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玉屏前光村蔬菜地里如何长出“金疙瘩”

看玉屏前光村蔬菜地里如何长出“金疙瘩”

烟雨蒙蒙的初春时节,走进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前光村蔬菜基地,只见一批群众正在田间地头采收芥菜。

“一亩地能产15000斤左右,虽说只有两毛钱一斤,但是,只需要3个月的时间。”前光村老屋组贫困群众杨言菊一边忙着采收,一边笑着说,等到采收结束,马上就要栽种豇豆了,一年下来,有半年时间在田地里劳动,有半年时间在公司务工。想着在家门口就可以卖掉,还能在公司务工挣钱,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看玉屏前光村蔬菜地里如何长出“金疙瘩”

杨言菊口中的公司,是贵州明渝菜业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底。说起公司的横空出世,前光村村主任万一富有些难为情地说:“若不是起初对赵总的连哄带骗,哪有如今的坐地生财。”

在2018年以前的两年多时间里,前光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亩均700元的价格流转村里150亩田土,用于种植蔬菜。然而,由于销路不畅,芥菜或是包菜几乎都是一半以低价销售,一半烂在田土里。合作社亏损,群众无增收,不少群众纷纷选择到周边打零工,维持家庭日常生活开销。

万一富和村支书万建华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几番推心置腹的合计之后,大家共同得出两个结论:销路不畅,是因为产品单一,无附加值,缺乏市场竞争力;群众积极性受挫,究其原因,在于没能实现多季轮种,增收无望。

看玉屏前光村蔬菜地里如何长出“金疙瘩”

2018年,万一富和万建华等人去往三穗销售芥菜时,结识了当地一家加工厂的技术总监赵大明。一来二去,彼此的沟通交流逐渐加强。“要解决蔬菜销售渠道,其实很简单,只需在当地建设一个加工厂,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一语惊醒梦中人,赵大明原先是乌江榨菜集体公司生产技术部的一名工人,从业40年的他,是榨菜加工的行家里手。

建一个加工厂很容易,但是,关键得有技术人才做支撑。2018年上半年的一天,万一富和万建华在商议如何建厂生产榨菜时,不谋而合地想到了赵大明。第二天清早,万一富便驱车前往三穗,见到赵大明后,开门见山地说道:“赵总,我们从您爱人那里得知,您早就想开一个自己的榨菜加工厂,不如跟我前去村里实地考察,有什么困难,我们村支两委全力协助解决。”见赵大明有些举棋不定,万一富趁热打铁:“如果您真想办工厂,您自己办也行,我们投资入股也好,全都由您定,只要您肯点头。”就这样,在万一富的盛情邀请下,赵大明终于点头答应了下来。

来到前光村实地考察之后,赵大明将土壤样本带回去检测,权威机构的检测结果让他喜出望外:氮磷钾等微量元素的比例,与蔬菜生产所需完美匹配。2018年底,赵大明辞职来到前光村,开启了厂房选址工作。2019年年初,厂房选址成功之后,万一富连忙统筹调配墙砖、钢筋、水泥、砂石等材料。“好不容易引进了技术人才,就得提供保姆式地贴心服务,好让人家在这里安心工作,开心生活。”万一富介绍,下半年,工厂顺利建成,仅仅是他自己一个人就投资了90多万元,赵大明以20多万元的现金和技术入股,总计投资近200万元。

看玉屏前光村蔬菜地里如何长出“金疙瘩”

榨菜加工厂有32个腌制池,每年可生产2000吨芥菜。为了保证货源充足,去年年底,公司除了发动群众自主栽种蔬菜以外,还到10公里处的岑巩县水尾镇洽谈收购协议,发动当地群众种植100余亩蔬菜。

从当初的销路不畅到如今的只愁没菜,只因前光村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把组织方式从简单的“合作社+农户”转变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就地解决销售问题,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如果蔬菜供给能保障,只需一年多的时间,公司就能够把投入资金挣回来。”贵州明渝菜业食品有限公司法人赵大明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