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上天,哪些公司提前佈局?

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5月份,將按計劃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屆時,北斗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

北斗上天,哪些公司提前佈局?

伴隨著北斗衛星的成功發射,距離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的完成只剩一步之遙。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指覆蓋全球的自主地利空間定位的衛星系統,允許用戶利用兼容接收設備,通過處理衛星信號信息來確定自己的位置、速度和時間,是個多系統、多層面、多模式的複雜組合系統,主要提供定位、導航和授時功能。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信息基礎設施,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一旦後續北斗三號全面部署完成,中國的科技水平也將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近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值穩步增長,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2018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3016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18.3%其中,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包括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達到1069億元人民幣。在總產值中佔比為35.44%,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達到80%;包括與定位導航授時應用相關的其他各種數據及軟件產品、各類集成應用系統、基於位置信息的運營服務業務等在內的,由衛星導航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達到1947億元人民幣。預計至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的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北斗將拉動超過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份額。

圖1: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產值增長圖

北斗上天,哪些公司提前佈局?


1月份疫情的出現,國家經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在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後,疫情開始逐步得到控制,政策方面開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新基建隨之也是被提上日程。作為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有助於穩增長、穩就業,釋放國內經濟增長潛力,5G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加速萬物互聯,5G+北斗則有望在多領域進行廣泛的應用。例如5G時代為無人駕駛提供高可靠網絡環境,而無人駕駛需要車道級定位精度,普通民用定位精度無法滿足,未來在北斗高精度系統配合下,可實現1米級以內定位精度以滿足無人駕駛需求。5G商用將進一步擴大北斗民用特別是高精度領域應用,後市前景可期。

相關標的:

北斗星通:公司是北斗產業鏈唯一獲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入股的上市公司,10年來蟬聯導航型、高精度、基帶射頻一體化芯片比測冠軍,開創了北斗在車載前裝、無人機、自動駕駛及機器人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近年相繼收購了華信天線、佳利電子等公司,實現“天線-芯片-板卡-模塊-終端-運營服務”的全產業鏈佈局。公司最新研發的支持北斗三號新信號的22納米工藝射頻基帶一體化導航定位芯片即將批量生產,提前佈局,後續業績有望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