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出击,聚焦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关注到了吗?

现在居家学习生活仍是广大学生的日常,就在家长们为何时开学、怎么搞好在线学习而焦虑的同时,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呢?日前,各地教育系统主动出击,聚焦孩子身心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教育系统出击,聚焦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关注到了吗?

隔离在家的日常学习生活,往往久坐少动,用眼过度,饮食不规律,缺少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对孩子的体质、视力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教育系统做了大量的工作。


教育系统出击,聚焦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关注到了吗?

海南省教育厅推出以“生命观、生活观、生态观”为主线的“三生教育”系列课程,涵盖知识科普、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等课程。

河南省教育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和视力防护工作的通知》,给科学用眼提出了具体建议。

江苏省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要求适当布置家庭实践、体育锻炼、家务活动、体育教育、劳动实践等体力活动作业,引导学生科学护眼。


教育系统出击,聚焦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关注到了吗?

江西省根据学生特点推送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和音乐艺术欣赏等内容,丰富学生防疫期间的生活。

上海市教委发布《中小学生居家体育运动指南》,为学生详细推荐涉及跑、攀登与爬越、跳跃、投掷等7种锻炼方式;天津市为幼儿园大中小班各录制上线10个游戏活动。

居家隔离期间,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为此很多高等院校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了《家安心安: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家庭心理自助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了《抗疫期间中小学生及家长心理防护手册》,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开启心理援助热线并提供全天24小时免费服务等等。


教育系统出击,聚焦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关注到了吗?

从以上信息不难看出,相比学习而言,身心健康同样非常重要。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芳丽认为,健康教育工作既是托底工程,也是良心工程,绝不能存在丝毫侥幸心理。所以,老师和家长们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结合以上认识,针对居家学习生活如何做好身心健康教育,笔者提四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居家锻炼,活动起来。

隔离在家,受居住环境和场地限制,在无法进行大幅度体育运动项目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些“小项目”。例如学校里经常用到的广播体操、跳绳、踢毽子、原地跳跃、仰卧起坐、俯卧撑、深蹲、开合跳等。也可以从网上学习一些健身项目和体式,如八段锦、瑜伽、冥想等。

建议家庭成员也参与进来,带动孩子进行亲子互动,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第二,防控近视,刻不容缓。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10月8日发布的第一份《世界视力报告》显示,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

居家学习要关注的细节很多,例如看书、写字的距离和姿势,眼睛与屏幕的距离,环境光照的问题等。注意间隔休息,可以做眼保健操、阳台远眺等来缓解用眼疲劳。更多细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做过详细说明可供大家参考。

第三,心理健康,关心起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长时间的闭门隔离,缺少户外运动及人际沟通,缺乏对病毒知识的科普,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紧张或焦虑,孩子们更是如此。但是这方面的问题,不像生病容易引起警觉和重视,所以家长们应当注意观察孩子日常的言行、情绪反映等,并对此作出积极地应对。

建议家长们学习一下上面提到的“心理防护手册”,上面针对不同的生活场景和心理表现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措施,非常实用。也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获取专业人士的帮助。

第四,生命教育,学习起来。

生命教育是面向现实和未来的教育,针对今年突发的疫情,正是对孩子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好时机。很多活生生的案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生命、死亡、奉献、感恩、慈悲、大爱、国家、集体、个人,可以学习的内容有很多。

建议借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小见大”,有助于理解和消化。例如可以通过画画、文字、朗诵、手工等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思考和所思所想。

教育系统出击,聚焦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关注到了吗?

综上所述,教育系统聚焦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立足于当下,更是着眼于未来。毕竟生命是无价的,我们做家长的不可不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