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快报:清河志愿者抗“役”路上最美的“一抹红”

连日来,清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加入的志愿者、理发师毕飞涛和他的小伙伴们将临时“理发店”直接搬到了各执勤卡点,为坚守“疫”线的100余名执勤人员送去了温情又实在的理发服务。

在清河,像毕飞涛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积极响应清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号召,奔走在抗疫志愿服务一线。

清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自2019年11月26日正式揭牌运行以来,结合“五小”形式,实施“十大精品项目”,整合各种资源,积极寻找、引领、培育特色品牌志愿队伍,努力打造上下联动、全域覆盖、高效运转的志愿服务体系。

尤其自疫情发生以来,该中心实施“三变一送”服务,广泛发动志愿者,统筹安排全县志愿服务力量,组织号召各镇(村)文明实践所(站)、各单位志愿服务队科学、有序、专业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

一线“志愿红”,化身社区居民的“守护神”

“我是党员,我报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在抗疫一线温馨暖人的“志愿红”,带动了更多志愿者踊跃投入战斗,守好全县疫情防控“安全门”。

“我承诺:严阵以待,备战有我!担当作为,冲锋有我!”这是清河县总工会23名党员志愿者铿锵有力的宣誓。全县各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驻守清河县各居民小区,24小时轮班值守,在主要出入口设置警戒线、设立检查岗,对出入小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出入登记,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出入。他们用爱构筑防疫长城,用心做好社区居民的“守护神”。

农村“大喇叭”,铸造防控疫情的“声力军”

“众村民,疫情来,莫着慌,不可怕,卫生讲,规范做,待在家,全民动,共防控……”一段农村“大喇叭”硬核喊话的短视频火遍朋友圈。谢炉镇党委书记杜九星编写了疫情防控“三字经”“六字诀”和防控“顺口溜”。

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实际出发,号召全县各镇文明实践所积极组织引导辖区内村庄,利用“大喇叭”让防疫之声“响”在村民耳边,“通”到群众心里,共同铸造全县防控疫情的“声力军”。其中,坝营镇许庄村“方言版”防疫宣传、连庄镇“大喇叭快板”等成为农村防疫宣传的创新形式。

最美“逆行者”,散发共克时艰的“正能量”

交警父子刘成亮、刘连帅,舍小家、顾大家,在不同的岗位,用同样的坚守,并肩挺身在抗击疫情一线;“最美夫妻”何文潮、黄秀英,每天驱车六十余里,准时赶到卡点执勤,奔波于城乡之间,风雪无阻,相偎相伴。“白衣天使”焦伟伟,主动请战,把前臂骨折刚下手术台的儿子交给老人照顾,匆忙披上战衣,奔赴医院;还有在母亲弥留之际仍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来不及和母亲告别的大裴村党支部书记裴书明……

在清河,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多点布局,全面开花。志愿者的一个个暖心善举,一句句感动话语,一幕幕感人画面,为全县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他们,是抗“疫”一线的“逆行者”,是沙场奋战的“先锋队”,是群众安危的“守护神”,他们毅然挺身,奋力前行,用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成为抗“役”路上最美的“一抹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