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讓我在廁所待了2個小時的電影,給我滾出來

“人們熱愛回憶青春,是因為除了人手一份兒的青春以外,他們沒有更加拿得出手的東西,人們的精神能力在青春期便停滯了,而肉體能力卻走上了下坡兒路,青春成了人生的頂點,後面的快樂最多也只是對青春體驗的重複與模仿,滋味兒卻大不如青春。人們喜歡兩性關係,因為在普通生活中,只有兩性關係才能給他們帶來一種接近冒險的新奇與愉悅,這是反覆在窄巷中來回遊蕩的鬼魂。” 石康《那些不值錢的經驗中》


前言:如果兩性關係包括了暗戀和相思這些淳樸而又美好的關係,我對此深深地表示認同。

1999年的《情書》如今再刷一遍,北國的雪的飄灑、咖啡店裡昏暗的燈光和博子在半山坡上喊叫對著少年藤井樹死去的遠山大喊,近鄉情怯一般的——“おげんきですか?わたしはげんきです”(你還好嗎?我很好。)的情景猶如近在眼前。

在巖井俊二的電影裡,一切都可以慢下來。雪是白的,漫天飛舞。蜻蜓是晶瑩的,被冰裹著。陽光是暖的,懶洋洋地從百葉窗裡溜進來。情書一封封的,寄往天國去,不用擔心有沒有回信。

那個讓我在廁所待了2個小時的電影,給我滾出來

留在我心口的餘溫暖暖地,緩緩地流淌。藤井樹(以下稱他為少年)藤井樹(女)的暗戀,仍埋在冬日的羞澀和白色書皮的《追憶似水年華》中;博子對未婚夫的痴情愛戀至死未休;秋葉對博子的深情,在爐火旁的那個吻,也在藤井樹門前的那個紅色信箱裡。

這三段不同的愛戀,不同的人物的感情追求,在一封封的信中,緩緩道來,歲月的閘門在細聲呢喃中嘎吱地打開。

無論看多少遍,《情書》中依舊是暖暖的緬懷與追悼,追悼似水年華,追悼遠去的青春,追悼逝去的愛。

那個讓我在廁所待了2個小時的電影,給我滾出來

1. 初戀的感覺像在吃一顆德芙巧克力,咬開了,才會有到嘴的柔順和甜蜜

一直對這個電影中這個唯美的畫面念念不忘。

在藤井和少年被起鬨一起做圖書館的管理員的時候,她梳著兩條光亮的辮子,剪著飄逸的劉海一直坐在默默前臺,少年給她扔過來幾本自己借過的書。

她看了之後驚呼,你看這種書嗎?這種書一般都是沒有人看的。

女生這個時候已經對男生有好感,但是這種微妙的感覺是不可言喻的,像一顆香甜的巧克力,放在桌面上,她知道這顆巧克力一定會很浪漫甜蜜,可是卻不敢輕易拆開包裝;把她含在嘴裡的感覺一定很羅曼蒂克,但是她更希望把她埋藏在心裡。

少年否定說,不是,我就是喜歡挑別人不看的書來接著看,然後在借書卡上寫上名字——藤井樹。

藤井小姐以為他是惡趣味,故意給她增添麻煩,翻了一下白眼,在旁邊獨自搖頭嘆氣。少年則站在牆角,在隨風舞動的白色紗窗簾下低頭繼續翻書,兩個人悄無聲息,窗外的櫻花淡淡的香味也湧進心房

如果,藤井小姐當時知道他寫在87張借書卡上面的名字是自己的,我想,她會不會在那一刻就放下自己的拘謹和害羞,勇敢踏出那一步?

在我看來,也許缺憾也是一種美,藤井就算沒有踏出也是一種美好,愛而不得的感覺和惦念永遠比握在手心的佔有更單純,也更悽美。

這種美是羞於表達少年的愛,猶如梔子花開總是淡淡的,又像像海浪拍打沙灘,一陣陣地,又慢慢地退回大海,不留痕跡。他的愛,只是圖書館窗前隱約飄動的白色窗紗;他的戀,只是女孩夏夜裡手搖出來的暗淡的熒光;他的歡,只是雪地裡晶瑩一片的白雪。

這就夠了。

當少年在即將轉學的時候,他來到藤井的家,把一本《追憶似水年華》遞給她,委託她幫自己還書,他踏上自行車,在柵欄外雪地裡,羞澀靦腆地笑著,回頭想要說些什麼,卻終究沒有說出口。千言萬語最後溶解在了閃爍的眼神、欲言又止的嘴唇和靦腆的笑裡。

他的初戀的愛,終究像雪地裡的雪花,沒有融化,只能像冰一樣孤美地殘留在逝去的風聲裡。

也許,他的心裡在對女孩竭力吶喊,“我喜歡你”吧。就像重新回到教室裡,藤井得知他轉學了,把擺放在桌面的陶瓷花瓶狠狠地摔在地面怒火朝天一樣。

那個讓我在廁所待了2個小時的電影,給我滾出來


他們愛得隱秘,卻也愛得歇斯底里,只不過是在心裡。

得不到的永遠在躁動,這份初戀,被他們埋葬在心裡,直到博子請求藤井回憶的時候,這份逝去的年華才又被追憶。

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著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後消失,消失之後又浮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回憶和想象總是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告訴你,曾經也曾愛過,哭過,痛過,經歷過。這就是愛情的作用吧,“你是年少的喜歡,喜歡的少年是你”多少年後,這份溫情還是湧現在心頭,這就是巖井俊二的微妙的之處,總是能在某個瞬間戳中你的心窩,風輕雲淡地讓我們淚流滿面。

2. 我在下著雪的人間,寄信給我在天國的愛人

博子在裡面飾演了兩個角色,博子這個角色溫婉可愛,不驚不躁,情感細膩,即使未婚夫(藤井)已經逝世3年之久,還是不忘與他的愛戀。

她按照同學錄裡的藤井樹的地址把信寄到了樽子,這個被說是已經變成了公路的地方,可是卻收到了來信。她感到無比的高興,甚至說服麻痺自己告訴自己藤井還活著,還有一份愛在人間,也不捨得割離。她的心上像是蓋滿了一隻又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往往都是直接流了來。她一個人,在人間,懷念另一個人,他在天國。

那個讓我在廁所待了2個小時的電影,給我滾出來

楊絳先生曾說過一句話,“如果可以。希望你留下,我離開。自私也好,任性也罷,不過不想獨自留在這兒了。”

此刻的博子內心肯定也是這樣的,失去了最愛的人,外面下著雪,心裡下著雪,四顧尋找,不見蹤影,只希望能夠得到他的音訊。

儘管她知道自己在騙自己,但是還是忍不住騙自己,告訴秋葉,他居然給自己回信了。她在劇中一直是個溫柔可人的姑娘,唯一的一次發脾氣就是在秋葉要求回信的人確認身份的時候,她看見了其實給自己回信的是一個姑娘。


一次,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她不是在抱怨秋葉冒犯了姑娘,而是抱怨秋葉打破了她“一直以來往天國寄信得到的來自天國的信其實是他寫的”的幻想,未婚夫早在3年前,就在山難中去世了。

後來,得知藤井小姐與他相識,為了知道他的過去,一直請求與他同名同姓的藤井小姐寫信告訴她——他的過去是怎樣的,他的初戀是怎樣的……

做這一切,不過是想要盡力把他在人間的一切都記在心裡。

為了讓博子忘記這份不再存在的愛,秋葉謊稱看美麗的朝陽把她帶到了藤井遇難的山上。博子低著頭,抿著嘴,不願直視那座遠方的山,那座埋葬著自己最愛的人的冰冷冷的雪山。他挽著博子的肩,用力地推她向前。

那個讓我在廁所待了2個小時的電影,給我滾出來

“和他說句話吧,多少會有抱怨和思念吧,去。”

博子轉過頭遲疑地望著他,最後終於下定決心跑上山。

那個讓我在廁所待了2個小時的電影,給我滾出來

這一刻,是她面對逝去的愛情的開始。

一開始她一步一步向雪山走去,然後大步踩在雪地裡,結果笨拙地被雪絆倒栽在了雪地裡,然後悠悠地爬起來,回頭看秋葉,咧開嘴笑了,然後又迅速起身,丟下黑色大衣在雪地裡向雪山跑去。此時,橙黃色的毛衣的袖子上面沾滿了雪,她不顧一切奮力向前大力奔跑,然後累到喘氣的的時候停了下來,伸出雙手做成喇叭狀對著雪山大聲呼喊

“おげんきですか?わたしはげんきです”(你還好嗎?我很好。)

背後是棕黃色的小樹林,面前是暗黃色孤草和此起彼伏的山峰,回聲在深山裡在上空蕩漾,她斷斷續續地喊了5次,聲音一次比一次悽烈,她的眼睛沒有淚花,但是淒厲的聲音像穿梭了生死一樣催人淚下,悽苦綿長的思念之聲逐漸慘雜這哭聲。直到喊累了,她捂著臉開始上氣不接下氣地抽泣,身體也在不停地戰慄。

那個讓我在廁所待了2個小時的電影,給我滾出來

最後,鏡頭放長,遠景中,她的長裙角在冬天的寒風裡飄向一方,小小的身軀在朝陽的光芒和起伏連綿的山下,猶如海浪中的一枚小舟,孤寂地在飄蕩。

這一聲聲的“おげんきですか?わたしはげんきです”(你還好嗎?我很好。)是她對逝去的未婚夫,也是逝去的愛情的悼念和追憶,聲音隨著叫聲從胸膛裡飄出,飄蕩在遠方,直到飄離人間,走向天堂,也像她一直放不下的惦念一樣。

人世間的愛情,我最羨慕楊絳先生和錢鍾書先生了。

他們的相遇很唯美。

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鍾書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

他們的分別也很悽美。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裡寫著這樣的一段話: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他現在故意慢慢兒走,讓我一程一程送,儘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

這我願意。

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博子對藤井也一樣,然而這一次,她要真正地告別曾經的愛情,告別遠去天國的眷戀,告別逝去的愛情,迎來涅槃和再生。

他們的愛情就像這首歌,“使生如夏花之絢麗,死如秋葉之靜美”。博子對藤井的愛情活著的時候絢麗,死去的時候靜美。

3.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你的思念終究要落到地面

說實話,一開始,秋葉並沒有吸引我。秋葉先生包著頭巾,戴著大框眼鏡,穿著揹帶帆布褲,簡直是路人形象,不斯文甚至可以直接跟包工頭相掛鉤。

那個讓我在廁所待了2個小時的電影,給我滾出來

在深受國內外帥哥小鮮肉的逆天顏值影響下,實在是吃不消他作為博子的男伴出現,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藤井是一個多麼帥氣陽光的男人啊!

想到這裡,不禁慚愧,似乎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愛情觀念已經完全被顛覆了——郎才,就要搭配女貌,才子就要配對佳人。

可是後來,當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才知道世界上的感情,並不是都是“以貌取人”的,因為秋葉對博子的深情深深地感染到了我。

他在意博子的每一個細節,珍惜和她的每一個深情的吻,知道她一緊張就會說關西腔的小細節。

在博子來到樽子等待藤井小姐的時候,他看到博子給藤井寫信,寫了一句“他在3年前死了……”這句話劃掉了,秋葉看到了,但是沒有過多的追問,他知道博子的心裡還是有一把鎖,不願面對藤井死去的事實。

他用腳在雪堆裡勾起一點又一點的雪,在紅色信箱的旁邊來回轉悠,此刻他的心裡一定是很痛苦的,他愛的人,心裡還有另外一個人,而且那個人還是一個逝者。任憑他怎麼努力,又怎麼可能佔據逝者在生者心中的地位呢?

那個讓我在廁所待了2個小時的電影,給我滾出來


他希望能夠打開他心裡的鎖,而不是簡單地歸因在博子的身上去無理取鬧用爭吵獲得同情和憐憫。呵護愛情的秋葉很聰明,他運用了心理學家海德所說的內外歸因理論去打開了博子內在的心結。

心理學家海德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樸素的心理學家。歸因的發生時當我們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的時候,或者突發事件的時候我們就會想的問題。

歸因的簡單邏輯就是當發生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主動思考——這件事情為什麼會發生?

歸因理論主要從兩方面出發,分別是對世界形成前後理解一致的需要和控制周圍環境的需要,這兩者構成了動作執行者的安全感。


所以,就我看來,既然藤井已經死去那麼多年,博子一直念念不忘,其中肯定是有很深厚的感情,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對自我的安全感的需求,

因為當她知道自己和藤井小姐相像的時候,她已經不能夠接受了,她覺得自己的愛情缺失了安全感,一見鍾情的諾言成為泡影,愛情可能只是因為她與她的初戀情人比較像。儘管斯人已逝,但是她的愛情的海誓山盟、海枯石爛、白頭偕老也隨之崩塌。她在愛情中的安全感突然逝去了,因為她可能就是一個替代品!

所以,解鈴還須繫鈴人,秋葉小心地呵護著她的愛和自尊,畢竟斯人已去,他覺得必須要讓博子擺脫之前的經歷,真正地告訴她要重新開始才是最重要的,於是他帶她來到了雪山盡情地呼喊。

雪山呼喊對於博子而言,是對逝去的愛情的緬懷,也是對過往包袱的摒棄。是秋葉,這個長得不怎麼樣,但是真心實意的男子,讓他的思念落到地面,讓她的感情迴歸現實。

秋葉長期不懈的陪伴,讓博子終於拋棄了包袱,從虛無縹緲中迴歸,從念念不忘中脫離。他的長相不出眾,但是他的愛讓我對他肅然起敬,他經得起3年的等待,經得起歲月的煎熬,始終不變地為博子提供堅實的臂膀。

後記

如果不是秋葉的引導或許博子一生都走不出藤井的陰影。所以讓愛情來敲門的有時候無關盛世美顏,而是心心相惜,真心實意,只有陪伴才是是最長情的告白,像余光中寫的一首詩——

等你,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剎那,剎那,永恆

三種不同的愛戀,最終的歸途,是讓我們對愛,有所期盼,有所取捨,有所感悟,有所改變。

這句話,送給藤井樹小姐,藤井樹先生,秋葉,還有博子,還有現實生活中無數在愛情海中糾結的人。

文|muui用文字寫最動人的情感,用文字給你溫暖與愛~

那個讓我在廁所待了2個小時的電影,給我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