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親不在了,春節還有回老家的必要嗎?

木然彈嘗


我覺得,如果問這問題是一位女士,有這樣的疑問,無可厚非,因為嫁出去之後,她該有自己的生活,而家裡的雙親,亦該由家裡這邊的兄弟來料理;如果問這問題的是一位男士,能問出這樣的問題,不得不說,有點怪怪的!當然也許各地的風俗不同,但是,作為生養自己的雙親,即使已故,但逢年過節,不還是得回去拜祭一下!何況是春節?回家供奉與拜年祭,難道不是我們所該做的?




國人逢節日,最重的就是春節!春節再忙,也得回家,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除了是與家人團聚,走訪親戚好友之外,更主要的是拜祭已故之人。遵師重道,這裡的道應該是道德的意思,拜祭故人,拜祭已故雙親,這是一個人的道德與修養,當然,這與職業一樣,不是強制性的!


從傳統上來說,雙親雖故,但他們的靈魂猶在,他們思想還應該在,作為華夏子孫,都應該遵循這樣的思想!一年忙到頭,在春節,不就是該回去拜祭他們?畢竟,作為他們子女,他們至少對你們都有養育之恩!而這份恩情,不會隨他們故去就消失了……

我們都應該是上過學堂受過教育的人,都該懂得逢年過節要為已故之人供奉悼念,以此來說明他們雖已故,可活著的人都會記得他們的。而題主此問,顯得他自己有些與眾不同,因為作為一個正常的人,應該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雙親雖已不在,但並不代表春節就不用供奉,就不用回家,這樣的想法細思極恐啊!




拿我們少數民族來說,對於已故的父母雙親,在前三年,無論在哪裡,在用餐時都會先請已故的雙親先用餐,然後自己才用,此做不是封建與迷信,而是要時刻惦記著已故的雙親,是他們養育著我們成長,所以,如今他們雖已故去,可我們也不能忘懷……


當然,也許因為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同而導致拜祭方式的不同,但是雙親已故,逢年過節回家拜祭,這應該都是一樣的,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完)


攝界PHOTO


父母不在了,那片熱土上還有兄弟姐妹,還有熟悉的鄉親,回去看看他們,說明你有情有味兒。

老朽離鄉近40年了,父母親前幾年去世後回不回去看看親戚們,也糾結過,但那裡有親戚們在召喚,有生養的熱土在吸引,還有姐弟在心裡惦念,所以每年都回去。冬至,也就是今天,姐姐發來消息,歡迎我們,希望我早點回去過年,我告訴她正準備購買禮物,屆時給她打電話確定時間,元旦後十五前,我去拜年!只要走的出去為什麼不回老家呢?


半窗明月


我同事,多年前有次回家過年,買的是站票,自己拿了小凳子,結果在火車上,連腳都不能舒服的移動,更別說有放凳子的地方了。在一個氣味難聞,擁擠不堪的車廂裡,憋著尿站了十幾個小時。從此,她很少過年回家了,經管家裡還有父母。她每年錯過春節高峰,或年前,或年後,修年假回去陪父母,父母也是理解的。

我弟弟一家,上個星期六,就是1月26號,自駕車回老家,結果在廣東境內的高速路上堵了10個小時,我弟媳說;做了平生第一件最不雅的事。在高速路邊,撐傘擋著小便了一次,因為她感覺再不小便膀胱就要炸了。

所以,我說;如果父母都離開了,就沒有必要去給春運添堵了,就算老家還有其他長輩親戚,完全可以利用其他時間去看望他們。


一葉草73


本人1953年離開農村老家至今已有六十六年,小學是在家鄉就讀的。

算起來離家也有六十六年了。老人健在時,春節都是陪老人度過的。自九三年老人家去世始,我仍然堅持每年的清明節時回去祭掃,已了卻思念故鄉之情。同時也可與親鄰和小學同學們相聚,此時此景,可以用過去寫的打油詩為證:古稀老翁故鄉行,親朋摯友門外迎;四目相視兩行淚,此時無聲勝有聲。


老朽求是


我的父親母親年僅六十餘歲就不在了,過年了還是要回老家的,老家是永遠的根,有我牽掛的兄弟姐妹,老家是永遠的思念,有我知心的親戚朋友,老家是永遠的鄉愁,有我依戀的老房老屋,老家是永遠的故鄉,有我曾經的美好記憶,老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都有我的烙印,老家的每片土地,都留有我的足跡,所以說,父母不在了,只要我能走動,就一定會回去。


yangliuli楊柳麗


232-1

不管父母還是否健在,老家永遠是你的根,過年還是得回去的。

即使父母已逝去,至少還有墳塋,還有兄弟姐妹,還有姑舅叔伯等等等等,怎麼能就這樣放棄老家,過年都不回去?


而且,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對於老家會有更多的神往,這些,年輕人恐怕都無法理解。我有個堂二伯,他年輕的時候也是我小的時候,印象中只有一次是回老家過年的。可是現在,我長大了,他也變成年近古稀的老人了。自從他的母親逝世後,大哥大嫂也相繼去世,從那以後,每天春節、清明節必回老家。不管是上墳掃墓還是大家拉拉家常,都能感受到一個老人對於親情、對於故鄉深深的眷戀!

俗話說“葉落歸根”,也許,在所有人的內心,都有著一份對於生他養他的故土以及親情最真的感情。只是,當你年幼時,當你年輕時,你忙著成長、忙著生活把這份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等你回頭看時,親人都已離去,那該是何等的悲哀啊!

古語有句“子欲養而親不待”,請珍惜現在的時間,多多陪伴我們的父母親人罷!如果父母已經不在了,請多多回老家,緬懷先人的同時,也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淨化!


妙妙一角


雙親不在了記得去上個香。血緣在現在這個社會已經越來越遠,親戚間輩分都理不清,甚至自己家裡反目成仇,比如說我跟我媽倆人。

我親外婆在1992年因為白血病去世的,從我記事的時候開始每年清明去給外婆上香;上小學高年級後就沒再去過。2010年8月份爸媽離婚後,我跟我媽倆人就因為要給外婆換個新墓碑這事吵了一架:我媽要把我爸的名字換成我的名字。我聽了不同意往上放


海韻椰城


老家是自己孩時的地方,是一個抹不去記憶,童年的味道在老家,不管你身在何處,總有思念。家鄉話,家鄉菜,家鄉人是多麼的親切,讓人多麼的懷念。生我養我的地方,就是身無分文也能有口飯吃,就算做錯事回到家鄉心情也舒暢,所以有必要回。


廣州阿鑫



新丁小林子


怎麼說呢,如果老家的其他親戚親近的話還是要回去的,也再說回去也可以給父母上個香,我爸爸也不在了十多年了,幾年前媽媽就來和我們一起住了,過年就沒有回去了,因為家裡沒人,只有清明節才回去,給爸爸上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