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大詩人趙翼,當年中了狀元為何又被降為探花?

燈師傅真功夫


說起趙翼,估計很少有人知道。但說起下面這首詩,大家肯定不會陌生: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不錯,這首詩就是趙翼寫的。在乾隆年間,趙翼曾參加恩科,並且憑實力考上了狀元,結果卻被乾隆降為探花。下面咱們來看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趙翼,字雲崧,1727年生於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據說,他是宋朝皇室的後裔,具體是誰誰誰的第幾代孫,就無從考證了。就像劉備自稱是,西漢中山靖王的後代一樣。

趙翼的父親趙惟寬,是個私塾先生。趙翼從6歲起,就跟隨父親在外讀書,而且他聰明好學,在12歲的時候,他就能熟練的寫出八股文。

而且私塾裡能教的東西,他樣樣精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偏科,人們都誇他是個百年難遇的奇才。

公元1741年,趙惟寬不幸病世,當時他正在一個姓杭的大戶人家教書。趙惟寬去世時,趙翼才14歲。杭家可憐他,讓留下來邊教書邊學習。
▲其著作

19歲的時候,趙翼考中了秀才。公元1749,在他22歲的時候,國家突然不讓私人辦學了。趙翼無奈之下,只好去京城投奔一個親戚。

1749年第一場雪,比以往來的更早一些。趙翼到了京城,沒找到親戚,身上的盤纏還用光了。

冬天的風啊夾著雪花,趙翼飢寒交迫,捲縮在一個飯店門口。這時他命中的貴人出現了,這個貴人就是,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的那個劉羅鍋。

劉羅鍋名叫劉墉,他是當時刑部尚書兼翰林院,學長院學士劉統勳的公子。劉墉比趙翼大八歲,當時還啥也不是。1951年,他才參加恩科考中個進士。

劉墉見趙翼穿著長馬褂,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就把他叫進飯店,要了酒菜和他同飲。趙翼無以為報,就當場作詩一首。

劉墉一聽趙翼的詩,禁不住對他刮目相看,這傢伙人才呀,於是就把趙翼推薦給了他父親。

趙翼見到劉統勳,又當場作詩一首,劉統勳也很欣賞他的才華。當時劉統勳正編寫《國朝宮史》,手下正缺這樣的人才,於是就把他留在家中。

後來,又推薦他參加了應天鄉試。趙翼不負所望,果然考中舉人。主考官汪由敦也很欣賞他,在汪由敦和劉統勳的推薦下,趙翼進入軍機處。

軍機處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那裡號稱:軍國大計、無不總攬。去了那裡,可以說就是麻雀變鳳凰,比考上清華、北大可有前途多了。那裡不僅管的事多,而且還能經常看到皇上。

自雍正皇帝以後,軍機處就成了凌駕於內閣及各部、院之上的,全國政務的總彙機關。但凡事有利就有弊,這個弊就是導致趙翼沒當上狀元原因。

在趙翼參加殿試的前兩屆,中狀元的人都是軍機處的,因為軍機大臣為主考官,所以朝廷大臣皆議論,軍機處有作弊之嫌。

在趙翼參加殿試那年,九位閱卷官中,又有兩人出自是軍機處。而且這兩人和趙翼的關係都不一般,這兩個人就是劉統勳和劉綸。劉統勳是極力推薦趙翼的人,劉綸和趙翼則是老鄉。

按說這應該是好事,可因為流言蜚語,劉統勳和劉綸都不希望趙翼高中。所以在閱卷完畢之後,他們就開始找趙翼的卷子,準備將他踢出前十名,可找來找去,卻沒有找到。原來,為了保證公平公正,考生姓名一欄是密封的,閱卷官根本看不到。閱卷時也不像現在,在上面打分,而是在上面劃圈。

感覺這篇文章寫得好,就在上面劃個圈,寫得還可以就劃個三角,寫得不好就什麼也不劃,最後按得圈或三角的多少排名。

趙翼在考試的時候,就想到了自己軍機處的身份,於是就改了字體,並改了一慣的文風,因此劉統勳和劉綸才查不出來。

趙翼的文章寫得很好,九位閱卷官都給他畫了圈,按照排名,他就被擬定位為狀元。之所以是擬定,因為皇上具有一票否決權。

劉統勳把前十名的卷子,呈給皇上御覽。乾隆看完以後,一開始還很滿意。可後來,把考生名字猜開,立刻勃然大怒,原來前兩名又是軍機處的(沒辦法,軍機處就這麼牛)

還好,乾隆知道劉統勳的為人,所以並沒有降罪於他,只是把趙翼的名次和探花王傑的換了一下。

按官方來說,趙翼被降為探花。一方面,因為他作文時,為了改變字體,結果卷面字跡不夠工整,所以才沒被乾隆看好
另一方面,乾隆想搞地域平衡,因為陝西在大清朝,從未出過狀元,而王傑正好是陝西人,所以才將王傑點為狀元。


史之策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大詩人趙翼的生平:

趙翼,清朝乾隆和嘉慶時期著名文學家、詩人和史學家。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嫡系後裔。而在此時期是清代文化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當時湧現了很多有名的文人墨客,如紀曉嵐,鄭板橋,袁枚等等。當然,趙翼也是其中的一員,被譽為清代的白居易,詩詞造詣極高。

趙翼的詩詞,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過,流傳最廣的,被人們所熟知的就是那首《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詩人通過對詩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顧,以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各個時代都有其標領風騷的人物,不必為古人是從。詩歌也應隨著時代不斷髮展,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格的詩人。

至於他高中狀元,為何被乾隆降為探花,是否作弊?

早年趙翼受刑部尚書劉統勳和劉墉父子賞識,讓其協助編撰《國朝宮史》。後又推薦他參加去參加應天鄉試,果然考中舉。由於主考官的賞識和劉統勳的舉薦,趙翼進了軍機處。由於才華超凡,工作有條不紊,深得大臣們讚許。

乾隆二十六年春,舉國同慶乾隆50大壽,“恩科”大開,劉統勳任主考管。但乾隆表示,由於上書房和軍機處人才輩出,為避免天下人非議,上書房或者軍機處的才子可以參加考試,但是同等條件下,優先選用地方上的考生。

最後閱卷時,發現一位考生的文章寫的非常到位,見解深入。於是就推薦這篇卷子為一甲第一名。乾隆閱後大喜,亦對此卷讚不絕口。可是當撕開糊名的標籤,才發現是軍機處的趙翼,因為趙翼在劉統勳府上做過文書,怕主考官認出筆跡,故意改變字體來答卷,才瞞過了劉統勳。

因為乾隆有言在先,優先選用地方考生。所以乾隆看了推薦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答卷,說:江南自古是才子集聚之地,而陝西自大清入關以來,還沒出過狀元,這第三名陝西韓城王傑的答卷也是一流,就點王傑為狀元,趙翼改為第三名。就這樣,到手的狀元被降成了探花。

所以,趙翼的狀元降為探花,不是因為科場舞弊,而是太有才了,皇帝為避免天下人非議的結果。雖然被降為探花,這絲毫不影響趙翼做官做人的原則,他為官一任,造福四海,深受百姓愛戴,可以說在官場上作為頗豐,享年86歲,死於嘉慶十九年,嘉慶非常敬重這位老臣,曾多次賞賜趙翼。


容若侃詩詞


一、狀元郎變探花郎

“狀元郎”變“探花郎”,明明考了第一名,最後確成為第三名。還是光明正大,公開透明。運氣這麼差的人是誰呢,他的名字叫趙翼,常州武進人氏。清朝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和詩人,趙冀晚年提到此事還是會耿耿於懷。

那麼此事的原油究竟是因為什麼呢?乾隆爺是這麼解釋的:“雖然說趙翼文采很好,但是江浙地區的狀元太多了,陝西確從來沒有過,再說王傑成績也考了第三,給王傑狀元也不為過。”於是乎,趙翼就從狀元變成了探花。

二、趙冀的一生

那麼,我們來說說趙冀,趙翼從小聰慧,才思敏捷。19歲時就考中秀才,22歲中舉人,後來被舉薦到軍機處,之後就是我們開頭說的折桂意外。這對於趙翼來說是不甘確又無奈的。

趙冀在47歲之前,走的是讀書做官的路,曾任鎮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正四品;之後目睹了官場的黑暗腐敗,以母親生病為由,乞歸故里。乾隆48年,趙翼定居在常州前後北岸,開始了長達30餘年的歸隱生活。

三、趙冀的成就

趙冀生前多以詩文聞名於世,《甌北集》就記錄了他一生4800多首詩文,而在他去世多年以後,他的史文反而聲名大噪,梁啟超以為趙翼“用歸納法比較研究,以觀盛衰治亂之原”。他的《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撰《廿二史考異》合稱三大史學名著。





相思無邪


趙翼:我真的很冤啊!

趙翼是清代著名的詩人,很有才華。要往他祖宗輩說,那可是宋代的宗室,典型的皇家之後。但是到了趙翼他爹這時候,日子過得就不行了。

趙翼他爹是個私塾先生,所以小時候的趙翼就跟著學唄。小傢伙天資聰明,學東西很快。但是,在趙翼15歲的時候,他爹在一家富戶教書的時候,去世了。那咋辦?怎麼養活自己?

這家富戶看他可憐,留下繼續教書吧,這也算是家族產業了。

此後,趙翼一直都在教書,勉強吃飽肚子。直到他23歲那年,趙翼被炒魷魚了。具體原因不知道,但是吃不飽飯是肯定的。那咋辦?只好去京城投奔親戚。

到了京城之後,趙翼認識了一位大老闆,劉統勳。劉統勳是劉墉的爹,具體不介紹了,反正是為超級大老闆。

劉統勳覺得趙翼不錯啊,很有才華。乾脆,你跟我幹活吧,先幫我編編書,回頭有大工程了,再帶上你。

(劉統勳)

在這期間,趙翼還順便考了舉人。當時的主考官汪由敦也很喜歡他,於是和劉統勳商量,趙翼這小子不錯,先跟我幹幾年吧,我培養培養他。

於是,趙翼又去了汪由敦家。汪由敦家書多,趙翼就這麼不停的看書學習,水平飛速進步。

這期間趙翼還是繼續考試,到了乾隆二十一年,趙翼進了軍機處。軍機處是個很重要的部門,尤其是一打仗,這邊就特別忙活。

趙翼負責起草個文書啥的,水平不錯,大家都很喜歡他。

到了乾隆二十六年,趙翼考中了進士。殿試之後,趙翼也是穩定發揮,考的非常棒。

當時趙翼留了一個心眼,為了不讓劉統勳辨認出他的試卷,所以故意換了一種字體。果然,劉統勳沒發現。就把趙翼的試卷交給了乾隆皇帝,說這個考生不錯啊,可以當狀元。

乾隆皇帝早就說過,上書房軍機處這樣的地方,本來就是編制內的,水平也都很高。真要參加考試,同等條件的話,還是要錄取地方考生,才公平一點。

於是,當乾隆帝揭開糊著名字的紙時,看到是趙翼,就猶豫了。劉統勳也很尷尬啊,我也是沒認出他的字,才拿過來的。

乾隆帝最後決定,趙翼雖然很厲害,但是已經是軍機處的人了,就別當這個狀元了。你看,陝西這個地方還從來沒有出過狀元,就讓陝西的王傑當狀元吧。王傑本來是第三名,這麼一改,變成第一名了。

至於趙翼,換到了王傑的位置,第三名。

所以說,趙翼有點冤。


七追風


趙翼是清代有名的文學家、史學家、詩人,雖然仕途沒有順風順水,但仍能名流千古。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趙翼曾差點中了科舉,但在陰差陽錯中屈居探花,趙翼的命運也由此發生了轉折。

趙翼

早年趙翼的科舉之路並不順利,曾五次會試都落第了,乾隆二十一年他有幸被選調到了軍機處上班,擔任軍機章京,令他沒想到的是,正是他的這一身份讓他在後來的科舉考試中受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趙翼已經三十六歲了,他在這次恩科考試中獲得了第一的成績,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進貢,本來狀元是穩了,但是乾隆皇帝在欽點狀元時,卻將他與王傑的試卷對調了一下,結果本為探花的王傑奪得了狀元,而趙翼卻只中個探花。為什麼趙翼會丟了狀元呢?這其實與當時的科舉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繫。

趙翼書法對聯

就在前一年,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狀元和榜眼分別被畢沅和諸重光奪得,這在當時引發了人們的紛紛議論,有的人認為二人皆為軍機章京出身,因此能夠在殿試中取得好成績與閱卷的軍機大臣偏袒有關。過了不久又發生了御史眭朝棟上疏建言被殺一事,這讓原本飽受非議的軍機處更是處在了風口浪尖上,許多軍機處大臣再也不敢上疏言事了。趙翼便是在這一背景下參加了恩科考試,當時皇帝欽定的9位殿試讀卷官中有兩位軍機處大臣劉統勳和劉綸,其中劉綸是趙翼的老鄉,私交甚好。據記載趙翼為了避嫌,曾故意改變自己的字體,讓二劉認不出他的卷子,從而能夠客觀公正地評卷,但“事與願違”,最終趙翼在這次考試中獲得了第一名。

趙翼與其相關作品

乾隆皇帝之所以將二人名次調換,主要出於幾個原因:其一便是趙翼的軍機章京的出身以及與二劉的關係,這讓乾隆皇帝對趙翼的成績生疑。其二是為了均衡地區差距,清朝科舉取士的地區分佈極不均衡,狀元往往被江浙一代的文人所得,因此乾隆皇帝試圖平衡這一文化差距。在恩科考試中,第一名的趙翼為江蘇人,第二名為浙江人,只有第三名王傑為陝西人,而且前兩位又都是內閣中書,因此乾隆皇帝通過人工調整的方式來穩定全國局勢。其三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乾隆時期陝西的局勢不穩定,因此如果陝西人王傑成了狀元,對朝廷拉攏當地的精英分子是有幫助的。總而言之,趙翼丟了狀元的背後隱藏著深刻的政治寓意,成為皇帝鞏固其統治基礎的犧牲品。

參考文獻:

錢璱之:《趙雲松“狀元”變“探花”》,《江蘇地方誌》1996年第3期。

伏濤:《從趙翼的場屋經歷管窺清代科舉制》,《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28卷第2期。

眭達明:《趙翼是如何“丟掉”狀元的》,《春秋》2016年第3期。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林小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