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为什么用汉字起名字?

山青水秀人家


韩国这块土地,最远历史基本属于中原王朝属地,黄帝时代就有人到朝鲜半岛开发,据韩国人自己考察,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有一部份就是韩国人受秦朝中央政府征召制作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汉依秦制,主要实行郡县制,当时韩国还处于未开化的部落时代,分为三韩部落,西汉中央政府在这里实行统一,主要是将分裂的三韩部落统一为郡县制,这是第一个统一。第二个统一便是文字,当年韩国没有文字,中央政府实行与内地一样的汉文字,第三个统一是军事,由中央政府直接驻军。第四个统一便是中原文化包括度量衡与中原文化生活方式,诸如北方的火炕,长江流域的端午节,打秋千之类的活动。这种沿革历史一直到唐朝,唐朝中央政府在朝鲜半岛建立东都护府,都护府相当于现在各战区司令部,但比现在战区司令部权力更大,因为它是军政合一型,就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当时唐朝建立东南西北四个都护府,东都护府在朝鲜半岛,中国的长城一直伸延到接近朝鲜中部,并在朝鲜半岛中部汉江附近建立城市,就成了后来的汉城。(西都护府在新疆乌鲁木齐,南都护府在越南的河内,北都护府在现在外蒙境内)。北宋以后,边陲中国少数民族占据中原,韩国因此与中央政府离心离德,到明朝便成为潘属国,韩国有着自己的王朝,但每年仍向中央政府进贡。晚清没落,日本占领韩国,用日本文化语言改造韩国,但韩国本土意识也上升,试图创造自己文字以代替来自中原的汉字及来自日本的平假名与片假名。但是在民间处于文盲态势老百姓中,用几十个拼音型的韩文替代汉字可萌芽生发,但韩国上层仍然坚持汉字。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的报纸仍然全是汉字,首都仍然叫汉城。后来韩国为了与中国作历史切割,强行推行自己拼音文字,禁止使用汉字,首都二千年汉城也改成首尔。但这样一搞,韩国也与自己历史作切割,现在韩国人读不懂自己历史上史书,诗书,医书及其他一切文字记载,读不懂寺庙舞台上的对联,因为全是汉字写的。在这点上,韩国的激进导致自己文化中困难,比日本更艰难,因为虽然日本用了平假名与片假名作拼音,但没有废除汉字,从而没有与自己历史作文化上切割。比如日本支援中国抗疫在物资箱上印上日本人写的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人都懂,中国人都懂,这就是文化桥梁打开心扉,互相产生亲切感。韩国人学不了,因为自己老祖宗写的东西自己也读不懂了。所以韩国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一切报纸书籍全部被韩国人切割了废除了。这个历史渊源说明韩国人起名字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韩国人历史上名字就是同中国完全一样,是用汉字起的。现在用汉字起名只不过恢复他们老祖宗正常做法而已!

韩国人名字用汉字起,除了恢复他们祖宗起名常规的历史渊源外,还有就是现实的无奈。韩国语言相当于中原地区古方言。一些网友到越南旅游听越南话怎么听都觉得好象听苏州方言广东方言一样,韩国也是这样,韩语其实与中原古方言有趋同性,只是长期分离导致方言化。韩文用拼音法将这种方言写出来就叫韩文。中国汉字内涵文化量太广大,所以同音语与汉字加配合就不会杂乱,比如杨,扬,洋,羊,读音相同,但写成汉字就不同,一目了然。韩国不行,人名同音太多,一个学校同名的就有几百个,如用韩文拼音写完全一样,给社会生活带来莫大困扰与无奈。但只要采用汉字,就区别开来了,所以韩国的身份证上韩文下必注明汉字就是这个原因。


东楚龙野虎


我认为,韩国用汉字起名字,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用自己的文化方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一、从“难”姓之谜看,韩国姓名与中国姓名学有关

根据袁义达(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的一项研究课题中发现,在河南发现四个姓“难”(读音作nìng)的小村,里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难”。

当韩国文化署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马上组织了一个“寻根访问团”来中国。原来,“难”姓在韩国人看来,就是自己的血缘姓氏根源。

经考证,难姓氏单一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古鲜卑族吐难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中有鲜卑族吐难氏,亦称土难氏,为鲜卑拓拔部中的一个小部落。

北魏政权入主中原并迁都洛阳后,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中,吐难氏部族民众分改为汉字单姓难氏、山氏。其中的难氏一族后来随鲜卑族北迁至东北地区,其居住的松花江当时也曾一度改名为“难江”。随后,这些难氏的鲜卑族继续向北迁徙到了现在的朝鲜半岛。

1997年,在河南省的焦作市武陟县曾出土了一通南北朝时期的古石碑,碑文记载了一个古代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的名字就叫作“难楼”,其后裔子孙在武陟一带生息繁衍。今武陟县有四个难氏小村,村民男女老少全姓“难”。

难姓的发现,可以窥见中韩两国姓名学文化的源头以及传承。

二、从姓名学起源看,中国姓名学是“回锅肉”

姓名学渊源于我国古代诸多先贤的哲学思想,是我国的国粹。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姓名学就如同“高山流水”,因取名需要高深的易理知识,故只能在当时的上层社会流传。

苏东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躅”。诸先贤都道出了姓名对人的重要性。

古代有名言:“有其名必有其实,名为实之也”。在《说》一书中,训义“名”为“命”,“名自命也”。

18世纪末,日本学者将我国姓名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命名为“圣学”,以后又传入新加坡、韩国、香港等汉字文化圈,再返回传入中国内地,与中国古代五行取名法相结合,而形成现在的姓名学。

汉语在韩国,曾一度被禁止过。二战爆发后,朝鲜半岛出现分裂,冷战时期,南韩北韩两国相继建立,在高昂的民族精神的催驶下,为了表现自己民族的独立和胜利,韩国政府下达政策要求废除了汉字,开始使用韩文。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容易实现的目标,毕竟韩国人民已经使用了汉字几千年,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韩国刚经历战争,想要迅速完成转变,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如今的韩国即使汉字已经被废除,但是却依然被使用。

近年来,韩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汉语潮,学习汉语推广汉语成为了韩国现在非常时尚的一件事情,政府推广,文化界呼吁,全民加入。韩国越来越感觉到未来的经济发展,已经能离不开中国。

三、韩国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明显

中韩两国同为东亚文明古国,交往历史超过两千年。由于朝鲜半岛一直处于被征服、被隶属的境地,朝鲜半岛以儒教文化为主,主要使用汉字。

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的新罗国,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以及治国的策略,中国的文化对新罗国影响十分久远,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直到1443年,世宗皇帝创立了28个字母的韩文,韩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文字。但韩字当时并不是为了全面替代汉字而创造的,只是用来编纂那些国家机密文书或标榜王朝正统性的书籍等,其他大多数书籍仍然是用汉字编纂的。

不得不承认,韩国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是非常重视的,比如韩国的传统服装,依然是沿袭了中国明朝的风格。

中国有个成语,叫反客为主。韩国重视传统文化没有错,但不能把中国祖上的东西“韩流”化,看过韩国在平昌冬奥会的人都不会忘记,在韩国展示自己核心文化的8分钟宣传片里,就出现了活字印刷、古筝、水墨画等多种中国元素。

不得不说,孔子、孙悟空、活字印刷这些都中国的,而不姓韩。

姓名学源于中国,韩国用汉字起名字,是用自己的文化方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虽久远,但跳不出中国传统文化。


风过无痕摄有痕


一直以来韩国人都用汉字。到了16世纪才创造出韩国自己的文字韩国语。1443年,李氏朝鲜的第四代国王李祹(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贤殿郑麟趾等学士,根据朝鲜语的音韵结构以及中国音韵学创制了韩国文字韩国语。韩语是一种字母文字,韩国语共有40个字母,其中21个元音,19个辅音。因为是拼音字,所以在表达名字时,重复的就很多。如果韩国人的名字不加入汉字,只用他们的字母表示名字,那就要造成重名太多,分不清你我 。不像汉一样,例如名字叫王军,汉字可以写成王军,王俊,王君等等。所以为了便于区别他们就在名字了加入了汉字,因为汉字也曾经是他们使用的语言之一。他们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虽然这几年韩国一直在推进去汉字化,但是他们国的语言表达确实太有限,所以好多地方和日本一样,还保留着汉字,这也是我们在韩国旅游时见到汉字也就见怪不怪了。

设想一下,李和,李贺,李鹤,李合,都是人名,但用拼音表达的话就都是li he了。

汉字是他们名字的发音

韩国人取名字的时候需要一个名字读音,于是就需要中文来充当标准发音,日本人韩国人名字上都注释了中文,这个中文不是我们的读音,但是每个汉字都对应着他们韩语里面的名字读音,换一句简单的话说,汉字对于韩文来说就相当于我们汉字里面的中文拼音一样。

韩国人使用汉字名字已经很久了,户口登记的时候,身份证上必须有相应的汉字名字,如果没有起汉字名字,户籍管理员就会想办法给你编一个汉名。


唐楚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领先世界长达2000年。在古代的时候,韩国一直中国的藩属国,中国的文化一直深深影响着韩国。韩国那时候看中国,就像我们八十年代看美国,羡慕、崇敬之情无以言表。



做为中国文化符号的汉字,更是深深影响了古代的韩国(那时候叫朝鲜)。那时的韩国兴起学习汉语热,就像我们今天学习英语一样。不过,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学习汉语写汉字都是些韩国上层社会人士。由于汉语难学难懂,韩国人就发明了拼音文字。


到了近代,随着中国的衰落,汉文化影响力也慢慢减弱。韩国独立后,为了彻底摆脱汉文化的影响,就在国内完全摒弃汉字,采用拼音文字,就连自己首都的汉城,也改名字为首尔。但有一个地方,始终采用汉字,那就是韩国人的名字。

这倒不是说韩国多么喜欢汉字,完全是迫不得已。如果韩国用拼音书写自己的名字,那就会乱套了。比如朴槿惠三个字,如果用拼音书写,就会出现数不清的相同名字,如朴锦辉、朴进会等等。只有用汉字书写,才能减少这些雷同的名字,这就是韩国人用汉字起名的无奈之处。



近几年,据说韩国开始在学校开办汉语课程,因为他们发现方块字相比较拼音文字,优点太多了。不仅有利于开发儿童的大脑,更在表述、书写等方面有着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优势。有中国网友担心,韩国已经把端午节申遗成功了,他们会不会又在打汉字的主意呢!


洛水清风


韩国人本来就是中国人迁移过去的,在他们还没有发明他们自己的文字之前,一直都是用汉字的,不过为了彰显他们宇宙超级大国,才在汉字的基础上偷梁换柱发明了所谓的大韩文化,所以说你让他们用别的文化起名字会愁死他们,会把他们逼疯了的还是随他们去吧反正他们是中国人发明创造出来。


心想事成15930435388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乾,元亨利贞!中国必将飞龙在天!必将扬眉吐气!


远景洛阳


韩国曾经是中国的附庸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柏丁轻言


韩国大部分的先人是古代中国迁移过去的,在清朝没落之前,韩国以中国为宗主国,所有全国都是汉姓


长风


韩国的祖宗是汉族


黄山旅游及特产专卖店


韩国从有记载开始就是一直使用汉字作为官方文字,所以人名也使用汉字书写。直到李氏朝鲜的世宗大王发明了被称为彦文表音韩文字母。当时就有朝鲜大臣提出反对称“此举是远华夏而与夷狄同”,所以就没有推广开。直到上世纪70年代韩国民族主义抬头。朝鲜韩国开始了正式废除汉字。但是表音文字先天缺陷造成了韩文中太多的同音不同字,非常容易产生歧义。如:权利和权力,在韩语中发音完全相同,但意思完全不同。所以单用拼音写韩国人名就会造成太多的人重名。所以只能用汉字写在旁边以示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