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有机农业有比较好的发展思路吗?

山东缔安小柜


生态有机农业概念一直很吸引人。也总有人问,肉为什么不香了,鱼为什么不鲜了,菜为什么没有味。那么以前散养的猪鸡鸭,河沟里的鱼,自家小院种的菜确实好吃,都是本味,很生态,不打药不用药的。接下来的逻辑就是,好东西大家爱吃,大家都爱吃一定有市场,有市场就坚持做,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行。其实生态有机农业的路上都是坑。资源、生产、销售、资金、人员、配套、管理等条件,样样具备才行!资源包括土地、水源、水质、地政关系等;生产就是要精通生产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药化肥一样也是科技进步的产物;种养的好不如卖的好,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以前和朋友讲过个“西瓜和棉花的事”,就是这个道理;资金很重要啊!尤其农业需要持续投入,基础设施设备花的钱你根本就看不见,就更不用说那些跑冒滴漏的地方了,手里那些自有资金一花就没了;好的人不好招,差的人不想找,真正能扎根农村的人有多少?多少农村土地闲置,年轻人还是喜欢去城市;配套是指产业系统配套,种子、农药、化肥、地膜、农机、维修、批发市场等等,只有操作过的人才能体会到里面的个中滋味;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要靠天吃饭。天有不测风云,十年赶上一次大灾就归零了。个人认为,生态有机农业也不要寻求最佳方案,适合自己的,有造血能力,能生存下来的就是好的方案。生态有机农业产品是有价值的,当成事业来做,戒骄戒躁,稳扎稳打,一定有前途。


水产陶工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严格来说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现代农业发展类型,对其发展思路,我简单分析如下:

一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生态农业是通过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三轮齐驱的农业系统工程,是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生态农业以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为支撑,汲取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双重精华,建立起各种半自然生态系统以重建与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其不断拓展现代农业的生态功能,积极发挥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平衡的正面影响作用,带动了整个社会物质文明和人文环境的改善,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立了新机制。生态农业的建设目标主要是生产绿色农产品,同时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目前,按生态农业系统物质循环利用的方式分类,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种养结合型、种养加结合型、种养沼结合型、种养加沼结合型和休闲农庄型等。

今后,生态农业建设离不开正确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生态农业主要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及传统农作技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同层次进行设计与管理,并配合相应的配套技术;运用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分层多级利用资源的生产工艺系统。目前,在我国广泛开展的生态农业建设就是以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主体的,也就是说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建设方向,而农业生态工程是实现生态农业的技术手段。从国外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及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趋势看,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立体种养技术、有机物质多级利用技术(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病虫草害生物防治技术、精准施肥和喷药技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合的生态治理技术等。

二是有机农业的发展思路。有机农业是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2019年上半年,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 Switzerland)与国际有机农业联盟(IFOAM)在德国纽伦堡联合发布了《2019年世界有机农业发展报告》(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2019)。在全球范围内,1.4%的农田实现了有机生产。许多国家更是大力推动全国范围的有机农业生产。在包括奥地利、意大利在内的14个国家中,有机农业用地占总农业用地的比例已超过10%,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列支敦士登(37.9%),萨摩亚(37.6%)和奥地利(24%)。

今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会越来越高,有机食品的消费也会得到广泛接受。这种有机农业类型与生态农业不一样,其生产农产品的主要目标就是生产有机食品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机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和现代农业科技的结合,以健康、生态、公平、关爱为基本原则,尊重生态、经济规律。通过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建立一种综合、健康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体系,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使农业生态实现自我调节,农业资源实现再生利用,最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同时,能为人类提供安全的有机食品,达到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实现环境友好、经济可行和社会公平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在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可持续消费意识、保障公众消费安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破除绿色贸易壁垒以及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智农信息


你好,非常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生态有机农业有比较好的发展思路吗?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和见解:

首先,随着社会发展,工厂,企业增多。同时污染性垃圾增多,人们对健康也比较关注起来,在这个时候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是有市场的,但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思路和策略要做好。

第一、要明白有机农业的特点定义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第二、有机农业技术要到位

有机农业对种植和养殖技术有较严格的要求,有机农业在不使用用农药,化肥的前提下要能想办法提高产量上下功夫,养殖业不能使用生长激素,不能使用转基因技术,所生产出的产品安全健康并取得有机认证,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放心。

第三、销售上下功夫提升档次

有机农业产品成本较高,产品出来了,销售才是重中之重,产品再好,销售不出去,没有利润的支撑,也是做不下去的。因而做有机农业在销售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价格要定位,市场要了解同类型产品的价格对比,取长补短,制定出适合自己产品的价格体系。

2、消费者定位,作为有机农业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不是一般普通消费者能接受的,因而我们在这方面人群定为高端人群,特别是一些高档小区,高端超市。

3、品牌要定位,有机农产品,要有自己的品牌建设,要让消费者认识自己的品牌并能深入人心,这也要我们在品质上保持始终如一,让消费者信任并持续购买。

4、平台要定位,产品持续健康发展也需要好的平台来推广,利用互联网,把线上线下相对应,配送要快,服务要到位,建立客户数据库,这样才能更好后推广下去。

总结,有机农业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只有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希望一定会迎来。

以上是我一些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敬请理解!





潇风vlog


生态有机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这几年,国内有机农业发展不顺利,主要有几个制约因素:

1、有机农产品鱼目混杂,消费者雾里看花,花了高价买不到真正的有机食品!

2、有机认证满街跑,花钱就能贴标签,让真正的有机产品淹没在假冒有机产品中,让消费者对有机产品打大问号,从而对有机产品没信心,也就没了消费欲望!

3、有机产品规模太小,产品价格太高,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4、有机产品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品牌优势,无人问津!

……嗯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时间不长,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按照生态特点,划分发展有机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如:东北五常大米、山东寿光蔬菜、陕西猕猴桃、宁夏枸杞、陕西延安苹果……

2、制定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标准和质量标准:包括土壤情况、水质、周围环境、生产过程中的有机营养肥料、药物控制、除草剂控制、有机产品检测,包装、运输等等。

3、严格检测和认证!规范有机认证流程,把好认证发证关口!

4、制定合适的产品价格,既要让生产者有利可图,又要兼顾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5、扩大有机产品的宣传,提高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认识!可以设立体验区!

6、开发阶段,政府可以对有机产品实现适当补贴!

7、试行先蔬菜、水果,后主粮的顺序,把我国有机农业逐步在全国推广开了来!

……

关于有机农业的话题,内容太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以上仅是个人意见,不妥之处请谅解!





风雨阳光1230


我认为生态农业很有发展,以我们黑龙江海伦市为例现在土地一般都还在使用化肥。现在我们海伦市又被认证为黑土硒都,也就是说在海伦富硒的地块种出来的农作物都含有微量元素硒。如果做好生态有机农业可想而知各种庄稼的农作物的价格会翻几倍。五常大米全国出名,就是因为他是有机的。如果要是我们这里种出来的农作物我觉得会比他们那里卖的价格更高!要是做还是去你想要发展的当地考察。考察好了才可以继续发展,毕竟老百姓还是不考虑有机产品 他们只知道产量高就可以多卖钱!不注重质量! 再就是做生态有机农业资金必须充足,还有就是可以和当地有共同想法的种地大户,种植合作社合作!这是我个人意见。


黑土农业喜子


有机农业有发展前景吗写回答

有机农业有发展前景吗

写回答 共3个回答

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2019-03-01

目前,世界有机农产品主要种类及其比例为:蔬菜水果为18.2%、牛奶和蛋类16.1%、粮食14.3%、婴儿食品与用品11.1%、加工食品7.1%、肉类6.1%、其他(饮料、食油等)27.1%。

尽管目前有机食品零售额在整个食品行业中的份额很小,只有2%~3%,但增长潜力巨大。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将出现显著增长:

(1)消费者对健康和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对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促进有机食品生产消费迅速增长;

(2)一批大的食品商如麦当劳、雀巢等已进入有机食品行业,正雄心勃勃地进行有机产品的营销开发,试图抢占国际有机产品市场;

(3)食品加工部门调整结构进行有机产品开发,改进包装,促进有机食品国际贸易;

(4)许多国家政府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


晨曦小宇


有机农业发展思路肯定是有,可问题是市场出路有没有?

答案是——有!只是很窄很窄!玩儿情怀可以,要效益很难!

为什么???

其实曾经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既然大家都喊着追求健康,那么为什么有机农业不受待见呢?为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国人的消费现在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外在消费上,比如豪车,比如洋房 比如劳力士,比如LV。这些,可以第一时间展示在众人面前。

而有机食品属于内在消费,也就是说你今天早晨吃了一根有机黄瓜,当你出现在同事面前的时候,你已经消化了大半部分的有机黄瓜是无法提现出来的。

生性腼腆的你又不大可能逢人就讲:“你好,我今天早晨吃的是有机黄瓜…。”假如你真这么做了,“有病吧……!”有可能这是同事们的第一反应。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当下有机食品还是有一定消费群体的,但是不足以支撑起一份生意。

综上所述,如果为了情怀,可以!反之,请三思再三思。

玩情怀的思路很简单,比如有机农场共享,比如有机黄瓜(举例)私人订制等等!


三坊之路


1.标准化、组织化发展。一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生产出外观统一、内质符合要求的优质农产品,提升农业产业的标准化水平;二是加强农业合作文化建设,扶持和帮助农民走合作的路子,根据农田、园地、林地等资源优势和不同的区域生产特点,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组织形式,提升组织化水平。

2.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产业优势,确立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在短期内形成规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突破,快见成效。

3.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按照有利于形成高效产业的原则。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按照产业化方向安排项目、组织生产和经营。坚持把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一头对接市场,一头对接农户,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



四正优选


大家好,很高兴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渊源与内涵

1.1“生态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生态农业”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土壤学家威廉•奥伯特(WilliamAlbrecht)于1971年提出的,并在欧美地区有一定的实践。在此后短短40年时间里,这一概念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地,国内外的农业生态学家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尝试,为生态农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生态农业的基本含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投入;经济上有生命力,有利于长远发展,并在环境方面、伦理道德方面及美学上能接受的小型农业[1]。生态农业在国外实践的过程中,虽然做法不尽相同,但基本特征可以总结为:针对常规农业高投入、高消耗的弊端,尽可能减少外来工业产品作为物质能量的投入,充分挖掘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自身循环和发展的潜力,通过资源及环境的有序利用和保护,实现农业持久发展。国外发展生态农业呼声虽然很高,但由于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发展势头并不强,仍处于探索阶段[2]。

1.2“循环经济”带给农业的启示

循环经济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Boulding)提出的,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针对对人类社会传统的线性经济的弊端,鲍尔丁形象地将生态经济比喻为用“太空人”式经济取代“牧童式”经济,这种经济体系能够较好地同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堆污染物的有限容量相协调,其本质在于工业的综合利废[3]。对于传统农业中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而言,用循环经济来指导农业生产无疑是一剂良方。具体做法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高产出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在长时间内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4]。

1.3我国“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的生态农业的历史源远流长,早有轮作复种、间作套种、用地养地相结合等一系列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这些都是早期生态农业的实践。“生态农业”这一名词于20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80年代初上升到理论研究层面,随后,全国各地展开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试点,总结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模式,如江南地区“桑基鱼塘系统”模式、北方山丘区以林果业为主农牧(渔)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北方农区在庭院内将种植、养殖业与制取沼气相结合的“庭院生态系统”模式等[2]。我国的生态农业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并吸收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强调农、林、牧、副、渔大系统的结构优化,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资源高效利用融为一体,代表了农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未来农业的发展之路。

1.4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内涵及一般模型

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是对传统线性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其核心环节是把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或再生产品,从而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理想的目标是污染零排放,形成农业生产的闭路式物质循环系统。它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因地制宜构建新型的农业生态系统,使这种人工生态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形成一种高效、联动式的循环体系,使无机环境—绿色植物—动物—土壤—无机环境的闭路式能量和物质循环系统得以实现。

2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给河南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2.1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历程回顾

从2010年4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要科学界定中原的内涵之后,中原经济区的概念经过河南省内外专家论证,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关注。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被写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1年3月,中原经济区写进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9月正式印发《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2.2关于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的解读

与中原经济区的概念一同被人们认可的,无疑是这样一个核心词———“农业”。河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被誉为中国的“大粮仓”,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任务。推进农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是国家对河南省的根本战略定位,也是河南省不容回避的责任。从概念首次提出,到成为国家战略并进入实质操作,中原经济区的定位都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任务: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关于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农业被放在首位:“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建设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5]。

2.3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是河南农业发展的最优化出路

综观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不管是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还是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都是以牺牲粮食和耕地为代价发展起来的,这对于有着上亿人口,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河南省显然是不可行的,河南的发展不能违背国家对河南粮食增产的基本要求。然而,面对人口数量庞大,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稀缺的事实,河南要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规划,在农业生产方式上下大文章,建立多环节新型产业链,依靠农业带动工业、服务业,最终推动河南的城市化进程,达到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共赢的目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是河南农业发展的科学之路,在推进经济结构升级转型,巩固提升农业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河南省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河南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呈西山东川特征,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由中山、低山、丘陵过度到平原,基本地形分为豫东平原、南阳盆地、豫北山地和豫南山地。在规划农业生产模式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地区的资源特点和农业生产条件,结合传统经验,因地制宜,构建值得推广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模式。

3.1平原粮食主产区物质循环利用模式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丰沛,南北两个气候带的优点兼而有之,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生长。河南的大半地区是平原和盆地,其中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94个平原、半平原县农业生产大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和加工业为辅[6]。河南省平原区域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壤肥沃,水、热、土组合条件较好,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平原粮食主产区物质循环利用模式是按照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在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如废弃物的排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各种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再次、多次和循环利用,以期最大效率利用土地资源和能量,并有效地防止了废弃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7]。常见的类型有作物复合型、农—林—果复合型、多元种植产业链延伸型、废弃物综合利用型、庭院种养加结合型、粮—畜—沼—肥型等模式。以郑州毛庄蔬菜基地、黄河滩地奶牛—肉牛养殖基地为例,具体做法是以蔬菜栽培为基础,提倡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大规模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建立奶畜、肉禽、禽蛋、水产养殖等生产基地,利用农业高新技术生产高产质优无污染农产品,逐渐形成绿色食品开发产业化规模,经济效益显著[6]。

3.2水域生态系统农林牧副渔一体化模式

该模式是针对以水域生态系统为主要生态环境的地区提出的。这一模式的早起成功经验是南方的“桑基鱼塘”,以其巧妙的设计原理,统筹合理利用资源,迅速得到人们认可并得以推广和发展。河南省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信阳地区稻田养鱼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稻田养鱼既增加了养鱼的面积,又能以鱼除虫除草,鱼粪肥田水稻增产。近年来,信阳地区的一些农户又开展了稻—萍—鱼—豆复合型的试验:水田中种稻、放萍又养鱼、田埂上种豆。这样萍可作为鱼饵料或肥料,豆花、豆叶落入田中,既可肥田又是鱼的饵料,形成了鱼吃草、鱼肥稻、稻护鱼、萍助稻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8]。按照这个理论,可以再增加养殖鸭、鹅、农家旅游等环节,依托有限资源获得更大的收益。河南省沿黄地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草基鱼塘是对这一模式的又一成功实践。如商水县汤庄乡的猪、鱼、禽水陆养殖模式,开封北郊乡郭楼村的稻、草、猪、鸭、鱼等加工、销售的种养加模式等都是水域生态系统农林牧副渔一体化模式的典型代表[8]。

3.3果园山林立体种养殖模式

该模式以果树及林木种植为核心,同时,选择合适的季节和作物进行间种套种,林间放养禽畜,在低洼地区挖塘养渔,放养鸭鹅,收获初级农产品的同时,延长生产加工产业链,还可以加入生态旅游、农家采摘、农家乐等休闲娱乐项目,最终实现果树、禽畜、加工农产品,如果酒、果醋、肉、奶、蛋、皮毛等,农家乐、生态旅游等多项收益,同时,作为天然有机肥的动物粪便,减少了农业生产的投入及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良性循环的立体农业模式的设想。这种模式在河南省三门峡果业经济主产区较为普遍。三门峡自2002年提出发展果业循环经济的战略计划以来,经过10年的推广与实践,三大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可归纳为果品—加工—果渣—饲料—养殖———粪肥入园模式(简称“果—加—养”模式)、果枝—食用菌—废料入园模式(简称“枝—菌—园”模式)、果园—种草—养殖—沼气—粪肥入园模式(简称“果—草—畜—沼”模式)[9]。郑州市郊生态园区建设也是该模式的代表。以郑州市侯寨乡为例,利用7万亩涵养林地资源,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项目,如孔雀养殖、特种蘑菇种植、林下养殖场等,既能充分利






世界拳王3


古人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传统农业大国,对土地粮食感情很深,但随着社会得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人民群众对食物及原材料的质量更加细致和严格。

有机农业与目前农业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1.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环保食品,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农产品造成污染,给人类生存和生活留下隐患。目前人类疾病的大幅度增加,尤以各类癌症的大幅度上升,无不与化肥农药的污染密切相关。以往有些地方出现“谈食色变”的现象。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以及其他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产品食用就非常安全,且品质好,有利保障人体健康。

2.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

目前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只有20-40%,农药在作物上附着率不超过10-30%,其余大量流入环境造成污染。如化肥大量进入江湖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农药在杀病菌害虫的同时,也增加了病虫的抗性,杀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结果引起病虫再猖獗,使农药用量愈来愈大,施用的次数愈来愈多,进入恶性循环。改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轻污染,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

3.有利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受关税调控的作用愈来愈小,但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控制愈来愈大(即所谓非关税贸易壁垒),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可能打破壁垒。有机农业产品是一种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无污染环保产品,因此发展有机农业,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

4.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有机农业是种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不然尤其是病虫问题难以解决,还需要有全新的观念。有机农业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通常比普遍产品高出20-50%,有的高出一倍以上。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