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測簡史】那張中國職業足球員曾經的“上崗證”

中國足協向各級男女足國家隊和職業俱樂部隊下發了開展“春季大練兵”的通知。足協在這份通知還為球員們佈置了體側的項目和測試指標,這些項目中,12分鐘跑、5×25米折返跑、YOYO間歇耐力跑等年代久遠的名詞重新出現,不禁勾起了人們對中國職業足球“體測”的那份回憶。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球員對比先進足球國家的球員,在跑動能力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這引起了中國足協高層的重視。此時,中國足協對聯賽進行職業化的改革已經確定了時間表,所以中國足協決定增設“12分鐘跑”的測試規定,凡能達到及格線的球員才能參加1994年的首屆甲A聯賽,不能及格的球員則被剝奪參賽資格。

【體測簡史】那張中國職業足球員曾經的“上崗證”

上海申花當年參加12分鐘跑。

【體測簡史】那張中國職業足球員曾經的“上崗證”


四川全興當年參加12分鐘跑。

【體測簡史】那張中國職業足球員曾經的“上崗證”

國奧隊當年參加12分鐘跑。

中國足協當時的初衷是為了改變了中國球員體能不足的短板,保證新生的職業足球聯賽具備接近歐美足球的競技強度。應該說,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把體能測試和球員能否“上崗”掛鉤的硬性規定從一開始誕生就飽受爭議,因為這樣的措施本身就極不“職業”。

根據中國足協當時的規定,“12分鐘跑”的平原測試及格線為3200米,生死線為2900米。也就是說,一個球員只有達到3200米的及格線才符合參加該年聯賽的要求。超過生死線但未達到3200米的的球員,可以有補測的機會。如果連2900米都達不到,那麼就將直接失去參賽資格等於“失業”。如果測試在昆明高原進行,測試標準則各下降100米。

【體測簡史】那張中國職業足球員曾經的“上崗證”


【體測簡史】那張中國職業足球員曾經的“上崗證”

范志毅(上)和曹限東當年參加5ⅹ25米折返跑測試。

除了12分鐘跑要過關,球員還需要參加5ⅹ25米折返跑測試,只有同時達標才能正式獲得聯賽的“上崗證”。

1994年3月中,首次體測在昆明拓東體育場進行。當時廣州太陽神隊第一個參加12分鐘跑測試,19人參加僅僅7人達標,11人達到及格線,前衛張兵栽倒在2900米前,成為第一位被12分鐘跑淘汰失去參賽資格的倒黴者。

【體測簡史】那張中國職業足球員曾經的“上崗證”

大連隊的徐暉在12分鐘跑測試後累倒在地。

吉林國腳李紅軍在離及格線10米處倒下,身心疲累的他抱住施拉普納的腿痛哭流涕。

那幾年,很多地方電視臺都直播了冬訓的體測,電視鏡頭前很多球員在衝過及格線的那一刻都癱倒在地的鏡頭令人印象深刻。

【體測簡史】那張中國職業足球員曾經的“上崗證”


【體測簡史】那張中國職業足球員曾經的“上崗證”


郝海東、小王濤都是當年的12分鐘跑困難戶。

每一年的12分鐘跑,幾乎都會出現一些大牌球員落馬的悲劇,諸如郝海東、蔡晟、小王濤等名將都是著名的體測困難戶。甚至連一些球隊的外援都曾出現過無法達標失去參賽資格的現象。

【體測簡史】那張中國職業足球員曾經的“上崗證”

廣東宏遠隊的黑人外援阿曼杜當時也幾乎通過不了體測。

1995年海埂冬訓,18名年過30歲的老國腳聯名上書足協春訓辦,表示自己年紀大實在不適合參加12分鐘跑,請求獲得豁免權。結果,中國足協不予批准。從此,甲A球隊每年的冬訓會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無球跑圈,目的就是要通過12分鐘跑。每年都有名將在體測落馬,外界對此的爭議越來越大。

其實,當時中國足協制定的12分鐘跑達標標準對於專業田徑運動員來說根本不值一提。當時流傳這麼一個故事,當中國的職業男足球員在拓東體育場痛苦地繞圈跑進3000米的時候,有一名雲南田徑隊的女子長跑運動員在外圈輕鬆就比他們多跑了3個圈。

甚至很多當年體測的困難戶後來都表示,其實那個時候甲A各隊的體能訓練並不科學,對12分鐘跑的認識就是勻速的“跑圈”,根本沒有特別的刺激訓練手段。如果能掌握比較科學的訓練方法,任何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通過12分鐘跑並不難。當然,足球運動畢竟不同田徑,對不同位置的球員體能要求也不一樣,用“12分鐘跑”一刀切的措施確實並不科學。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各隊對體能訓練的重視,“12分鐘跑”開始不再成為困擾各隊的難題了。終於到了2003年的末代甲A,12分鐘跑終於要廢除了。不過,中國足協此時又採取了另一項取代的體測方法——YOYO間歇耐力跑。

2002年世界盃上,韓國隊在賽場上出眾的體能引起了中國足協的注意。為了借鑑鄰國經驗,2003年中國足協宣佈引入“YOYO體測”,希望藉此增強中國球員的體能狀況。

所謂YOYO體測,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詹斯-邦斯布(Jens Bangsbo)發明,他是前尤文圖斯和丹麥國家隊教練組成員。這種方法測試的其實是運動員在達到體能極限的時候,持續進行加速、減速、急停、轉身時的耐力。

【體測簡史】那張中國職業足球員曾經的“上崗證”

2003年開始的YOYO體測。

YOYO體測的主要形式是20米折返跑,分有20級速度指標,測試的時候用聲音控制,發出的嘟嘟響聲越快,接受測試的運動員就要用更快的速度完成折返。如果運動員通過了一個級別速度指標,那麼就進入下一級別指標。當時中國足協制定的合格標準是平原17速3次,也就是在達到第17級速度指標時,最少需要完成3次20米折返跑。高原標準則是17速一次。

在跑的過程中,你需要始終跟上速度標準。如果跟不上,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中止測試。通不過的話,還有補測的機會,如果補測再不過,就沒法參加下個賽季的比賽。

YOYO體測比12分鐘跑相對要科學,但在歐洲,這種測試方法只是用來檢測一個球員傷愈後身體指標是否能夠復出。但中國足協卻把YOYO體測繼續作為球員的“上崗證”。

2003年首次YOYO體測在海口冬訓期間舉行,當時第一個參加的是甲B的廣州香雪隊。結果,全隊竟然只有6人通過了測試。“浪子”高峰更是因為沒有在這年通過YOYO體測憤而宣佈退役,引發了軒然大波。

【體測簡史】那張中國職業足球員曾經的“上崗證”

高峰當年就是因為YOYO體測不過關而在瀋陽隊退役。

YOYO體測一直持續到中超時代的2011年才壽終正寢。那個年代,由於各隊大部分都已經聘請了外籍體能教練,職業球員的體能訓練已經普遍使用比較科學的方法,因此中國足協也不再需要通過硬性的體測來決定一個球員能否上崗。

如今中國足協重提“三從一大”,對各隊的體測要求中,除了羅列了傳統的YOYO測試、12分鐘跑測試、5ⅹ25米測試這三項,還包括深蹲、臥推、原地縱跳和體脂率等項目,作為綜合基礎體能測評指標。從中國足協公佈的各項體測指標來看,基本和當年甲A時代的要求一致。當然,中國足協只會不定期抽查各俱樂部的體測情況,不會也不可能再把“體測”作為一個球員硬性的“上崗證”。

【體測簡史】那張中國職業足球員曾經的“上崗證”

李鐵率領的國足從今年廣州集訓開始已經恢復“三從一大”的方針狠抓體能,一天三練。

只不過中國足球職業化26年過去了,中國足協依然重提“體測”,外界難免發出“今夕何夕”之嘆!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張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