在發生分裂!但是宇宙和宇宙之間相處巨大的空間,宇宙在膨脹的同時,其他宇宙也在遠離我們,因此無論宇宙膨脹多麼巨大,人類依然無法看到另一個宇宙,看到另一個自己


科學資訊魚


生活在2300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大自然的物都是由看不見的微小粒子——原子組成,原子不能憑空消失,原子也不會無中生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子論。在一百多年以前,由於科學家在光譜、電子、放射性現象上面的研究,以及相繼發現了質子與中子,這時候科學家才發現即便是微小的原子也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元。

探索不會止步,1964年,物理學家蓋爾曼指出質子、中子是由更小的夸克組成,雖然目前還沒有直接觀測到夸克,但是科學家確信它存在。是不是還有比夸克更微小的存在呢?

在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輕子與夸克都被看作是點粒子,什麼是點粒子呢,就是沒有內部結構的粒子,無法繼續往下分了。到現在為止,我們似乎找到了組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但真的是這樣嗎?顯然不會是這樣,弦論又給我們指出了另一條道。

在弦論中,從分子到原子,從原子到夸克,從夸克可以到弦,在弦論中,弦是組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它是不可再分割的了,弦的尺度究竟有多小,可能只有普朗克長度的尺度那麼小,普朗克長度:10的-35次方米。弦論要求宇宙是11維的,這11維究竟是些什麼維度呢?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三維空間+一維時間+六維卡拉比-丘成桐空間+一維額外的隱藏維度,這樣宇宙就是11維的了。

在我們熟知的世界裡,我們只能看到三維,時間維我們就不說了,那其餘的維度都哪裡去了呢,弦論告訴我們,那些看不見的維度都蜷縮起來了,它們蜷縮在極其微小的尺度內。卡拉比-丘成桐空間是六維空間,但是它的大小隻有質子的億萬分之一。卡拉比-丘成桐空間內部到底有多麼複雜,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如果這個理論是真實的,那麼它就廣泛的存在於任何一個角落,哪怕是我大手一揮,也穿過了無數個卡拉比-丘成桐空間,這時候來一個科幻一點的猜想,那就再恰當不過了,也許你的手掌穿過了無數個小宇宙呢。

在《三體》中,三體文明在製造智子時,展開了一個基本粒子,卻沒想到喚醒了內部的微觀宇宙文明——魔眼文明,對於魔眼文明來說,一個基本粒子的內部就是它們的宇宙,就是它們的全部,但對於我們來說,它只是渺小到不可見的微觀粒子,這種幻想剛好印證了題目。

我們在考慮微觀宇宙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在多考慮一下,我們所認為的宏觀宇宙會不會也是另一個宇宙的微觀組成部分呢,這樣的猜測在邏輯上是合理的。這樣的話,小沒有最小,大沒有最大,無限循環,這樣的宇宙實在是恐怖且複雜。為了避免陷入過度複雜的境地,我們只能放棄掉這種幻想,宇宙就是宇宙,宇宙只有這一個,沒有大宇宙、小宇宙、微宇宙之分,粒子就是粒子,無論它怎麼繼續再分,它依然是粒子,是物質的組成部分,而不是宇宙。

科學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如今的粒子對撞機無法實現我們的夙願,對於微觀粒子的研究好像已經止步了,只能寄希望於能級更高的新加速器了,如果再撞出來一種未知的粒子,說不定這就是一扇嶄新的大門。


科學船塢


能不能發現另一個宇宙,不知道,但會發現我們人,也在空中消失了。我們現在開始向微觀世界的旅行。當旅行到分子上,發現這虛空中都是名分子的星球運動;當我們繼續向縱深旅行,發現這空中,都是名原子的星球在運動;我們繼續向微觀世界旅行,佔在原子核上,原來這宇宙是由繞原子核的電子構成的。如是繼續往縱深處旅行,會發現我們腳下踩的是量子,回頭仰望天空,發現空中是量子的運動,別無他物。而有鼻子有眼的人在哪兒呢?也不知什麼時候化為空了,然而不因空而實沒有,實有卻空。如是深入,以至無窮。名為實有的物,始終是腳下踩的,而剛才路過的實有之物,都化為空了。如是化為空的,無窮盡;如是實有之物亦無窮盡。始知佛說真實不虛: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如果從哲學或者神學的角度來看,是可以這麼理解的。但是如果從科學角度來看,這種理解就是錯誤的了。當然,你也可以說從我們目前的科學角度來看,但是這種說法又進入了哲學的角度了,而科學不是完全靠想象,而是講究證據的。

在科學上我們一直在探索物質世界的最小尺度已經宇宙範圍的最大尺度,在這兩個方面我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在最小尺度上,我們已經可以拍攝到原子的真實畫面,而對於更小的尺度,我們通過加速器加速粒子進行撞擊,可以發現更小的物質粒子。目前,理論中的大部分粒子已經都被發現證實了,整個微觀粒子的組成也基本都清晰了。

對於可分物質的最小尺度目前已確認的為6種夸克,而至於夸克是否可以繼續分割,目前的水平還無法做到。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已經的微觀世界中與宏觀的宇宙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對於宇宙的範圍也是通過理論與觀測結合,目前已知可觀測宇宙的範圍為930億光年,包括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數量在千億級別。而在可觀測宇宙之外,還有更多的宇宙範圍是我們無法觀測的。

不過,宇宙與微觀之間不是簡單的重複,微觀放大後不是宇宙,宇宙之外也不是另一個世界的微觀。或許二者從某個角度上有類似之處,但也絕不會如題目中所描述的那樣。


寒蕭99


上帝包羅萬象、千變萬化。祂有無數個樣子。祂按照自己的每一個樣子造出了每一個存有。

“每個存有都是上帝的一個獨特的表達、一個獨特的視角。祂通過這每一個存有、每一個視角來認知自己、探究自己、瞭解自己。

“上帝不會造出兩個完全相同的存有來,也不會造出兩個相同的星系、兩個相同的世界、兩個相同的天使、兩個相同的揚升大師……沒有那個必要。那是在浪費能量。

“所有造物都各不相同,又都有相同之處。它們都出自同一個源頭,都是源頭的孩子,都有著同等的身份、同樣偉大的神性。

“你們應該看到所有生命之間的這些共同點,接受彼此間的差異,尊重這差異,欣賞這差異。”

無限是無所不在的,我們是構成它的一部分,它又構成我們的一部分。但它對我們絕對沒有控制能力,而且對我們的決定或行為毫不關心。反正,沒有什麼能證明我們寄生於上的行星或恆星構成其原子的巨大生物體也是人類。它也許是狗或蟲子也說不定,唯一能證明的就是它是活物。對人類而言,理解空間的無限比理解時間的無限要容易一些。一旦我們擁有了足夠開闊的心智,就能理解地球只不過是在某一空間裡構成一個更大生物體的一個原子中的一顆微粒(我們可以告訴您有關這方面的科學知識)。而凝視著滿天耀眼的繁星深思的這個巨大生物體又只不過是構成更大生物體的手、胃臟或腳的一部分微粒而已。這個更大的生物體同樣生活在另一片天空之下。像這樣,無限地延伸……這也適用於無限小。構成我們手的原子中的微粒上生存著許多智能生命體,對他們而言,這些微粒就是行星或恆星,對生存在他們手掌微粒上的其他生命體而言,那些微粒也是行星或恆星,像這樣,無限地延伸。時間的無限對人類而言則更難以理解,因為人是出生在某一天,活到一定的年數後去逝。因此,人希望宇宙中的每件事物都像自己一樣只擁有某一段有限的時間。對尚未開化的人而言,對於宇宙中任何事物甚至宇宙本身都是永恆的概念是難以接受的。

和人比起來無限大的生命體——地球不能影響人。所以,無限和人之間,存在時間洪流的差異。宇宙是無限的,所以沒有中心。無限存在於任何地方,我們構成其一部分,無限又構成我們的一部分。這巨大的無限,對於只是細胞的人而言不會產生任何威力。當然,對於我們的決定和行為也毫無關心。

無限並不直接或永久地觀察人,對於個人的行為也毫無意識和關心。人作為構成無限的一部分,既本身是無限的全體又是構成無限的個體。這個全體和個體因時間和質量的差異而無法溝通。但是,個體的生命力來自無限。人與無限的接觸與和諧可通過冥想來實現。此外,人如果實踐了普遍性的愛即博愛,就等於代言無限。因此,無論人類依靠科學的進步進入黃金時代還是自滅,無限都漠不關心。這種情況與居住在人體細胞裡的其他生命體一樣,在他們的世界中無論發生什麼情況與我們都毫無關係。例如,我們的手指觸摸粗糙的東西時,就算皮膚表層的微粒脫落,我們也無法意識到微粒上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所以對我們來說也並不重要。

無限的結構

現把上面記述的無限結構表示成下圖:

無限的結構

九座燭臺(MENORAH)

在人類文明的形成過程中,“”和“”徽章在古代處於代表天帝智慧的最高位置上。尤其,在有太陽神思想和無限思想的國家裡,作為宗教徽章成了崇拜的對象。但這個徽章只不過是一個能表現無限宇宙的科學符號而已。

——宇宙中沒有一個什麼是毫無意義的——

這個無限徽章就是中國最傑出的哲學家孔子系統整理的《周易》裡的太極原形,即太極徽章把宇宙的天理全部壓縮表現為圖畫。太極是萬物存在的證據,是生成萬物的宇宙之根源,這一點與無限宇宙科學相同。這個無限徽章也把老子傳播的“道”,即宇宙的最終實體(Ultinate Reality)表現為圖畫。


勸善大師


《金剛經》:“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大陽連升


空間不是無限可分的。最小長度叫做普朗克長度。

就好像電腦顯示屏,放大後是一個個小點,把現實空間放大後,最終也是一個個小方塊。


我是大老虎


能看到恐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