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亂象需要政府監管

1.粉絲流量和關注度可以刷。刷粉絲刷關注度,在網絡上已經氾濫成災。很多演員不是通過演技上下功夫,而是通過刷粉絲流量和關注度,來提高知名度。


影視亂象需要政府監管

 圖片來自國內最知名的搜索引擎


            


影視亂象需要政府監管

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李連杰和謝霆鋒在舞臺上奮鬥了幾十年,幾乎家喻戶曉,,其新浪粉絲數才700多萬。很多小鮮肉在國內出道沒幾年,卻和他們粉絲數差不多,甚至有的竟然遠遠大於他們。范冰冰其弟大約2018年年初出道,至今就有780萬粉絲。以下某小鮮肉單條微博轉發量竟然過了一個億。某媒體調查發現,該微博的轉發主要是由諸如“XXX粉絲團官微”、“xxx數據站”、“xxx姐姐團”等賬號構成,而這些賬號轉發這條微博十幾次甚至幾十次。這些數據令人質疑。

2.名譽可以買.作者前幾年前曾就職的公司,僅花了幾千元就購買了國內某頂尖媒體的"最具創新企業獎".花錢買名譽,是可以行的通的.所以不要太在意明星身上所揹負的名譽,事實證明,那些從韓國過來的被各種名譽光環包裹的"小鮮肉"們大都沒有沒有什麼演技,甚至只會"娘娘腔".所以我們也不應把韓國的各種"獎項"看的太重,用錢來購買"榮譽",是很多新人或新公司迅速提高知名度的手段之一。

3.播放量造假。無論是對於片方、平臺方還是投資人來說,影視劇的播放量都在刷量,已經成為“潛規則”。當同行都在刷量的時候,你的電視作品即使做得好,你不刷量你的作品就會被“刷量作品”遠遠甩在後面,那麼你既上不了“熱搜”,得不到網站推薦,也不可能在視頻網站的主頁“立足”,你不刷,你的作品就沒有生存空間了。這種情況下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你的作品優不優秀已經不重要了,會不會刷量才是重要的。


影視亂象需要政府監管


4.票房造假。一般就是在預售或上映前幾天,刷票房,刷排行榜和熱搜,引發媒體和公眾關注, 而經過各方媒體宣揚後,作假影片的被關注度和吸引力就會遠遠高於“貨真價實”的影片,很多不明就裡消費者本著好奇之心買票進了影院.而不刷量的作品,由於在放映初期"量"上的不佳,中後期也就少有或沒有排片機會了,同樣是“劣幣驅逐良幣”。

綜合各種造假,其實只有兩種造假。一個是演員的造假,一個是影視公司的造假。本質就是演員與演員之間的惡性競爭,影視公司與影視公司之間的惡行競爭。通常情況下,一個演員的演員表演能力與其粉絲數、受關注度以及榮譽是成正比的。也就是是你的流量越多,證明你越是有表演能力的,那麼影視公司和廣告主就會關注你。然而現狀是某些影視演員以假流量(刷出來的)騙得了他們的信任因而片約和廣告不斷,而流量真實的演員因為流量不足而不受關注沒戲拍更沒有廣告拍。至於影視公司對票房和播放量的造假也是同樣道理,他們之中有公司為了收益而刷票房或播放量,而其他公司也不得不刷,你刷我也刷。市場就亂了,好片打不過刷量的片。李逵被李鬼打敗了。


影視亂象需要政府監管


破解亂象的關鍵就是政府監管。影視界一天得不到有效監督,影視界的惡性競爭一天也不會休止。而監管的核心是保證影視評價體系的公開與公正性。具體地說⑴要對國內主要的社交、視頻、購票的數據管理起來,保證粉絲數、轉發量、播放量、票房數等數據真實性,對於參與數據造假的企業給予與其營收相匹配鉅額經濟處罰,演員給予禁演等嚴懲措施。⑵要對企業的“授譽”權,進行限制和管理,以保證榮譽的客觀性。不適於企業頒發的榮譽,堅決禁止,比如說“國家精神造就獎”;適於企業頒發的,企業要對外公開評選依據以及過程,以避免企業授譽淪為“金錢與名譽”的交易。⑶水軍的存在,嚴重妨害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要對其進行嚴厲打擊,比如說可寫入其徵信檔案,買房買車拒絕提供貸款。⑷提高入行門檻,杜絕品行低劣和演技較差者進入。郭美美賭博、炫富,天佑宣揚色情、吸毒,很多小鮮肉只會拍廣告,不會拍戲。當前進入演藝行業的門檻太低了。因此國家要提高入行門檻並針對要入行演藝界的人員設立專項考試,開設文化課和專業課等考試科目,文化素養、專業技能不合格的不能在社會主流媒體從事演藝活動。要通過考試選拔出德藝雙馨之人來繼承和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認同作者觀點,記得轉發.關注作者,查看更多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影視亂象需要政府監管

這個獎項似乎應當由官方而不適合由企業來頒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