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此二人不死,諸葛亮北伐曹魏,豈用六出祁山?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破曹操百萬大軍。從此曹操一蹶不振,再無南下之力,隨後魏蜀吳三國鼎立。關羽孤軍北伐,東吳趁虛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劉備報仇心切,舉兵討東吳,被陸遜所破,兵敗白帝城。

若此二人不死,諸葛亮北伐曹魏,豈用六出祁山?

關羽敗走麥城

戰略要地荊州的丟失,關、張敗亡以及夷陵之戰的大敗,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新生的劉備政權面臨內外交迫。劉備一病不起,為使使劉氏政權得於延續,將兒子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

若此二人不死,諸葛亮北伐曹魏,豈用六出祁山?

白帝城託孤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劉備臨終前的肺腑之言,使諸葛亮感激涕零。隨後諸葛亮鞠躬盡瘁,事必躬親,對外南征蠻夷,七擒孟獲;對內重視農業,發展經濟。經過諸葛亮多年的努力,使蜀國逐步恢復了元氣,為北伐奠定了基礎。

226年,曹丕病死,曹睿即位。諸葛亮趁曹魏政權交接,政權不穩,提兵漢中,拉開了北伐的序幕。諸葛亮派趙雲、鄧芝為疑兵,兵出斜谷道,以吸引魏軍,諸葛亮則親率主力趁勢向祁山發起進攻。由於魏國軍隊被調往攻打東吳,對蜀國毫無防備。諸葛亮大軍突然殺來,導致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投降諸葛亮。曹睿親臨長安坐鎮,派曹真防禦趙雲,張郃率軍抵抗諸葛亮。

若此二人不死,諸葛亮北伐曹魏,豈用六出祁山?

諸葛亮第一,二次北伐圖

張郃跟諸葛亮的焦點都放在了戰略要地—街亭。諸葛亮排除眾議,安排無實戰經驗的馬謖守街亭。馬謖棄城紮營山上,被張郃圍山斷水所破。諸葛亮失去戰略據點,只能撤回漢中。

若此二人不死,諸葛亮北伐曹魏,豈用六出祁山?

馬謖失街亭

諸葛亮氣勢洶洶的第一次北伐,以馬謖失街亭而告終。隨後諸葛亮六出岐山,每次都無功而歸,最終病死在北伐的路上—五丈原。

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人才凋零。

若此二人不死,諸葛亮北伐曹魏,豈用六出祁山?

五虎上將

北伐期間五虎上將僅剩趙雲一人,並且趙雲年事已高,在北伐期間病死。魏延又被諸葛亮認為有反骨,不敢重用。僅有的新秀姜維,也是北伐途中諸葛亮收復的。諸葛亮作為軍事統帥,既要在大戰略上運籌帷幄,又要在戰術上行兵佈陣;既要外出征戰攻城掠地,又要內顧朝中小人饞主。諸葛亮多次北伐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後方供應不力,糧草中斷,就是因為劉禪聽信饞言被召回。最後諸葛亮被活活的累死在了北伐途中。

若此二人不死,諸葛亮北伐曹魏,豈用六出祁山?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倘若此二人不死,諸葛亮豈用六次北伐,誰啊?法正、龐統。

一、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風郿人,劉備圍益州時投劉備帳下,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

若此二人不死,諸葛亮北伐曹魏,豈用六出祁山?

法正

主要政績:取益州後,法正與諸葛亮等制定《蜀科》,改善益州法紀鬆弛,德政不舉,威刑不肅的局面;進軍漢中,計斬夏侯淵,奪取漢中。

奪取漢中後,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

諸葛亮和法正,雖然性格和興趣彼此不同,但兩人都能大義為重,諸葛亮總理後方,足兵足食;法正則隨軍征討,出謀劃策。互相之間能夠緊密合作,取長補短。

《三國志》: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法正被陳壽稱為可跟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相比,謀略可見一斑。

法正比諸葛亮大四歲,兩人同為劉備股肱之臣。

《先主傳》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

劉備兵敗白帝城時,諸葛亮感嘆道:“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可見法正在劉備、諸葛亮心目中佔有很高的地位。

《三國志》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二、龐統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荊州襄陽人,劉備帳下重要謀士。

若此二人不死,諸葛亮北伐曹魏,豈用六出祁山?

龐統

主要政績:隨劉備進軍益州;奪益州時,為劉備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214年,取益州途中,龐統率眾攻城,中箭身亡,年僅三十六歲。

龐統比諸葛亮大兩歲,兩人同為劉備左肩右臂。

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可見龐統與諸葛亮謀略不分上下。從進軍益州龐統為劉備獻上中下三計來看,龐統軍事謀略比諸葛亮略高。實際上龐統隨劉備入川,諸葛亮留守荊州,可以看出龐統善於行軍謀略,諸葛亮善於後方管理。

漢高祖劉邦奪天下,運籌帷幄有張良,後方管理有蕭何,陣前用兵有韓信,而諸葛亮北伐,僅諸葛亮一人而已。法正大諸葛亮四歲,龐統大諸葛亮兩歲,三人年齡相仿,不同的是法正、龐統英年早逝。倘若兩人不死,諸葛亮北伐之時,法正運籌帷幄,諸葛亮坐鎮後方,龐統攻城掠地,北定中原,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