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江蘇的“地改市”,鎮江比較“尷尬”,無錫偷著“笑”


1983年江蘇的“地改市”,鎮江比較“尷尬”,無錫偷著“笑”

看到這張圖大家比較熟悉,這個就是江蘇現在的行政規劃圖,13個市全有。

下面這張可能很多人沒見過

1983年江蘇的“地改市”,鎮江比較“尷尬”,無錫偷著“笑”

這張是1983年以前的江蘇地圖,距離我們已經37年了,基本和我同年,很多人對它沒有印象。

當時江蘇10個地區(市),那時地級市叫地區。蘇南地區只不過是4個,蘇北6個地區(市)。淮安叫淮陰地區、連雲港是中國最先規劃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徐州還是一個靠海的城市、地方最大的不是鹽城而是淮陰。

1983年江蘇行政發生了變化

1983年江蘇的“地改市”,鎮江比較“尷尬”,無錫偷著“笑”

江蘇省為了更好的發展江蘇經濟和管理,全面實施“地改市”,對全省區劃進行了調整。

蘇北地區:

撤銷徐州地區設立徐州市,管轄銅山、豐縣、邳縣、沛縣、睢寧、新沂5縣。

連雲港市,原來徐州的贛榆、東海兩縣和淮陰的灌雲劃歸連雲港。

撤銷淮陰地區設立淮陰市,管轄宿遷、沭陽、灌南、泗洪、泗陽、漣水、淮陰、淮安、洪澤、盱眙、金湖11縣。

撤銷鹽城地區設立鹽城市,所屬的建湖、射陽、阜寧、大豐、東臺、響水、海濱6縣劃歸鹽城市。

撤銷南通地區設立南通市,南通、海門、啟東、如東、如皋、海安6縣劃歸南通市。

撤銷揚州地區,所屬的江都、泰縣、邗江、高郵、靖江、寶應、泰興、興化、儀徵9縣劃歸揚州市

此次調整最大的蘇南地區,對後期蘇南發展影響也最大。

撤銷鎮江地區,南京得到了高淳,溧水兩縣。

無錫市得到宜興縣、江陰,加上無錫縣,共管轄3縣。

金壇、武進、溧陽3縣劃歸常州市

丹徒、丹陽、揚中、句容4縣劃歸鎮江市。

撤銷蘇州地區,所屬的吳縣、吳江、太倉、崑山、沙洲、常熟6縣(市)劃歸蘇州市


地區重組誰是最大的贏家?誰又是輸家?

很多人會根據現在經濟總量,覺得蘇州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它地盤最大、縣級市多,而且在全國都是非常有實力的。下面的崑山、常熟、太倉哪個不是百強縣前名之列,那肯定蘇州得到了便宜。

我們看問題一方面橫向看的時候,也要豎向看。

1983年江蘇的“地改市”,鎮江比較“尷尬”,無錫偷著“笑”

這是清朝時期江蘇地圖,我們可以看出,江蘇1983年的行政劃分,基本上回到了清朝時期。在清朝唯一沒有就是無錫市,其它市只是回到最初。

歷史上無錫只是一個縣,曾經歸屬於常州府。無錫在二千年歷史上一直是一個縣自居,沒有屬於自己的下轄縣。而1983年行政區劃,不光拿回自己的附郭縣無錫縣不說,而且第一次擁有了江陰縣宜興縣

1983年江蘇的“地改市”,鎮江比較“尷尬”,無錫偷著“笑”

蘇州只不過繼承了蘇州府的衣缽,保住了自己地盤。一個是獲得了很大的“存量”,一個是保存了歷史上的“存量”,誰是贏家一目瞭然。

那誰是輸家

1983年江蘇的“地改市”,鎮江比較“尷尬”,無錫偷著“笑”

大家應該都知道了,鎮江1983年之前管轄範圍在蘇南最大,涵蓋了現在的常州、南京和無錫部分地區。

現在鎮江的發展,在蘇南地區相比較其他城市略差。蘇錫常看不上鎮江,有點說不過去了,怎麼說常州無錫佔了人家那麼多便宜。此次調整,鎮江在南部優勢基本消失殆盡,夾在蘇南城市中間,慢慢被邊緣化。

其次是常州,無錫拿走的二個縣,在歷史上都屬於常州府,基本拿走了一半“舊常州府”的地盤。如果以現在無錫和常州經濟總量合起來算,蘇州在它面前也不過是小弟


說那麼多,只是想大家認識江蘇的歷史,沒有誰是贏家、輸家。每個市的行政範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發展的需求發生變化。

1983年江蘇的“地改市”,鎮江比較“尷尬”,無錫偷著“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