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平时去哪逛街?谈谈唐代草市的起源与发展

从“草市”来看大唐盛世,谈谈唐代草市的起源与发展

引言:我国古代草市的雏形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草市是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体现。从最初的自然经济发展到后来的商品经济,草市的变迁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乡村集市经济的发展过程。隋唐时期经济发展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史的新篇章,唐代草市发展具有交易繁盛、种类繁多、商品数量增加的特点。草市的发展不仅对当地经济产生了巨大作用,对于唐朝本身的强大和繁荣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古人都平时去哪逛街?谈谈唐代草市的起源与发展

草市是在古代自然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乡村集市发展而来的重要的经济单位。本文则主要从唐代进行研究,关于草市的定义、发展特点以及后期演变的结果。

一、草市概说

草市最早是从晋代发展起来的,但书中关于草市的大量记载是从唐代开始的,至宋代时期关于草市的词语更是不断地涌现出来。

(一)草市的界定

“草市”就是一种非正式的交易场所,它主要是分布在州县以外,并且与官方市场相平行发展;,草市最早是在东晋时期出现的。由于城镇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原来的官方所划定的界限被模糊,这些发展起来的区域连成新的商业区;还有另一种是在乡村间定期进行的集市,之后以此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集中的交易与商业的区域。将从乡村集市发展起来的集市都算作是草市,包括史籍上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非官方市场,草市、行市、小市、山市、水市、鱼市。从以上可以看出对草市定义的地理区域、交易时间、交易商品等方面的弱化。

古人都平时去哪逛街?谈谈唐代草市的起源与发展

(二)草市的起源

从古书记载可以看出,草市仅仅是相对于城市之中的各种市集而言的集市,它与原始市集有着很大的区别,从后来草市的状态来看,他仅仅是草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支。

关于草市的定义,《说文解字》释曰:“买卖所之也。”从此可以看出,它就是做买卖所去的地方。之后关于市的起源,《吕氏春秋·勿躬》曰“祝融作市”。然后《淮南子·齐俗训》也记载有“故尧之治天下也......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

当时的市开始有一定的规范,有固定的范围、地点、时间,这就是市与城的最初组合。在西周时期,市与城的结合进一步发展。西周时期主要是为了巩固政权,扩大规模以便于分封诸侯,此时天子到诸侯卿大夫所营之城,均设有市。

但是当时的“市”只是为满足城内的皇亲贵族而开的“宫市”,主要是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那么从此来看,市并不是完全自由发展起来的,而是由官方所定。从战国起,开始了封建制的市与城的结合。战国时期出现的是铁器,与商朝类似,市的商业发展起来,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商业的发展使城中之市也与以前不一样,这时的市已不是奴隶主贵族的“宫市”,而是广大居民可进出的商场,使“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总结以上对于草市的研究和源头的探索,可将草市看作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之后在隋唐五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相对于官方市场来说的、除了国家规定的州县坊市以外的交易市场,其中包括位于乡村或者城市外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场所。

古人都平时去哪逛街?谈谈唐代草市的起源与发展


二、唐代草市的特点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到隋唐时期草市已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草市在唐朝时期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从乡村集市逐步过渡到市镇的过程,特别是在中唐之后,市镇的急剧发展使得非官方的市显得更为混乱,草市与市镇的区分也显得十分模糊,之后草市在唐末五代基本上消失,多被人们称之为市镇。

(一)草市交易繁盛

草市在唐代时期发展的特点,首先是草市交易的繁盛。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随着北方农业的恢复以及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唐朝经济较之前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家庭手工业的不断进步使得居民在生产自己所需商品的同时,还有大量的剩余可以进行交换,推动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草市之所以能够繁荣,也是因为草市并没有官方的限制和介入,这样就可以减轻交换的赋税以及其他各方面严格的规定。

正因如此,草市中屡屡出现富商大贾进行各种物品的买卖交换。

古人都平时去哪逛街?谈谈唐代草市的起源与发展


(二)草市商品的日趋繁盛

唐代草市的特点之二就是商品的日趋丰盛。草市中除了有当地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之外,还有大量的奇珍异宝等奢侈品。

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曰:“水市通阛阓,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成人男作丱,事鬼女为巫。楼暗攒倡妇,堤长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

集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城里一直延伸到城外,各种各样的产品摆满其中,有水果鱼虾和农具等。集市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三)草市种类繁多、数量增加

唐代草市不仅包括有非官方市场,还包括乡村集市,乡村集市中还包括行市、小市、山市、水市、鱼市、亥市、墟市等。这些以内容划分的市场,成就了唐代时期草市逐步的发展,种类繁多、物品丰富。

草市的种类繁多,是由于草市可以根据当地的特产或者是交易的地理情况进行划分。比如唐代的茶市,因为南方江陵的山中种植有大量的茶树,但是由于交通原因,全国各地分散进行交易较为不便,于是就形成了茶市。茶民通过茶换取自己所需物品,每到茶叶丰收的季节,外商都到茶市上进行集中购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与茶市类似的还有鱼市、药市等。在巴蜀地区,茶市也算是当地的一大特色。江陵地区的茶山是最适于生产茶叶的,因此茶叶交易也大多集中于此,久而久之,这里就被人们统称为茶市。

古人都平时去哪逛街?谈谈唐代草市的起源与发展


三、唐代草市后期的发展与演变

(一)唐代后期草市的演变唐朝政府管理城市市场制度的基本内容体现在坊市分离、市场官设、专司主管等方面。

市坊的内容并不是完全集中于商业的活动,但也在一定情况下体现了商业管理方面的制度。在唐代的市坊制度中,对市场设置的时间和空间等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一系列的限制,使得唐代的手工业发展格局非常狭小,草市的发展就为此填补了空缺,它突破了市坊等唐朝官方设置的市场的严格限制,还出现了通宵达旦的夜市。

草市的发展也使得一些不起眼的村镇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或者是重要的商镇,随着时间与界限的不再受限制,草市不断发展,在后期所谓的草市中酒楼比比皆是、店铺不断增加,草市开始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逐步向重要的市镇进化。

然而草市的转向在南北方更是根据自身的不同转变成市镇的用途也不尽相同。比如北方草市的大量兴起和发展为镇市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草市多为水陆要冲之地,人口聚集、商业和服务业发展后,经济成份加强,发生了职能的转化。从商业到政治和军事方面,根据记载北方要多于南方。此时的南方除了转化为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内容外,还有一些矿产资源和本地具有特色产业的地方,也由于其地形的优势,产生了很多新的镇市。

古人都平时去哪逛街?谈谈唐代草市的起源与发展


(二)唐代草市演变的原因那么,关于这些草市转变成市镇的原因究竟如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首先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唐朝时期手工业和农业经济的不断提高。

唐朝后期在南方最明显的现象就是经济作物不断增多。其中以种茶产桑、甘蔗、柑橘、荔枝等经济作物为代表,产量较多。在北方当时的经济作物主要是以棉麻、瓜果、干果为主,产量丰盛。南北方均向全国各地销售,使得当地农业收入颇丰,不仅给农民带来了收入,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市镇转变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直接促进了经济作物产区附近草市镇的发展,再者这些经济作物使得当地农民以此为生,对此依赖性较强,最后农产品的商品化不断地扩大,还给手工业的生产带来了条件。

茶叶和丝织业有着很大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前途,比如手工业中的编织业和制瓷等。以上所说的手工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也给草市创造了巨大的活力。

2.政府政策的支持

草市之所以能够转变为市镇,与政府的认可和鼓励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口数量增多,经济得以发展,官府所规定的官方市场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向城池外扩展之势不可阻挡,之后处于城郊的草市也被容纳在官方所规定的市场中,形成了新的市场,补充之前过于狭小的市场,这就是草市纳入城市一体化的首要步骤。

古人都平时去哪逛街?谈谈唐代草市的起源与发展

唐末草市兴起之后,朝廷在阻止无果的情况之下,采取了将草市作为自己控制之下的市场,以此来加强管理。在唐朝政府承认之后,开始下令在各地设置官丁进行治安管理。由上得知,唐朝后期,全国各地的商业发展特点基本一致,这其中最为明显的改变就是统治者的态度,并不像前代一样令行禁止,制定出严格的商业规则进行限制。他们此时是最大限度地将商业活动规范于自己的范围之内,对于商业活动更是放宽了许多内容,这才使之后的商业规模发展壮大,促使了草市的转变。

四、结语

综上所述,草市的发展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真正兴盛是在隋唐时期,而对于草市有确切记载的是元朝。对于草市的定义,我们认为是区别于官方市场而设定的,一般是以乡村集市为主形成的市场,多集中于交通比较便利的要道枢纽。草市的种类比较多样,有的是以当地的产品为特色,有的则是以当地的交通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草市在唐朝时期的商品种类繁盛程度以及发展的规模都较之前代有了很大的改变。

而且到了唐朝后期,南北方根据功效的不同也发生了功能的转变,但是南北方的草市最终都转变成了市镇,关于草市转变的条件总结起来有内外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草市本身的农作物经济和手工业的不断发展,促使规模不断地扩大;外因则主要是受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唐朝统治者不得不放弃对于草市的抵制,转而采取允许和支持的态度,并且为此也实施了各种政策。

古人都平时去哪逛街?谈谈唐代草市的起源与发展


随着草市的发展以及其本身的作用,不仅对于当地的经济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对于唐朝本身的强大和繁荣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中译本)

[2]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汪世俊.对唐宋草市变迁的历史思考

[4] 许慎.说文解字注

[5] 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