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的海升杀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牵涉和珅纪晓岚?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人想必对剧中海升烧掉和珅车马的剧情都会有些印象。一个小小的巡城御史竟敢当街责罚“僭越”的“和府大总管”刘全并一把火烧掉了“和中堂”的车马,绝对是铁骨铮铮的一条汉子!而剧中也提到了所谓和珅诬陷海升杀妻的事情。但是,真实历史上的“海升杀妻案”与电视剧中所说的那件事相差的恐怕不是一星半点。



海升,清乾隆年间的一位副司局级官员——礼部员外郎兼军机章京,并不是什么非常显赫的大人物,所谓“海升杀妻案”也只是一件非常普通的刑事案件。但是,这件案子的结局却让人非常出乎意料,不仅惊动了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帝,而且还牵扯到了和珅、阿桂、纪昀等一大批朝廷大员!虽然没有晚清“杨乃武案”牵连那么广,但对于朝野的震动也着实不小……



“海升杀妻案”的原委

所谓“海升杀妻案”的案情其实并不复杂:海升与其夫人属于典型的包办婚姻,婚后感情一直不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一次争吵得过于激烈了,海升动起了粗,情急之下居然失手掐死了自己的夫人。仅此而已,用现在的话说,这是典型的激情犯罪,海升并没有杀人动机,完全是因为失手而引发了命案。这样一件普通的刑事案件,处理起来并不复杂,现在普通的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甚至乡镇派出所处理这样的案件都绰绰有余。那么,为什么这么一件小小的案子会牵扯到那么多高官,甚至还惊动了乾隆帝呢?



“海升杀妻案”为何会牵扯到和珅

海升在失手杀死自己夫人之后,并没有去投案自首。为了逃避罪责,他将案发现场伪装成了自杀现场,并对外声称夫人自尽身亡,打算尽快下葬,造成“毁尸灭迹”的既成事实。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海升的小舅子贵宁不知道从哪得到了消息,说姐姐跟姐夫事前曾经争吵过。加之海升做贼心虚,没有停尸供亲属瞻仰、拜祭便直接钉死了棺材盖。于是,贵宁咬死了这一点,说自己的姐姐死因可疑,非要开棺验尸。



海升自然是不会同意的,于是贵宁一纸诉状将海升告到了步军统领衙门。为什么贵宁要去步军统领衙门告状呢?这里面是有一些说道的。海升是满洲旗人,清朝的驻京八旗亲眷都居住于北京内城。北京内城的治安、刑狱等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它不归顺天府管(顺天府主要管理北京外城),而是由负责北京内城九门防务的步军统领(九门提督)代管。因此,“海升杀妻案”要走司法途径就只能通过步军统领衙门。那么,彼时的九门提督是谁呢?大家的老熟人,“和大人”——和珅!海升杀妻案发生时,和珅正兼领着九门提督一职,于是就这样被牵扯进了“海升杀妻案”。



“海升杀妻案”为何会牵扯到阿桂

接到贵宁的报案时,和珅也留了一个心眼。海升与时任大学士兼军机大臣阿桂是姻亲(也有一说是同宗,总之海升是阿桂家的亲戚),而和珅与阿桂一直就是貌合神离、关系不甚融洽。为了撇清挟私报复的嫌疑,同时也为了把脏水引向阿桂,和珅玩了把阴的,表面上客客气气地接待了,转头便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刑部。阿桂之父阿克敦曾经主理刑部多年,加之阿桂彼时又分管着刑部,刑部差不多就是阿桂的“自留地”。



在接手案件之后,刑部的官员们都知道海升是阿桂的亲戚,自然不敢怠慢。加之海升私下里也走了门路、使了银子,于是刑部象征性地审理了一下便维持了海升给出的结论——“自杀”!可贵宁不干了,这明摆着就是暗箱操作、草菅人命嘛。一气之下,贵宁直接告了御状,将事情捅到了乾隆帝面前。至于说这背后有没有和珅的影子,很难说。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毕竟搞掉了阿桂和珅获益最大,不是吗?



“海升杀妻案”为何会牵扯到纪昀

乾隆帝作为皇帝,自然是不可能亲自问案的。于是,“海升杀妻案”被乾隆帝转手交给了都察院,让监察机关来审理总要公平一些了吧?彼时主持都察院工作的又是谁呢?也是大家的老熟人,“纪大烟袋”——纪昀!



真实历史上的纪昀可不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纪大烟袋”!乾隆帝曾经说过,自己对纪昀是“以倡优蓄之”,可见纪昀在乾隆帝眼里不过就是弄臣而已,根本没有那么重要。让他出任左都御史一职,乾隆帝也曾经公开表示过,仅仅是因为暂时无人可用,所以才让纪昀临时顶一顶……乾隆帝的看法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其实,纪昀就是一个“和稀泥”的角色。



案子交到纪昀手里之后,纪昀见案子过了和珅、阿桂两手都没有推翻“自杀”的认定,而且海升还曾经是自己的部下,与自己的私人关系也不错,“我趟这趟浑水、做这个恶人干什么?”于是,纪昀也在验尸环节做了手脚、维持了刑部关于“自杀”的认定!就这样,一件普普通通、明明白白的“他杀案”硬是“三审三决”被定性为了“自杀”。



“异地审理”,还司法一个公正

虽说海升有门路,可贵宁也不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姐姐莫名其妙地死了,他哪里肯善罢甘休,于是便通过各种途径继续“上访”。乾隆帝何等聪敏之人,很快便看清了这个案子的症结所在——关系网!



于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异地审理”开始了。这一次乾隆帝彻底抛开了步军统领衙门、刑部和都察院,派出了与此案不相干的户部侍郎曹文植、工部侍郎伊龄阿牵头,组成了“联合调查组”,甚至连负责验尸的“法医”(仵作)都是从京郊大兴县借调的。在没有了“关系网”的干预之下,这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刑事案件很快便水落石出了。



因为原先“自杀”的结论被推翻,“海升杀妻案”证据确凿,最终刑部不得不判决主犯海昇绞监候(大概其相当于现在的“死缓”)。平心而论,这一次刑部并没有包庇海升、也不敢再包庇海升!按《大清律》,“夫杀妻”通常情况下不判处极刑,判处海升“绞监候”刑部基本上还是“依法审判”的。可乾隆帝不干了,为了达到“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效果,乾隆帝硬是“法外加码”,将海升的“死缓”改为了“立即执行”!



事后,与本案有关的所有舞弊官员都被乾隆帝给予了轻重不同的处分,曾经认定本案为“自杀”的两位刑部侍郎被革职、发配伊犁军前效力。时任左都御史纪昀也遭到了乾隆帝的严斥!当然,乾隆帝骨子里根本看不上纪昀,认为他就是“一介腐儒”“倡优”而已,他审不对案子理所当然,审对了倒是奇怪了……斥责斥责也就算了,没必要深究。但是,跟随纪昀一起处理本案的两名御史就没有这么“好运”了,被乾隆帝严厉追究了渎职之责。也可以理解:“纪昀没能耐就算了,可你们是专业人士,也跟着和稀泥,该罚!”作为老臣、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功臣,加之并没有公开打招呼、收好处,乾隆帝对阿桂最终还是留了几分薄面,批评批评这事儿也就过去了。自此,“海升杀妻案”正式告结,除主要涉案人员之外,一应参与办案人员也全部遭到了罚俸一年的处分……



一件原本简简单单、明明白白的刑事案件,因为涉及到了“关系网”和高层之间的权力斗争硬是被无限发酵,最终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不仅惊动了乾隆帝而且还牵扯到了和珅、阿桂、纪昀等一大批朝廷大员,不得不说是清王朝的悲哀……好在彼时乾隆帝的头脑还是清醒的,最终通过“异地审理”还了司法一个公正!这就是所谓“海升杀妻案”,海升并没有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那么高尚,和珅也没有电视剧里那么阴险,无非一场隐形的权力斗争罢了。


农民工歪说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海升是乾隆时期的一个中级官员,官居五品巡城御史。

他是旗人,正红旗。

此人官职不高,但背景深厚,是满清贵族阶层,家族实力强大。他老爸明山曾担任过陕甘总督,哥哥海宁现任浙江巡抚,姐姐伊尔根觉氏嫁给兵部尚书福康安。

他自己倒是不学无术,没什么才能,曾经是侍郎纪晓岚的部下。

海升老婆纽牯禄氏也是旗人贵族家庭。旗人的女人本来就厉害,更别说纽牯禄氏还是大小姐,从小脾气就大,性子烈。

由于海升喜欢嫖赌,老婆纽牯禄氏婚后经常和他争吵。

有一天,海升在家躺着抽烟,让一个美貌丫鬟点烟。

结果丫鬟来点烟的时候,海升色眯眯的在她乳房上摸了几把。

丫鬟倒是没说什么,装作不知道,然而正巧纽牯禄氏进屋,看到了两人的丑态。

纽牯禄氏大怒,指责海升过分好色,几乎将家里的女人睡遍,太下贱了。

海升大怒,同纽牯禄氏激烈争吵。

由于口舌上说不过老婆,恼怒之下海升动手打人,两人厮打起来。

当时海升过于激动,一时出手太重,将纽牯禄氏打的躺倒在地上。

海升由于脸上也被抓破,恼怒之下又重重踢了纽牯禄氏几脚。

结果,纽牯禄氏就不动了。

海升发现情况不对,急忙扶起纽牯禄氏,发现她口吐鲜血,奄奄一息。海升吓坏了,急忙救人。然而,纽牯禄氏很快断了气。

搞出人命了,这就是大事了。

然而,海升却也不是草包。他知道纽牯禄氏娘家颇有势力,绝对不会随便放过他。

于是,他找来那个丫鬟帮忙,两人将纽牯禄氏还温热的尸体用绳子悬挂在房梁上,做出自杀的假象。

随后,海升主动报官,说妻子在争吵后自杀身亡。

此时,海升已经同亲友联系,上下打点。

当地官府派人来草草验尸,认定是自己上吊而死,不予追究。

然而,纽牯禄氏娘家却觉得不对。

如果纽牯禄氏真的是自杀,出事后海升应该第一时间通知他们。

然而海升却尽量拖延,甚至报官后也不通知娘家。还是纽牯禄氏陪嫁的丫鬟,偷偷向娘家报告,后者才知道。

因为对海升这个人很了解,纽牯禄氏娘家认为自己女孩绝对不是好死的。

于是,纽牯禄氏的弟弟贵宁出面,告海升殴打致死妻子。

这个案件地方官府不敢随便处理,上到军机大臣阿桂那里。

阿桂同海升家族有一些亲戚关系,就维护海升,认为就是自杀。

纽牯禄氏娘家不服,四处托人、花钱。

然而当时阿桂的权势非常大,只有和珅能够对付。据说纽牯禄氏卖房子卖地拿出巨款行贿和珅。

和珅同阿桂一直不和睦,也想趁机整他一下。

然而和珅极为狡诈,不愿意正面和权力很大的阿桂作对。于是,他设法让乾隆知道这件事。

乾隆一生最喜欢管闲事,就让纽牯禄氏的弟弟贵宁亲自来诉说冤情。

听完他的诉说以后,乾隆觉得是有些问题。

他命令左都御史纪晓岚等人去验尸。

然而,海升是纪晓岚的老部下,后者决定维护,上报是自杀。

这边和珅不死心,让贵宁再次告御状。

乾隆询问和珅看法后,下令由顺天府尹曹文植与侍郎伊龄阿再次验尸调查。

和珅随后恐吓他们,不得隐瞒真相。

这两个人验尸以后,发现纽牯禄氏尸体上有明显的殴打伤痕。而且,纽牯禄氏上吊的地点也不对,房梁太矮且承受重量不足,很难将人吊死。人只要一挣扎,房梁就会折断。

又调查海升的家人尤其是那个丫鬟,知道纽牯禄氏死前曾经被海升殴打。

由此,两人得出纽牯禄氏是被失手打死的结论。

乾隆得知以后,非常恼怒,下令对阿桂进行罚款,免除他的5年俸禄。

刑部侍郎景禄、杜玉林及郎中王士棻等也都被惩罚。

其他喽啰,初验、复验的涉事官吏,两名仵作李玉、王国泰在刑部门前枷号两月,发配伊犁为奴。

纪晓岚也被乾隆痛斥,但念他年老昏聩,没有治罪。

曹文植则被提拔为户部尚书。至于主犯海升,按律绞死。

此次事件,和珅轻松打击了阿桂的势力,后者一蹶不振。


萨沙


政治暗流就没有停止过涌动!这是在清乾隆五十年的时候发生的一件天子脚下的命案,本来仅仅是普通案件,但却一度发酵成为了京城大案,并且将大才子纪晓岚也牵连进去,这就是乾隆时期的海升杀妻案!

在讲述这件案子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政治格局:乾隆皇帝崇尚中庸之道,遵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办事态度;武官最高领导人为阿桂,文臣大部分依附于和珅。阿桂和珅两大势力势同水火、斗争频频。

海升为阿桂的门生,虽然官职不大,但是后台却很硬,所以作风很是嚣张。

海升虽然官从五品,但却不是一般官员所能企及的。他有一个天大的爱好,便是女色。那日,海升因为馋一个女人的身子,就把她偷偷招进府中。

鸳鸯绣枕留情意,正在海升与女子云雨之时,海升的妻子却突然破门而入,大吵大闹。

海升与的发妻速来不和,所以直接爆发了一场口角争执,最终上升为肢体冲突。海升血脉膨胀,血气上涌,最终将发妻掐死在床上。

海升冷静下来之后很是慌张,将发妻伪装成上吊,意图瞒天过海。只可惜纸里包不住火,海升的一举一动全部没侍女看到,并且偷偷的告诉了海升的小叔子贵宁。

贵宁也是一个血气方刚之人,得知姐姐有冤,一心想要告状。他知道在本地告状必定会没有结果,所以他历经千辛万苦去告了御状。乾隆本来一味的沉浸在国泰民安的幻景当中,听闻天子脚下出现这样的丑闻,所以下令纪晓岚去彻查此案。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纪晓岚与和珅势力一度不和,现如今阿桂的门生出了事,纪晓岚自然会有恻隐之心,当然也是出于保护仅存的对和珅的威胁势力。

所以,纪晓岚的查案结果很明确:维持原判,自缢身亡。

但是贵宁哪里有那么容易罢休,他上演了一次清朝版本的“王三姐告状”,再一次告上了清廷。此时的军机大臣和珅和中堂发现了机遇,决定替贵宁出头,趁机好好整治一下自己的死对头阿桂。

于是,在和珅的再三撺掇之下,乾隆最终决定翻案,让和珅前去亲自复查。和珅启用了一大批老资历的仵作验尸,最后终于找出海升杀妻的直接证据,外加侍女的人证,这个案件终于平反昭雪。

得知实情的乾隆大怒,一来是没有想到天子脚下竟然会发生这种草菅人命的丑事,二来是朝廷内部的官官相护,着实让乾隆感到头疼。最终,海升杀妻案因海升的倒台、纪晓岚阿桂同受牵连而告终。

结束语:其实,政治斗争中是没有绝对的单纯事件。乾隆作为权御高手,自然懂得中庸之道这个道理。阿桂与和珅的势力能够此消彼长,但是一定要维持在一定的区间之内,要不然某一方得势,必然会危机乾隆的统治。所以,海升杀妻案只不过是乾隆的帝王权御之术的运用。


秦风汉韵论古今


乾隆五十年(1785年),发生在皇城根的“海升杀妻案”轰动一时,并不是案件多么复杂和血腥,而是背后各种势力的博弈引起了乾隆的警觉。

为此乾隆派当时的御史监察大人纪晓岚亲自过问,随着案件的调查,纪晓岚发现乾隆的红人和珅也掺合其中。本来一件普通的“杀妻案”陡然成了朝廷内外关注的焦点。

海升杀妻案到底是咋回事?纪大烟袋和“巨贪”和珅为何深涉其中呢?

先介绍一下海升杀妻的原因和过程。

案件发生在乾隆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785年某一天,海升是旗人,武将出身,官拜礼部侍郎(从五品,相当于卫戍部队的参谋)。

他家中有一妻一妾,海升平时很喜欢小妾,对原配吴雅氏非打即骂,夫妻关系紧张。

这天海升当着原配和小妾调情,老婆很生气,就骂了海升一句。海升在小妾面前有点挂不住脸,上去掐住了原配吴氏的脖子。

本来海升也没打算杀死妻子,只是想教训她一下,谁知出手有点重,掐的时间有点长,妻子吴氏竟然被她掐死了,按现在来说属于激情杀人。

在古代妇女地位不高,死就死了吧,海升就操持下葬妻子。

这时吴氏的陪嫁丫鬟跑到娘家报信去了,她把看到海升掐死小姐的过程一五一十向吴氏的哥哥贵宁讲了一遍,贵宁大吃一惊,马上去找海升理论。



贵宁见到海升,质问他为何掐死了姐姐?海升装傻,说“你姐姐得了暴病死了,你听谁乱嚼舌头说我掐死你姐姐了?”

贵宁见海升不承认,自己不想把丫鬟牵扯进来,于是愤怒异常道“你等着,我去衙门告你,我就不信大清没王法了”。

海升镇静地回道:“悉听尊便,你慢走,不送了”。贵宁边走边说:“在没弄清事实真相之前,不许下葬我姐姐!”

这就是海升杀妻的原因和经过。

贵宁击鼓鸣冤告到了衙门,海升早已打点了衙门所有官员,经过仵作验尸,出具的验尸报告是正常死亡。贵宁心想果然官官相护,我要进皇宫告御状。

于是这件普通的案子惊动了乾隆,乾隆命当时的监察御史纪晓岚带队复验。



此案惊动乾隆的同时也惊动了宫中两位权臣,一个是时任侍卫内大臣和珅,一个是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阿桂。

咱们先了解一下当时和珅与阿桂的情况,他俩为何如此关注这件普通杀妻案呢?

原来时年35岁的和珅正被乾隆宠信,和珅属于文官集团的首位人物,乾隆对他十分倚重,再加上他善于察言观色溜须拍马,因此仕途一帆风顺。

当年63岁的首席军机大臣阿桂是靠军功入阁成为了“丞相”,属于武将集团的头面人物,武将以他马首是瞻。

讲真阿桂能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属众望所归。但是和珅却和阿桂貌合神离,和珅对阿桂羡慕嫉妒恨,阿桂看不起和珅溜须拍马,和珅总想取阿桂代之,于是处心积虑的想整阿桂。



终于阿桂被和珅抓住了把柄,原来阿桂的儿子阿迪斯因贪污被和珅知道了,和珅向乾隆密报,乾隆一怒之下斩了阿桂的儿子,阿桂被警告,和珅因此受到了嘉奖。

和珅开局很顺利,接下来他大开杀戒,把阿桂原来的老部下打倒了一半之多,和珅称自己的办法为“去其枝蔓,弱其主干”。

阿桂久经沙场,岂能坐以待毙。

有一次,乾隆为了提拔和珅想让他下部队镀金,命他和阿桂一起去平叛回族起义。到了甘肃,阿桂决定与和珅分别带领队伍夹击起义军,结果和珅带领的部队没能准时接应,夹击失败。

阿桂责问和珅为什么没能及时赶到,和珅说“将士不听调遣”。阿桂说不可能,随后阿桂发出集合命令,将士们迅速集合完毕。

这事儿不用我多说,平时和珅把武将们得罪苦了,现在都不配合和珅,目的就是给他难堪,当时和珅又羞又气。



事后阿桂向乾隆汇报了情况,乾隆急忙把和珅调回了宫,从此和珅对阿桂恨之入骨。

讲了和珅和阿桂这么多的恩怨,主要还是想让亲们能够理解和珅、阿桂关注“海升杀妻案”的目的。

和珅知道海升是阿桂的亲信,而且二人还是姻亲,和珅就是利用海升杀妻案打击阿桂。

此时阿桂出于对海升的信任,极力为海升开脱。

监察御史纪晓岚也是阿桂的亲信,阿桂的父亲阿克敦是纪晓岚的乡试座师,也就是说纪晓岚在考举人时曾受到阿克敦的关照。

基于此,纪晓岚率领的复验团队顺从阿桂的旨意,依然出具了海升妻子正常死亡的报告。

此时和珅不甘失败,鼓动贵宁再次提请勘验尸体。

乾隆第三次派人审问海升,最后海升顶不住压力,招认了掐死妻子的事实。




乾隆心中愤怒和惊诧达到了极点,心想在皇城根天子脚下都这样拉帮结派官官相护,岂有此理,必须严惩。

和珅这次笑了,他终于出了一口恶气。海升被斩立决,阿桂因袒护海升被罚俸五年,纪晓岚徇私枉法被降职发配地方,所有参与官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理。

此案涉及朝中大臣数量之多令人瞩目。此后阿桂一蹶不振,和珅后来升到军机处后,二人竟然不在一个房间办公,二人关系达到了冰点。阿桂81岁去世时曾对身边的人说:“只可惜我看不到和珅的最后下场。”此时阿桂已料到了和珅的结局。


秉烛读春秋


前言

在清朝乾隆帝时期,出了这么一件案子,牵扯到几位朝廷重臣。

这件案子主要是当时的军机章京、员外郎海升杀了自己的妻子,但是在往刑事部门报备的时候,说他妻子是“自杀”,在这件事出了之后,海升的小舅子提出质疑,怀疑他的姐姐不是自杀,而是被海升所杀。


于是,在几番波折之后,这件案子牵扯到了阿桂、纪晓岚等一批官员。

军机章京、员外郎海升殴杀其妻,以自缢报,其妻弟贵宁争非是。


后话——为何此案会牵扯到纪晓岚与和珅呢?

会有牵扯,说明这些人已经在这个案子中了。

海升的妻子身死,海升上报自杀,之后海升的小舅子提出质疑,然后就引出了纪晓岚受命查此案,但是纪晓岚在验尸之后,上报的“检查报告”上面,说的还是“自杀”,并非他杀。


命左都御史纪昀等验尸,仍以自缢具狱。


这个结果让海升的小舅子不满意,毕竟他的姐姐死的太蹊跷,于是,海升的小舅子再次提出异议,乾隆帝对此也是比较重视,便又派出了几个官员去查验,命顺天府尹曹文植和侍郎伊龄阿针对此案,再次验尸。

更命文埴与侍郎伊龄阿覆验,得殴杀状,以闻。

这一次验尸结果与之前是天差地别,这两位官员在重新验尸之后,得出海升的妻子死于他杀,这让乾隆帝大为恼火,对此案所牵扯的官员,通通做出处理,阿桂(海升是阿桂姻亲)、纪晓岚,无一幸免。


(阿桂画像)

而和珅在里面并没有明面上出现,但为什么又牵扯到和珅呢?

这个事可以这么推断,阿桂、纪晓岚在当时都不是普通的官员,而是乾隆帝比较重视的官员,特别是阿桂,当时可是属于天子近臣的行列,而和珅这个官员就不用提了,乾隆帝的宠臣。



在那个时期,如阿桂、纪晓岚这样的官员,不是谁都能够去轻易撼动的,但是和珅有这个能力,而且和珅与阿桂本就不和,在这个案子上,和珅在暗地里进行一些推波助澜,也不是让人意外的事。


参考文献: 《清史稿》


說与山鬼聽


应该是海昇杀妻。此案中,和珅一副正义面孔,为死者讨回了公道,同时也得到了政治利益。纪晓岚在此案在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他装聋作哑和了一回稀泥,被乾隆皇帝痛斥。小案变大案的发展过程看,背后还有一只看不的手。

海昇贪色杀妻

海昇本是个不起眼的人物,朝廷里担任礼部员外郎,只是一个从五品的小官。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海昇和老婆乌雅氏一直不和睦,结婚后争吵就没断过。话说这天傍晚,海昇在内室让丫鬟为他点烟,海昇当时三十二岁,行武出身,血气方刚,和老婆不对付,烛光下看到13岁的小丫鬟楚楚动人,色心大动,便动手动脚,没想到这个举动却让老婆乌雅氏撞了个正着,抓住把柄后乌雅氏大骂二人有私情,喋喋不休,海昇是火暴脾气,朝老婆腿上踢了几脚,没想到乌雅氏坐在地上又哭又骂。海昇按捺不住胸中的怒气,朝胸口猛踢一脚。海昇是武将出身,这一脚下去把乌雅氏踢背过气去了,海昇余怒未消,又用手掐她的脖子,这时发现乌雅氏已经气绝。海昇冷静下来知道惹了大祸,在清朝因家事不各杀妻虽不是死罪,但也是重罪,加之乌雅氏家族势力很强,他害怕坐大牢,赶忙伪造现场,用腰带把乌雅氏吊在柜子腿,伪装成上吊自杀。

本想着赶快入土为安,没想到百密一疏,乌雅氏家陪嫁到海昇府上的小丫鬟偷跑回去,将海昇打死老婆的事告诉了乌雅氏的弟弟贵宁。贵宁随即带着家属来到海升家,欲看尸身,海昇却将贵宁等人拦住,声称尸首已经装裹,需等盛殓再看。贵宁说姐姐自缢横死,应该报官。海昇不肯,贵宁遂到主管京师治安的步军统领衙门递状,呈明亲姐死因不明,请求派官验尸。

和珅主张正义?

步军统领衙门相当于首都公安局,当时统领正是和珅。和珅接到此案后非常重视,一方面人命关天,另一方面他发现当事人海昇和阿桂有亲戚关系。当时阿桂、和珅两人都被乾隆皇帝看重,但阿桂在朝廷中权高位重,势力强大,和珅便想趁此机会打压阿桂势力。

步军衙门接到诉状后,交刑部勘验。阿桂家族在刑部威望极高,其父阿克敦担任刑部尚书达十年之久,阿桂此时又分管刑部事务,刑部主要官员几乎都是他们父子提拔培养的。刑部接到步军衙门行文后,派出的司官李阔、业成额二人去调查此案。如果他们秉公办事,此事也不会发酵,但是二人也顾忌海昇和阿桂的关系,碍于阿桂面子,不愿把事搞大。海昇管家又贿赂了验尸官李玉,勘验时看到乌雅氏脖颈上的伤痕并非致命伤,仍以自缢上报,于是以自缢定案。

如果是普通人家的案子,这事就糊弄过去了。而这一回案子落在和珅手里,而且他清楚乌雅氏死因,此次勘验有猫腻,他正想利用此案打压阿桂,就坚持主张正义,指使贵宁不断喊冤,改状词直指阿桂,称其暗示刑部司官包庇亲属。由于涉及到朝廷重臣,和珅将此案上奏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亲自过问“小案子”

乾隆帝看到涉及到阿桂,颇为重视,下旨“将海昇解职,交刑部传集应讯人证,审明确拟。”都察院与刑部再次会同验尸。这一下红火了,刑部派出侍郎景禄、杜玉林,司官王士棻、庆兴四人,都察院则由左都御史纪昀带领崇泰、郑徵两位御史,另调都察院五城中的西城仵作王国泰代替刑部仵作,七位大臣共同前往海昇家办案。

这次检验官员中职位、资历最高的当属纪昀纪晓岚,而阿桂之父阿克敦正是他的乡试老师,两家关系非常好。纪晓岚便耍滑头,说自己年老眼花、不懂刑名,到了现场一语不发,跟他来的两名御史自然也不作声。刑部这次派去的都是刑侦高手,杜玉林任司官时,是刑部第一个还没有实缺就获得总办秋审殊荣的人;庆兴是有名的验尸高手;而王士棻曾经秉公处死过和珅的家奴。和上一批勘验官员一样,他们都与阿桂关系密切,结果自然还是“自缢”,只比初验时多出左右膝四处不致命的淤伤。

验尸结果上奏后,在和珅支持下,贵宁依然控告不休,一口咬定两次验伤不实,刑部、都察院因为阿桂情面故意瞒报致命伤。乾隆帝觉得事情不简单,就召见阿桂询问,问及柜子腿怎么能吊死活人,阿桂回奏:“床档船舱,皆可自缢。”乾隆又问贵宁屡控不休如何是好。阿桂说:“如虚即应治罪。”这样的表述被和珅抓住,成为阿桂包庇海昇的证据。

两次勘验死者家属都存疑问,乾隆帝想明白问题症结在刑部与阿桂的瓜葛,于是抛开刑部,改派户部侍郎曹文植、工部侍郎伊龄阿,验尸官则从大兴县借调,第三次前往验尸。失去了关系网的保护,加上皇帝如此重视,这次验尸官员不敢徇私做假,结果与前两次大相径庭:“验得乌雅氏脖项耳际并无缢痕,亦无勒痕,而胸膛有脚踢致命伤一处,显系踢死。”

毕竟阿桂是重臣,乾隆帝也怕出现朝廷内部的隔阂,下旨阿桂、和珅及初验、复验、三验的官员、刑部全体堂官都到现场再次复核,阿桂和刑部也承认曹、伊二人所验是实,于是审问了海昇和证人,案情大白。

阿桂势力受到生创

真相大白后,主犯海升按律被拟为绞监候。按照清代的惯例,因家庭矛盾丈夫杀妻,除非情节特别残忍,不判死刑,但是此案海昇弄巧成拙,小案子搞成皇帝亲自过问的重大案件,乾隆帝非常重视:“海升系阿桂姻亲,阿桂又不免意存袒庇,以致刑部堂司各官均有瞻徇回护之见。若非屡次派员复检,几致始终朦混。且由此酿成重案,众人皆因之获罪。该犯杀妻虽非必死之罪,而实有必勾之情。”海昇被判秋后问斩。因为秋审时阿桂不在京城,乾隆帝也顾忌因此事影响君臣关系,专门强调自己并非借阿桂离京之际处死海昇

“试思朕何如主?岂阿桂在朕前竟能骩法救人,而朕即听信其言竟置人命重案于不问耶?是海升之死阿桂非惟不能救之,而适足以杀之也。”——《清高宗实录》

至于初验、复验的涉事官吏,两名仵作李玉、王国泰在刑部门前枷号两月,发伊犁给厄鲁特兵丁为奴。因为同去验尸而拿了海昇所赠车马费的书吏、马夫、皂役、稳婆分别革役,根据情节枷号一个月到两个月。初验、复验的刑部堂官杜玉林、景禄,司官业成额、李阔、王士棻、庆兴,革职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左都御史纪昀遭到乾隆帝痛斥,念他年老短视,刑名素非谙习,从轻改为交部严加议处,随去的两名御史也被交部严加议处。刑部其余四名堂官本应革职治罪,考虑到办事需人,“从宽降为四品顶带,带革职留任,所有应得养廉饭银公费一概不准支给”。阿桂“虽无授意嘱托之事,但其意已先存袒庇之见,咎实难辞”,罚公爵俸五年,带革职留任。

此案最大利益者不是和珅

在此案中,和珅做的非常巧妙,他抛开案件的关键自杀还是他杀问题,剑走偏锋,让贵宁死咬住阿桂与海昇的亲戚关系, 让案件发酵膨胀,引起皇帝重视,最终达到既伸张正义,又打压政治对手的目的。和珅为何敢与位高权重的阿桂宣战,其实他看出了乾隆皇帝的心思。

不管是乾隆帝还是和珅、贵宁,在整个案件中都不断强调海升是阿桂的亲戚,实际上他们亲戚关系非常远,而另一个人却与海昇有关系很近,就是海昇的妻舅福康安的,当时也是权高位重的重量级人物,但整个案件无人提及他的势力影响,明眼人可以看出端倪,背后有一只强力的手在掌控整个事件,就是乾隆皇帝。由于当时阿桂在刑部权势过重,织就自己的关系网,他人难以介入,影响到司法公正,乾隆帝心知肚明,但阿桂功勋卓著,操守还算清廉,没有正当理由敲山震虎,正好遇到此案,于是亲自过问,借此案打压阿桂的势力,警告阿桂及同党,消除朝廷隐患,乾隆皇帝才是最大受益者。


聋王异史


这事发生在乾隆五十年。一天傍晚,海升让丫鬟为他点烟,其妻乌雅氏看着二人似有暧昧神情,就低声叨咕了几句。不无大男子主义的海升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有一脚正中其妻胸口。妻子当即被踢翻在床上,海升又跳过去掐住了她的脖子,这时才发现妻子已经没气了。于是海升解下腰带拴住了妻子的脖子,把另一端系在了柜子腿上,制造了妻子自缢的假象。

海升原打算悄悄地把乌雅氏埋了完事。而乌雅氏陪嫁的小厮却把此事向乌雅氏的弟弟贵宁通风报信了。东窗事发后,海升不让贵宁等人瞻仰遗容,还不允许人家上报官府。贵宁一气之下 ,把状纸递到了步军统领衙门。这时步军统领衙门的老大是和珅,但是和珅看着状纸当时也没有表态~兹因海升是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阿桂的亲戚,而被打死的乌雅氏正是和珅自己的亲戚。

后来,和珅没有承办和审批。他灵机一动,而是转给了刑部~显然是在打太极。阿桂当时是主管刑部:由于阿桂的老爹阿克敦早前已担任刑部尚书达十年之久,上上下下都是阿桂的人。这样一批人办这个案子,结果不言而喻:刑部司官李阔、业成额是阿克顿的老部下,仵作李玉早收了海升不菲的贿赂,大家在勘验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发现“乌雅氏”身上🈶被外力打击的痕迹。

姐姐将死不瞑目了,贵宁只好告御状!上达天听后,引起了而乾隆(说不定和珅事先🈶通报)的重视。他立即派以纪晓岚为首的都察院七位大员复查,而结果呢?结论与以前毫无二致。因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纪晓岚,在乾隆十二年应顺天府乡试时,得了第一名解元,当时的主考官正是阿克敦。老奸巨猾的纪晓岚以“年老眼花”为由,保持了沉默。看了他的样子,都察院两位大员(崇泰、郑徵)也保持缄默。任由刑部四大员(侍郎景禄、杜玉林,司官王士棻、庆兴)忙忙碌碌、装模做样地检验一番,最后仍以“自缢”上报。

海升是五品,作为军机章京,他家的女主人上吊,一大群丫鬟、仆妇居然没人看见?乾隆心里是有底的,他私下问阿桂:“柜子腿上怎能吊死人?”,阿桂不动声色:“床档船舱,皆可自缢。”,阿桂的回答差点把乾隆老爷子气昏过去了!他又选派户部侍郎曹文植、工部侍郎伊龄阿前去调查,而且这次验尸的仵作是从大兴县调来的了。

结果:“乌雅氏脖项耳际并无缢痕,亦无勒痕,而胸膛有脚踢致命伤一处,显系踢死。”,乾隆怒了也硬了。为彰显自己的英明,他和颜悦色地让阿桂、和珅和前几次做了勘验官的几位大员再次复查。这次大家都不敢装瞎子了,一致认同了大兴县仵作的验尸报告。

于是前期装聋作哑、徇私枉法的一应官员全栽了:阿桂、杜玉林、景禄等等罚俸的罚俸,革职的革职,还有充军到伊犁的。只有见风使舵的纪晓岚这老滑头逃过了一劫:名义上判了过“交部议处”,得了个革职留任的处罚,其实是隔靴搔痒,没一点变动。杀人凶手海升,则被判处斩监侯!

和珅真时官场高手,会借刀杀人。尽管如此,他为冤死者讨回了公道。而纪晓岚在当时是乾隆比较重视的官员,阿桂、纪晓岚这级别的官员,不是谁都能撼动的,唯和珅有这个能力!和珅早与阿桂不和,暗地进行了推波助澜,所以阿桂自此再不理和珅了,而纪大烟袋于此案中全身而退,没伤皮毛。


希望星晨58298869


海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相信也没几个人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海升入朝为官的时间,正是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康乾盛世,当然,盛世是乾隆自诩的。这一盛世的开创,背后可少不了众多大臣的帮助,海升正是其一。

海升杀妻案。

作为一个礼部侍郎,海升只能说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小官,官虽不大,但海升可是威风不小。海升最喜欢的事情之一,便是寻欢作乐。

要知道,尽管古代的时候女子地位底下,但妻妾有别,却是历史永远的基调,妻大于妾,妾服从于妻,一旦成为了某人的妻子,便是意味着受到了法律的保护,正妻地位不可质疑。但海升却不管这个,海升宠妃无数,妾室在海升那里,地位甚至比之正妻都要高,正妻自然就不乐意了。

正妻与海升矛盾已久,一旦爆发,自然危险之极度,正是因为海升与正妻的一次矛盾,海升误杀了正妻,此后,便有了海升杀妻案。

妻子去世以后,妻子的弟弟开始为姐姐击鼓鸣冤,奈何官官相护,不仅办不到惩处海升,反而差点把自己搭了进去。

为何海升能够做到搬不倒?因为海升背后站着的是武官之首阿桂以及纪晓岚,凭借着自己将一切证据抹干净的手段,海升获得了阿桂的支持。


无奈之下,妻弟开始向和珅寻求帮助。

和珅是什么人?和珅可是乾隆眼前的第一大红人,和珅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吗?当然不是,但借着这个机会,给自己的政敌找不痛快,却是和珅最喜欢的事。

和珅在乾隆面前说出了自己对这件案情的怀疑,获得了乾隆的支持,乾隆决定彻查此案。

查完案以后,不管事实如何?海升肯定死定了,为何?官官相护,即使海升没有错,为了推翻阿桂等人,和珅也是会将案子变成真的。

一件海升的案子,最后却拖出了满朝百官的龌龊事,难道真的是一件案子重要吗?当然不会,重要的永远不会是案子本身,只会是案子牵扯出来的众多官员。


海升可能永远不会想到,因为自己的案子,不仅自己被杀,连带着自己的靠山也被赶下了台。这件案件,说白了也正是一场官场斗争,只不过,争斗的人是和珅与阿桂,纪晓岚等人,最后的胜出者是和珅,乾隆的江山也因为这件案子更加稳固。


魏青衣


乾隆时期海升杀妻案中,和珅推动此案的调查和影响,纪晓岚和稀泥


海升,章佳氏,清朝正红旗,官居五品巡城御史,曾为侍郎纪晓岚帐下。清朝乾隆年间军机章京。

曾经将自己的妻子纽牯禄氏杀死。于是海升的小舅子贵宁把海升告到军机大臣阿桂那里,阿桂因为注重海升的才能,对于杀妻案件不加理睬。最后因为缺少证人,不了了之。小舅子又把海升告到和珅那里。和珅和阿桂关系不好,让他向上告,最后到了皇上那,结果海升招认,关入大牢,但后经纪晓岚一番折腾,海升无罪释放。



星星读历史


海升杀妻案发生在乾隆五十年,由于此案涉及朝中重臣阿桂、和珅和纪晓岚等人,一时朝野震动,成为当时的大案之一,那么此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海升剧照)

为了将案件理清,先要从海升说起。

海升本姓伊尔根觉氏,是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八年。

海升出身于世宦之家,他的祖上多在朝中为官。

据史书记载,其父明山曾担任过陕甘总督,其兄海宁为浙江巡抚,其姐伊尔根觉氏是福康安的嫡福晋。

海升官居礼部侍郎,由于他办事得力被军机处看中,于是又兼军机章京、员外郎等职务。

海升官职不大,脾气却不小,邻里都知道他和妻子乌雅氏多有不睦。

有一次,海升和乌雅氏为一点小事又拌了嘴,他一气之下,对乌雅氏拳打脚踢一顿暴打。

乌雅氏虽然打他不过,嘴上却不依不饶,对他破口大骂不止。

海升便对她当胸狠狠踢了一脚,乌雅氏当即就倒在床上了。

海升还不解气,又想掐乌雅氏的脖子,这才发现乌雅氏已经气绝。

这下,海升害了怕,他解下身上的褡裢系在乌雅氏的脖子上,又把另一头系在柜子腿上,伪装乌雅氏自缢而死的假像。

做完这一切,海升还是不敢向乌雅氏娘家报丧。倒是乌雅氏陪嫁来的小厮偷跑回乌雅氏娘家,将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娘家人。

乌雅氏的弟弟贵宁觉得姐姐死得冤,带着家丁找到海升,一定要验看尸身。

海升却让杂役拦住海宁等人,坚称尸体得等到盛殓后才能看。

贵宁又称:“出了人命,理当报官。”

但海升死活不干,只想早早下葬了事。

(和珅剧照)

贵宁见此,心里也明白了七八分,于是就写了状纸告到了步军统领衙门。

这个案子不算大,可是却惊动了步军统领衙门的负责人和珅。

和珅迅速将此案移交给刑部,让刑部派仵作验尸。

谁知经过仵作验尸后,刑部仍以“自缢”结案。

贵宁对这个结果非常不服,和珅便极力怂恿他继续上告,并且还替他加上一条:刑部官员徇私枉法,官官相护。

为了能让此案得到重视,和珅又在合适的机会,将此案面奏乾隆,并旁敲侧击表示此案若不重新审理,必然会成为一桩葫芦案。

和珅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他为何如此热心于这桩命案呢?

原来,海升是军机处章京,也就是领班军机大臣阿桂的下属,同时他还是阿桂的远房亲戚。而阿桂一向与和珅不睦,处处压制和珅,和珅论资历和出身,样样不及阿桂。因此,他早有心铲除阿桂这块绊脚石,所以他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乾隆也认为人命关天,又命左都御史纪晓岚、刑部侍郎景禄等7位官员重审此案。

谁知,验尸报告和审案结果依然是“自缢而亡”。

到了这一步,若是一般的人命案子,也就结案了,可是贵宁在和珅的鼓动下,不断上告喊冤,并称“海升与阿桂有连,验不实”。

贵宁说这话是有道理的。

要知道阿桂的父亲阿克敦在乾隆继位不久,便一直担任刑部尚书一职,所以刑部官员多得他举荐。海升和阿桂是亲戚,大家都得过阿克敦的恩惠,自然不便让其子阿桂难堪。再加上海升又暗中对仵作多有贿赂,因此上下也就心照不宣地仍以“自缢身亡”结案。

(纪晓岚剧照)

第二次的主审纪晓岚,虽不是刑部官员,但当初他参加科举考试夺魁时的考官就是阿克敦,也就是说他是阿克敦的门生。

再说海升曾经也在纪晓岚手下做过事,因此纪晓岚也不便坚持真理,于是睁一眼闭一眼,任由另几位官员走了一番过场,以“自缢身亡”结案。

乾隆也觉得一个活人,居然能在柜子腿上吊死,实在是匪夷所思,便召来阿桂询问。

结果阿桂回称:“床档船舱,皆可自缢。”

这话让乾隆很不高兴,为了让案件水落石出,乾隆干脆不让刑部参与此案的重审,改调顺天府尹曹文植和工部侍郎伊龄阿共同审理此案。同时,他还借调大兴县仵作来验尸。

曹文植和伊龄阿不敢怠慢,经过仔细审理,他们得出:乌雅氏身上多处瘀伤,但脖项耳际并无勒痕。造成其死亡的,是胸口的致命伤。确切地说,是被踢死的。

乾隆为了体现公正,又命前两次参与审案的官员和仵作都重新复核此案,大家这次都不便继续装聋作哑,纷纷认同乌雅氏却非自缢,显系踢死。

案件到了这一步,海升只得招认了罪行。

乾隆没想到,一件简单的案子的背后,竟有如此复杂的关系,这让他好生恼怒。

乾隆认为,阿桂有袒庇海升之意,不过念在他是几朝老臣,又为清朝立有功勋,于是罚俸五年,并革职留任。

纪晓岚也被乾隆骂作“腐儒”,一番训斥后,给了他一个“下吏议”的处置。

至于其他参与案件审理的官员,均以“徇私枉法”的罪名一并革职流放,前两次验尸的仵作,也在受到枷刑后,发往边疆为奴。

曹文植等人则因“公正执法不徇私”,得到了乾隆的嘉奖,得以升为户部尚书。

当然,最偷着乐的还是和珅。他终于利用这桩杀妻案,成功地打击了阿桂,舒解了结在心头的一口恶气。

(参考史料:《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