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评】浪费,也是新的形式主义……

今天看到一篇好文章《媒体观察:莫让县级融媒体中心变成一堆生锈的机器》,虽然阅读量并不是很高,但的的确确是篇好文章。

【舆评】浪费,也是新的形式主义……

文章依托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调查作为依据,有事实,有观点,有情怀,有态度。

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什么会当前状况,如何走出困境做了系统分析和阐述,非常精准到位,行家里手所为。

当时立马在朋友圈转发了此文:深入调查,别有用心,实话实说。平台建设3000万➕,员工工资3000 ➕,阅读量300 ➕。我自己也是一个自媒体编辑和平台创作者,坚持每天一篇评论文章近5年,到今年2月,阅读量一个月是200万➕,阅读量千起步是及格线。为什么要先写这个数据,是炫耀吗?不是的,是因为感同身受。希望县级融媒体越来越好,真正融合发展,服务群众。

现有很多地方的媒体融合,更多是说说的融合,把电视台、报纸、电台融合在一起,把文字、图片、视频融合在一起。甚至说融合都是高攀了,也许只是撮合在一起。花了大量的钱,但却没有起到融合的效果,这是否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以下是一名在县级电视台工作8年,从事新媒体运营2年的新闻工作者原话:最近这些年常感到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每逢谈起起点击量和影响力,都会不自主的感到脸红和羞耻。在这个媒体“兵荒马乱”的时代,我从来没想过躲在体制内放下尊严混日子,一直在努力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新的工作各岗位,期待有朝能赶上下一趟媒体发展的快车,找回新闻记者的些许尊严和荣耀。可我却感到越来越挫败虚空,越来越羞耻难安,越来越焦躁难眠。30岁了,我的下一个10年该在哪里安放?我想等待基层新闻事业的曙光,却又害怕一年又一年希望成灰,无尽冰凉。

【舆评】浪费,也是新的形式主义……

希望成灰,无尽冰凉。我们都非常害怕这样的被动局面,但是很多时候又不得不去面对。

正如作者所说,媒体融合的核心是要融合供需,融合人心。别人需要的东西,你用再传统的手段报道出来,都有人看;别人不需要的东西,你打扮得再美,也没人看。这个供需之间矛盾解决和信息缺口资源互通,恰恰是最需要的。

但同时,我们必须不动摇的,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去推动县级媒体中心的建设,知道其重要性,要理性看待。县媒影响小关注低是必然,但必须有这个平台和渠道,要有阵地意识,县内重大的民生红利、公共突发事件等,通过这个唯一平台真实、权威渠道效果就爆发出来了,所谓“养兵千日”。

在融媒体时代,不管是微信公众号还是微博号,亦或者头条号和抖音号,都要做价值的提供者,有料才能留住人。

服务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放低身段,去了解你的对象层,以及他们的需求,再根据需求提供自己的价值。

【舆评】浪费,也是新的形式主义……

目前来看,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市地州报社、电视台都属于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模式,在可以打仗的人手不够,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为了宣传好领导的工作,它们只能牺牲民生新闻和舆论监督,经常是领导会场记者不少,田间地头难觅其踪影……

所谓融合就应该集中力量,把力量尽可能分散到基层,多采访接地气、老百姓关心和喜欢的东西,有内容才有受众,有受众自然不担心点击率。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在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是主力军进入主阵地的关键,也是存在的价值。

阅读量是一个硬指标,但我们不能单纯用十万加来衡量一个平台,精准落地和分众传播才是考核量。

其实,在我看来,互联网思维是融媒体发展最大的短板。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就是我们很多时候,仍然停留在+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必须真融合,而非假融合。正如原文所说:目前现状是,引导多,服务少;硬件多,软件少;高层推动多,自我发育晚;形式多,内容少……一连串问题,挡在初生的县级融媒体中心面前。而用广电的传统思维营运网络生态下的平台,也不是少数。

最后想说,百姓生活无小事,县级融媒体中心,报道好百姓身边事,反应他们的疾苦,用他们常用的语言,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就不愁没有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