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會給哪些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

昨天回答了另外一個非常類似的問題,今天看到這個問題,希望可以重新再回答一下,給更多人分享我的想法。

下面的內容,我想了很久,也寫了很久,希望大家可以認真看看,我相信對大家一定有一些啟發。


我總結了3大類的行業,共計10個行業或領域,是我認為在疫情過後,會有所發展,甚至是有爆發增長的。

當然,不一定全面,可能會有所遺漏或者不妥,但我覺得可以作為大家思考的參考內容。


一、被肺炎疫情壓抑的服務行業

01、餐飲業

相信大家都已經被這個春節枯燥的家常便飯折磨得不死不活了。

我們回顧當年SARS影響的餐飲業:

在2003年非典開始之後一直到6月份,餐飲門店關門歇業率達到了70%,經營業績普遍比 2002年同期下滑50~80%。

那個時候,甚至連餐飲巨頭海底撈,也被爆出幾乎破產的消息。原本人頭湧湧的門店,當時也是變得異常冷清。

其股票也在1月下旬跌停。還有西貝、呷哺呷哺等等,都如同進入地獄般的難熬。

但是,在2003年的Q3、Q4,餐飲業的增長非常迅猛,到了當年10月,餐飲營業額已經同比增長16%,恢復到年初的水平了。而這個增長還在繼續,到了年底,全年的營業額還比2002年增長了14%左右。

這就是報復性增長。


02、旅遊業

不必多說,疫情對旅遊業在今年春節的影響,可謂如山大。

各種機票、酒店、團隊旅遊產品的退訂,都對旅遊公司造成巨大的影響。本來春節是一個瘋狂提高毛利賺錢的好時機,現在不僅沒賺到錢,還因為原來的各種買斷資源,人力成本虛耗導致大面積的虧損。

不難想象,攜程、飛豬、美團酒旅的Q1財報一定很難看。

這次疫情會給哪些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

但是,跟餐飲一樣,旅遊業也會有非常明顯的報復性消費。

還記得我當年在攜程負責泰國旅遊的時候,遇到2011年的泰國洪水水災,我全年的泰國業績基本完蛋。但是到了2012年,業績簡直是不坐上火箭的速度往上漲。那個時候,我能體會,啥叫什麼都不用幹,躺著收錢。

我們回顧旅遊業在非典後的業績,也是能發現這樣的規律。

我相信,旅遊業在疫情過後,一定會迎來巨大的爆發期。畢竟消費者手中的錢,留給旅遊的,始終會用在旅遊上面。(大家可以好好體會這句話)


03、文娛業

春節電影全體撤檔,只有一部《囧媽》秀了一下操作,改為全網播放。

這次疫情會給哪些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

大家這個春節,不得不在家看老電影過日子了。為此,前不久我還特意寫了一篇《#在家抗擊肺炎# 推薦幾部電影過春節》,希望讓大家有更多選擇。

2019年春節檔票房59.05億元,2018年為57.71億元票房,由於今年春節基本沒有票房收入,由此估計大概就是損失了60億元左右。

而電影行業,會受到影院、檔期和電影質量的影響,因此哪怕消費者很想去看電影,瘋狂看電影,也會受到時間空間的影響,而導致復甦相對較慢。

我預計,如果只看疫情過後剩下的今年時間,一定會同比有所增長。但如果要全年增長,估計要等明年了。

電影之外的其他線下文娛類,也是一樣:舞廳、K房、遊樂場、球館等。

疫情過後,會由於春節期間的壓抑,而導致消費者會有更大的衝動去消費。


04、零售業

對我最大的打擊,是我每天必喝的星巴克竟然都大面積停業,這讓我這個咖啡控也受到了極大的折磨。

毫無疑問,疫情過後,當星巴克重啟的那天開始,我會瘋狂地喝!

除此以外,購物廣場、商業街,在經過春節的蕭條冷清之後,也很大可能會在後面迎來人山人海的畫面。

這次疫情會給哪些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

以上這些行業,大概率會迎來爆發的原因,也就是我上文多次提到的5個字:報復性消費

在計劃滿足需求的時候,得不到滿足。於是,以後再次遇到機會的時候,會考慮多滿足一下,彌補過去的損失。這是來源於我們對時間和滿足的等量感覺。

簡單舉例,就是當我們認為,我們損失了1個月的滿足時間,我們會在下一個月消費時,把上一個月的消費補進來,以此來彌補我們潛在認為的“損失”。

因此,在消費被壓抑的日字過去後,人們的消費會考慮壓抑期的本來預期支出,補充到當下的消費當中,從而消費得更多。


二、處於變革階段的部分行業

05、在線教育

之前我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聊到關於2020年之後的風口。

我跟我朋友說,要判斷風口,一個核心點是判斷當代主力消費者的特點。

這次疫情會給哪些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

上面這個圖,大致能幫我們判斷,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之下,他大概需要什麼基本的東西。

作為主力消費者的人群,大概是25~45歲,這部分人,就是80後和90後。也就是當年經歷了大學擴招以及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富裕子女。

這部分,文化程度較高,對新鮮事物抱有開放的態度。這也決定了2020年之後,主力消費者對各行各業的態度。

在線教育,要放在10年前,不是沒人想到,而是時機不對。因為網絡技術、因為人們的思想態度和文化程度,都決定不可能做成。

但是,放到今天,這卻是大概率能成的事情。

而這場疫情的到來,一定程度能加速這個變革的推進,因為在線教育能解決當下人們在不見面的情況下依然能學習的問題。

新東方早在前幾年,已經在推行在線課程。而到了今天,他們更是加大了宣傳力度。在我身邊,我兒子的英語早教機構,也跟我說,春節後改為在線課程,價格還賊優惠。


06、AI應用

本來就在風口,被吹了多年的東西,估計在今年之後,會得到更進一步的爆發。

原因很簡單,AI能更大程度降低密集勞動的依賴程度,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這無倫從健康風險的角度,還是生產競爭角度,都是更好的選擇。

當然,AI需要更多的算法和應用層支持(數據層現在已經不再是問題了)。

但我相信,這次疫情,會對大家加速推進AI的決心大大增強。


07、遠程協助應用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這個春節都首次嘗試了在家辦公的感覺了。

這是一次迫不得已的嘗試,同時也有可能是一次誤打誤撞的新開始。

一直以來,工作,大家都是想到把一堆人集中到一個地方,一起討論,一起敲鍵盤。但實際上,隨著互聯網各種應用的發展,是不是真的必須把人湊到一起才能實現企業目標?

釘釘在這次疫情期間,緊急上線了健康打卡、實時統計收集信息等功能。這也是給了大家一個信號,或許沒有什麼東西,是非得見面才能解決的。

在家辦公有好有壞,好的是可以節省成本,尤其對於中小企業,昂貴的辦公室租賃和水電費用,如果能減少,確實為輕鬆很多。壞的是效率和管控問題。沒法見面,意味著沒法隱形監督,也沒法互相吵架討論激發熱情。

這次疫情會給哪些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

我相信,只要嚐到一些甜頭,衡量得失仍然覺得划算,

那麼後面講究會有一些中小企業,或者大企業裡面的一些項目和部門,會逐步嘗試再加遠程辦公的。

這個事情,一定會帶動更多的新應用來幫助大家解決。


08、產業互聯網推進

繼移動消費、020、新零售之後,就是大佬日吹夜吹的:

產業互聯網。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TO B成為投資的新風向,而如何用互聯網技術,打通各個行業的供應鏈,實現數字化同步和效率提升,更是成為了重中之重。

傳統行業的變革,阻力是很大的,大環境和老闆頑固的腦袋,都是大石頭,難以撬動。

但是這場疫情,給傳統行業帶來一些迫不得已的做法,以及困境之下的重新思考。

如何在不用見面,人更少的情況下,完成過去要做的事情?

生產、發佈、推廣、接單?

以往的每個環節,都需要人,需要手工。

但今天,這種環境下,這些傳統企業不得不重新思考更安全,跟高效的方式了。

這就是產業互聯網的機會,因為大石松動了。

以上的這些行業,或許在疫情過後,不能算是迎來爆發,但一定會是迎來春天。

迫不得已的環境,會讓很多嘗試提早開始。

當嘗試的人,嚐到甜頭,他們會改變想法,向新的方向進發。


三、健康相關產業

09、醫療製藥

這個我覺得我也不用解釋什麼了,只要智商正常、有看新聞的人,都能有同樣的想法。

這春節,年貨是什麼?送禮比如送口罩!

這次疫情會給哪些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

本以為非典之後,我們有了足夠的經驗和儲備,但經歷這次肺炎,國家意識到還缺得太多。尤其在基礎醫療設備、藥物研發上,都還不足以讓事情變得穩妥。

當然,這次反應速度,已經比非典快很多了,重視程度、隔離、分析診斷、建醫院、補供應、控物價、宣傳教育,都做得挺好了。


10、泛健康領域行業

比如健身、體檢、健康諮詢、私人醫生、營養食品、保健用品等等,都一定是未來的風口。

哪怕不經過這次疫情,健康,也是未來越來會得到人們重視的環節。

如我上面所說,這代人,文化程度更好,對於科學的東西會更接受。

於是,少吸菸、不勸酒、多健身等等,你都能越來越在身邊發現。

疫情,只是一個加速劑。

這次疫情會給哪些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


四、最後,總結一下

這篇文章說得很多,每一段、每一句,都經過我的反覆思考。

這是我第一次相對全面的做一些預測。

除了希望給大家分享以外,我也希望以此來驗證自己的分析。

讓我們拭目以待。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希望你點個贊,真心感謝!

文章同時也收錄在我賬號(想入非非)的文章當中,歡迎點我賬號關注,方便你以後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