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原的农村当地没特产,种地就是小麦、玉米,怎样发展其他农产品?

北漂创业保先生


山东平原地区没有农产品特产,但是山东是有名的蔬菜种植大省,也是蔬菜输出大省,蔬菜的需求量很大,如果看扶贫脱贫报道,大家都知道国家会有一个扶贫脱贫的办法,这个办法也适用于没有农产品特产的地方,办法就是一点带点,至于怎么一点带点那要看当地的人民愿不愿意去学习,去交流,政府会引导,其实,蔬菜就是山东农产品的特产,平原地区如果也种蔬菜,也属于农产品特产,关键特产是量大,和自己种个花花草草不一样


田斌VoLg记


你好,我是转转在农村,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山东平原农村的,在我们这边一直以来都是种小麦和玉米为主。

记得小时候人们都不兴出去打工,各家各户都会种上几亩棉花能多卖点钱增加收入。不过棉花管理繁琐活多,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进城打工,收入比在家种点棉花强,导致几乎没有种棉花的了。还是种小麦玉米的居多。偶尔能看见沟边地头上种一点棉花的也都是为了给孩子做棉袄用的。

这两年提倡土地流转,种植也有些改变我们这有一个村子的地全都种了红薯。

靠沙河边的有的种果树,桃树 杏树 葡萄 核桃…还行成了采摘园。

也有一些种菜的 大头菜 花菜 芹菜 茄子…等。

有几个村都种的有苹果园,在苹果园里还可以套种点青菜特别好!

最后希望你能找到合适的种植项目,日子越过越红火!




转转在农1


先说说我们这里,我们这里属于关中中心地带,过去农民全部播种小麦、玉米;那个时候家家情况一样可以说因为老百姓的眼光的局限性,都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我记得小麦、玉米最好的价格的时候就是一元钱左右,就是一元多钱的时候老百姓买点粮食留够自己吃点心里也是乐开了花,我家里有五亩地亩产小麦也就800斤左右、玉米好的时候亩产1000斤左右如此算下来家里总收入也就9000元左右,除去化肥、农药、浇地水费还不算人工家里纯收入还不到5000元,如果放到现在可以说就靠地里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问题;如果农民地里以农作物为主那就很难养家。

现在我们这里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农家地里都栽植了苹果树桃树、杏树、葡萄树、也有栽植雪松的,还有搞大棚经济的,老百姓都想着法子让地里增加收入。

那么山东平原地带的老百姓如果可以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请农业专家根据当地土质、水质、气候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研究给老百姓指出正确的挣钱路子那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

我说的我们这里当地老百姓在农田里具体的经营情况,可以参考;但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经营哪方面的项目,最后说一点,如今我们国家大力提倡养殖业,国家还予以扶持,也何尝不是一条好路子。


北莽原的春天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山东区烟台,寿光,青州,聊城,滨州,沂南,日照,金乡,兰陵,曲阜,济南等地各区都有各自农业特色。也是全国最大的蔬菜大省,全国都在学习。

你谈到的平原地区可能是沿黄一带的鲁西,鲁北区域,小麦,玉米,大豆,作物倒茬。个人建议发展特色的适合露地栽培的套种模式,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多了一笔额外经济作物收入,谈几个我见过的茬口。与你共享。

1.小麦套种辣椒,模式,小麦播种时留行,采用‘三二式’模式,就是在秋种时按3行小麦套种2行辣椒。虽然小麦少种了1/3,但由于通风透光好,不倒伏,穗大千粒重高,小麦能亩产900-1000斤。另外,套种的辣椒种植早,座果率高。辣椒以朝天椒类型,品种要找时兴的新品种,顺卖价格高。

2.小麦套播西瓜模式,该模式需要一定的西瓜种植经验。另外连续玉米小麦茬,多年连续使用除草剂,除草剂存在一定的残留,如果改茬,需要提前一年,减少有残留类的除草剂使用。这点很关键,特别是部分流转土地的容易碰到,无缘无故一片地,的死苗或者长势很弱。可能就是除草剂残留引起的。

3.这两年比较多的小麦采收后,种芝麻模式,该模式管理也比较简单,注意合适的追肥和虫子的防治,微量元素的补充,效益近两年也比较高。

多种种植茬口的稍微调整,一般都会有收益的增加,一家能够轻松管理15-20亩地,利用合适的机械耕作收获,一年的收益还是相对可观的。

以上是根据你提到的问题,谈了一下我的看法,第一,第三种,增加的人工不算太大,投资收益比好可以。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到你。





让农业管理更轻松


山东地区农村的种植作物一般是两年三熟。花生种植五一之前播种,国庆节前后收获。收获花生之后进行冬小麦播种,第二年夏至前收割小麦,随后播种夏玉米。深秋收获完玉米之后,土地闲置到下一年五一,再进行花生播种。周而复始。

粮食种植的收入是比较低的,近年来天气干旱,产量上不去,价格又下降。种小麦和玉米,除去化肥,农药,机械费用之后,所剩无几,这还是不计算人工费的情况下。所以,年轻人一般不愿意留在村里种地。

在农村,还是有很多可发展农产品的。这几年发展迅速但趋于鼎盛的是桃子,草莓的种植。去年秋季桃子价格一般,但产量优势明显,效益可观。草莓今春的低迷是受新冠病毒影响的,晚茬上市的,应该有不错的价格。

青岛地区,形成规模,多年持续扩大种植面积,但收益一直很高的是甜瓜和油桃的种植。一方面有了专门的批发市场,另外,形成了自己的品质就势。销往全国各地的甜瓜甚至有自己的身份证。管理上有相当的技术,需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近年来,重新被认可的有当年救灾作物红薯。新培育的食用品种,“西瓜红”被誉为比板栗香甜可口。市场上零售销量也很大。而加工淀粉类品种,需求更大。红薯种植管理都很简单。生长过程中,采摘红薯嫩叶销售,价格也很高的。

还有值得发展的是蔬菜种植。大田蔬菜成本低,生长期普遍比较短,一年可以多次收获。一季碰上好的价格就高于种粮的收入。种植订单类蔬菜,象加工色素的紫色甘蓝,不用担心价格波动,管理好,提高产量就可以了。






张力山


欢迎大家阅览《农大知事》栏目,本栏目会为广大读者朋友持续不断地提供“三农”相关常识,欢迎关注!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农村如何利用当地的优质土地与人工资源,发展经济作物种植。

农大地处山东的西南部菏泽,这里属于典型的平原地带,在本地境内没有一座山脉,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冬小麦与夏玉米,一年两季,在当前大部分农民以打工为主的生活状态下,这样的种植方式也是最为省事省力的了,但是农业收入也确实不怎么理想。

在我当地农业的发展方面,近些年来主要的经济类露天作物种植有大蒜种植、辣椒种植、红薯种植,设施种植模式主要有温室大棚蔬菜与水果类种植,并且由原来的个体农户种植模式,转变为规模化种植,成区化种植等,也带动了不少农产品加工业的成功典范。

在农村有句老俗话,叫做“一亩菜三亩田”,其意思也是说明种植经济作物要比种植粮食作物的收益高,因此,如果一心想要在农业发展上有所建树,那就不要三心二意,一会打工一会又务农。

目前在农大老家这里,就有人专门在家务农,他们瞅准了农业发展的机会,在种植上就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比如种植大蒜、种植辣椒等,也获得了很不错的收益,甚至要比外出打工强很多。

现在农村有些村民由于常年外出打工,他们有的人也在外地发展得不错,对于村里的承包地就根本没有心思种植了,于是那些专业在家务农的村民就利用这样的机会,用很廉价的价格在村里承接那些不愿种植村民的土地,然后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

现在大部分的村民都外出打工了,但是家里还有不少的留守妇女和老人,在村里承包土地种植又能雇佣这些廉价的劳动力。当前在农村发展农业,就这样利用“你弃我取”的方式,在村里廉价包地,再用廉价人工降低种地成本,从中获胜。

不瞒大家,在农大老家当地农村,本村人现在转包其他村民的地,有的都不需要任何费用,即便是有费用的,通常每亩地也就给两三百元的价格,用工方面更是廉价到你都不敢想象,一天能让那些留守人员能挣个三五十元,都要挣着干。

有这样的优越的土地与人工资源,再加上自己对农业有着深深的热爱,在村里承包上百十亩地,分别种植上多种经济作物,相信每年也同样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当然了,经济作物的价格每年浮动较大,因此,在种植模式上不要太过于单一。

去年的夏季,大蒜价格是一天天渐长,在大蒜收获的时候,大蒜的地头价格每斤都能卖到三到四块钱,就按普通大蒜亩产3000斤来算,这样每亩地大蒜的毛收入能挣多少钱,大家应该都会算这个账吧。

虽然说近些年来,不少人喊着种地不挣钱了,这不挣钱的原因,基本上是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轮流种的模式,这样种植的方式确实挣不多,但是如果能够利用当地的优质资源,改种发展其它农产品,收入也还是可行的。

更多关于三农的文章,请点上面的“关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转发与收藏都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么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本栏目会尽力帮您解答,谢谢!(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

农大知事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我是在山东菏泽,地处鲁西南大平原,就是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多少年,困扰了几代人。

过去农村落后,种地就是解决温饱问题,先是种地瓜吃饱了,后来的小麦玉米,这又是一个生活条件提高的标志。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人们又不满足小麦玉米这个传统化的种植,于是地处鲁西南大平原的农民们又进入了长时间的思考,我们平原没有值钱的特产,怎样才能打破这个格局,我们这里近几年做了大量的种植改革。

农业,以种植为天职,承包地以后,我们就种起了芦笋,以点带面逐步发展壮大,形成种植加工出口产业链,芦笋成了菏泽特产,也做成了我们当地的宣传名片。

我们地处黄河故道,桃树杏树是我们这传统果木树,当初打算大面积栽种桃树,我们以组为单位派人出去学习果树的栽培管理技术,终于发展成万亩桃源。从2016年开始,成功举办桃花节🌸,家乡的仙桃通过网络卖到全国各地,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大家又用同样的方法栽种大樱桃,杏树,大棚葡萄。把自己的家乡打造成人们梦想的花果田园。

这还不算,平原的农民又尝试栽种药材,成功种植了麦冬白芍等药材。大平原黄沙土,农民们用汗水硬是让它长出元宝来。

朋友们,小麦玉米让我们吃饱饭,其他经济农作物,又让我们吃上肉。用这种既传统还新潮的农耕理念发展了高收入的农产品。





黄河故道采风


我家就属于山东的平原地区的农村,我们这边以前的时候就是单纯的种植小麦和玉米。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这边种植大蒜,搞起了蔬菜大棚,还有其他像有的村里种植黑皮冬瓜都是我们这边的特色农产品,当然农民也靠这些农产品赚了钱,现在农村里种植小麦和玉米收入低,我们就要想办法种植经济作物来增加收入。

根据当地的土质情况看适合种植什么经济作物。比如我们这边的农村土质属于红土壤,种植大蒜特别适合。大蒜的大面积种植取代了小麦的种植,种植大蒜收入高,一亩地大蒜可以顶三亩地小麦。近几年我们这边的大蒜产业发展的很好,有一个乡镇都注册了特色农产品。

搞大棚种植。近几年搞温室大棚的农户越来越多了,我们这边的农户有的一家人搞三个大棚,三个一百多米的大棚收益就很可观了。当然也得看你里面种的啥,我们这边主要种植菜椒,在我们当地也是一种特色产业。

搞规模性陆地蔬菜种植。根据土壤的情况发展特色蔬菜种植,要形成规模。在我们当地的黑皮冬瓜就是我们这边的特色农产品,产量高,土壤要求不高。由于种植的面积大,未解决销路问题,在村里直接建立了蔬菜市场,客户直接来收购。



青年阿光


有的地方主要产小麦和玉米,其他农作物没有种植过,可以拿出一块实验田地做实验,有的地质土质不一样,种的庄稼不一样。

土质分黑土和沙土地,沙土地,一般适合种植地瓜,花生,这样的农作物,沙地里的种出来果实有面香甜。

黑 土地种植农作物很多种,怕失败,就得尝试一下,种植芋头,芋头产量高,市场价格也不低,就是需要大量水充足,芋头的种植时间是三月份,清明节前后左右,首先就是一块空地,施肥耙地,上拢,把芋头栽拢上面,得用地膜覆盖,不然天气温度有温差,怕不发芽,半个月左右就慢慢发芽漏出地面,你会发现它的叶子很像荷叶,芋头施肥是豆饼或煮熟豆子,底肥促使发芽快,绿叶旺盛,时间太漫长,芋头的整个过程,就得八月份九月初成熟。

如成功了,就可以大面积种植,带领更多农户种植,一起共同发展。


大欣小欣


想要发展其他农产品,其中“农产品”的思维不改变,发展没有出路。

要想伸手做农业,必须变“农产品”为商品。你只要掌握商品的定价,成为终端利润的拥有者,你的胜算才有可能。

有人这么形容农业,假如你和一个人有仇,就怂恿他做农业吧。的确,三农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始终处于胶着的境地。这个现状,从上到下都在想着法儿改善。

其实平原挺好,适合机械规模化运作。在能够有效解决灌溉问题的前提下,不用考虑太多品种,两个就足够。

做农业,最讨巧的就是抓住本地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