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分享是“天性”,父母“5步走”,幫助娃學會“自願”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好幾個小朋友在一起

玩耍,小朋友A在玩自己的飛機模型,玩夠了就放在一邊,小朋友B看到了就想玩一下,結果呢?

小朋友A就是不給玩,逼急了兩個孩子都會哇哇大哭,最後大家不歡而散,小朋友A還被打上了“自私”的標籤,其實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小朋友不喜歡分享的案例。

孩子不分享是“天性”,父母“5步走”,幫助娃學會“自願”分享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分享呢?

意大利幼兒教育家瑪利婭·蒙臺梭利在蒙氏教育中提到過:5歲之前的孩子都是自私的,他不能理解分享的真正含義。

所以在這個階段,孩子不願意分享是正常的現象,不能跟成人的自私相提並論,寶寶在2歲左右的的時候就有了“自我”意識,知道了自己跟世界是分離的兩個個體,家長應該正確的看待寶寶的“不願分享”,耐心的加以引導

孩子不分享是“天性”,父母“5步走”,幫助娃學會“自願”分享

那麼該如何引導寶寶學會分享呢?

  • 家長不要假客套,要接受寶寶的分享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從小的時候就要學會分享,包括食物也包括家務。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當寶寶分享給我們東西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要接受

比如,寶寶把自己喜歡的糕點拿給我們吃的時候,我們要接過來把它吃掉,並且誇讚寶寶,而不是說:“寶寶真乖,媽媽不吃”。

這樣假客套並不能解決寶寶的“自私”,比如我們下班回到家後可以讓寶寶,幫我們拿一下拖鞋或者搬個小凳子等,而不是怕寶寶

累到

孩子不分享是“天性”,父母“5步走”,幫助娃學會“自願”分享

  • 家長要以身作則,樂於分享,給寶寶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能給寶寶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引導寶寶學會分享的時候就需要

以身作則,我們家長首先也要是一個樂於分享的人,其次我們可以讓寶寶也參與到我們家長的分享行動中來。

比如,當家裡做一些美味的小零食的時候,我們可以分享給自己的朋友,而且要帶著小朋友一起去做,讓寶寶切實參與進來,從而慢慢學會分享

孩子不分享是“天性”,父母“5步走”,幫助娃學會“自願”分享

  • 孩子不喜歡分享的時候,不要強迫,也不要責罵

一般家裡有兩個寶寶的家長最能感同身受,家裡的二寶總是喜歡搶姐姐或者哥哥的玩具,而大寶根本不願意分享,這時候很多家長就會告訴大寶“要讓著弟弟或者妹妹”、或者強制的把大寶的玩具奪過來給二寶玩。

這樣更會激起大寶的逆反心理,更不會學會分享,我們家長應該瞭解清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原因,比如:自己沒玩夠或者怕對方給自己玩壞,又或者跟對方不是太熟悉等,瞭解了寶寶不願意分享的原因,再逐一引導,而不是一味的責罵

孩子不分享是“天性”,父母“5步走”,幫助娃學會“自願”分享

  • 滿足寶寶的小願望,寶寶更喜歡分享

樂於分享的前提條件是自我滿足,如果自己不能得到滿足,是沒有辦法分享的。

換位思考一下,我們自己大人在物資匱乏的時候也是不樂意分享食物的呢,當然對於無理的要求我們家長也不要一味的滿足,適度即可。

孩子不分享是“天性”,父母“5步走”,幫助娃學會“自願”分享

  • 讓寶寶體會分享的樂趣,從而變得更加樂意分享

當寶寶學會分享的時候,我們需要讓寶寶體會到分享的樂趣,比如當寶寶拿給我們喜歡的食物時我們做家長的應該不要吝嗇的讚美寶寶,或者給寶寶一個有愛的吻,讓寶寶體會到分享的樂趣

孩子不分享是“天性”,父母“5步走”,幫助娃學會“自願”分享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6歲之前,孩子的性格還沒有完全形成,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樂樂媽為家長們推薦2本有關性格、品質培養的繪本——《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孩子不分享是“天性”,父母“5步走”,幫助娃學會“自願”分享

採用經典的童話故事,在故事中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每冊都是一個單獨的故事,分別培養寶寶的愛心、樂觀、自信、分享、勇氣、善良等品質,提升寶寶的情商,讓寶寶擁有好人緣。

孩子不分享是“天性”,父母“5步走”,幫助娃學會“自願”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