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頻率多少音質最好?

屹淼


一:從左至右開始:

增益:0;第一頻段:+6;第二頻段:+4;第三頻段:-5;第四頻段:+2;第五頻段:+3;第六頻段:+4;第七頻段:+4;第八頻段:+5;第九頻段:+5;第十頻段:+6

這種設置狀態,我稱之為:“完美低音”,這個設置方法的特點:低音比較醇厚、震撼但不渾濁,高音清澈具有穿透力而不會刺耳。大家可以和內置預設作比較。如果有的友友不喜低音重,可以隨意自己調節高低音調節旋鈕。音質絕對秒殺市面上絕大多數mp3播放器!

X

二:第二個均衡器設置我稱之為“極致搖滾”,適合演繹搖滾曲風,這個設置的特點是,高低音十分震撼,聲場強大,雖然人聲略顯有點遠,但是瑕不掩瑜,風格特點十分突出,送給喜歡搖滾風格的機油!從左至右開始:0,+6,+4,0,-2,-6,+1,+4,+6,+7,+9(如圖)

三:第三個均衡器我稱之為“最毒人聲”,之所以稱之為最毒人聲,就是因為這種均衡器設置的中頻人聲特別突出,但是,這個均衡器設置的三頻又十分的均衡,同樣的清麗通透,聽感十分舒服,使人久聽不累。從左至右開始:增益:0;第一頻段:+4;第二頻段:0;第三頻段:+1;第四頻段:+2;第五頻段:+3;第六頻段:+4;第七頻段:+5;第八頻段:+4;第九頻段:+3;第十頻段:+3


紳士黑鳥


我們平時聽到的歌,都是經過幾個步驟才能從樂器、歌手的演奏、演唱現場到你的耳朵裡。

採樣(把聲音轉換為數字信號)→壓縮(變成各種格式如:mp3)→解碼(把音頻文件轉換成模擬信號,一般由你的播放設備完成)→發聲(耳機音箱等把模擬信號轉化成音樂)

聲音本質上是一種機械波,那我們怎麼把聲音記錄下來呢。

就是通過記錄幾個點來保存,同一段波,如果像上圖一樣只有5個點記錄的話,最後的連線明顯就與本來的聲音有很大的不同了。

而每秒點的數量就是採樣率

但是不管用多少個點來記錄,我們記錄的都是一條折線,不是原來的波形,終究是有損失的,點越多,折線愈平滑罷了。

打個比方,採樣率就像是拍照時的像素數,不管後期怎麼處理,都是不能提高的。

那採樣率越高越好嗎?

不一定

人耳能聽到的頻率範圍是20HZ~20KHZ

所以理論上最低的採樣率也應該能記錄下20KHZ的波,也就是每秒最少採集40K個點

但是人們又發現,我們日常的樂器,人聲,都基本達不到這麼高的頻率

自然界主流聲音的頻率都在1K以下,這時候個循環用四十多個個點來記錄,就已經還不錯了

後來經過反覆驗證,超過40Khz的採樣率人耳就很難分辨了,所以加上10%的衰減,把44.1Khz就規定為了標準的採樣率。就有點像蘋果當年提的retina,超過這個標準,就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

我們日常生活中,電話是8Khz採樣率,廣播22Khz。然而英特爾提出了一個SRC的標準,會削減一些東西,但是這裡就不贅述了。

其實影響音質最嚴重的,在於壓縮。

剛採集完的音頻,體積都是很巨大的,普通一首歌的母帶未經壓縮都是動輒5、600M上下的,明顯就不利於傳播分享。

MP3就是一種壓縮比很大的有損壓縮,就會砍掉很多上圖的點。

碼率越大,被砍掉的細節也就越少。

所以儘量選擇碼率高的音樂,才能還原音樂製作人想表現的全部內容。


音樂酷


常用音質碼率對照關係如下:

標準音質:128kbps,每首約4M;

較高音質:192kbps,每首約6M;

極高音質(HQ):320kbps,每首約10M,也就是常見的Hi-Fi(高保真)音質;

一般標準就行,高保真的要設備支持


馬王爺


用音質碼率對照關係如下:

標準音質:128kbps,每首約4M;

較高音質:192kbps,每首約6M;

極高音質(HQ):320kbps,每首約10M,也就是常見的Hi-Fi(高保真)音質;

一般標準就行,高保真的要設備支持


小斌哥哥戶外


自然是碼率越高音質越好,320是mp3格式音頻文件的上限。

如果有機會下載更高碼率的無損,那最好了。現在電子設備帶動這些文件都沒問題。

音質的差別,不僅體現動聽程度上,我個人覺得對耳朵的損傷程度也不一樣。



果小樂


當然無損音質最好啊,但是如果你用手機聽或者電腦普通音響聽不出什麼差別的,需要專業的耳機或者音響你才能到更好的音質,軟硬都有要求的哦 [呲牙][呲牙]


蔣永貴


什麼叫頻率多少音質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