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成书!执行干警恰好下沉到双方当事人所在小区,并发现……

无巧不成书!执行干警恰好下沉到双方当事人所在小区,并发现……


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宁波两级法院大批干警持续下沉到基层,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在奔赴一线之余,利用轮休时间抓紧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实现“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办案”。

当然,有的下沉干警会更“幸运”一些,因为,他下沉的社区,正好住着他承办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那个案件还恰好是让他头疼的案件,于是,“两手抓”的故事顺理成章地上演了……


老邻居因借贷纠纷打官司

从去年10月开始,一起执行案件,就一直悬在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张科士心头。该案的申请执行人张静与被执行人王梅本是邻居,两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却因一起借贷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

王梅从2017年开始,多次向张静借钱,因相识多年,又住对门,每次借钱都是有求必应。2018年,张静无意间得知王梅除了向她借钱之外,还在好些人处有借款,她觉得有些不对劲,再一打听,竟听说王梅可能在赌博。


张静决心不再出借,不仅如此,还再三催促王梅归还尚欠的十万余元借款,并于2019年2月诉至高新区法院。该案审理期间,王梅从未现身,故无法主持调解,法官只能作出缺席判决。


执行干警“追踪”到社区

2019年10月,张静向高新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负责办理该执行案件的张科士数次召集双方到法院调解,可两人只要一碰面,就开始大吵大闹、互相指责,每次都闹得不欢而散。期间,王梅还因未如实申报财产被拘留了15天。

尽管如此,王梅还是不愿意还钱,解除拘留后,她几乎每天都到法院来找张科士,不是控诉法官判决不公,就是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除夕前一天,张科士还在耐心开导她,沟通还款事宜,但仍无果。

农历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汹汹而至。张科士主动请缨下沉到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巧的是,他所在的小区正好是张静、王梅居住的小区。

忙碌的防疫执勤之余,张科士还心系办案。因疫情防控期间需尽可能避免面对面交流,他就通过电话分别与两人联系,问一问两家人防疫的情况,再试探性地聊一聊还款方案,还教会六零后的她们使用移动微法院,沟通交流更方便了。

无巧不成书!执行干警恰好下沉到双方当事人所在小区,并发现……

张科士在小区楼前指导申请执行人使用移动微法院并做调解工作


特殊时期的“冰雪消融”

令张科士意外的是,两位当事人看似冰封三尺的关系竟然在这些日子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自从在法院打完这场官司,住对门的张静和王梅早已互不理睬,即使碰巧开门撞见也视若无睹。但由于疫情期间,各小区实施出行管制,一户家庭每两天只准许一人出门,实在是因为生活所需,两家人不得不互帮互助。

转机出现在一次“倒垃圾”事件。王梅一开门,看到对门的张静也拎着垃圾袋要出去。“你别去了,我帮你丢了得了,不然又得浪费一口罩。”王梅一面说着,一面拿过张静手中的垃圾袋往楼下走去。就这样,你帮我扔个垃圾,我替你带点蔬菜,你向我借壶油,我给你送袋米……两人的矛盾就这样在一点一滴、一来二去的善意中渐渐消弭。


防疫办案两手抓

注意到这一点之后,张科士果断抓住契机,借着上门发放出入证明、办理甬行码的机会分别给两人做调解工作。

无巧不成书!执行干警恰好下沉到双方当事人所在小区,并发现……

防疫执勤间隙,张科士通过移动微法院联系当事人

这一次,张静与王梅不复当初的敌对。一个主动表示理解,对方有困难可以晚一点还钱;另一个则表示,这钱必须还、立刻马上还。

3月3日中午,在小区门口给出入居民测量体温、询问登记的张科士收到一则来自移动微法院的消息,打开一看,是张静发来的:“被执行人已经全部履行了法律义务……”

无巧不成书!执行干警恰好下沉到双方当事人所在小区,并发现……

申请执行人在移动微法院中请求结案

没等看完,只见张静疾步走来,笑逐颜开地高声说道:“张法官,钱已经都还我了,您可以结案了,我等不及,想着应该亲自跟您来说一声!”

这时,张科士的手机响起。“感谢张法官这么关心我们,给你添麻烦咧。”王梅在手机那头说。(当事人均为化名)


无巧不成书!执行干警恰好下沉到双方当事人所在小区,并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