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詩比作鐘樓,誰的哪首詩代表金頂?哪四位詩人能代表四根柱子?

行著茶酒之路


老師您好!如果把唐詩比作鐘樓,我認為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當為金頂;李白、王昌齡、賀知章、陳子昂可作四根臺柱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節選)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作“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有1400餘首傳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另外,他有一首名篇《望嶽》,寫得非常有氣魄。

《望嶽》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李白的《將進酒》也很豪邁!

《將進酒》節選: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王昌齡的《出塞》也很有氣勢。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賀知章的《詠柳》也很有特色: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也應該榜上有名。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魯呦萍


把唐詩比作鐘樓,誰的哪首詩代表金頂?哪四位詩人能代表四根柱子?

我認為能代表金頂的詩很難抉擇,哪我就先說四根柱子吧!其實何止是四根柱子,恐怕八根都不多吧!



春光懶困倚微風,

淚溼羅巾夢不成,

天街夜色涼如水,

相思迢遞隔重城。



這四句唐詩串聯,每一句代表一位詩人,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可稱為四大臺柱,不分伯仲,王維,王之煥,孟浩然,張繼等等,他們的詩也各有千秋,難以取捨。



如果代表金頂的詩,李白的詩是最豪氣,最浪漫,最誇張,最霸氣的。比如說《將進酒,君不見》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但有一首比李白更霸氣的詩——你知道是誰寫的嗎?

明朝游上苑,

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

莫待曉風吹。

這首詩,是武則天《臘日宣詔幸上苑》,真是霸氣十足,體現了一代女皇武則天至高無上的尊嚴!


暖心2020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堪比金頂,《春江花月夜》被稱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孤篇蓋全唐,它足以丈量和點數唐詩星空的燦爛輝煌。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影響了詩仙李白和坡仙蘇軾對人月共存這一古老話題的進一步詮釋。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既是對宇宙本源的探索,同時又賦予了對人類進化的深深思考。〝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影響了張九齡創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影響狀元詞人張孝祥創作〝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和〝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明月與延綿不絕的相思,影響杜牧創作〝欲寄相思千里月〞。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堪稱四根柱子。



毛施姝姿


回答問題,向來直接!古語有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今天是說“文”還非得說出個“金頂”和“四柱”,那說不得老夫就要昧下良心了,歡迎批鬥!

第一個問題“誰的哪首詩為金頂?”

答:把唐詩比作鐘樓,那這座樓必定光芒萬丈,但作為金頂,卻寶光內斂樸實無華,但平凡之下蘊含澎湃能量。那就是“詩魔”白居易的《對酒》全詩二十二句一百一十字,避嫌湊字數四句話概之:生死錢權如浮雲,賢愚貴賤共陳土。但問人生何為貴?聚親會友一杯無。

傳世詩篇兩千百八餘首,題材涉獵所有場景,形式多樣蓋大家,通俗易懂婦孺通殺。入世為官則造福百姓,出世歸隱則獨善其身!看過熱播劇《慶餘年》中的小范詩仙麼?老白就像他,開了掛一樣,什麼都會什麼都寫還寫的那麼優秀,不同的是老白的詩都是原創,不是背誦。此等人物出現在中唐,真的是初唐,盛唐詩人的幸事,對比下面“四大臺柱子”,境界上必須登頂呀!

第二個問題“哪四位詩人能代表四根柱子?”說實話這麼大的鐘樓,柱子應該需要很多的!這裡只有四根,那沒辦法只能歸屬“唐詩四大派”的傑出代表了。(以下東西南北不代表方位)

東柱子:山西王維王摩詰,“山水田園派”傑出代表,河東王氏門閥的重要人物,官二代富二代,少年得志,京都附近有重金豪宅,精通詩、書、禮、樂、畫,尤其善寫山水田園詩,人送綽號“詩佛”,但他信仰的是道教!

西柱子:河北高適高達夫,“邊塞詩派”傑出代表,父為渤海高氏門閥,母為渤海吳氏,,官二代,醉心官場能審時度勢,官運亨通但仍感懷才不遇,尤其善寫邊塞詩,造詣頗深,被封爵“渤海縣侯”。

南柱子:湖北杜甫杜子美,“現實詩派”傑出代表,官三代,姥姥家也是名門望族,生活富足。先是求道雲遊,後求取功名,可惜時運不濟,四十三歲才得一小官,又被“安史之亂”波及,顛沛流離後半生。尤其善寫邊塞詩,人送綽號“詩聖”。

北柱子:“楚人”(出生地有爭議)李白李太白,“浪漫詩派”傑出代表,皇室宗親。年少成名求仙不得,中途入世求官,怎奈“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也怪自己缺乏政治頭腦,一生借酒澆愁鬱郁不得志。能文,文采被稱“謫仙人”。能武:劍術通達號“青蓮居士”(青蓮劍客,青蓮:一把名劍)。尤其善寫浪漫詩,且五言詩七言詩,詞、賦的造詣均臻至化境,人送綽號“詩仙”。

以上四大臺柱子,在文學史上也是光芒萬丈的人物,可惜都有不同的執念,終難登頂!

回答完畢,謝謝!



有道是說


如果把唐詩比做鐘樓,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可代表金頂,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是四大臺柱。

  •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一生僅留下兩首詩,其中一篇便是這首《春江花月夜》,被後人稱之為"孤篇蓋全唐"。這首詩意境美,整篇詩涵蓋月夜下的江水,花樹,扁舟,人互相依偎,寧靜而美好。飽含哲理,詩中一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點出了個人生命短暫,而月亮似乎還是那個月亮。表達了生命輪迴的思考,發出了年華易逝,世事變遷的感慨。情景交融中以靜襯動,寫出了從月出到月落間自然景物的自然更迭,靜謐中帶著極強的渲染力。
  • 李白,杜甫做為唐詩的臺柱子之一,不容置疑,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是唐代最著名的浪漫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他與杜甫被人們譽為詩國中的雙子星座,後人稱"李杜"。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現流傳於世的有一千多首,有《李太白集》傳世。杜甫是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具有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充溢著詩人始終如一的熱愛祖國、同情人民的激情。在詩歌藝術上,更是起到集前代之大成,開後世之先路的巨大作用。著有《登岳陽樓》《贈李白》等作品,後人稱為"詩聖"。
  • 韓愈,唐代古文家,詩人,哲學家。因死後溢"文",後人又稱韓文公。韓愈一生,在政治、文學、哲學等方面都有所建樹,他最突出的貢獻領導了唐代中期的古文運動。韓愈寫詩有一個顯著特色,就是"以文為詩"。著有《送窮文》《送惠師》等等著作。
  • 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詩歌有著自已明確的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這十四個字是他文學的創作要求,也是他文學主張的綱領。著有《白氏長慶集》、《白香山集》等等著作。
  • 總之,唐代詩人之眾多,唐詩的作品之繁富,體裁之齊備,風格流派和題材的多樣化,它在思想上藝朮上所達到的深度與廣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唐詩標誌著我國古典詩歌發展進入了完全成熟的階段。

聽風軒主


鐘樓金頂,我選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其詩有“孤篇蓋全唐”之譽,詩人也有“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之稱。

此詩是不少80 90後上學時的必背詩,我就不細說了。

至於四根柱子,我選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商隱,前兩位估計不會有人有異議,後兩位純屬個人比較喜歡,認為其成就也在唐代詩人中數前列,所以推薦入選。


記憶如火


個人覺得,雖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有孤篇蓋全唐的美譽,但唐朝是詩的巔峰,每個作品都有不同的意境,代表著不同的態度,應該說唐朝的詩就是一個堅固的地基,任隨我們在上面暢享,金頂只有靠後來人去完成。

能代表的四根柱子個人覺得:

1、李白,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

2、杜甫“詩聖”,將詩寫成史,可見杜甫的詩多麼厚重,沉甸甸得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通常來說,這樣的人在當世不受待見,在一個娛樂至死的社會也很難有知音。他就像一座豐碑,永遠的豎立在那裡,經得住時間的洗禮。

3、白居易,號稱“詩魔”——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 寫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

4、王維,這個也是有頭銜的“詩佛”,是多才多藝的詩人,而且王維眾體皆善,其山水詩在唐朝可以說是沒有對手。他的詩歌意境深遠,筆法如出水芙蓉,又盡帶禪性。他天生的藝術氣質,獨有的畫家,音樂家的敏感是旁人難及的。


僅個人觀點!


大樹青橙


【我的選票】金頂:李白 四柱:杜甫、白居易、王勃、李商隱;或者:金頂:李白 四柱:杜甫、白居易、王維、李商隱。下面簡單論述。


唐詩形勢風格

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絕句和律詩,分五言、七言。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


唐詩發展歷程

初唐時期

代表作家是“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加上陳子昂,他是第一個舉起詩歌革命大旗的作家。

另有沈宋、文章四友等。

盛唐時期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另有王維、孟浩然代表田園詩派和高適、岑參代表邊塞詩派。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包融被稱為“吳中四士”。

中唐時期

前期代表詩人劉長卿(多寫五言,被稱為“五言長城”)、韋應物(山水田園詩,承繼王孟)、盧綸、李益(邊塞詩,承接高適、岑參)

後期則出現“新樂府詩派”(元白為主、王建、張籍、李紳等,重寫實,尚通俗)、“韓孟詩派”(韓愈、孟郊、李賀、賈島、姚合、盧仝、馬異、劉叉等人,尚奇警,,雄奇怪異,以文為詩,務言人所不敢言)

晚唐時期

小李杜、溫庭筠、韋莊等


詩歌派別

山水田園詩派 -- 多青山白雲、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於陰柔之美;多五言古詩、五絕、五律。盛唐王維、孟浩然、中唐韋應物、柳宗元等。

邊塞詩派 -- 多寫邊塞雄渾,風土奇異,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征戍的艱辛等,代表人物:高適、岑參、王昌齡、李益、王之渙、李頎。

浪漫詩派 -- 色彩絢麗,想象奇幻,筆調奔放,崇尚自我。 代表人物:李白、韓愈、孟郊、賈島、李賀等

現實詩派 -- 憂時傷世,悲天憫人,代表人物:杜甫等,其實這個很多唐詩人有涉及。

韓孟詩派 -- 求奇避俗,韓愈、孟郊、李賀、賈島、姚合、盧仝等人

新樂府詩派 -- 白居易、元稹、王建、張籍、李紳等人


體裁的劃分

這裡我們引用下。

《唐詩品彙》是明代高棅編輯的唐代中國詩歌選集,後人雖有爭議,但它在我國的唐詩選本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唐詩品彙》將唐詩分為初、盛、中、晚,每一詩體又分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變、餘響、旁流九格。大概是古人比較系統的一次排名了。

每一詩人在各體中的位置,是變化不定的。

各體裁比較靠前的是:

五言古詩(中短篇):陳子昂,李白,正宗。杜甫,大家。

五言古詩長篇:李白、杜甫、韓愈。

七言古詩(中短篇):李白,正宗。杜甫,大家。

歌行長篇:駱賓王,白居易,元稹。

五言絕句:李白,王維,崔國輔,孟浩然,正宗。

七言絕句:李白,王昌齡,正宗。

五言律詩:李白,孟浩然,王維,岑參,高適,正宗。杜甫,大家。

五言排律:王維,李白,孟浩然,高適,正宗。杜甫,大家。

七言律詩:崔顥,李白,賈至,王維,李頎,祖詠,孟浩然,張謂,高適,岑參,王昌齡,正宗。杜甫,大家。

李白,七次正宗。幾乎全部是正宗。

杜甫,五次大家。不知何故,雖然大家和正宗就差那麼一點點。按說七律杜甫可是很擅長的。

王維,四次正宗。

孟浩然,四次正宗。

王昌齡,一次正宗。不愧是”七絕聖手“。


需要說明的是,其《凡例》:“大略以初唐為正始,盛唐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為接武,晚唐為正變、餘響,方外、異人等詩為旁流。“


也就是說大體上正始,可以認為是創始,是先輩,不一定是最好的。而且側重於盛唐詩,而比較地疏略初唐、晚唐詩歌。

所以,我們看到白居易、李商隱等都不可能得到正宗的。我們姑且看之。

晚唐的小李杜絕對是不可忽略的。


小結和選擇

金頂:李白


四柱裡,杜甫肯定要佔一個了。可能很多人認為第一的不是李白,是杜甫呢,畢竟號詩聖嘛。

第二個,個人傾向於選白居易。其有”詩王“之稱,更有將其列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從分期來說,他可代表盛唐,從詩歌派別來說,他可代表”新樂府詩派“,其通俗易懂也拾得唐詩廣為傳播。”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

第三個,從初唐四傑裡選吧,畢竟肇始,怎麼也是先把柱子立起來的吧。就選王勃吧,這個人實在是太有才,如果不是早逝,說不定可比肩李白。

最後一個需要費點思量。邊塞詩是唐詩重要流派,如果缺了總覺得少點啥。可惜乎這派,岑參、高適比起其他四人來,名氣總是要略遜一籌。

小李杜不入選,似乎也說不過去。尤其李義山,他的風格愛的人愛的要死,旁人是學不來的。

韓孟詩派的雄奇瑰麗也難以割捨,鬼才李賀實在是很招喜歡。山水田園詩,王孟二人總的有一個 ....

哎呀,太難選了

按個人喜好,最後一個選李義山吧。畢竟其詩在構思新奇方面也是著稱的,可彌補韓孟一派未入選。


還有一個選擇,就是以 山水詩派 王維 入替 王勃。王維此人也是天才中的天才。


殘陽暮裡酹江月


大唐氣象,各領風騷,語出萬千之端而難競,沒有金頂。

太白窮極想象與詞藻,唯欠離騷之悲憫;

大杜能憐蒼生惜人間,但缺天縱之瑰麗;

樂天天地人神各相顧,青蓮子美各半邊;

王孟田園山水愛自然,只是意情太清歡。

餘者皆有可讀可圈點,欲攀頂峰也枉然。





八風吹一一老獸


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唐朝興盛,詩才濟濟,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詩狂賀知章、詩囚孟郊、詩鬼李賀、詩豪劉禹錫、詩傑王勃、詩奴賈島等都是唐朝詩人大名家,都有傑出的傳世之作品。有的浪漫飄逸,有的批判現實,有的山野風情,有的田園風光,有的愛國情懷,有的疆場吟煙,各懷情愫,各領風騷,所以不能用金頂的說法來比喻唐代詩人的詩作。同時對於唐詩的評判缺乏標準,後人雖然總結了一些如同押韻、對仗、平仄等格律詩的要素,但是,有些唐詩卻不循規蹈矩,古風十足,卻名揚天下,閃耀古今,流傳千古,如李白的將進酒。詩體、詩風、詩意、詩義、詩情,到底以哪一個作為評判重點,目前無法統一,也難以評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