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市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來不及說再見


於楚有材,湖南嶽陽名人輩出,不絕於史。下面找幾位代表,歡迎補充:

1.劉封,三國時代蜀漢大將,湖南湘陰人。本為羅侯寇氏之子,寄養於舅舅劉氏家,被當時寓居荊州的劉備所喜愛,因為劉備當時還無子,遂收養其為養子。劉封武藝過人,隨劉備東征西殺屢立戰功,特別是在定四川、漢中等戰役中立功。後因為關羽失敗時,聽信孟達挑撥離間未救援,導致劉備憤恨,諸葛亮考慮劉封剛猛難制,遂建議劉備賜死了劉封。後來劉備聽說孟達勸降劉封被嚴詞拒絕時,又十分後悔。

2.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陰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天平軍興,他先在湖南巡撫幕中,後來投入湘軍曾國藩幕中,屢有奇謀。後來曾國藩推薦其單獨領軍,自號“楚軍”,平定了太平軍佔領的浙江全境。後來又參加了平定捻軍。他最大的功績,還是率軍收復由沙俄支持而阿古柏佔領的新疆,維護了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

3.郭嵩燾,湖南湘陰人,也是太平軍運動時期湧現出來的封疆大吏,曾署理廣東巡撫。他是中國第一個駐外公使,外交家。他和左宗棠是發小,關係本來很好,後來失和。但是他和同樣與左宗棠失和的曾國藩交情很深,終身對曾敬佩不已。

4.任弼時,湖南汨羅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紅二方面軍政委,八路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五大書記之一,1950年英年早逝。

5.張震,湖南平江人,共和國開國中將,曾任華東野戰軍參謀長。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時任國防大學校長。後任軍委副主席、中央書記處書記。2015年以101歲高齡走完了光輝一生。



磨史作鏡


岳陽人傑地靈,建國以來出了五個國家領導人。

正國級領導人有:任弼時,汨羅市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副國級領導人有:何長工,華容人,全國政協副主席。

蘇振華,平江人,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第一書記。

張震,平江人,中央軍委副主席。

毛致用,岳陽縣人,全國政協副主席。

另外,歷史名人還有;

華容:黎淳,劉大夏,劉大年

臨湘:賀國光,劉璈,吳獬,王剪波

岳陽縣:毛致用,文年生,賀哀寒,張超。

湘陰:左宗棠,郭嵩燾,康濯,高建成。

平江:李元族,李銳,周令釗,向凱然。

汨羅:範旭東,蔣超良,白楊。


用戶95096670965


湖南嶽陽的歷史名人真的是太多了,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岳陽出了很多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開國將軍,他們為了中國人民的事業和前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今天我們重點說一下岳陽歷史上的將軍和革命家們。

蘇振華(1912-1979年)開國上將

蘇振華湖南省岳陽平江縣人,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馬克思主義的忠實擁護著,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早在1928年蘇振華就開始加入到了革命鬥爭當中。他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並且多次履歷戰功。

土地革命戰爭期間,蘇振華參加了中央蘇區領導到歷次“反圍剿”戰爭,為早期工農紅軍運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長征期間,蘇振華率部參加了土城、婁山關、遵義城等著名的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蘇振華率部領導了冀魯豫邊區民眾的抗日,曾多次打退日軍的圍剿和掃蕩,參加了長沙會戰,為中國的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蘇振華率部參與了宛東戰役、豫東戰役、鄭州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多次大戰,為中國的解放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1955年,蘇振華被授予上將軍銜。

任弼時(1904-1950年)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任弼時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優秀的中國共黨員,馬克思主義的忠實擁護者,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

他為新中國的獨立和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任弼時早在1920年就開始加入到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加入到了中國共產黨,是最早期的中國黨員領導人之一。

土地革命時期,任弼時歷經第一到五次“反圍剿”戰爭,並且參加領導了兩萬五千裡的紅紅軍長征,為中國早期的革命運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任弼時和朱德、彭德懷等人奔赴前線,開始佈局抗日運動,為鞏固和擴大敵後抗日戰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是人民心目中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組織家,同時也是人民最為敬仰的領導人之一。

張震中將

張震湖南平江人,早在1930年他就加入到了中國共產黨,開始為人民而戰了。

土地革命期間,他參加了歷次中央蘇區領導的“反圍剿”戰爭以及紅軍兩萬五千裡的長征。並參加了吳起鎮、直羅鎮、山城堡、與東征和西征等著名的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張震開闢了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並且參加了山子頭戰役,以及多次擊退日軍冬季“掃蕩”運動,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張震跟隨劉鄧大軍南征北戰,為中國的解放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新中國成立之後的1955年,張震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


史學達人


岳陽名人眾多,任弼時、何長工、李六如等都是岳陽人,還有一大批開國將軍,他們都是岳陽人的驕傲和自豪。

蘇振華(1912—1979),開國上將,湖南省岳陽市平江人。

在革命生涯中,曾任排長、連政委、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旅政委、縱隊政委、軍區副政委、兵團政委、軍區政委、軍區司令員等職。

參加長沙戰役、蘇區歷次反“圍剿”、直羅鎮戰役、東征戰役、潘溪渡戰鬥、平原游擊戰、邯鄲戰役、巨金魚戰役、魯西南戰役、高山鋪戰役、宛東戰役、豫東戰役、鄭州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成立後,曾任海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海軍政委、軍委副秘書長、海軍第一政委、軍委常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為海軍現代化建設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傅秋濤(1907—1981),湖南省平江人。

在土地革命期間,曾任湘鄂贛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參與領導湘鄂贛蘇區反“圍剿”鬥爭,紅軍主力長征後,在與上級失聯、部隊損失嚴重的情況下,他重建紅16師,部隊迅速壯大到5000餘人,在敵重兵“清剿”,部隊被打散時,轉入游擊戰爭,保存了革命力量。

抗戰時期,他曾任新四軍第1支隊副司令員兼第1團團長,新四軍,7師副師長等職。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參與創建蘇南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山東分局第一副書記、山東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等職。曾組織人力、物力支援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山東分局代書記兼山東軍區政治委員,總參謀部動員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鍾期光(1909—1991)湖南平江人。

革命戰爭年代,曾任紅16師政治部主任,新四軍1師政治部主任,華中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等職。

參加過長沙戰役,三年游擊戰爭,參與參與創建蘇南、蘇中根據地,參與指揮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戰鬥。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軍事學院副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張震(1914—2015),湖南省平江人。

革命戰爭年代,曾任紅一軍團第4師第12團參謀長,新四軍遊擊支隊參謀長,八路軍第4縱隊參謀長,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副司令員等職。參加過長征,抗戰,解放戰爭。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南京軍事學院院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國防大學校長,軍委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的岳陽人有(職務為授銜時任職):

文年生湖南嶽陽人,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劉志堅湖南平江人,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

鍾赤兵湖南平江人,總後勤部營房管理部部長。

張令彬湖南平江人,總後勤部副部長。

方強湖南平江人,海軍副司令員。

邱創成湖南平江人,炮兵副司令員兼副政委。

賴毅湖南平江人,南京軍區幹部部第一副部長。

甘渭漢湖南平江人,瀋陽軍區副政委。

方正平湖南平江人,海軍南海艦隊副政委。

歐陽文湖南平江人,廣東省軍區政委。

吳信泉湖南平江人,瀋陽軍區參謀長。

1955年至1965年被授予和晉升少將軍銜的岳陽人有(職務為時任):

方正湖南平江人,軍事學院戰史教授會主任。

蔡愛卿湖南嶽陽人,廣州軍區防空軍第二副司令員。

方國安湖南平江人,廣西軍區政治部主任。

方國南湖南平江人,公安軍廣州總隊第二政委。

葉楚屏湖南平江人,訓練總監部部長助理。

李基湖南平江人,總後勤部營房管理部副部長。

李光輝湖南平江人,南昌步兵學校校長。

李桂林湖南平江人,瀋陽軍區政治部保衛部部長。

李彬山湖南平江人,志願軍第二十四軍副政委。

楊尚高湖南平江人,成都軍區後勤部原政委。

吳自立湖南平江人,廣州軍區公安軍副司令員。

何輝湖南平江人,海軍航空學校原政委。

何能彬湖南平江人,公安軍武漢總隊總隊長。

何維忠湖南平江人,總財務部副部長。

餘非湖南平江人,武漢軍區空軍政委。

張書祥湖南平江人,軍事學院炮兵系原主任。

張平凱湖南平江人,後勤學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張正光湖南平江人,北京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張闖初湖南平江人,陸軍第28軍政委。

羅湘濤湖南平江人,南京軍區後勤部軍需部政委。

鍾偉湖南平江人,廣西軍區參謀長。

鍾明彪湖南平江人,總高級步兵學校物資保障部部長。

秦化龍湖南平江人,南京軍區公安軍政委。

徐德操湖南平江人,中央軍委國防工程建築部副部長。

黃連秋湖南平江人,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

黃勝明湖南平江人,廣州軍區後勤部生產部副政委。

喻縵雲湖南平江人,總後勤部軍需部部長。

謝福林湖南平江人,志願軍第24軍政委。

裴周玉湖南平江人,陸軍第69軍政委。

王赤軍湖南平江人,通信兵部副政委兼軍事電信工程學院政委。

孔峭凡湖南平江人,安徽省軍區後勤部部長。

李梓斌湖南平江人,廣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鄭貴卿湖南平江人,廣西軍區副司令員。

唐明湖南平江人,總參謀部技術部三局政委。

謝忠良湖南平江人,福州軍區工程兵主任。

餘光文湖南平江人,軍事科學院副秘書長。

李元湖南平江人,南京軍區原副參謀長。

林勝國湖南平江人,炮兵工程學院副政委。

呂展湖南平江人,北京市公安總隊總隊長。

方之中湖南華容人,陸軍第六十七軍副軍長。

朱紹清湖南華容人,陸軍第31軍軍長。

張樹芝湖南華容人,志願軍第一軍副軍長。

吳詠湘湖南湘陰人,志願軍第21軍軍長。

梁金華湖南湘陰人,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

周九銀湖南湘陰人,總後勤部軍需生產部政委。


鄭國柱


作為岳陽人,一定聽過這句活:“方尚書做官,提帶湖南一省。”

方尚書名方鈍,明朝,字仲敏,號石厲庵,諡“簡肅公”,今岳陽縣楊林鄉沙陂村人。少時,不貪玩耍,終日抱書苦讀,故名鈍;正德十一年(1516)鄉試中舉,十五年登進士,十六年點為翰林,後官累至戶部吏部尚書。

嘉靖三十一年(1551) ,接任戶部尚書,掌管全國賦稅錢糧。他不避恩怨,廉潔奉公,“崇儉節用,以豐天下”。遇災荒之年,他即上奏發糧賬濟災民、魚賦稅,減徭役,解除民困。他曾在皇帝面前奏準“湖南免山糧,湖北免水糧”,並在北京捐資建立嶽州會館,安排同鄉宦仕居住,所以民間至今流傳一句話“方尚書做官,提帶湖南一省人”。


方尚書造福鄉親的還有苦修三眼橋。相傳方鈍告老還鄉後,積極投身於家鄉的建設,奏請朝廷重修三眼橋。因國庫下撥款銀有限,民工食不果腹還要承擔繁重的勞動,都向方尚書訴苦,工程進展也受阻。當得知欽差大臣和嶽州府臺將到三眼橋來查看的消息以後,方尚書便吩咐把苦蕎做的粑粑拿出來吃。欽差大人到達工地,適逢民工用餐,見老方尚書和民工吃的都是黑糊糊的粑粑,從方鈍手中接過一塊粑粑咬了一口,又苦又澀,難以下嚥。才知這種粑粑是用苦蕎做成的,十分感慨地說,方大人吃苦蕎,真是苦苦修橋啊!欽差大臣回京上奏皇帝犒勞修橋之人。這“苦修三眼橋”的故事至今仍在岳陽傳為美談。


當地還有一個傳說,他小時侯在外婆家(張谷英芭蕉峰勝洞)玩時,一日,天降大雨,山路塌方,小方鈍跌了一跤,眼看要滑進山洪急湍的峽谷,幸虧山腰中有一叢翠綠的不知名的小圓竹攔住了他。他當即感激地說:“小竹啊小竹,感謝你救了我一命呢。”他摸了摸小竹,又感嘆道:“你怎麼是圓的呢?乾脆和我一道姓方吧。”後來,這些翠竹果真成了方竹


瑰谷清音


你好!湖南省岳陽縣在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臥龍先生1008為你解答。

各位看官注意了這裡問的是岳陽縣,不是岳陽市哦,可別搞混淆了。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岳陽縣的歷史名人。

吳敏樹(1805—1873),字本深,巴陵銅木半 湖(今岳陽縣友愛鄉)人,因有書齋建於故里南屏山,遂自號南屏,學者稱南屏先生。

黃秀 (1657─1747),字實庵,號道山,清代巴陵縣南鄉下荷塘(今岳陽縣黃秀鄉黃秀村)人。《巴陵縣誌》記載:“……年十三,補弟子員,滇寇(指吳三桂起兵反清)踞嶽州,秀避地山中,後人因名其山曰道山。”前來向黃秀求學的人都稱他為“道山先生”。

文年生(1907-1968)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湖南省岳陽縣新開鎮人,1907年生於岳陽縣新牆鎮一個貧農家庭。幼時只讀過兩個月私塾,就開始做工務農。

許伯政(1700-1784年),字惠棠,號石雲,今岳陽縣相思鄉人。自幼聰明伶俐,勤于思考,對天文、歷史、經傳情有獨鍾,常常深夜露宿野外,仰觀天象,推演曆法,鑽研經史。

方應清(1729-1785年),字澄湖,號秋鑑,岳陽縣龍灣鄉畫眉村人。他少年老成,不苟言笑。歷任廣西永醇縣武羅巡檢、陝西榆林縣知縣、山西朔平府尹。

方桂(1702-1786),字友蘭,號雲軒,又號文祖,今岳陽縣龍灣鄉畫眉村人。雍正十年鄉試中舉,乾隆九年,步入仕途,歷任廣東會同(今海南瓊東縣)、英德、曲江、潮陽等縣知縣,後升雲南昆陽巡撫。

張發桃(生卒年不詳),字晉源,號莊峰,今岳陽縣友愛鄉人。他自幼敏慧,19歲參加郡試,名列榜首,補博士弟子員。乾隆二十四年鄉試中舉,開始步入仕途,歷任浙江天台縣、黃岩縣及河北元氏縣知縣和天津正定河廳通判。

方大湜(1821-1886年),字守一,又字守初,號菊人,巴陵畫眉灣(今岳陽縣龍灣鄉畫眉村)人。生性沉默恬靜,喜怒不形於色。咸豐五年,以諸生步入仕途,為巡撫胡林翼幕僚,保訓導以知縣用,因才幹突出,被薦代理湖北廣濟知縣。任內因功委實任知縣。後歷任襄陽知縣,襄陽、宜昌、武昌等府知府,荊宜施、安襄、鄖荊兵備道,直隸按察使,累官至山西布政使。

方鈍(1488~1577),字仲敏,號礪庵,今岳陽縣楊林鄉人。明正德十一年鄉試中舉,十五年登進士,十六年點為翰林。嘉靖元年出任河南內黃知縣,後補授華亭(今屬上海市)知縣,九年升為廣西監察御史;次年又調任河南監察御史;十二年,任山東巡按……最後官至左卿,又升太僕寺卿。

何錦雲(1788-1850年),字浣溪,又字存理,今岳陽縣黃沙街鎮坪橋村人。始祖何尚父,系福建省福清縣萬安鄉人,曾於元順帝末年任過嶽州知府,後來,寄居嶽州。其子仲謙,落籍巴陵縣上荷塘,始為巴陵(今岳陽縣)人。曾任長沙縣訓導、福建省候補通判,順昌、福鼎兩縣知縣,嘉慶年間,升石碼興糧通判。

方顯(1676-1741年),字周謨,號敬齋,今岳陽縣龍灣鄉畫眉村人。他自少讀書,好兵法,有經世之志向,被選授湘鄉教諭。雍正二年(1724年)任廣西恭城知縣,兩年後破格升為貴州鎮遠知府。歷任四川巡撫,廣西巡撫。


臥龍先生1008



段德昌(1904—1933),字裕後,號魂,1904年8月19日出生於湖南南縣

南洲鎮

火箭村,是一名

中國工農紅軍

指揮員、軍事家。[1]

1924年,段德昌創辦新華中學,第二年加入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五卅”慘案後,發起組織“青滬慘案南縣雪恥會”,加入中國共產黨,入

黃埔軍校

第四期學習;後到

國民革命軍

第八軍第一師政治部工作,參加

北伐戰爭

,領導開展遊擊鬥爭,創建遊擊根據地。1933年在“肅反”中遭誣陷被捕,在湖北

巴東

被殺害,年僅29歲。[2]

1952年,

毛澤東

親自為段德昌簽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第一號烈士證書;後中央軍委將段德昌列為共和國曆史上的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段德昌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3]

Energy26652322


湖南嶽陽人傑地靈,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一篇《岳陽樓記》足以讓岳陽名垂千古,岳陽籍的名人可以說是名震天下,其中不乏對國家民族做出偉大貢獻的人物。

1、左宗棠

湖南湘陰(湘陰乃湖南省岳陽市下轄縣)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我個人非常欣賞左宗棠,私以為其最大功績不在於推行洋務運動,更不是平定太平天國和鎮壓捻軍,而是收復新疆。左宗棠收復新疆對中國來說意義巨大。新疆是中國西北門戶,一旦新疆被沙俄佔領,中國將喪失幾千公里的戰略縱深,我們現在有960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得感謝左公。

2、任弼時

湖南汨羅(汨羅屬岳陽市)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早期領導人之一。

3、郭嵩燾

湖南湘陰人,幫助曾國藩組建湘勇,是湘軍創始人之一,先後擔任清政府駐英公使和駐法使臣,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駐外外交官。

4、劉大夏

湖廣華容(華容屬岳陽市)人,明朝名臣,喜歡看《明朝那些事》的朋友們對劉大夏其人一定不陌生,劉大夏為人剛正不阿,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與李東陽、楊一清並稱楚地三傑。


考古班二愣子


西安事變爆發後,剛剛晉升陸軍中將的賀衷寒糾集復興社書記長鄧文儀等人堅護何應欽的“討逆”方案,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對賀衷寒等人大為不滿,加上戴笠從中進言,本來頗受器重的賀衷寒從此遭蔣冷落,被免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訓處長一職,放逐歐美考察。



賀衷寒,湖南嶽陽人。學生時代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曾作為東方勞工代表參加在蘇聯召開的東方民族會議。回國後,在武漢、長沙等地創辦報刊,鞭撻時政,宣傳革命思想。當時,湖南督軍趙恆惕殺害了湖南一紗廠的工人代表黃愛和龐人銓。賀衷寒滿腔義憤,撰寫《黃龐案之真相》,揭露趙恆惕的嘴臉,招致牢獄之災。3個月後,幾經周折,才被營救出獄。出獄後,繼續撰寫文章,抨擊時弊。

黃埔軍校成立後,賀衷寒南下廣州,報考軍校,在上海碼頭偶遇胡宗南,後來得以成為至交。在校期間,賀衷寒成績突出,口才雄辯,與蔣先雲、陳賡並稱“黃埔三傑”。畢業後,賀衷寒任軍校政治部上尉秘書,後任三期生總隊政治部主任。

在黃埔期間,賀衷寒等曾組織右派的“孫文主義學會”,與“青年軍人聯合會”針鋒相對。在一次軍民聯歡會上,賀衷寒對青軍會的李之龍大打出手,導致兩組織會員持槍對立。二次東征時,賀衷寒任第1軍第1師第1團黨代表,他極力贊同戴季陶的國、共“團結不固,不能共存”的理論,受到蔣介石賞識。

1926年,蔣介石為控制黃埔學生,宣佈解散“孫文主義學會”和“青軍會”,另建黃埔同學會。蔣先雲、賀衷寒、曾擴情為籌備委員。黃埔同學會成立後,賀衷寒任秘書長。

1926年,賀衷寒隨軍事政治考察團赴蘇,並進入中山大學學習。在此期間他聯合鄧文儀、鄭介民等人意欲建立國民黨組織,遭到校方拒絕。賀衷寒在中山大學呆不下去,轉入伏龍芝陸軍大學。

1928年,賀衷寒回國出任杭州軍事訓練班學生總隊長。不久任南京黨部監委會常委,賀衷寒此時想手握兵權,實際帶兵,可蔣認為他不好駕馭,不與兵權。1929年,賀衷寒赴日本明治大學學習。

1931年2月,賀衷寒回國。出任三軍總司令部政宣處長、軍教處長、“剿匪”總司令部政訓處長、軍委會政訓處長等職,為國民黨部隊培養政工人員。同年,與鄧文儀、康澤等人籌備組建復興社。復興社成立後,賀衷寒出任常務幹事。1933年,滕傑卸任復興社書記,賀衷寒繼任。賀衷寒任職期間,復興社不斷壯大,引起蔣猜忌。蔣介石扶植康澤組建別動隊,與以賀衷寒為首的湖南派抗衡。1935年賀當選中執委,後晉少將、中將,榮譽四等雲麾勳章。


西安事變後,賀衷寒被外放歐美考察。淞滬會戰爆發後,賀衷寒回國復任軍委會政訓處長。政訓處被撤後,賀衷寒任政治部第1廳長。後任三青團組織處書記長等職。

1941年後,賀衷寒任國家動員委員會人力組主任、勞動局局長、社會部政務次長等職,不再受到重用。

去臺後,賀衷寒任臺交通部長、國策顧問。1972年5月,賀衷寒在臺病逝。


歲月是一條河流


湖南益陽有哪些歷史名人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們吧!

第一個要介紹的就是周立波,這個周立波非彼周立波。他的本來的名字叫作周紹儀。他的祖籍是益陽市赫山區鄧石橋的人,一名著名人民作家。並在1932年在左翼作家聯盟中有著出色的表現,並且加入其中,後來並加入中國的教育隊伍之中,任教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在祖國陷入危險之際,冒著生命危險,來到抗戰前線,做著採訪記錄,一邊整理區戰的採訪記錄,一邊寫出了一系列報告文和日記。



我們剛剛說過了教育人士,現在就一起要來說說的就是著名的影視人士。第二個要介紹的就是萬茜,出生於湖南益陽的一名漂亮的女孩子,是中國內地著名的影視演員。在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就讀並於2004年畢業。2002年因出演話劇,獲得文化部“話劇百年”全國劇目展演金獎。


說過教育、影視,現在我們就要來說說革命時期的先烈了。第三個要說的名人就是段德昌,他是 紅六軍軍長,革命烈士,軍事家。幼年的時候,母親的突然離世,奮力讀書,在青少年時期在考到長沙讀書,並且在此期間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積極參與反帝愛國,參加保家衛國的隊伍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