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人都會提前給自己和配偶準備一副棺材,請問這是什麼現象和心態?不害怕嗎?

遊遊小小生


提起棺材,有人害怕。有人戲言升官發財。農村老人提前為自己和配偶準備棺材,與其說害怕,倒不如說是給自己死後的一種安排。

古時候,皇帝早早就給自己修建地下陵墓,除了奢侈,還是奢侈。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縱然是皇上,但同樣逃脫不了死亡。他們在世的時候享受榮華富貴,死了同樣期望能繼續享受。

這樣一看,我們就不難發現農村老人給自己提前準備棺材的原因。下面,我就給大家說一說我的想法。

供不時之需

農村老人上了年紀,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撒手人寰,怕自己走的那一天,棺木不能及時準備,從而耽誤了出殯的日子。

因此,早點備好棺木。這樣在老人自己某天去世的時候,能來得及。這樣老人去世的時候,也能走的從容,體面一些。

讓自己心安

作為自己死後的陪伴,自己選擇比兒孫選擇更好一些,趁著自己還有話語權,老人可以給自己買什麼價格的棺木,最起碼自己能看得上。

這樣一來,提前準備棺木就可以讓自己的心裡得到滿足。自己也親眼見到了自己長眠的棺材究竟是什麼樣的。內心對死亡的恐懼一掃而光。

總之,棺材不能使老人害怕,畢竟人總有一死,老死不就是最好的結果。而提前準備棺材,即可以備不時之需,又可以讓自己心安,所以,老人備棺,見怪不怪!


星琴軒


記得小時候,我爺爺和奶奶在世的時候就為自己準備了兩口上好的棺村,放到家中的西廂房內,爺爺奶奶在時,用它貯存糧食,老鼠根本就咬不到,小時候我曾經問過爺爺奶奶,你們不害怕嗎?爺爺奶奶回答,怕什麼,這就是我們最好的歸宿。這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事,到了父母這一輩,就再也沒有這種風俗了


用戶7人無信不立


以前在農村,是都是這樣的!

但它不叫棺材,叫壽材。人死了臨時做的才叫棺材,老人健在,自己提前做好的叫壽材!而且做壽材也是要家裡有條件才會做。

我們那裡做壽材還是當一件喜事來辦的,壽材做好了,還要請鄰里好友吃飯,還要給木匠紅包,做前還要挑日子!

至於為什麼,我想老人一是為了自己安心,老來有個好的歸宿。二來也是為了減少兒女的負擔吧!

我父母在世時也是早早做好了壽材,批發選了最好的杉木,請了最好的木匠,做好後又了漆。做好後我們也造了酒席!

父親活了9O歲,母親活了85歲,安心的住上自已做好的壽材,走了!





周花5


說起棺材人們就想起了死亡。人老病死,一切都是自然規律的發展,反正一個人不可能永生的。所以對於死亡人們都己有了足夠的心態面對它。住得我父親六十歲年那年,母親把我叫到跟前默默地說:“今年有個潤月,想給我和你爸把壽材(棺材)和壽衣都做好”。我以前聽村子裡老人說過,提前做好壽棺,可以減少疾病,有延年益壽的作用。所以人們通常叫它"壽材"。過世後人穿的的衣服通常叫"壽衣"。老人去世後是喜事,要有樂隊,還要唱大戲,請客等。可是我的父母卻對我說:一來怕這些東西以後漲價要花更多的錢。二來怕我對這些風俗都不懂到時候會手忙腳亂的。每當我看見他們那累彎的脊背,失去往日那光華的眼晴,不由得我的眼眶溼潤了。天下父母都是那樣的偉大,他們心中裝滿了數不清的牽掛。



看淡189


我奶奶今年90歲了,但是10年前在她的要求下就已經準備了一口棺材,這種情況在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都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一種原因是受傳統習俗的影響,提前準備好一副好材料的棺材,會讓老人覺得兒女比較孝心。再就是棺材相當於老人死後住的房子一樣,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百年歸山後有個安身的地方。

其實沒啥好怕的,這種情況都是在農村,地方大閒置房子多,不缺地方放,一般都是放在放農具或糧食的屋子裡,並蓋好保存。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變化,這種情況也會慢慢減少。


我家在城郊


為什麼要害怕?難道人心比鬼還可怕嗎?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老人們給自己準備身後事就是希望自己的最後一程能按自己的想法,走的稱心如意,以彌補人生的遺憾。

我外婆在其50多歲的時候就開始給她自己準備壽衣了,我們去看她的時候,還拿出來給我看看,像獻寶一樣;至於棺木,在隨後的那幾年也讓我兩個舅整好放置在那了。

外婆走的特別突然,雖然臥床半年多了,可精神一直不錯,飯量也不錯;走的那天,下午四五點鐘還一起吃的飯,到傍晚人就沒了;索性外婆提前自己準備好了一切,儘管是年底,最後一切過得還是有模有樣的,希望故人一切安好。


瓦倫木


在農村,老人都會提前給自己和配偶準備一副棺材,這是教訓,是需要,是遠見,是心願,大人是不怕的,這是最後的歸宿,小孩子到是覺得這東西有點恐怖。


一、為什說是教訓


聽我父親說過,幾十年前(具體那一年也不記得了),有一年我地有個村莊一天死了8個人(好象就是現在的傳染病似的),有的還是青壯年的小夥子,那時木材不允足,交通也不便利,棺材只有到很遠的山區那邊的鎮子才能買得到。


這個村子前後幾天死了不下10多人,棺材一時難去買,借也無法借,這些死的人,最後有的人是用竹床抬去埋了,有做人是用幾塊板子訂的簡易木箱抬去埋了,只有兩位許紀大點的人,生前辦好了棺材,是睡著棺材去埋的。


山中常有千年樹,農村難逢百歲人。那一天返本歸真,誰也不知道。早點辦到棺材,等於是早點建好另一個世界的家。


二、為什麼說是需要


在殯葬改革之前,千百年來,人死後都是要睡棺材的。每一個人都要作這準備。這棺材是木質,下土之後會慢慢吸收水分,時間一長,就會慢慢腐爛的。



所以古人要早點把它買回家,進行預防腐爛的工作:木板上油上桐油,木縫中布上桐油拌的石灰,再漆上幾次一種不同於洋漆的山漆。


古人是很迷信的,對於買棺材、漆棺材這兩項工作,還要選擇吉日吉時,而古時那些騙人的所謂“催屍、遊魂、催官、黃泉、滅魂”等神殺眾多,難以取捨。後又專取上元節,叫天官賜福,中元節叫地官赦罪,下元節叫水官解阨。說用這三日買棺、漆棺,本命無不平安吉福。


所以古人都逞自己身體好,能動,提前買好、漆好,一旦用時,子孫不慌張忙亂。


三、為什麼說是遠見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是呀,人早晨不知晚上的事,早上好好的人,也許晚上就突然不行了的人時有發生,哪個能保證那個人不是自己。


子女們為了生存生活,要外出謀生不能經常待在家裡,如果遇上不幸,特別是炎熱天氣遇上不幸,子女們不在家,一時怎麼辦。所以提前辦好棺材,是一種思想開放的遠見。


農村有句俗話,叫做辦到長生不老人。就是說,棺材不論多早辦好,對人的壽命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在平均壽命還沒有現在這麼高的時候,我的父母親辦到長生後,健健康康的活了20多年,都壽享耄耋之齡。


四、為什麼說這是心願


人奮鬥一生,勞累一生,雖然最後都難逃此劫,說得好聽點叫登仙,叫去佛國,叫去天堂,叫跨鶴歸真,叫成仙成佛。說得難聽點,叫粉骨揚灰,叫下十八層地獄。


人不同於其它生命,其它生命最後那樣的結局,人是不能接受的。人的心願是,要有一個好歸宿,而且這種歸宿可以蔭及子孫後代,保護子孫後代興旺發達,榮華富貴。


在幾千年來人們的潛意識裡,棺材就是另一個世界的家,而且這家質量越好越好。人不但要造好生前的家,也要造好百年後的家。


棺材,又叫壽材、長生、家檔、壽棺、枋、壽枋、十大塊、槨……等等,是用來裝放人遺體的木質櫃子。已裝人體的叫靈輀或靈柩。


棺材有木材品質的不同,如杉木、柏木,有木料大小的不同,如三牆、四牆、十二圓等等。


每一位活著的人,都希望自己能置辦好自已滿意的家檔,也希望置辦好舉眉齊眉之人的家檔,這是另一個世界的家,不能讓同到白頭的人到另一個世界沒有家。


大人不怕,這是一種心理願望,是一種尊重自然規律的最後願望。小孩看見了肯定有點怕,所以一般都把它放在一些不經常看見的地方。


一生好人大司馬


中國是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許多風俗習慣都是一代一代相傳的。在農村,老人為自己,或年輕人為家中老年人準備棺材,是十分常見的。

以前我就親眼看到我爸幾兄弟,在我奶奶還比較健康的時候,就請木工師傅到家裡張羅好一副棺材,製作好就搬到樓上(泥瓦房的二樓)放好,在棺材一頭貼上一張紅紙。在我孃家的農村,棺材叫壽棺,為老人準備好壽棺,是給老人祈福的,祈禱老人長命百歲。

在以前的農村,交通沒那麼方便,鎮街上是沒有賣的,要到縣城才有賣,路途遙遠。在那裡山上杉樹比較多,都是請木工師傅幫忙打造。

棺材也是可以借出的,過後再打造一幅還回就可以了。準備給我奶奶的棺材,就借給村上需要的人。

每個地方的習慣會不一樣,有些老人上了六十多歲,如果不為他們準備好棺材,會因此發脾,覺子女不夠懂事。就找小事發脾氣,以此告訴後輩,該為他們準備壽棺了。可能是因為中國都有說一句話一一入土為安。對於普通的農村老人,也沒有別的要求,只求百年後能入土為安。

說實話,以前看到棺材我會有點怕,現在有點年紀了,不覺那麼可怕了。


快樂農民小吳


愛子心切,是許多老人的“通病”!

老人之所以會提前給自己和配偶提前準備一副棺材,目的是怕在自己離開這個世界時給兒女增加負擔。其實,這就是老人的基本想法或心態。當然,有些老人也想在活著的時候親眼看看自己將來住的“房子”究竟如何。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到我一個同學家玩。土壤發現他家的堂屋裡放了一口棺材,這可把我嚇壞了,趕緊離開了同學家。後來,我忍不住好奇心問了一下我同學他們家棺材的事兒。同學告訴我說,那是他爺爺為自己準備的。聽同學這麼一說,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他的爺爺看上去很年輕,而且還很健康。後來,我問了我父親,我父親告訴我說:那是我同學的爺爺不願意在將來給我同學的父親添負擔而為自己早早準備的。

說到這裡有人會說,不就是一口棺材嘛,能夠給子女添多少負擔?做子女的難道連父母的棺材都買不起嗎?

在我小的時候,農村家庭都很貧窮。記得有一次我需要買英語練習本,愣是湊不夠八分錢。無奈之下,只有等第二天母雞下了一個蛋後才湊夠了買英語練習冊的錢。試想:在這麼貧窮的年代,想湊一口棺材錢是多麼的不容易。因此,許多老人,不,應該是還十分年輕的人,就會早早的預備自己的後事,從而為兒女減輕負擔。

當然,老人早早為自己準備棺材的現象多存在於過去的年代或現在偏遠的農村。現在的大部分農村地區基本上已經沒有了這種現象。因為現在的經濟條件好了,老人不用再為子女無力給自己置備棺材而發愁了。所以,這種現象已漸漸消失。



至於說害怕不害怕的問題,這基本不用回答。因為棺材無非就是幾塊木板,值得害怕嗎?除非是小孩子。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老人之所以會給自己提前準備棺材,這就是老人疼愛自己子女的表現。不過,這種情況已不多見,畢竟,現在的經濟狀況比幾十年前要強多了。


老胡說三農


這個其實很簡單,因為我是農村人,我有絕對的權威來回答這個問題,這些老年人還活著的時候,為什麼給自己準備棺材?其實我們應該把它叫做壽材,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在做素材的時候,材料也好也好,就是自己掏的打的壽材也是自己滿意的那一種,他們最擔心的是,如果說我現在能掙到錢,我不去安排我的棺材,等有一天我沒能力掙錢了,我的兒女們會給我打棺材嗎?他們最擔心的是自己死後沒有棺材睡,也害怕因為棺材的問題,導致兒女們不合,所以農村很多60歲左右的吧,就開始給自己安排後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