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把女兒送進人大附中的昌平媽媽

那位把女兒送進人大附中的昌平媽媽

那位把女兒送進人大附中的昌平媽媽

無言升學新講堂第25講

今天,我們要講述一個昌平的“窮媽媽”把自己的女兒送進人大附中的故事,她走了很長的路,所以故事很長,請保持耐心。

我說她是窮媽媽,因為她確實不富有;但加了引號,是因為她的內心真的很富有且勇敢。

這位媽媽讓我思考了很多,她能讓一位家長從內心裡追問自己:在孩子的升學路上,你會不會走在孩子前面,你如何走在孩子前面?

在學校裡,你會怎樣保護自己的孩子?在小升初的時候,你會不會給每所有一點點希望的學校送孩子的簡歷?在面對人大附中面試的時候,在那些優秀的家長群裡,憑什麼學校會選擇你的孩子?

所有這些問題,必須有明確的答案。

生在昌平

可心還沒出生的時候,她的媽媽就模糊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大學眾多的海淀落戶,在書香中成長成一個善良、勇敢、智慧、幸福的人。

但是,海淀的學區房都太貴,實在買不起,最終,可心的戶口落在了昌平。

可心媽媽來自我國著名高考大省的一個縣城,就讀於當地一所知名高中,但當年因為偏科導致高考失利。

所以當有機會到北京讀研時,她義無反顧的來了。

她有很多中學同學就讀於北大、人大、北師大等名校,當和這些同學不斷在思想上碰撞之後,她彷彿聽到了靈魂成長的聲音,堅定地留在了北京這片古老、神奇、現在依然是文化高地的熱土。

從這個時候起,海淀就對她有了巨大的吸引,而海淀學籍對小升初也很有利,但直到可心在上學前班的時候,海淀學籍看起來還是遙不可及。

幼升小

那位把女兒送進人大附中的昌平媽媽

可心要升小學了,當時,可心媽媽手裡是有份海淀小學名單的,在那個跨區入學還可以通過交擇校費實現的時期,可心媽媽一開始的想法是讀個海淀區差不多的小學。

她一開始瞄準的是海淀區的二流一類小學,大概是萬泉小學、海淀實驗二小這個層次,本來也是有極大概率入學的,但她心儀的那所學校面試前一天,人家打電話給她:學位名額太搶手,報不進去了。

可心媽媽懵了。

1

西二旗有一所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大家習慣叫它北外附校,這是所私立學校,但是是海淀學籍。

可心媽媽二話不說就帶著女兒去這所學校面試,但去之前她自己也知道,一年3萬-5萬的學費,對她的家庭來說是個不小的壓力。

北外附校的要求也很高,幼升小面試通過率很低,面試環節是背古詩、才藝展示等等,因為可心上過學前班,才藝也一直在學,所以面試結束後女兒跟她說:“媽媽,我通過了。”

可心媽媽交了3萬多的學費,保住了這個爭取海淀學籍的機會。

2

但家庭條件和學費壓力擺在那裡,同時考慮到私立校和公立校的培養目標等不同,可心媽媽決定再努力一下,爭取上一個所海淀的最最普通的小學,這才是Plan A。

分析了一晚上海淀區公立小學名單之後,可心媽媽盯上了一所二流二類小學。

這所中關村最普通的小學被名小環繞,招生人數只有兩三個班,不怎麼被人關注。可心媽媽分析,這應該是她最後一次爭取海淀區公立學校入學的機會。

北京市統一入學登記只有兩天時間,此時,已經過去了一天。

從第二天上午8點鐘開始,可心媽媽就一直給學校打電話,直到學校保安接起了電話,但保安跟她說:“我們招生已經結束了。”

真是個壞消息。

3

可心媽媽沒慌,而是跟保安說:“請你給校領導反應一下,我們想報名你們學校,請給我們一個報名的機會。”

保安愣了一下,回答說:“領導在開會,可能過一會兒有新通知。”

可心媽媽心想,一會兒通知我肯定是看不到的,因為這個信息不可能在網上公佈,就跟保安說:“我把我的電話留給你,有消息了你打給我。”

保安說:“我不能打外線。”

可心媽媽說:“我每隔半個小時給你打一次電話,我不管通不通,要不然下午我直接去學校門口等。”

打了第一次,保安說沒消息,第二次還沒消息,打到第三次的時候,保安跟她說:“下午兩點開始再面試一波,領導說了,你可以來。”

掛完電話,可心媽媽看了一眼手機:十一點五十。

4

可心媽媽知道這次面試意味著什麼,趕緊帶女兒回家換衣服,然後從昌平一路趕往中關村。

這個時候,她還沒忘記給女兒一位學前班同學的家長打電話,她告訴對方:下午兩點,中關村有所小學可以面試。

一點五十幾分,可心媽媽帶著女兒趕到了學校附近,眼看就要兩點鐘,她還沒找到停車位,便跟女兒說:“可心,你已經六歲了,是大孩子了,媽媽相信你能找到學校。”

於是,可心走到保安面前說:“老師,我是來面試的。”

面試考了語文和數學,可心成績很好,可心媽媽又一次覺得學前班真是上對了。

孩子面試的同時,家長也在另外一件教室“面試”。

因為她們住在昌平,學校首先問孩子的學習能不能堅持,可心媽媽保證沒問題。

接著聊特長,可心媽媽講了孩子在學的鋼琴、舞蹈、聲樂,這是加分項,她表述的十分清楚。

5

面試結束之後,可心媽媽帶著女兒回昌平,在京藏高速上剛剛開到清河橋,她的手機響了。

是學校那個熟悉的電話,她把車停在應急車道接了這個電話。

學校跟她說:“你們的孩子被錄取了,你們要不要來我們學校?”

可心媽媽說:“要。”

學校說:“你們戶籍不在這邊,要收捐助費。”

可心媽媽說:“交。”

然後她追問到:“現在交嗎?現在交我就掉頭回去。”

電話那頭笑場了,說不用。

6

回到家裡,對這個並不富有的家庭而言,他們面臨著可能要放棄北外附校提前交的3萬元學費——誰知道學校會不會退呢,以及重新拿一萬五千元交給中關村這所最普通的小學。

可心媽媽說:“雖然我很窮,但我很努力的做了一個決定,這是個關乎孩子一輩子的決定。”

幾天之後,可心媽媽去北京銀行交了一萬五千元捐助款;到了9月份,可心開始在中關村上學了。

他們開始了在昌平和中關村之間6年的奔波。

現在,北京已經沒有了捐助款這種形式,但這只是一個幼升小通道的問題。

方法之外,我們看可心媽媽的經歷,更應該學習的是她的態度:“孩子的事都是一場戰役。”

即便走完了幼升小這一步,但這也只是個開始,離人大附中還遠著呢。

在小學


那位把女兒送進人大附中的昌平媽媽

從昌平到中關村,六年奔波。到了四年級的時候,可心已經獨自坐地鐵上下學了。

可心媽媽說,這是她最後悔的一件事,她們應該搬到中關村住,因為氛圍跟昌平真不一樣。

1

原來她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直到女兒上到初中之後,有一天可心媽媽接課外班的女兒放學,晚上九點正是堵車的時候,她聽到一位爸爸問一個八歲左右的男孩:“今天學了什麼古詩?”

可心媽媽說,那位爸爸整首詩脫口而出,把詩的年代、背景講的清清楚楚,然後問男孩:“老師是這樣講的嗎?”

這個時候,可心媽媽意識到:“這些知識家長是知道的,他給孩子報這個班,是用另一種形式讓孩子吸收消化。”

反觀自身,可心媽媽說:“我們做了什麼呢?只是給孩子報了個奧數班,還是在班主任找我談了三次話之後才報的。”

2

給女兒解決了海淀公立學校學籍,可心媽媽已經很滿意了,可心在學校表現也很好,這就更滿意了。

但到了四年級的時候,班主任給可心媽媽打電話,讓她一定要給孩子報奧數班,別耽誤孩子,因為可心有機會可以上更好的學校。

可心媽媽沒放在心上,她一直不知道有什麼好的機會。

班主任一直給她講了三次,才算做通工作。

可心媽媽聽了一次試聽課,這次課讓她恍然大悟:“原來要從高考政策逆推下來,一直推到中考、小升初、幼升小,原來小升初這麼重要。”

因為可心奧數學晚了——確實晚了,中關村的孩子最晚二年級也就開始學了。所以她要從二年級學起,一直追到四年級,想追得快,唯一辦法就是一對一,一個課時400多元,每次兩個課時。

算下來一期學期不到一萬塊,三年在三萬五到四萬之間。

交第一期學費的時候,可心媽媽想刷信用卡,因為她拿不出那麼多學費,但培訓班規定低於一萬不讓刷信用卡,她又跟收銀的小姑娘說了半天,這才刷了信用卡。

3

可心很懂事,跟她說:“媽媽,我可以不學。”

可心媽媽說:“孩子,你必須學,我們報完了,你只管好好學就行了。”

但可心壓力很大,跟她說:“要是我學不好怎麼辦?”

可心媽媽說:“媽媽通過努力可能掙到這些錢,你放心吧。當年姥姥花一萬多給我買了臺鋼琴,這些錢都能買套房子了,你看我花了姥姥那麼多錢,可我也沒有成為鋼琴家。”

可心終於放下了心理壓力,但她要面對奧數的壓力了。

可心媽媽分析過,奧賽二等獎根本沒用,一定要拿到一等獎。可心在小升初材料準備的最後一刻,終於拿到了一等獎,也算天道酬勤了。

4

可心媽媽是個好媽媽,可心是個爭氣好女兒。

班主任對可心也很上心,這跟可心媽媽和班主任的積極溝通分不開。

在可心媽媽看來,上學是一個持久戰,班主任就是家長的戰友,如果不跟戰友搞好關係,怎麼能夠把後背給他們?

可心媽媽說:“要知道,孩子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裡,老師一個肯定的眼神比家長說十句話一百句話都重要。”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種媽媽是滿分媽媽了吧?

其實,可心媽媽有自己的一個打分體系。給孩子基礎的陪伴是60分,當然,很多家長現在連基礎分都拿不到。

在這個基礎的60分之外,家長要預計到孩子的成長中需要什麼樣的配合,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孩子肯定不知道,但家長一定要知道。

每做到一次配合,就給自己加5分。

譬如,跟班主任溝通好,給孩子築起一個保護的壁壘,可以加5分。

5

如果想順利解決小升初,走進人大附中,要加到多少分呢?不知道。但我們根據可心媽媽的做法一項一項加。

首先,奧數這一項可心媽媽已經能夠再加5分了。

而小升初有一個篩選標準叫“綜合優秀”,怎麼理解呢?基本上可以理解為要拿更多獎才行。

可心的中國舞從4歲堅持到了14歲,已經把業餘最高級別考完;聲樂也一直堅持下來,該拿的獎也都拿過。

在小升初考察的時候,可心有兩兜子證書。但大體可以分為三類:考級證書、獲獎證書,海淀區教委組織的獲獎證書。

可心媽媽說:“這三個類別的證書要保證全都有,才有資格被稱為“綜合優秀”。”否則,幾千個面試的孩子,為什麼選你的孩子?

該給可心媽媽加多少分呢?我已經不會算了。

可心媽媽說:“家長就是孩子的造血細胞,如果家長沒有這種造血能力,孩子會很慘。在孩子的成長上,我們至少要先於孩子看一到兩步或者三步,這樣才能夠給孩子一個堅實的未來。”

小升初


那位把女兒送進人大附中的昌平媽媽

小升初來的很快,這個人生的關鍵抉擇到來的時候,可心媽媽幾乎瘋了。

即便在四年級聽完一次奧數課之後,可心媽媽就開始謀劃小升初:如果想進清華附中,要側重於民樂和國畫;101是語文,人大附是管弦樂團……

1

但這一天真正要來的時候,可心媽媽開始每天守著她的電腦,給孩子做簡歷、填表格,每天刷新各個學校的官網。

每天送完孩子以後,可心媽媽就開著車給各個中學送自己孩子的簡歷:交大附中,送;理工附,送;實驗中學,送……

很多時候,簡歷要放在保安那裡,如果保安不收,可心媽媽就說:“您就當廢紙扔了都行,就放在您這裡行嗎?”

實驗中學給可心媽媽打了電話,他們想要可心這個學生。可心媽媽還沒送去檔案,人大附中通知她,入圍面試了。

2

在人大附中面試的前兩天,可心媽媽根本睡不著,她是個草根家長,甚至為了孩子升學才捨得換個內存大的新手機。

在人大附面試的那些優秀家長裡,自己該怎麼才能過面試這一關呢?

在這兩天兩夜裡,可心媽媽真的想過放棄人大附中。但是她還得逼著自己努力,因為可心說過,她的理想就是考人大附中,可心媽媽要讓女兒知道,她的理想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

可心媽媽開始思考自己從縣城到北京的人生,自己對這個社會的意義和價值。

最終,她選擇了自己人生的幾個關鍵詞:陽光、智慧和人文情懷。同時她一直告誡自己:要平視人大附中。

可心也具備這些素質,在言談舉止的各種細節上就能明白的表現出來,可心媽媽堅信:人大附中是一所有社會使命感的學校,面試官肯定是一位有社會使命感的教師,她一定會成功。

在人大附中組織的家長面試裡,可心媽媽通過了。

所有期待自己孩子進入人大附中的家長,這個面試是必不可少的,不妨從現在思考一下:你該怎麼展示自己?

可心媽媽的原話是這樣說的:“你這樣想,如果每個人都是赤裸奔跑的,你有什麼與眾不同,你的孩子有什麼與眾不同?”

3

現在,可心在心儀的中學裡讀書,她的陽光和智慧沒有變過。

人大附中這所學校即便以學習刻苦著稱,但那些中學生之間依然免不了青春季的炫耀,例如穿雙好鞋。

但可心跟媽媽說:“媽媽,他穿3000塊的定製版球鞋,我穿300塊的球鞋,我覺得他跑的也不會比我快。”

可心媽媽說:“那肯定啊。”

可心說:“媽媽,你說穿3000塊的鞋和穿300塊的鞋有什麼區別?”

可心媽媽說:“那還不簡單,去專櫃試一下就知道了,不買又不要錢。”

可心特別高興的說:“媽媽,你好聰明。”

我知道了這個最新發生的故事之後,很想跟可心媽媽說,你在人大附中面試的時候,少總結了自己的一個關鍵詞:勇敢。

4

這就是那個昌平“窮媽媽”和她女兒的故事,現在,她們還在努力奮鬥中,但我相信每一步都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可心媽媽能夠客觀地瞭解自己孩子的能力和特點,更瞭解自己的能力和特點,關注孩子的壓力,讓自己堅定的走在孩子前面,無論多麼艱難。

既然孩子的事都是一場戰役,那麼,就一場一場地打吧,有精銳、有戰友、有助攻,還怕什麼呢?

其實,很多家長都是這個故事的主角,或者都能成為這個故事的主角,祝福大家。

無言

京城知名教育博主,微信公眾平臺“無言升學新講堂”創辦人。

公認育兒有成的爸爸典範,少時受木村久一思想影響,立意於子女的早期培養,並於生子之後付諸實踐。在陪孩子升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並樂於指導周圍家長,被家長們稱為“升學的指路明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