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圣通带了10万大军的嫁妆助刘秀夺得天下,为何还后位不保?

赵仁斌


在历史上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大汉王朝,这个大汉王朝的开创者是刘邦,史称“西汉”,而在后来因为王莽作乱使得汉朝的延续中断;此时此刻,光复汉朝的希望居然落到了一个刘姓布衣的身上。

这个布衣的名字叫做刘秀,虽然是一介布衣,但其依据着自己的韬略和权术,以及那八竿子打不着的皇室血脉,最终从古一介草民成长为了一朝帝王。

当时刘秀的称帝能够成功者离不开妻子郭圣通的支持和帮助,可刘秀对于这个妻子却一点都不怎么上心,一心只有阴丽华;也正因为刘秀对其的不上心才进一步导致了郭圣通即使带给了刘秀很多军事、政治以及经济上的资源,但在后来还是被罢免后位的事实。

当中具体原由还待我细细为您分析:

  • 另有他爱

刘秀之所以在后来会罢黜郭圣通的后位,那是因为其一只以来都深爱着一个女人,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做阴丽华;话说阴丽华和刘秀是在少年时相识,两人在初次相遇时,便只因互相“多看了两眼”而顺利的坠入爱河,可以算的上是“青梅竹马”了。可当时因为天下大乱,群雄诸侯四起,刘秀和哥哥也趁机起义,在这战火中,在与敌军的厮杀中,刘秀慢慢形成的不仅仅是一颗想要证明自己的心,也有在建功事成后赢娶此位佳人的美愿。正所谓“带我君临天下,姑娘嫁我可好?”

  • 娶郭圣通不过是为了一系列的“资源”

我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人们第一时间说刘秀的便是“吃软饭”。这我是不赞成的,因为当时刘秀拥有的可是一颗夺得天下、重复汉室的心,他之所以如此,为的不过是一种政治、资源上的联姻。刘秀之所以能够从一个一穷二白,和各势力相比较逊色的“小白”,一飞冲天,并拥有资本和当时乱世的列强抗衡,其实是离不开郭圣通舅舅刘扬的扶持。当时郭的舅舅坐拥十万兵马,刘秀在被削去了兵权后极其需要地方大员的支持,为了能够重新获得资本和力量,去追逐最高的理想,他选择和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结婚,去以此获得最快、最大的力量。果然在和郭结婚后,他和刘扬进行合作,使得刘秀有了在后来成就一番大事的机会;所以娶得郭圣通不过是刘秀为了得到一系列的资源所做的选择,为的只是利用。

  • 三、阴丽华的谦让使得刘秀感动

在刘秀称帝后,刘秀在心中一直觉得对不起阴丽华,对不起她的爱。虽然在那个时候一夫多妻制是一种常态,但刘秀因为深爱着阴丽华,对自己的选择和所作所为虽说不上后悔,但却对阴丽华极为愧疚。所以他一直想要册封阴丽华为皇后,补偿让其这几年受过的委屈和受过的罪。但是在这一点的提出上,阴丽华有其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在这几年的战乱中若不是没有郭圣通家人的力量,刘秀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所以便主动告诉刘秀,其会放弃后位,让郭圣通担当皇后,成为刘秀正式的妻子,而她阴丽华甘心只做一个小妾。其实阴丽华放弃皇后的宝座,并不会太过高兴,因为每一个女子梦想就是成为自己心爱男人的正式,但出于刘秀刚刚稳定,郭圣通舅舅的势力依旧很大,她担心刘秀这样的做法会让刘扬不快,会撼动刘秀刚刚巩固起来的帝国。

  • 四、郭圣通舅舅刘扬的谋反

在东汉刚刚建立的时候,郭圣通的舅舅刘扬便发动了一场谋反,这场谋反不仅使得刘扬集团的覆灭,还使得郭圣通的地位被撼动,这便为后来刘秀废除其皇后职位,取消郭圣通儿子的太子之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故事的最后,阴丽华成为了皇后,其儿子也顺利登上了太子的位置,成为了东汉的下一任皇;而被当做政治资源的郭圣通后位被废后成为妃,其儿子便从太子变成了王爷。


木剑温不胜


从这个题目就可以看出,郭圣通为什么要被废后了。带十万人马?带十万军队作嫁妆?这个老婆比武则天还要恐怖啊!武则天嫁唐高宗可是在落魄中,哀求唐高宗才从尼姑庵出来,重获自由!郭圣通的出场是带十万军队作嫁妆。这说明老婆娘家是什么势力?可以弄十万军队作嫁妆?这样的老婆会不会凭娘家势力干政,专政?外戚会不会危险自己的皇位?会不会以后太子登基,提前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光武帝刘秀,从平民发迹。气运钟神秀!人称位面之子!靠自己带兵打仗夺得天下!城府和心机天下无双!政治智慧和帝王心术天下他第一,谁敢和他比?开国之君的绝世风采,每做一件事的背后,都是蕴含政治图谋和战略意图的!东汉开国的祸根,其实就是豪门世家势力太大太强。每个豪门世家不但财富震天下!还拥有奴仆数千数万可成军伍。严重威胁皇权。如此,皇后郭圣通的家世,已经令刘秀忌惮万分!忧虑皇权的千秋万代,考虑如果皇权不稳的天下大乱,百姓悲苦。

那么我们瞧一瞧郭皇后的娘家,到底是一帮什么样的牛人?郭圣通父亲叫郭昌!郭氏是真定郡最大豪门。重要的是郭昌很会收买人心。在当地非常有名望,可惜死的早,不然也是一代枭雄!郭圣通依靠的是她舅舅刘杨。这个刘杨当是是真定土豪门阀。刘杨汉室宗亲,袭封真定王。拥兵十几万,称霸河北。后来投机刘秀阵营,把外甥女郭圣通嫁给刘秀,后来生下太子刘疆。刘杨权势越发滔滔。结果是后来谋反被杀,而杀刘杨的又是耿纯,耿纯又是刘杨外甥。

从这里可以看出,外戚刘,郭,耿三家权势之盛。后来才让皇后郭圣通日益骄横,最终被废!


红红火火讲历史


汉光武帝刘秀共十一个儿子:汉光武帝刘秀有11个儿子:东海恭王刘疆,母郭皇后 沛献王刘辅, 母郭皇后 济南安王刘康,母郭皇后 阜陵质王刘延,母郭皇后 中山简王刘焉,母郭皇后 楚王刘英, 母许美人 汉明帝刘庄, 母光烈皇后 东平宪王刘苍,母光烈皇后 广陵思王刘荆,母光烈皇后 临淮怀公刘衡,母光烈皇后 琅邪孝王刘京,母光烈皇后。郭皇后和阴皇后各生子五人,宠爱平分秋色。刘秀称帝,欲封阴丽华为后,但阴丽华多次辞而不受,因而立郭圣通为皇后。刘秀和郭圣通在多次发生矛盾后,刘秀下旨废郭圣通后位,迁居北宫。原因之一,当刘秀在建武十三年天下大定之后,要消减豪强宗族的势力,郭圣通为家族利益屡次和刘秀意见不和,这为她日后被废埋下了伏笔。

原因之二,阴丽华是刘秀在少年时的挚爱,他们相处于患难,就像汉宣帝刘询对许平君的“故剑情深”一样。在个人感情方面,刘秀对阴丽华的感情要远远甚于对郭圣通的感情。与前者是两相情悦,而与后者则是一场纯粹的政治联姻。


月落星沉19579877


郭圣通是因为政治联姻而嫁给刘秀的,这场政治联姻,在刘秀平定河北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郭圣通的立或废。是一个男人权利与爱情的角逐,野心和欲望的无限膨胀和发酵。爱江山还是爱美人,都是那个掌握着生杀予夺的男人说了算。

后世有人说,郭圣通是中国后妃群中最幸运的那个,她是唯一的一个即使被废,也未打入冷宫,也没有母子俱废的人,她虽然被废了,仍可以跟着自己的儿子,过着自由的生活。

首先我要说,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个男子,且是个不懂女人的男子。一个被丈夫利用完后,还要以最光冕堂皇的理由废弃的女人,何幸之有?纵然将这世间最奢华的生活摆在她面前,也终无意趣。


一、河南那些事。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世孙,长沙定王的后裔。公元22年,刘秀随哥哥刘縯在家乡起兵,参加了绿林军反抗王莽的新政权,在与王莽的新军昆阳决战中,刘季充分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大败王莽新军,为王莽新政权的覆灭打下了基础。

昆阳之战结束后,刘氏兄弟因为军功卓著,受到当时起义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的猜忌。哥哥刘縯被刘玄诛杀。刘秀隐忍悲痛,收起锋芒,既不敢邀功,也不敢为大哥服丧。忍辱向刘玄认错,换得了一线生机,被刘玄封为武信侯,但兵权却被剥夺了。

更始帝刘玄移居洛阳,派刘秀去打前站,征伐割据北方的王朗。要打败王朗,就必须获得河南真定王刘扬的支持,他手握十万重兵,是决定这场胜利的关键因素。刘秀为了争取刘扬的支持,娶了刘扬的亲外甥女郭圣通为妻。但在这之前,他已娶妻阴丽华。

世人都曾津津乐道于他那句“娶妻当如阴丽华”的誓言,把他塑造成不忘糟糠之妻的痴情男儿,但是在权利和野心面前,他曾毫不犹豫的舍弃过发妻,且不止一次。他称帝后第一次立皇后的时候,那时他的脚跟还未站稳,他还需要郭圣通家族的支持,他又一次舍弃了这位发妻,立郭圣通为后。此时,情爱在权利和野心面前,仍然一文不值。此是后话。

刘秀与郭圣通结婚后,得到刘扬军队的支持,很快就扫平了河北一带的敌对势力,黄河以北也基本已在刘秀的掌握之中了。戎马生涯中,郭圣通一直陪着刘秀南征北战,并为他生了不止一个儿子,长子名叫刘疆。

二、第一次立后。

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仍沿用国号汉,始称东汉。后宫不可无主,在立后这件事上,刘秀仍然选择了郭圣通。他也不得不立郭圣通为后,如果没有与郭圣通联姻而带来的十万雄兵,刘秀也不可能有现在的局面,况郭圣通的家族势力大,在江山还没有彻底坐稳之前,不立郭圣通为后,无法向郭家强大的外戚交待,这次牺牲的还是阴丽华。

阴丽华是刘秀发妻,刘秀年轻时有一次偶尔见到出行的阴丽华,为其美丽倾倒,曾发出“娶妻当如阴丽华”的感叹,后来果真如愿娶到了阴丽华。在他起兵的初期,阴丽华也是陪伴在他身旁的,刘秀在前往洛阳征伐王朗之前,将阴丽华送回新野娘家。

客观的讲,他对阴丽华的感情,肯定是超过郭圣通的,阴丽华是他的发妻,按先来后到的规矩,就算他称帝后要坚持立阴丽华为皇后,也是符合宗法和情理的,但他仍然选择了立郭圣通为皇后。一个帝王的感情。当他不能任意操控时,他可以毫不犹豫的舍去,当他可以任意操控时,他又可任意索取。帝王无情,优秀如刘秀,也不可避免。

三、第二次立后。

刘秀封郭圣通为皇后,阴丽华为贵人。郭圣通当上皇后之后,刘秀曾说过,她的皇后是阴丽华让给她。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阴丽华确实是让无可让,不让也得让。但作为郭圣通,一个出身如此高门望族,身份高贵的天之骄女,听到丈夫这番话,心里一定是打翻了五味瓶的,特别是刘秀将阴丽华接回宫中以后,便再也顾不上郭圣通了,天天在郭圣通面前,秀恩爱,秀他和阴丽华的结发之情。

郭圣通失落、嫉妒、痛恨那个不光占了丈夫的身,还占丈夫的心的女人,举止言词失措,被刘秀坐了口实。刘秀在登基17年,王朝统治已完全稳固后,终于于公元41年,下诏废了郭圣通的后位,立阴丽华为后。刘秀总算还记得一点郭圣通的好,并未将郭圣通打入冷宫,让她去往儿子中山王的封地,做她的中山王太后去了,郭圣通从此淡出刘秀视线。郭圣通的长子,太子刘疆,见母亲的失宠,聪明的主动请废,被刘秀封为东海王。

四、郭圣通为何后位不保。

1、跟郭圣通相比,刘秀感情天平,更倾向于阴丽华,尽管在情势面前,他曾将阴丽华舍去,但就是这种舍弃,让他一直觉得对不起阴丽华,这种负疚的心理,时间越长,份理越重,他需要一种方式,来将心理的负重卸下,而郭圣通给了他口实,这是他需要的。

2、他立阴丽华为后,不仅遂了自己的意,还落了一个不忘糟糠之妻的美名,一举两得。

3、阴丽华的隐忍。阴丽华是很聪明的,以退为进,她越是隐忍,刘秀越是觉得对不起她,她站在了刘秀感情的制高点,不战而屈人之兵。

4、刘秀的江山已坐稳了,郭圣通的去留,已无关他的疼痒了。

5、不是郭圣通不优秀,而是她来晚了。


< 凡人视角,文史俚说 >



俚说


郭圣通最后之所以皇后位置不保,跟两个人有关,一个就是刘秀的元配阴丽华,还有一个就是郭圣通的舅舅,真定王刘杨,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刘秀是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刘秀的父亲叫刘钦,是济阳县令,但是在刘秀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刘秀就和他的兄弟姐妹们跟着南阳郡蔡阳郡的叔叔刘良生活,而阴丽华是南阳新野的豪门大户,而刘秀仅仅是一个在田里耕作,读过几年书的普通人。

阴家十分有钱,所拥有的土地高达七百余顷,而她家的排场能跟当时的诸侯王相比,就可以知道阴家是何等的富有。刘秀的姐夫叫邓晨,邓晨与阴家有亲戚关系,正因为邓晨的关系,刘秀有机会见到了阴丽华。

刘秀就被阴丽华的美貌和性格所打动了,再加上刘秀在长安求学的时候,见到了执金吾的出行排场,就暗暗下定了决心,做官得做到执金吾这样的,娶妻就要娶阴丽华。

刘秀随他的大哥刘縯起兵了,在昆阳之战打败了王莽的主力,刘秀就娶了阴丽华为妻,两人相处只有三个月,更始帝刘玄任命刘秀为大司马,到河北扩张势力,刘秀只能将阴丽华送回南阳新野的娘家。

刘玄并没有给刘秀派兵马,只有节符,而此时的河北是由王郎控制的,王郎自称为汉成帝的儿子,刘秀自然不是王郎的对手,所以只能去游说当时有十万兵马的真定王刘杨,刘杨同意归附更始政权,为了提高彼此的信任度,刘秀必须迎娶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

刘秀称帝后,刘杨仍被封为真定王。建武二年,刘杨造反,刘秀派前将军耿纯平定,但是刘秀顾念着刘杨的功劳,还让刘杨的儿子刘得为真定王。

刘秀称帝之后,是打算立阴丽华为皇后的,但是阴丽华很坚决的拒绝了,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阴丽华此时未生子,而郭圣通有生子,二是真定王刘杨对刘秀的帮助很大,而且原来真定王的人也在观望刘秀,而此天下未定。

最后刘秀立了郭圣通为皇后,一直到建武十七年,天下大定,郭圣通已完全失宠,刘秀废黜了郭圣通的皇后,改立阴丽华为皇后,建武十九年,废黜原来的太子郭圣通的儿子刘疆,改立阴丽华之子刘庄,也就是后来的汉明帝。


历史简单说


说起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背后的女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娶妻当娶阴丽华”这句话中主人公——东汉光烈皇后阴丽华。很少会有人知道阴丽华是刘秀的第二任皇后,在此之前还有一位郭圣通郭皇后掌管着后宫。只是郭皇后福薄,她为刘秀生下五个孩子,用自己娘家的势力帮助丈夫成就大业最后还落一个被废的下场。那么为光武帝成就大业立下大功的郭圣通为何一朝被废,迁居别宫?

一、刘秀自觉对阴氏有所亏欠

古人姻缘讲究先来后到,也讲究个嫡庶尊卑。刘秀与阴丽华结发在前,与郭圣通联姻在后。说起来郭氏只不过是个妾室罢了,真正的原配是当时还远在新野的阴氏。刘秀尚未发迹时就说出了那句做高官、娶贤妻的绝世名言,等达成心愿娶得美娇娘自然要上心照看。然国无宁日,他需要去拼搏自己的事业,无奈之下只能将妻子送至娘家。

等到他功成名就有了一番大事业,他首先想到就是将结发妻留在自己的身旁。当上皇帝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人到南阳接回阴氏妻,阴氏至洛阳也给她个贵人的位分。朝堂上有了一国之主处理国事,后宫里就要有一国之母处置家事,因此刘秀登基之后立后一事迫在眉睫。在刘秀心中阴丽华才是那个皇后的不二人选,他几次表明态度要立她为后都遭到了拒绝,最后种种原因纠结到一起才将郭氏推向了后位。

阴氏是原配之妻,做个贵人是在是委屈于她,所以在刘秀觉得自己是有愧于结发妻的。他多次给阴家亲戚加官进爵,然而此举也遭到了阴氏及其族人的拒绝,这样一来刘秀对阴氏的亏欠更甚,所以他迫切需要一个由头来弥补自己的妻子。由于阴丽华先入为主,刘秀觉得将其拉上皇后宝座才是对她最好的补偿,于是郭氏被废、阴氏上位。

二、郭圣通登后位本就是阴差阳错

前面说过刘秀心中皇后的最佳人选是阴氏而不是她,那么郭圣通是怎么登上后位的?首先要说明的是郭圣通母族实力强大,母亲一族是真定王室,舅舅刘杨位居真定王手握重权,她与刘秀的姻缘就是双方势力联合才促成的。说到这里您大概就明白了,郭氏能被立为皇后完全是因为自己背后那股强大的势力。

建武二年郭氏的舅舅谋反,没多久就被刘秀派去的人处死了。此时的刘秀并没有怪罪刘杨的宗亲并让他的儿子继承了真定王的爵位,郭圣通也直接从贵人变为皇后。按理说刘杨谋反作为其外甥女的郭圣通也应该受连累才对,为何会一跃而上被封皇后?原因是此时大权初定,天下尚不太平,刘秀需要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德行的皇帝来收买人心。因此说郭氏登后位纯属阴差阳错,她而后被废也是意料之中。

三、天象示景,度田忧慌

郭圣通在皇后的位子上坐了十六年,一直到建武十七年她以有“吕霍之风”为罪名被废。其实“吕霍之风”只是光武帝给她的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她被废的真正原因是天象所示加上朝廷度田政策带来的朝堂危机。《后汉书》天文志中记载建武十四年有“金犯轩辕大星”,也就是说天象所示外戚专政、皇帝失权。

恰逢朝廷为多收赋税而在全国上下推行度田制,所谓度田制就是丈量土地、统计人口用以国家征收赋税。然帝后故乡南阳、河北地区有当地豪绅欺压百姓、私藏土地的现象,此举使得皇帝不快连斩数人。度田制不符合当时国情也使得人心惶惶,本就根基不稳的东汉王朝更像是浮萍一般漂泊,当务之急就是做出一些事情来压一压乱权怪风。

于是天象的警示和朝廷制度带来的忧慌一并压到了郭后身上,当时已然失宠的郭氏被刘秀一纸诏书降为王太后。诏书说她身为皇后却身怀怨念,数次违背教令不说还不能将其他妃嫔所生子视为己出。还说她不能与嫔妃好好相处,活脱脱的将她刻画成了一个恶毒妇人的形象。然笔者以为这些都只是托词罢了,郭氏被废还是因为天象所示让刘秀有所忌惮。

世人都称赞光武帝与光烈皇后那不离不弃、苦等多年的爱情故事,又称赞阴丽华大肚能容、三推后位的大气风范,却不知道他们被称赞的背后还有一个默默付出却最终被废的苦命郭圣通。因此笔者以为是刘秀连同阴丽华造就了郭圣通的悲剧人生,如若不是刘秀读原配念念不忘,如若不是阴丽华三推后位,郭氏怎么会被推上后位又被拉下“尘埃”?


醉爱侃足球


建武17年光武帝刘秀以郭圣通有“吕霍之风”,不可以托以幼孤,恭承大位,下旨废郭圣通后位。不久,封其为中山王太后,迁居北宫。建武十九年郭圣通被废两年后,太子刘彊(郭圣通长子)亦被废,并改封郭圣通为沛太后。公元52年郭圣通病逝,被葬于邙山。


似水无痕2


因利益所带来的好处种种,也终因利益消弭而逐渐丧失。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阴丽华,管仲之后,名门望族,即便到其父一代,也是巨富之家,财富可比诸侯。娶妻阴丽华,这曾经是刘秀的人生目标,并一直为之所奋斗着,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最初,寄人篱下的刘秀还只是打工身份,其兄刘縯被更始帝刘玄所杀,心中悲痛,但当时他并没有能力报复,所以无奈选择隐忍,在他最低落的那段时间,刘縯曾经的部下阴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觉得刘秀不但才华出众,重托可付,而且......用电视剧里的话说就是,人品贵重,所以就撮合阴丽华和刘秀走到了一起,在那段时间里,恐怕是刘秀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娶妻当得阴丽华的目标已经实现,这种幸福感帮助刘秀尽快摆脱了颓废和压抑的心境。那个人,那段爱,那段时间,必定刻骨铭心,为今后阴丽华不争而争的得到后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俩的恩爱生活,仅打消了更始帝一部分猜忌,但却还是没有完全相信刘秀,竟然把刘秀这样一个屡建奇功的帅才,安排去洛阳做迁都前的准备工作,而阴丽华则不方便同行,自己回到了娘家,二人自此长期分别。

后来王朗在邯郸称帝,刘秀再次被更始帝调用征讨,虽不惧王朗,但却还是需要团结力量。

目标:真定王刘扬,属于可争取对象。真定王刘扬也同意了刘秀的招揽,可是却又提出自己的条件,出于对政治结盟稳定性的考虑,他提议与刘秀联姻,让其迎娶外甥女郭圣通,郭圣通,家世显赫,相对于当时刘秀的身份来说,绝对属于下嫁,郭圣通族群,属汉景帝一脉,并且在河北根深蒂固,就当时情势而言,这恐怕是刘秀唯一的选择。

话虽如此,其实我觉得,不只私利,刘扬也有可能是出于双向利益考虑,这样一来,他可以放心归顺刘秀,而刘秀也放心他的势力不会反叛,双方都吃了定心丸。

刘秀则考虑两点:

一、将刘扬的势力并入自己的部队,终有一日完全把控,为我所用,刘縯的仇,他怎么能忘。

二、在这个关键时刻,人心叵测不可轻信,万一自己和王朗拼命,而刘扬后面捅刀子,那就凄惨了。

所以刘秀出于政治目的和战局上的考虑迎娶了郭圣通,自此,刘扬的军队归于刘秀麾下。兵力上的优势资源给刘秀带来的,不仅仅是在战场上打败王朗这么简单,还为自己培养了嫡系力量。

百战之兵终成大事,王朗败于刘秀后,其势力范围被刘秀纳入囊中,后续想到的自然是如果自己回去向更始帝复命,以更始帝对他的猜忌,再加上刘秀现有势力,估计回去后必死无疑。所以兵强马壮的刘秀在拥有自己的地盘后,决定脱离更始帝控制,不再受其政权摆布。

就在刘秀刚刚称帝4个月后,他不顾政务烦劳,迫不及待的将阴丽华接到身边,而不幸的是刘秀当时并没有完全摆脱他人势力的掣肘,自己的根基并不稳固,自己部队也未必能无条件的忠于自己,不受他人影响,毕竟融合时间尚短。

从诸多方面考虑:

郭圣通远比阴丽华家世显赫,传承多代的殷家,已经渐渐脱离了政治环境,虽然富可敌国,但也仅仅是属于豪门望族而已,郭圣通的家世身份更为尊贵。

以前归拢过来的刘扬部队,还是属于军队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就在登基的这一年,郭圣通产下皇长子刘强。而长期与刘秀异地而居的阴丽华此时却没有孩子,母凭子贵,这点绕不过去。

加上刘扬的政治伙伴众多,所以在立后问题上郭圣通显然占据了更多优势。

一边是真感情,一边是真实力,一时让刘秀难以决定皇后人选(其实心中有数)。而阴丽华则主动退出角逐,称自觉身份不够尊贵,并且主动提议立郭圣通为后。

无论是出于对妻子的尊重。还是对其家族势力帮助的答谢,新婚的刘秀和郭圣通非常恩爱,至少在表面上来看是这样。而据后汉书记载,郭圣通突然被废的原因,就是刘秀对她的宠爱稍稍有所衰弱,就很多次对刘秀百般埋怨,诸多冲撞。还有一点,郭圣通德不配位,颇有吕霍之风,深受刘秀忌惮。

阴丽华在这方面做的相当聪明,建国之初,如果与郭圣通争夺后位,根本无法获胜,而且恐怕仅有的荣宠也将失去,一味坚持才是不智之举。以退为进,继而推荐郭圣通为后,识得时务,就当时而言是最聪明的做法,既顾全了大局。也成就了自己的名声。品格尽人皆知,为家世并不显赫的自己打好了舆论基础。于大事做的如此得体,刘秀对阴丽华不仅有爱,慢慢又加之一层敬重和钦佩。而阴丽华所作所为,不单看在刘秀眼中也令群臣听闻后心悦诚服。

阴丽华与郭圣通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一个张扬外露,一个沉稳内敛。阴丽华的情商与智慧明显要比郭圣通高出很多,识进退,懂隐忍。不单阴丽华自己,他的亲属也是如此。

其实一直以来刘秀对对于外戚不是没有提防之心。封建帝王大多忌惮于外戚干政,这也属正常,毕竟有前车之鉴,后人不得不防。

阴丽华及其家属令刘秀放心,不加猜忌,受到了更大的信任。反观郭圣通在建武17年被废,与她的性格有很大关联。当然这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一夫多妻制嘛,时代特色,尤其是皇帝。郭圣通嫉妒在所难免,但显然她的所作所为不如阴丽华来得聪明。

受郭圣通被废的影响,太子刘强惶惶不可终日,自请废掉太子之位。并愿意就藩远离。而刘秀并没有这么做,郭圣通的罪责何以要太子承担,但是时势终究在变,后来刘秀又改变了主意,将其封为东海王,而在此期间,阴丽华并没有任何异动,无论刘强在太子位还是就藩,她们母子都对刘强非常照顾。

阴丽华不争而争最终获得后位。建国17年来虽然摆在面前无数机会,却从未为自己争夺过什么利益,而越是这样,宫廷朝野的口碑就越好。在脾气秉性方面,如果阴丽华类似郭圣通,可以预见的是,她们的结局将会同样以悲剧收场。

“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这是说阴丽华,不是郭圣通,哈。

方孝孺:敬贤当远色,治国须齐家。如何废郭后,宠此阴丽华?

也有人说,光武帝能容功臣,独不能容一妻子,废后之举,全出私意,史家多讥其不情。

而古今通史认为,刘秀并非私德有亏,而是看出苗头不对。

郭圣通的脾气尽人皆知,而刘强的性子也太过懦弱,这,很危险。

阴丽华的脾性有口皆碑,就算刘庄性子强些,却也是十足的好事。

其实,刘秀又怎能不亏心呢,郭圣通的族人大多被刘秀后续封爵,刘秀又没完没了的多次去郭圣通父族表示亲近,借以宣示自己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其他功臣大可放心,郭圣通就是郭圣通,与其族群无关。

以郭圣通的脾气,离开刘秀未必是坏事,毕竟刘秀对她荣宠不再,郭圣通也看不过刘秀宠爱其他嫔妃,索性眼不见为净,避免自己的脾气招惹更大的祸端,年岁虽然算不上很大就过世,但也没受过任何苛待,算是废后中比较受善待的一个。她的儿子刘强也有一定政治头脑,知道审时度势,最后也勉强算是善终,这与他及时退出政治核心圈不无关系。


平安人生802


这个说法是不是太危言耸听了?往小里说,郭圣通与刘秀的矛盾就是家长里短,刘秀更偏爱阴丽华,郭圣通因失宠有些怨言,受到了丈夫的惩罚。往大里说,郭圣通失妇德,不足以母仪天下,无论如何,跟“千古骂名”也挂不上钩。

郭圣通与刘秀的联姻

郭圣通是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她嫁给刘秀纯属政治联姻。


新朝灭亡后,天下三分,刘玄占据长安,建立了玄汉政权,此外还有刘盆子的赤眉军,和诈称汉成帝之子的王朗,建立的“赵汉政权”,刘杨就是“赵汉政权”的支持者。

刘秀此时在刘玄帐下打工,他此时的身份是破虏将军,任务是持节诏抚北方。刘玄让刘秀孤身单飞,很可能就是一个借刀杀人,让他到土匪窝里搅腾,自生自灭。想不到刘秀不但没有“自灭”,反而凭一张嘴,说服了刘杨倒戈,平了王朗。

当然,代价就是刘秀娶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有人认为,刘杨此举就是通过郭圣通,将自己傍上“皇家列车”,其实有点扯淡。此时刘秀的身份是刘玄的打工仔,刘杨嫁郭圣通,多是出于避祸,虽然刘秀人马不多,但已经逼到家门口。如果刘杨认定,刘秀将来有九五之尊的命,嫁给刘秀的恐怕就不是郭圣通,而是自己的女儿。

当刘秀靠着刘杨的“风险投资”,平定北方后,发现自己竟然拥有的十多万的部众。这个时候,刘秀才有了另立门户的想法。刘玄也意识到事情不妙,赶紧下旨召回刘秀。当然这只是刘玄的一厢情愿,刘秀的回应是,登基称帝,不打工了!

这就是题干所说的,郭圣通十万大军做嫁妆,助刘秀成帝业。

刘秀的婚姻生活

刘秀在娶郭圣通前,已经娶阴丽华为妻。因为出使北方,阴丽华被送回娘家,直到刘秀称帝后,才将她接到身边。

应该说,刘秀与两位妻子(其实此时阴丽华的身份是妾)的感情都非常好,并非民间传言,刘秀只爱阴丽华。刘秀与郭圣通一共生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与阴丽华也生了五个儿子,足见刘秀对郭圣通的宠爱,一点不比阴丽华逊色。

郭圣通被封皇后,是在平定刘杨叛乱之后。不知道刘杨哪根神经搭错了,外甥女婿做了皇帝,自己的“风投”已经见到大把回报后,竟然谋反作乱,结果被刘秀杀了。

有人说,刘秀杀了刘杨后,封郭圣通为皇后,是为了抚慰河西派。这个理由不够充足,刘杨不足以代表河西派,况且负责执行斩杀刘杨的耿纯,也是河西派,与刘杨还是亲属。

郭圣通的身份更不足以代表河西派,个人觉得刘秀封郭圣通为后,原因就是,当刘秀在两个心爱女人之间无法抉择时,阴丽华选择了不让丈夫为难,大度辞让的结果。

阴丽华的这个举动很聪慧,这件事的结果就是,郭圣通获得了皇后的实惠,阴丽华获得了刘秀的心;郭圣通赢得了今天,阴丽华赢得了明天!所以,明面上阴丽华吃亏了,实际上是阴丽华赢了!

应该说,阴丽华是“贤后”,但郭圣通至少不是“恶妇”,在与刘秀生活期间,没有任何郭圣通失德的记载。那么郭圣通因何被废呢?

郭圣通被废

起因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建武九年,阴丽华娘家遭遇盗贼洗劫,她的母亲和弟弟不幸遇难。阴丽华非常悲痛,刘秀为了安慰阴丽华,特地颁诏抚慰阴家,就是这份诏书引出了事端。

刘秀无事生非,竟然在圣旨中说了这么一句话:“(阴丽华)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意思说,皇后的位置我本来是要给阴丽华的,是她硬让出来给了郭圣通。

实事求是地说,刘秀这话很不妥当,你可以安慰阴丽华,但为什么非要拿郭圣通说事,这分明是拿刀子戳郭圣通的心。

这件事后,郭圣通大为不满,经常因此跟刘秀闹,这一闹,让爱情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刘秀渐渐对郭圣通心怀不满。

建武十七年,刘秀下旨废后,改立阴丽华,圣旨说:“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

说郭圣通性如“鹰鹯”,有可能引发吕后、霍氏这样的祸乱,这种说法不大地道,大有欲加之罪的影子。以刘秀的性情,怎么可能宠爱一个性格暴戾的皇后十余年?

那么,郭圣通被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郭圣通被废的原因

显然,刘秀的理由只是借口,并非实情。

有人说,刘秀此举的目的,是故意打压真定王一族,过河拆桥。其实这个理由很不充分,真定王一族在当时已经不足为虑。

还有人说是为了削弱郭圣通一族势力,这个说法更是没有根据,相反郭家兄弟非常本分,为人非常低调。恰恰是阴丽华的母家,阴氏兄弟胡作非为,仗势欺人,违法犯罪的事没少做。

其实,刘秀废后,主因还是在刘秀的个人感情生活,不一定是政治因素主导,不能因为皇家的事,都必须跟政治挂上钩。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刘秀与阴丽华长期琴瑟和谐,郭圣通逐渐失宠,改立皇后也没什么奇怪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刘秀一直心怀内疚,废了郭圣通后,他对郭家的恩宠非比寻常,赏赐多得,让郭家被人称作“金穴”。郭圣通本人除了失去后位,其它的待遇一点不少。

郭圣通的儿子,太子刘彊多次请辞太子位,刘秀也一直舍不得,整整拖了两年,在刘彊一再请求下,才同意改立太子。这说明,刘秀废后,圣旨上的说辞就是个借口,刘秀本人对此一直心存愧疚。

综上所述,郭圣通十万大军做嫁妆,助刘秀成帝业,既改变了历史进程,也成就了她与刘秀的一段爱情。至于郭圣通被废后,虽有郭圣通夫妻感情处置不当的地方,但跟“千古骂名”完全挂不上钩,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哪部电视剧影响。郭圣通被废,实在是她很不走运,碰上了一个“千古贤后”阴丽华,败在情人手下了。


寻根拜祖


公元23年,刘秀被更始帝刘玄派往河北镇抚,一路北伐,从光杆司令到拥兵数万,逐鹿天下之心日盛。

其时真定王刘扬,手下有10万大军服从于王朗,对左右河北局势起着决定性作用。出于利益考虑,想当国舅的刘扬,愿意联姻的方式支持刘秀,将外甥女郭圣通嫁给刘秀为妻,同时10万雄兵支持他当做嫁妆。

看起来财色兼收的刘秀,得了一桩天大的好处,心中却落下了余恨。因为这桩政治联姻,势必对不起他的前妻阴丽华许下的诺言,曾经娶当得阴丽华,而今要委屈她作妾了。虽然那时郭氏年方17,端庄美丽的豪门淑女,除了舅舅刘扬,郭家也在河北势力强大。若拒绝刘秀便自树强敌,反之如虎添翼。

为了称雄天下的野心,刘秀虽心中不忍,也顺众意娶了郭圣通。这桩婚姻,为刘秀赢得河北刘氏王族支持,和地方豪强武装进一步结合,为战胜王郎,实现天下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后两人恩爱有加,郭圣通一直随着刘秀四处征战,长子刘疆就是在战事途中出生的,也算患难夫妻了。

三年之后,刘秀的事业初定,将苦等三年的阴丽华,从洛阳回团聚。面对新欢旧爱,前誓后约立谁为皇后,刘秀很纠结了一番。最后阴丽华大度的表示后位,这使得刘秀非常感动,一生都觉得对阴丽华有所亏欠。

事实上当时拥立郭圣通的外戚刘扬,及河北军事力量强大,该立谁为皇后是明显的,刘秀屈从于政治需要于心不忍,阴丽华主动放弃以不争为争,赢得了刘秀的心。

相较于郭圣通的介怀,为争宠在刘秀面前叨叨,提醒"当年要不是咱娘家出手,你才有今天"让其倍觉不爽。阴丽华及其家人低调克制,隐忍十几年,在公元41年,终于等来了后位。

这期间他和郭氏和阴氏,各生了五个孩子,应该说刘秀对他们都还是不错的。被封为中山太后郭圣通母子,成为历史上待遇最好的废后和废太子,刘秀无疑是有情有义之人。

但是为什么要在谁当皇后,这个事情上纠结呢?其实两个女人的争斗,并不是完全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儿子。立嫡以长,子为母贵,意味着可以继承大统。

对于政治婚姻的反感,埋下了郭圣通婚姻的隐患,而其舅舅刘扬造反,无疑更失去依靠。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好像是小三和原配之争,其实不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郭圣通的要求并不过分。她要求皇帝专宠自己,是每一个女人对爱情的执着,除此之外,也是位贤明之后。而阴丽华的大度和包容,不过是无奈的选择而已。


但是作为刘秀,很清醒地认识到,如果继续让郭圣通为后,很可能就容不下阴氏母子。废了郭圣通,既实践了当初的誓言,也能保全郭圣通母子,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也为有情有义之人。可怜郭圣通,从始至终,没有明白对于帝王来说,为什么始于政治交易的婚姻,终比不上刻骨铭心的初恋旧情。

光武席刘秀是难得守信重情之帝,而阴丽华出色的情商,终赢得了帝王之心。好在最后的故事终于圆满,在无数的后宫惨烈争斗剧中,也算是难得一见的大团圆结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