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餐吃麵條的人是什麼樣的心態?

楊子霖丶


我覺得這不是什麼心態的問題,也許是生活習慣,也許是被逼無奈。

據我所知,有好幾個地區吃飯就是以麵條為主,有一次去河南林州一個朋友家玩了幾天,他們那裡不僅早餐吃麵條,而是一日三餐麵條。早晚湯麵條,中午炒麵條。麵條就相當於很多地方的主食饅頭或者米飯,每家都有一個小型的麵條機,每次都是做鮮麵條。那幾天我倒沒覺得難吃,反而覺得挺好的(大概我本身也愛吃麵)。因為他們會用各種菜調製不同的湯料或者打滷。

記得當時趕上了他們那裡的祭祖儀式,朋友帶我去吃飯,沒想到也是吃麵條,兩口大鍋,一鍋煮麵條,一鍋是大鍋菜,拿碗撈半碗麵條,加半碗大鍋菜,就是美味的大餐,吃起來也不錯的。

當然也有不少因為經濟拮据,吃麵條果腹,因為麵條便宜,而且做起來也簡單。記得電視劇《蝸居》裡海萍為了節省餐費,很長一段時間就天天煮麵條吃。呵呵,這又是另一種情況。


美容皮膚李婭


說實話,要是讓我每天早上多吃麵條的話,有點接受不了,雖然麵條也是主食的一種,但是長期吃的話,也會吃膩了

真要每天早上多吃麵條的話,我估計主要原因就是麵條的做法比較簡單,時間上也比做其他的早餐要快上不少,更是不需要什麼烹飪技巧


同時吃麵條的話,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換一種吃法,畢竟麵條的吃法可以說是有很多種的,一星期換一種吃法的話,多可以吃上很長一段時間了

還有一部分人是為了節省點,才選擇了每天早上在家裡下麵條吃,畢竟現在每天的早餐費沒有10塊錢估計也下不來,一個月多多少少也要300左右了

要是每天早上自己在家做麵條的話,一年下來也能節省不少費用了。但並不建議大家為了節省點,才每天多吃麵條的,那樣時間長了對身體也會不好的

長期吃麵條的話,身體肯定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除非你在中午和晚上的時候多做點對身體有營養的菜品,這樣一來早上吃麵條省下來的錢,就會被中午或晚上取代,那還不如早餐吃的好點了


七哥美食記


題主應該是位南方朋友,因為在北方多數地區,早上吃麵條並不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情。甘肅等多地,早餐就是牛肉拉麵呀。一碗拉麵下肚,暖心又暖胃,再寒冷的天氣也被香噴噴的肉湯溫暖了。當地很多人人每天的早餐就是牛肉麵,天天如此,雷打不動,千百年來養成的飲食習慣會讓他們覺得,早餐不吃麵,一天都覺得缺點什麼。

陝西人愛吃臊子面,尤其愛在早上吃臊子面。酸溜溜的面裡再放上一勺油潑辣子,嘹咋咧!這麼重口味的面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早晨吃麵的習慣也隨之傳承下來。遇到婚喪嫁娶,陝西的農村一般都會擺流水席,流水席供應的第一頓早餐一定是臊子面,大灶上架著大鍋,一碗碗麵條出鍋後淋上臊子,熱熱鬧鬧吃起來。

早上吃碗臊子面都無法理解的話,每天早上吃泡饃就一定讓題主更無法接受了,哈哈~西安羊肉泡名氣非常大,來到西安不吃泡饃就算白來了。熱騰騰的泡饃配著辣醬和糖蒜,口味重到沒朋友,這就是老西安人最愛的早餐。稠乎乎的一碗連湯帶饃吃得個肚子溜圓,一天的好心情由此開啟。

除了一些重口味面,一些淡口的面很適合做早餐,比如老上海的陽春麵。紅湯、白麵上漂浮著星星點點的小蔥花和小蒜葉末,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簡單、清爽,但往往是這最家常的做法,卻讓人最是依戀,天天吃也不膩。


好奇心食堂


我覺得這主要是個人的飲食習慣,像北方大部分地區,氣候決定了它主要的農作物就是小麥,玉米,,,這些農作物就是麵食的原料,所以就決定了他們以麵食為主,他們從小到大就是吃麵食,胃也適應了麵食,骨子裡也透著對面食的熱愛,你讓她們改吃大米,一時半會胃也受不了的;像我們南方的,主要就是產水稻,所以我們從小到大就是吃大米,對大米也是由衷的喜愛,,,我們基本早餐就是各種稀飯,就拿我來說,我也是偶爾換換口味,吃下麵條,所以總體來說是個人的飲食習慣啦。






奇妞小私廚


我媽是河南人,我爸是湖北人,我們家的飯大部分偏向麵食,但我從小不喜歡吃帶湯的。小時候我媽頭疼做飯,因為吃的不統一。所體會不到天天吃麵條的心情。但是在我30歲(去年)生一場病,我整整吃了一個多月的麵條,砂鍋的,吃不下別的,也不想吃,吃到砂鍋麵就感覺整個人都活過來了。中間我懷疑過是不是病更嚴重了。事實證明身體沒事,胃口改了。想通了接受不了,從小不吃湯湯水水的,現在恨不得把砂鍋給吞了。我到現在也說不清楚為什麼?


最愛涵鈺


江西樂平人老家早上吃大米粥(或紅薯粥)配上茄子幹🍆南瓜片豆腐乳(有時醃個尖椒下粥,有時炒個紅薯或虎皮辣椒。現在有的會買上油條和包子或煎餃)可以說吃到撐,只是易飽也易餓。

在上饒住過一段時間.早上是炒上饒粉幹吃也可煮著吃。早市上亦是燙粉.炒粉.和小清湯還有湯水餃,味道正的很。

在浙江金華時早上一碗福建羮配上煎肉餅回味無窮,或上小館子叫師傅現拉金華拉麵加一點鹹菜小青菜肉絲.美味的很。這拉麵不像蘭州拉麵那麼勻細.但味道還好。

在溫州時則是糯米飯配紫菜湯.也有炒粉.炒麵包子,偶爾會吃碗小黃魚面.有點破損的小黃魚不怎麼美觀.但新鮮.配上鹹菜肉絲鮮美無比,至今不能忘懷。

台州早上除了全國都有的包子.各或各種粥,主打炒粉(細的,不同於江西炒粉)和食餅筒及紅薯粉絲湯

叫碗鹹漿配食餅筒或者寧溪切面也是大快朵頤.尤其麥蝦面風味獨特吃了還想吃。

自己家裡做早餐.一半時間是吃白米粥.家鄉下粥小菜.再炒個蔬菜。

有時燒個辣椒肉絲麵雞蛋麵或小黃魚面,有時則炒或煮江西粉幹做早餐。面即使對我這個南方人來說也是非常之重要美味,一個月可以吃15頓面,米飯重要.面也很好吃











樂安江員外


一個地方的吃飯喜好,比如北方基本也是麵食為主,但是早上,晚上還是以稀飯為主,喝粥,有時候喝胡辣湯,包子油條豆漿

有的地方四川地區大都早上吃粉,吃麵,我感覺都是習俗喜好為主,自己喜歡就好,難能為了迎合別人改變幾輩子的吃飯喜好……

喜歡不喜歡,都是別人的事情,為啥老是為別人著想,別人觀點去做什麼,吃飯就吃啊,別人接受不了,別人的事情哦!吃飽,吃好就可以,無所謂麵食,粥啊!如果去一個地方,不習慣別人的飲食文化習慣,可以選擇能填飽肚子的,適合自己的口味的哦!





俊俊隨風vlog


每天早上吃麵條的人事什麼心態?

這個問題我很想回答一下,因為我就有這個早上喜歡吃麵的習慣,更喜歡吃粉。

我記得小時候早餐基本吃的都是粉,但是不至於天天吃,只能說大部分時間早上都是吃粉吃麵,吃粉多點。

後來在北方,早上出去吃個早點,都是包子、油條、餡餅、粥、豆漿之類的。想買碗麵吃都很少,一般看到有早上開放的麵館我都會去吃一碗麵。

要問這是什麼心態,我就說一下我個人的心態:

主要就是早上起來我想喝點連湯帶水的東西,粉和麵就很合適啊,特別是冬天,早上來一碗湯麵,吃完全身熱乎乎的,出去都不覺得冷。

還有一點我想說的是,喜歡早上吃麵條就是要帶湯的,沒湯的不行,而且喜歡那種湯味道比較鮮美的,如果只是簡單的白水煮麵,那還是算了,每天吃我也吃不下去,哈哈。蘭州拉麵就是不錯的早餐選擇,每次湯都喝完。


尋味小蜜蜂


這個問題就體現了南北之差,飲食上的差別,你是連續吃三天面會瘋掉,我是連續吃三天米飯會瘋掉。

我不知道你是什麼地方的人,但我從你這句話能夠知道你應該是吃米飯為主的,這和我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而我是山西人,要知道山西可是吃麵大省,我們一日三餐都可以吃麵並且還吃的很多是粗糧,要是讓你吃粗糧你還不吐出來。

不過既然你問道我就說說吧!

我現在生活中廣東,當然我也很喜歡這裡的美食,但是麵食我依然愛吃,每天必定還是會吃一回面的,我每天都吃米飯才是我受不了的。


首先,從出生開始我們就是吃麵食的,粗糧也是每天必不可少,對我們來說這樣的飲食文化已經習以為常,早晨我們當然也都是麵食和粗糧的作為一天的開始。

這個是叫“抿曲”是用豆麵做的,我回來老家每天早上要來一碗,大冬天的吃完喝完感覺非常精神抖擻。還有這個“清湯拉麵”這是細糧,有湯有水有面,能夠一大早的吃飽。我們這裡是北方早上寒氣很重,來一碗這樣帶湯的麵食也是能夠為我們驅寒提供熱量。

其二,我們因為長期這樣的飲食習慣已經養育出了愛吃麵的胃,就像你們的胃習慣了米飯一樣的道理。只有這樣吃一碗麵才感覺自己的腸胃很舒暢,並且能夠讓我們漂泊在外的遊子感受到家鄉的味道。

其三,因為我們山西的麵食種類繁多,可以吃一年不重樣的,所以我們也不會有吃膩的感覺。

其四,麵食易消化,而且熱量高,麵食還有健脾養胃的作用,對脾胃虛弱者有保健作用,吃麵食時,因為易消化,胃酸就分泌得少,胃不致疲勞。

種種這些原因讓我們的胃離不開面,讓我們的早上都是從一碗熱燙燙的麵條開始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食物養育一方胃。

就算你的不理解或不適應,但對我們山西人來說面是我們一輩子吃不膩的主食,也是我們永遠離不開的習慣。

希望我這有的分析,你能夠理解!

喜歡我的分享關注我的頭條號,會了解到山西的飲食和文化!也會了解到更多美食的製作!互相交流,提高廚藝!


馨淼


每天都吃麵的人是怎麼樣的心態

個人認為跟地域和飲食習慣有關

喵喵生活在中國最年輕的州,那裡跟相、渝、鄂交界,川蜀風味最集中的地方

當地的早餐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僅限於只有麵條,

  • 煮類的有混沌、餃子、包面、麵條、豆皮(光煮類的都夠一星期吃的啦)

  • 蒸類的有包子、饅頭、燒麥、格格(當地特有的美食,有機會一定要去嚐嚐)


  • 油炸類有油條、油香、煎餃、建始大餅、油炸煎餅(種類多得數不過來)



所以僅僅是早餐就有這麼多種選擇,為什麼非要跟一碗麵條來較勁呢。反正喵喵的早餐菜單很豐盛,一週都可以不吃重複的。哈哈哈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