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社區“工作狂”成了家裡的“陌生人”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田牛強)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銅仁碧江區工商聯派駐環北街道辦事處北關社區的何偉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

何伟:社区“工作狂”成了家里的“陌生人”

何偉入戶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從脫貧攻堅到疫情防控,成了家庭的“陌生人”

2017年9月,何偉主動請戰脫貧攻堅,被組織安排到碧江區環北街道辦事處北關社區駐村,那時,他的女兒出生才一個多月。

何偉是個典型的“工作狂”,經常忘我的工作,多次獲得表彰。但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他卻嚴重“失職”,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屈指可數,儼然成了家裡的一個“陌生人”。

除夕當天,何偉回江口老家過年,在年夜晚飯後,他接到了緊急召回的電話。他囑託家人要做好防護後,即刻返回,臨走時,兩歲半的女兒抱住他的腿哭鬧著不讓走。

好不容易把女兒哄好後,他獨自在車裡眼淚譁然流下來。

從包保網格到負責卡點,做群眾的“吹哨人”

根據環北街道辦事處的工作安排,何偉是北關社區魚塘組的疫情防控網格包保人和楊家灣卡點疫情防控負責人。

為做到網格包保工作,何偉組織魚塘組單位包保幹部和社區組幹部召開專題會議,詳細部署了組裡的疫情防控工作,他與相關責任人員一起,及時設置疫情防控卡口。

白天,他帶頭深入群眾,逐戶上門進行疫情信息摸排,並輔以電話核查,重點摸排和核查外來人員信息,做到了該組疫情信息統計全覆蓋。

晚上,他又獨自回社區辦公室加班梳理彙總、統計,登記年後初次返回該組村民的基本信息。期間,共實地入戶摸排疫情信息1000餘條,電話核查疫情信息100餘條。

有一天晚上10點過,何偉正在辦公室統計疫情數據,一名貧困戶打電話給他說有點感冒發燒了不舒服,他立即放下手頭工作,與家庭簽約醫生一起到貧困戶家為其檢查,確認無其他異常症狀後,並囑咐其居家觀察14天。此後何偉多次打電話確認相關情況,14天后他又趕到貧困戶家進行了回訪後才放心。期間,他所包保的網格和負責的卡點,防控成效良好,均沒有任何疫情發生。

從聯繫對接到後勤服務,做物資籌備的“領路人”

除了北關社區魚塘組的疫情防控網格包保人和楊家灣卡點疫情防控負責人,何偉還主動認領了北關社區物資籌備工作和磨刀灣、沙子坳橋頭、魚塘、漁梁灘、老衝灣、楊家灣等六個卡點的後勤服務保障工作。為解決防控初期社區防護物資問題,何偉四處奔走,多方協調,全面撒網,向區直相關部門爭取防護物資,並號召社區愛心人士積極伸出援手。

期間,共向環北街道辦事處、區工商聯、區投資促進局、區工會、區紅十字會等部門及社區愛心人士爭取一次性醫用口罩1000餘個、醫用消毒酒精30餘瓶、84消毒液30餘瓶。初期沙子坳橋頭疫情防控卡點缺乏體溫測量器,他遍尋全城超市及藥店,均未買到紅外體溫槍,最後多處聯繫找尋,在自己朋友處借到了一個紅外體溫槍。

為解決防控卡點值班人員的後顧之憂,他還積極號召相關部門及愛心人士捐贈物資。期間,共協調到卡點值班烤火木炭300餘箱、食用方便麵40箱、愛心早餐500餘份、水果300餘斤、牛奶10餘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何偉全力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就是他在用自己的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